《儀禮》公食大夫禮:公食大夫之禮。使大夫戒,各以其爵。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儀禮》公食大夫禮

儀禮

公食大夫禮

【原文】

公食大夫之禮。

使大夫戒,各以其爵。

上介出請,入告。

三辭。

賓出,拜辱。

大夫不答拜,將命。

賓再拜稽首。

大夫還,賓不拜送,遂從之。

賓朝服即位於大門外,如聘。

即位,具。

羹定,甸人陳鼎七,當門,南面西上,設扃鼏,鼏若束若編。

設洗如饗。

小臣具槃匜,在東堂下。

宰夫設筵,加席、幾。

無尊。

飲酒、漿飲,俟於東房。

凡宰夫之具,饌於東房。

公如賓服迎賓於大門內。

大夫納賓。

賓入門左,公再拜;賓辟,再拜稽首。

公揖入,賓從。

及廟門,公揖入。

賓入,三揖。

至於階,三讓。

公升二等,賓升。

大夫立於東夾南,西面北上。

士立於門東,北面西上。

小臣,東堂下,南面西上。

宰,東夾北,西面南上。

內官之士在宰東北,西面南上。

介,門西,北面西上。

公當楣北鄉,至壹拜,賓降也,公再拜。

賓,西階東,北面答拜。

擯者辭,拜也;公降一等。

辭曰:「寡君從子,雖將拜,興也!」賓粟階升,不拜,命之成拜,階上北面再拜稽首。

士舉鼎,去鼏於外,次於。

陳鼎於碑南,南面西上。

右人抽扃,坐奠於鼎西南,順出自鼎西,左人待載。

雍人以俎入,陳於鼎南。

旅人南面加匕於鼎,退。

大人長盥洗東南,西面北上,序進盥。

退者與進者一交一 於前。

卒盥,序進,南面匕。

載者西面。

魚臘飪。

載體進奏。

魚七,縮俎,寢右。

腸、胃七,同俎。

倫膚七。

腸、胃、膚,皆橫諸俎,垂之。

大夫既匕,匕奠於鼎,逆退,復位。

公降盥,賓降,公辭。

卒盥,公壹揖壹讓。

公升,賓升。

宰夫自東房授醯醬,公設之。

賓辭,北面坐遷而東遷所。

公立於序內,西鄉。

賓立於階西,疑立。

宰夫自東房薦豆六,設於醬東,西上,韭菹,以東醓醢、昌本;昌本南麋臡以西菁菹、鹿臡。

士設俎於豆南,西上,牛、羊、豕,魚在牛南,臘、腸、胃亞之,膚以為特。

旅人取匕,甸人舉鼎,順出,奠於其所。

宰夫設黍、稷六簋於俎西,二以並,東北上。

黍當牛俎,其西稷,錯以終,南陳。

大羹湆,不和,實於鐙。

宰右執鐙,左執蓋,由門入,升自阼階,盡階,不升堂,授公,以蓋降,出,入反位。

公設之於醬西,賓辭,坐遷之。

宰夫設鉶四於豆西,東上,牛以西羊,羊南豕豕以東牛。

飲酒,實於觶,加於豐。

宰夫右執觶,左執豐,進設於豆東。

宰夫東面,坐啟簋會,各卻於其西。

贊者負東房,南面,告具於公。

公再拜,揖食,賓降拜,公辭,賓升,再拜稽首。

賓升席,坐取韭菹,以辯擩於醢,上豆之間祭。

贊者東面坐取黍,實於左手,辯,又取稷,辯,反於右手,興,以授賓,賓祭之。

三牲之肺不離,贊者辯取之,壹以授賓。

賓興愛,坐祭。

兌手,扱上鉶以柶,辯擩之,上鉶之間祭。

祭飲酒於上豆之間。

魚、臘、醬、湆不祭。

宰夫授公飯粱,公設之於湆西。

賓北面辭,坐遷之。

公與賓皆復初位。

宰夫□善稻於粱西。

士羞庶羞,皆有大、蓋,執豆如宰。

先者反之,由門入,升自西階。

先者一人升,設於稻南簋西,間容人。

旁四列,西北上,膷以東,臐、膮、牛炙。

炙南醢以西,牛胾、醢、牛鮨,鮨南羊炙,以東羊胾、醢、豕炙,炙南醢,以西豕胾、芥醬、魚膾。

眾人騰羞者盡階、不升堂,授,以蓋降,出。

贊者負東房,告備於公。

贊升賓。

賓坐席末,取粱,即稻,祭於醬湆間。

贊者北面坐,辯取庶羞之大,興,一以授賓。

賓受,兼壹祭之。

賓降拜,公辭。

賓升,再拜稽首。

公答再拜。

賓北面自間坐,左擁簠粱,右執湆,以降。

公辭。

賓西面坐奠於階西,東面對,西面坐取之;栗階升,北面反奠於其所;降辭公。

公許,賓升,公揖退於箱。

擯者退,負東塾而立。

賓坐,遂卷加席,公不辭。

賓三飯以湆醬。

宰夫執觶漿飲與其豐以進。

賓兌手,興受。

宰夫設其豐於稻西。

庭實設。

賓坐祭,遂飲,奠於豐上。

公受宰夫束帛以侑,西鄉立。

賓降筵,北面。

擯者進相幣。

賓降辭幣,升聽命,降拜。

公辭。

賓升,再拜稽首,受幣,當東楹,北面;退,西楹西,東面立。

公壹拜,賓降也,公再拜。

介逆出。

賓北面揖,執庭實以出。

公降立。

上介受賓幣,從者訝受皮。

賓入門左,沒霤,北面再拜稽首。

公辭,揖讓如初,升。

賓再拜稽首,公答再拜。

賓降辭公,如初。

賓升,公揖退於箱。

賓卒食會飯,三飲,不以醬湆。

兌手,興,北面坐,取粱與醬以降,西面坐奠於階西,東面再拜稽首。

公降,再拜。

介逆出,賓出。

公送於大門內,再拜。

賓不顧。

有司卷三牲之俎,歸於賓館。

魚臘不與。

明日,賓朝服拜賜於朝,拜食與侑幣,皆再拜稽首。

訝聽之。

上大夫八豆,八簋,六鉶,九俎,魚臘皆二俎;魚,腸胃,倫膚,若九,若十有一,下大夫則若七,若九。

庶羞,西東毋過四列。

上大夫,庶羞二十,加於下大夫,以雉、兔、鶉、鴽。

若不親食,使大夫各以其爵、朝服以侑幣致之。

豆實,實於甕,陳於楹外,二以並,北陳。

簋實,實於筐,陳於楹內、兩楹間,二以並,南陳。

庶羞陳於碑內,庭實陳於碑外。

牛、羊、豕陳於門內,西方,東上。

賓朝服以受,如受饔禮。

無擯。

明日,賓朝服以拜賜於朝。

訝聽命。

大夫相食,親戒速。

迎賓於門外,拜至,皆如饗拜。

降盥。

受醬、湆、侑幣--束錦也,皆自阼階降堂受,授者升一等。

賓止也。

賓執粱與湆,之西序端。

主人辭,賓反之。

卷加席,主人辭,賓反之。

辭幣,降一等,主人從。

受侑幣,再拜稽首。

主人送幣,亦然。

辭於主人,降一等,主人從。

卒食,徹於西序端;東面再拜,降出。

其他皆如公食大夫之禮。

若不親食,則公作大夫朝服以侑幣致之。

賓受於堂。

無擯。

記。

不宿戒,戒不速。

不授幾。

無阼席。

亨於門外東方。

司宮具幾,與蒲筵常緇布純,加萑席尋玄帛純,皆卷自末。

宰夫筵,出自東房。

賓之乘車在大門外西方,北面立。

鉶芼,牛藿,羊苦,豕薇,皆有滑。

贊者盥,從俎升。

簠有蓋冪。

凡炙無醬。

上大夫:蒲筵加萑席。

其純,皆如下大夫純。

卿擯由下。

上贊,下大夫也。

上大夫,庶羞。

酒飲,漿飲,庶羞可也。

拜食與侑幣,皆再拜稽首。

【譯文】

主國國君用食禮招待來聘問的大夫的禮儀:國君派大夫到館舍告訴來聘的大夫(到主國的朝廟接受食禮),各自按相同的爵位去告之。

上介出門問來館舍有何事,進門報告。

辭謝三次後答應。

主賓出外門,為主國的大夫屈尊來迎接自己行拜禮。

大夫不回拜,轉達國君的命令。

主賓再拜稽首,接受國君的命令。

大夫返回覆命。

主賓送行,不行拜禮,於是跟隨大夫前往。

主賓穿朝服在大門外就位,如同聘禮。

主人就位。

招待主賓的食物陳列在朝廟門外。

肉熟了。

甸人陳列七個鼎,對著門,面向南,以西為上位,設置鼎槓、鼎蓋,鼎蓋用茅草,或者捆紮,或者編結。

洗的擺放位置與饗禮相同。

小臣在東堂下為國君擺放盛水的盤和匜。

宰夫在戶西擺放蒲筵,在室中擺放萑席,在左邊擺放幾。

沒有酒尊。

清酒、酨漿放在東房。

凡是宰夫掌管的飲食器具、飯食都在東房。

主國國君如同主賓一樣穿朝服,在大門內迎接主賓。

大夫按國君的命令引主賓進入,主賓進門,站在西方。

國君兩次行拜禮,主賓避開,再拜稽首。

國君拱手行禮進入,主賓跟隨著,到禰廟的廟門,國君拱手行禮進入,主賓進入,每到轉彎處拱手行禮,對著碑拱手行禮,相人偶拱手行禮。

到達台階,三次謙讓,國君登上二級台階後,主賓登階。

主國的大夫站在正堂的東邊,面朝西,以北為上位。

士站在門的東邊,面朝北,以西邊為上位。

小臣在東堂下,面朝南,以西邊為上位。

宰在東夾屋北邊堂下,面朝西以南邊為上位。

內宰屬下的士在宰的東北方,面朝西以南邊為上位。

介在門的西邊,面朝北以西邊為上位。

國君與梁齊,面向北,主賓到達堂上,國君兩次行拜禮,主賓下堂,國君兩次行拜禮。

主賓在西階的東邊,面朝北回拜。

擯者辭謝主賓回拜,主賓仍行拜禮,國君走下一級台階親自辭謝。

擯者辭謝說:「敝國國君跟隨您下堂,將要行拜禮,您還是起來吧。」

主賓連步上台階登堂,不行拜禮。

國君命主賓完成拜禮,主賓在台階上面朝北再拜稽首。

士扛鼎,在門外去掉鼎蓋,按順序進入,在碑的南邊擺放鼎,以西邊為上位。

鼎右的人抽出鼎槓,坐下把槓放在鼎的西邊,南北方向放置。

從鼎的西邊出來。

鼎左的人等著把鼎中的牲肉取出放在俎上。

雍人拿著俎進來,把俎擺放在鼎的南邊,旅人面朝南,把取食物的匕放在鼎上,退出。

大夫站在洗的東南洗手,大夫們面朝西,以北為上位,依序進前洗手。

退回的人和進前的人在洗的南邊一交一 錯。

洗手完畢,依次到碑的南邊,鼎的北邊,面朝南用匕取鼎中的牲肉。

左人面朝西。

魚和臘物煮熟。

載放牲體和臘物進前,肉皮朝上。

魚七條,縱放在俎上,魚的右半朝下。

腸胃七份,放在同一俎上。

紋理一精一細的獵肋條肉七份。

腸胃和肋條肉都橫放在俎上,兩邊下垂。

大夫已經用完匕,把匕放在鼎上。

按與進前時相反的順序退下,回到原位。

國君下堂洗手,主賓下堂,國君辭謝。

洗完手,國君拱手行禮一次,謙讓一次,國君登堂,主賓登堂。

宰夫由東房出來,把用醋和的醬一交一 給國君,國君親自擺放它。

主賓辭謝,面朝北跪下移動醋醬,向東移動到當放的位置。

國君站在東牆內,面向西,主賓站在台階的西邊,正立不動。

宰夫由東房進獻豆六,擺放在醬的東邊,以西邊為上位。

醃韭菜往東是肉汁醬,醃蒲根,醃蒲根的南邊是帶骨的麋肉醬,在西是醃韭菜花,帶骨的鹿肉醬。

士在豆的南邊擺放俎,以西為上位。

牛、羊、豕,魚在牛的南邊。

臘、腸、胃依次往東。

豬肋條肉單獨一行。

旅人拿匕,甸人抬鼎,順次而出,放在對著門的地方。

宰夫在俎的西邊擺放六簋黍、稷,二二並列,以東北方為上位。

黍對著牛俎,它的西邊是稷,一交一 錯排完,往南陳設。

煮肉汁,沒有鹽、菜拌和,放在瓦豆裡。

太宰右手拿著瓦豆,左手拿著蓋,從廟門外進入,由東階登上,走到台階盡頭,不登堂,把瓦豆一交一 給國君,拿著蓋子走下台階,出門放下蓋子,然後進門回到原位。

國君把瓦豆放在醬的西邊,主賓辭謝,坐下往東移。

宰夫在豆的西邊擺放四隻盛菜和羹的鼎,以東為上位。

牛肉羹的西邊是羊肉羹,羊肉羹的南邊是豬肉羹,豬肉羹的東邊是牛肉羹。

把清酒斟在觶中,放在豐上。

宰夫右手拿著觶,左手拿著豐,進前擺放在豆的東邊。

宰夫面朝東,坐下揭開簋的蓋子,各仰放在簋的西邊。

佐助的人背向著東房,面朝南,報告國君正饌準備完畢。

國君兩次行拜禮,拱手請主賓進食。

主賓下堂行拜謝。

國君辭謝。

主賓登堂,再拜稽首。

主賓登上席位,坐下取醃韭菜,一一浸入到肉醬裡,在醃韭菜和肉醬兩豆之間祭。

佐助的人面朝東坐下取黃米飯,放在左手中,一一取過,又取小米飯,一一取過,放回右手。

站起來一交一 給主賓,主賓祭飯。

把牛羊豕三牲的肺切斷,佐助的人逐一取過來,一一一交一 給主賓。

主賓站起來接受,坐下祭,主賓擦手,用角制祭勺舀取放在上位的小鼎中的菜,逐一浸入其他三個小鼎中。

在上位盛有牛肉羹的小鼎和盛有羊肉羹的小鼎之間祭。

在上豆之間祭清酒。

魚、臘、醬、湆不祭。

宰夫把小米飯遞給國君,國君把它放在肉羹汁的西邊,主賓面朝北辭謝,坐下往西移放。

國君和主賓都回到原位。

宰夫進獻稻米飯,放在小米飯的西邊。

士進獻各種美味食物,都有大塊的肉放在上面,食器上有蓋,像太宰那樣拿著豆。

先進獻的人返回門外拿取,再由門進入,從西階登堂,先進獻的人一人登堂,把食物放在稻米飯的南邊,黃米和小米飯的西邊,主賓可中間往來。

偏西的一旁擺放四列美味食物,以西北為上位。

牛肉羹的東邊是羊肉羹,羊肉羹的東邊是豬肉羹、烤牛肉。

烤牛肉的南邊是肉醬,往西是牛肉塊、肉醬、牛鮨。

牛鮨的南邊是烤羊肉,往東是羊肉塊、肉醬。

烤豬肉,烤豬肉的南邊是肉醬,往西是豬肉塊、芥菜醬、魚膾。

進獻食物的眾人走完台階,不登堂,一交一 給先進獻的人,拿著蓋走下台階,出門。

佐助的人背向著東房,向國君報告,各種美味食物都準備完畢。

佐助的人按國君的命令讓主賓登堂就席。

主賓在席的末端坐下取粱米,就手取稻米飯,在醬和肉羹汁中間祭。

佐助的人面朝北坐下,遍取美味食物中的大肉塊,站起來,一一一交一 給主賓。

主賓一一接受,一次同時祭。

主賓下堂拜謝,國君辭謝。

主賓登堂,兩次行拜禮,行稽首禮。

國君再次回拜。

主賓面朝北,在正饌和加饌之間坐下,左手抱著盛有粱米的簠,右手拿著盛有肉羹汁的小鼎,下堂。

國君辭謝,主賓面朝西坐下,把拿著的食物放在台階西邊,面朝東回答,面朝西坐下拿取放下的食物。

一步兩級台階地登堂,面朝北把食物放回原來的位置,下堂辭謝國君。

國君允許,主賓登堂,國君拱手行禮,退到東廂,擯者退回,背對東塾站立。

主賓坐下,於是把加席捲起,國君不辭謝。

主賓就肉汁羹和醬吃三口飯。

宰夫拿著斟有漿飲的觶和承托觶的豐進前,主賓擦手,站起來接受。

宰夫把豐擺放在稻米飯的西邊。

陳設庭實。

主賓坐下祭,然後飲盡觶中漿飲,把觶放在豐上。

國君接受宰夫送上的束帛,用來酬謝主賓,面向西站立。

主賓走下筵席,面朝北。

擯者進前輔佐國君送上禮物。

主賓下堂辭謝禮物,登堂,聽從國君的命令,下堂拜謝。

國君辭謝。

主賓登堂,再拜稽首,接受禮物。

對著東楹柱,面朝北,退回到西楹柱的西邊,面朝東站立。

國君行一次拜禮,主賓下堂,國君兩次行拜禮。

介在主賓前出門。

主賓面朝北拱手行禮,拿著庭實出門。

國君下堂站立,上介接過主賓手中的禮物,從者迎著隨主賓出來的主國拿著獸皮的人,接過獸皮。

主賓從門的左邊進入,在屋簷的盡頭,面朝北,再拜稽首。

國君辭謝,拱手行禮、謙讓同開始時一樣,登堂。

主賓再拜稽首,國君回拜兩次。

主賓下堂辭謝國君同開始時一樣。

主賓登堂,國君拱手行禮退到東廂。

主賓吃完黍、稷飯,三次飲漿漱口。

不用醬和肉汁羹。

主賓擦手站起,面朝北坐下取粱米飯和醬下堂,面朝西坐下放在台階的西邊。

面朝東兩次行拜禮,行稽首禮。

國君下堂,兩次行拜禮。

介由進來時相反的方向出去,主賓出門。

國君送到大門內,兩次行拜禮。

主賓不回視。

有司收起三牲的俎放在篚中,帶到主賓的館舍。

魚臘不予。

第二天,主賓穿著朝服到主國國君的大門外拜謝賞賜,拜謝食禮和酬禮,都是兩次行拜禮,行稽首禮。

主國掌管迎候接待的官聽憑主賓行拜禮。

如果來聘問的是上大夫,食禮是八豆,八簋,六鉶,九俎,魚和臘物都是二個俎,魚、腸胃、紋理一精一細的豬肋條肉的數目因官爵不同而不同,或者九,或者十一。

下大夫或者是七,或者是九,美味食物東西向排列,不超過四列。

上大夫,美味食物二十(東西四行,南北五行)。

比下大夫多加四豆,用的是雉、兔、鶉、鴽。

如果國君不能親自主持食禮,就派大夫各按爵位穿朝服把食禮的酬謝禮物送上。

醃菜、肉醬等放在瓦器裡,陳放在楹柱外,兩兩並列,往北陳放,黍稷飯等放在筐裡,陳放在楹柱內,在兩楹柱間,兩兩並列,往南陳放。

美味食物放在碑的北邊,庭實陳放在碑的南邊。

牛、羊、豕陳放在門內西邊,以東為上位。

主賓穿朝服接受,如接受饔的禮儀。

沒有擯。

第二天,主賓穿朝服在國君大門外拜謝國君的賞賜。

接待的人聽憑他拜謝。

主國大夫用食禮招待主賓,自己親自通知,邀請。

在大門外迎接主賓,為主賓到來行拜禮,都如食禮一樣行拜禮。

大夫下堂洗手,接過醬、肉羹汁,酬謝的禮物——束錦,都是由東階下堂接受。

授者登上一級台階,主賓停止不動。

主賓拿著粱米飯和肉羹汁,到西牆的前端。

主人辭謝,主賓返回席位。

主賓捲起加席,主人辭謝,主賓按原樣擺設加席。

主賓辭謝主人的禮的禮物,走下一級台階。

主人跟隨著。

主賓接受束錦,再拜稽首。

主人送上束錦也是再拜稽首。

主賓向主人辭謝,走下一級台階。

主人跟隨著。

食禮結束,大夫在西牆前端撤去食物。

主賓面朝東兩次行拜禮,下堂出門。

其他都如同國君用食禮招待來聘大夫的禮儀。

如果大夫不能親自主持食禮,那麼,國君就派爵位相同的大夫穿朝服把禮物送上。

主賓在堂上接受禮物,沒有擯。

[記]不在行食禮的前一天齋戒。

行食禮告訴主賓後不再召請。

不為主賓授幾,東階上沒有席位。

在門外東邊烹煮食物。

司宮準備幾和一丈六尺長的蒲草編的筵,筵用墨色布作邊,筵上加八尺長的細葦編的席,席用黑色帛作邊,筵、席都從末端捲起。

宰夫鋪設筵席,出自東房,主賓乘坐的車,在大門外的西邊,主賓就位時面朝北站立。

盛羹的小鼎中放的菜,牛肉羹放豆葉,羊肉羹放苦荼,豬肉羹放薇菜,都有調味的佐料。

佐助的洗手,隨俎登堂。

盛稻粱的簠,有蓋子和遮蓋子的巾。

凡吃烤肉的,都不用醬。

上大夫,蒲草編的筵,上邊加上細葦編的席,筵、席的邊飾和下大夫筵、席的邊飾相同。

卿充當上擯,在堂下詔禮。

堂上佐助的人由下大夫充當。

上大夫,有各種美味食用,宰夫又進獻清酒、漿飲,上大夫飲清酒、漿飲時也可吃美味食物。

上大夫拜謝食禮和酬謝的禮物,都是再拜稽首。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儀禮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