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禮》士喪禮: 【原文】。復者一人以爵弁服,簪裳於衣,左何之,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儀禮》士喪禮

儀禮

士喪禮

【原文】

死於適室,幠用斂衾。

復者一人以爵弁服,簪裳於衣,左何之,扱領於帶;升自前東榮、中屋,北面招以衣,曰:「皋某復!」三,降衣於前。

受用篋,升自阼階,以衣一屍一。

復者降自後西榮。

楔齒用角柶。

綴足用燕幾。

奠脯醢、醴酒。

升自阼階,奠於一屍一東。

帷堂。

乃赴於君。

主人西階東,南面,命赴者,拜送。

有賓,則拜之。

入,坐於床 東。

眾主人在其後,西面。

婦人俠床 ,東面。

親者在室。

眾婦人戶外北面,眾兄弟堂下北面。

君使人吊。

徹帷。

主人迎於寢門外,見賓不哭,先入,門右北面。

吊者入,升自西階,東面。

主人進中庭,吊者致命。

主人哭,拜稽顙,成踴。

賓出,主人拜送於外門外。

君使人襚。

徹帷。

主人如初。

襚者左執領,右執要,入,升致命。

主人拜如初。

襚者入衣一屍一,出。

主人拜送如初。

唯君命,出,升降自西階。

遂拜賓,有大夫則特拜之。

即位於西階下,東面,不踴。

大夫雖不辭,入也。

親若襚,不將命,以即陳。

庶兄弟襚,使人以將命於室,主人拜於位,委衣於一屍一東床 上。

朋友襚,親以進,主人拜,委衣如初,退,哭,不踴。

徹衣者,執衣如襚,以適房。

為銘,各以其物。

亡,則以緇長半幅,<赤巠>末長終幅,廣三寸。

書銘於末,曰:「某氏某之柩。

」竹槓長三尺,置於宇西階上。

甸人掘坎於階間,少西。

為垼於西牆下,東鄉。

新盆,槃,瓶,廢敦,重鬲,皆濯,造於西階下。

陳襲事於房中,西領,南上,不綪。

明衣裳,用布。

<髟會>笄用桑,長四寸,紌中。

布巾,環幅,不鑿。

掩,練帛廣終幅,長五尺,析其末。

瑱,用白纊。

幎目,用緇,方尺二寸,<赤巠>裡,著,組系。

握手,用玄,纁裡,長尺二寸,廣五寸,牢中旁寸,著,組系。

決,用正王棘,若檡棘,組系,纊極二。

冒,緇質,長與手齊,<赤巠>殺,掩足。

爵弁服、純衣、皮弁服、褖衣、緇帶、韎韐、竹笏。

夏葛屨,冬白屨,皆繶緇絇純,組綦繫於踵。

庶襚繼陳,不用。

貝三,實於笄。

稻米一豆,實於筐。

沐巾一,浴巾二,皆用谷,於□。

櫛,於簞。

浴衣,於篋。

皆饌於西序下,南上。

管人汲,不說繘,屈之。

祝淅米於堂,南面,用盆。

管人盡階,不升堂,受潘,煮於垼,用重鬲。

祝盛米於敦,奠於貝北。

士有冰,用夷槃可也。

外御受沐入。

主人皆出,戶外北面。

乃沐,櫛,挋用巾,浴,用巾,挋用浴衣。

渜濯棄於坎。

蚤,揃如他日。

<髟會>用組,扱笄,設明衣裳。

主人入,即位。

商祝襲祭服,褖衣次。

主人出,南面,左袒,扱諸面之右,盥於盆上,洗貝,執以入。

宰洗柶,建於米,執以從。

商祝執巾從入,當牖北面,徹枕,設巾,徹楔,受貝,奠於一屍一西。

主人由足西,床 上坐,東面。

祝又受米,奠於貝北。

宰從立於床 西,在右。

主人在扱米,實於右,三,實一貝。

左、中亦如之。

又實米,唯盈。

主人襲,反位。

商祝掩,瑱,設幎目,乃屨,綦結於跗,連絇。

乃襲,三稱。

明衣不在算。

設韐、帶,搢笏。

設決,麗於腕,自飯持之,設握,乃連腕。

設冒,櫜之,幠用衾。

巾、柶、鬊、蚤埋於坎。

重木,刊鑿之。

甸人置重於中庭,三分庭,一在南。

夏祝鬻餘飯,用二鬲於西牆下。

冪用疏布,久之,系用靲,縣於重,冪用葦席,北面,左衽,帶用靲,賀之,結於後。

祝取銘置於重。

厥明,陳衣於房,南領,西上,綪,絞橫三縮一,廣終幅,析其末。

緇衾,赬裡,無紞。

祭服次,散衣次,凡十有九稱,陳衣繼之,不必盡用。

饌於東堂下,脯醢醴酒。

冪奠用功布,實於簞,在饌東。

設盆盥於饌東,有巾。

苴絰,大鬲,下本在左,要絰小焉;散帶垂,長三尺。

牡麻絰,右本在上,亦散帶垂。

皆饌於東方。

婦人之帶,牡麻結本,在房。

床 第,夷衾,饌於西坫南。

西方盥,如東方。

陳一鼎於寢門外,當東塾,少南,西面。

其實特豚,四鬄,去蹄,兩胉,脊、肺。

設扃鼏,鼏西末。

素俎在鼎西,西順,覆匕,東柄。

士盥,二人以並,東面立於西階下。

布席於戶內,下莞上簟。

商祝布絞衾、散衣、祭服。

祭服不倒,美者在中。

士舉遷一屍一,反位。

設床 第於兩楹之間,衽如初,有枕。

卒斂,徹帷。

主人西面馮一屍一,踴無算;主婦東面馮,亦如之。

主人髺發,袒,眾主人免於房。

婦人髽於室。

士舉,男女奉一屍一,侇於堂,幠無夷衾。

男女如室位,踴無算。

主人出於足,降自西階。

眾主人東即位。

婦人阼階上西面。

主人拜賓,大夫特拜,士旅之,即位踴,襲絰於序東,復位。

乃奠。

舉者盥,右執匕,卻之,左執俎,橫攝之,入,阼階前西面錯,錯俎北面。

右人左執匕,抽扃予左手,兼執之,取鼏,委於鼎北,加扃,不坐。

乃朼,載。

載兩髀於兩端,兩肩亞,兩□白亞,脊、肺在於中,皆覆。

進柢,執而俟。

夏祝及執事盥,執醴先,酒、脯、醢、俎從,升自阼階。

丈夫踴。

甸人徹鼎,巾待於阼階下。

奠於一屍一東,執醴酒,北面西上。

豆錯,俎錯於豆東。

立於俎北,西上。

醴酒錯於豆南。

祝受巾,巾之,由足降自西階。

婦人踴。

奠者由重南,東。

丈夫踴。

賓出,主人拜送於門外。

乃代哭,不以官。

有襚者,則將命,擯者出請,入告。

主人待於位。

擯者出,告須,以賓入。

賓入中庭,北面致命。

主人拜稽顙。

賓升自西階,出於足,西面委衣如於室禮,降,出。

主人出,拜送。

朋友親襚,如初儀,西階東,北面哭,踴三,降,主人不踴。

襚者以褶,則必有裳,執衣如初。

徹衣者亦如之,升,降自西階,以東。

宵,為燎於中庭。

厥明,滅燎。

陳衣於房,南領,西上,綪。

絞紟,衾二。

君襚,祭服,散衣,庶襚,凡三十稱,紟不在算。

不必盡用。

東方之饌,兩瓦甒,其實醴酒,角觶,木柶;毼豆兩,其實葵菹芋、蠃醢,兩籩,無縢,布巾,其實栗,不擇,脯四脡。

奠席在饌北,斂席在其東。

掘肂見衽。

棺入,主人不哭。

升棺用軸,蓋在下。

熬黍稷各二筐,有魚臘,饌於西坫南。

陳三鼎於門外,北上。

豚合升,魚鱄鮒九,臘左胖,髀不升,其他皆如初。

燭俟於饌東。

祝、徹、盥於門外,入,升自阼階,丈夫踴。

祝徹巾,授執事者以待。

徹饌,先取醴酒,北面。

其餘取先設者,出於足,降自西階,婦人踴。

設於序西南,當西榮,如設於堂。

醴酒位如初,執事豆北,南面東上。

乃適饌。

帷堂。

婦人一屍一西東面。

主人及親者升自西階,出於足,西面袒。

士盥位如初。

布席如初。

商祝布絞、紟、衾、衣,美者在外,君襚不倒。

有大夫,則告。

士舉遷一屍一,復位。

主人踴無算。

卒斂,徹帷。

主人馮如初,主婦亦如之。

主人奉一屍一斂於棺,踴如初,乃蓋。

主人降,拜大夫之後至者,北面視肂。

眾主人復位。

婦人東復位。

設熬,旁一筐,乃塗。

踴無算。

卒塗,祝取銘置於□聿。

主人復閃位,踴,襲。

乃奠。

燭升自阼階,祝執巾,席從,設於奧,東面。

祝反降,及執事執饌。

士盥,舉鼎入,西面北上,如初。

載,魚左首,進鬐,三列,臘進柢。

祝執醴如初,酒、豆、籩、俎從,升自阼階,丈夫踴。

甸人徹鼎。

奠由楹內入於室。

醴酒北面。

設豆,右菹,菹南栗,栗東脯。

豚當豆。

魚次臘特於俎北,醴酒在籩南。

巾如初。

既錯者出,立於戶西,西上。

祝後,闔戶,先由楹西,降自西階,婦人踴。

奠者由重南東,丈夫踴。

賓出,婦人踴,主人拜送於門外,入,及兄弟北面哭殯。

兄弟出,主人拜送於門外。

眾主人出門,哭止,皆西面於東方。

闔門。

主人揖,就次。

君若有賜焉,則視斂。

既布衣,君至,主人出迎於外門外,見馬首,不哭,還,入門右,北面,及眾主人袒。

巫止於廟門外,祝代之。

小臣二人執戈先,二人後。

君釋采,入門,主人辟。

君升自阼階,西鄉。

祝負墉,南面,主人中庭。

君哭。

主人哭,拜稽顙,成踴,出。

君命反行事,主人復位。

君升主人,主人西楹東,北面。

升公卿大夫,繼主人,東上。

乃斂。

卒,公卿大夫逆降,復位。

主人降,出。

君反主人,主人中庭。

君坐撫,當心。

主人拜稽顙,成踴,出。

君反之,復初位。

眾主人辟於東壁,南面。

君降,西鄉,命主人馮一屍一。

主人升自西階,由足,西面馮一屍一,不當君所,踴。

主婦東面馮,亦如之。

奉一屍一斂於棺,乃蓋,主人降,出。

君反之,入門左,視塗。

君升即位,眾主人復位,卒塗,主人出,君命之反奠。

入門右,乃奠,升自西階。

君要節而踴,主人從踴。

卒奠,主人出,哭者止。

君出門,廟中哭。

主人不哭,辟。

君式之。

貳車畢乘,主人哭,拜送。

襲,入即位,眾主人襲,拜大夫之後至者,成踴。

賓出,主人拜送。

三日,成服,杖,拜君命及眾賓。

不拜棺中之賜。

朝夕哭,不辟子卯。

婦人即位於堂,南上,哭。

丈夫即位於門外,西面北上;外兄弟在其南,南上;賓繼之,北上。

門東,北面西上;門西,北面東上;西方,東面北上。

主人即位,辟門。

婦人拊心,不哭。

主人拜賓,旁三,右還,入門,哭。

婦人踴。

主人堂下,直東序,西面。

兄弟皆即位,如外位。

卿大夫在主人之南。

諸公門東,少進。

他國之異爵者門西,少進。

敵,則先拜他國之賓。

凡異爵者,拜諸其位。

徹者盥於門外,燭先入,升自阼階。

丈夫踴。

祝取醴,北面;取酒,立於其東;取豆、籩、俎,南面西上。

祝先出,酒、豆、籩、俎序從,降自西階。

婦人踴。

設於序西南,直西榮。

醴酒北面西上,豆西面,錯。

立於豆北,南面。

籩、俎既錯,立於執豆之西,東上。

酒錯,復位,醴錯於西,遂先,由主人之北適饌。

乃奠,醴、酒、脯、醢升。

丈夫踴,入。

如初設,不巾。

錯者出,立於戶西,西上。

滅燭,出。

祝闔門,先降自西階。

婦人踴。

奠者由重南,東。

丈夫踴。

賓出,婦人踴,主人拜送。

眾主人出,婦人踴。

出門,哭止。

皆復位。

闔門。

主人卒拜送賓,揖眾主人,乃就次。

朔月,奠用特豚、魚臘,陳三鼎如初。

東方之饌亦如之。

無籩,有黍稷。

用瓦敦,有蓋,當籩位。

主人拜賓,如朝夕哭。

卒徹,舉鼎入,升,皆如初奠之儀。

卒朼,釋匕於鼎,俎行。

朼者逆出,甸人徹鼎。

其序,醴酒、菹醢、黍稷、俎。

其設於室、豆錯,俎錯,臘特,黍稷當籩位。

敦啟會,卻諸其南。

醴酒位如初。

祝與執豆者巾,乃出。

主人要節而踴,皆如朝夕哭之儀。

月半不殷奠。

有薦新,如朔奠。

徹朔奠,先取醴酒,其餘取先設者。

敦啟會,面足。

序出,如入。

其設於外,如於室。

筮宅,塚人營之。

掘四隅,外其壤。

掘中,南其壤。

既朝哭,主人皆往,兆南北面,免絰。

命筮者在主人之右。

筮者東面,抽上韇,兼執之,南面受命。

命曰:「哀子某,為其父某甫筮宅。

度茲幽宅,兆基無有後艱?」筮人許諾,不述命,右還,北面,指中封而筮。

卦者在左。

卒筮,執卦以示命筮者。

命筮者受視,反之,東面。

旅占,卒,進告於命筮者與主人:「佔之曰從。

」主人絰,哭,不踴。

若不從,筮擇如初儀。

歸,殯前北面哭,不踴。

既井槨,主人西面拜工,左還槨,反位,哭,不踴。

婦人哭於堂。

獻材於殯門外,西面北上,綪。

主人遍視之,如哭槨。

獻素、獻成亦如之。

卜日,既朝哭,皆復外位。

卜人先奠龜於西塾上,南首,有席。

楚焞置於燋,在龜東。

族長蒞卜,及宗人吉服立於門西,東面南上。

占者三人在其南,北上。

卜人及執燋、席者在塾西。

闔東扉,主婦立於其內。

席於闑西閾外。

宗人告事具。

主人北面,免絰,左擁之。

蒞卜即位於門東,西面。

卜人抱龜燋,先奠龜,西首,燋在北。

宗人受卜人龜,示高。

蒞卜受視,反之。

宗人還,少退,受命。

命曰:「哀子某,來日某,卜葬其父某甫。

考降,無有近悔?」許諾,不述命;還即席,西面坐;命龜,興;授卜人龜,負東扉。

卜人坐,作龜,興。

宗人受龜,示蒞卜。

蒞卜受視,反之。

宗人退,東面。

乃旅占,卒,不釋龜,告於蒞卜與主人:「占曰某日從。

」授卜人龜。

告於主婦,主婦哭。

告於異爵者。

使人告於眾賓。

卜人徹龜。

宗人告事畢。

主人絰,入,哭,如筮宅。

賓出,拜送,若不從,卜擇如初儀。

【譯文】

士喪之禮:須死於正寢之室,用一條被子蓋住死者一屍一體。

以一人為其招魂,招魂者服純衣纁裳,其上衣和下裳的左邊連在一起,並插其領於帶間以固定;登上東面屋翼,站在屋脊中央向北用衣服招魂,喊道:「哎—某人(死者之名)回來!」連喊三次。

進而將衣服從前面扔下,屋翼下面一人用衣箱接住,從東階上堂用衣服蓋住一屍一體。

招魂之人從西面屋翼的北邊下來。

用角質祭勺啟開死者上下牙齒,用矮几拘正死者雙足,用乾肉、肉醬、甜酒祭奠死者。

從東階上堂,將祭品置放在一屍一體東面,又於堂上陳設帷幕。

然後向國君報喪。

喪主站在西階東面,向南囑咐報喪者,並拜送之。

有賓客來弔唁,喪主要叩拜。

喪主進屋,坐在一屍床 之東。

喪主之兄弟、堂兄弟皆面向西站在喪主之後。

喪主之妻妾面向東坐於床 西。

大功以上親屬(如死者父兄姑姊妹等)在內室。

小功以下親屬——其婦人在戶外向北而坐,其男子在堂下向北而立。

國君派人來弔唁,要撤去帷幕。

喪主到寢門外迎接,見賓而不哭;喪主先進門向北站在右邊。

吊者進門,從西階上堂,向東而站。

喪主進入中庭,吊者向喪主傳達君命。

喪主哭拜,叩首、哭踴。

弔唁的賓客出來,喪主到大門外拜送。

國君派人來贈送衣衾,要撤去帷幕。

喪主迎接國君之贈衣衾者之禮儀與迎接國君之使吊者之禮儀一樣。

贈衣衾者左手執衣領,右手執腰,入門上堂,傳達國君命令。

喪主叩拜贈衣者之禮儀亦與先前叩拜國君之使吊者之禮儀一樣。

贈衣者入內將衣衾蓋在一屍一體上,然後出門。

喪主拜送,其禮亦和先前拜送國君之使吊者一樣,只有奉君命來吊禭的,喪主才出而迎、送,從西階上、下堂。

於是拜謝賓客,若有大夫來弔唁,要一一拜謝。

在西階下即位,面向東,不哭踴。

大夫雖不致吊辭,也要請其入室。

大功以上的親屬贈送衣衾,不必使人傳命於喪主,直接將衣衾陳列房中。

眾兄弟贈送衣衾,須使人到內室告諸喪主。

喪主在內室確定位置拜謝,並將衣衾放在一屍一體東邊的床 上。

朋友贈送衣衾,要親自送進來。

喪主拜謝,並和先前一樣置放衣衾。

喪主退堂,只哭不踴。

有司撤去衣衾,一如禭者左執領、右執腰,將衣衾拿回房中。

依照死者身份為其建銘。

倘是不命之士,則用長一尺、寬三寸黑布一塊,長二尺、寬三寸紅布一塊,並將其聯結起來。

進而於所聯結部分寫上銘文,稱「某氏某之柩」。

用三尺長的竹竿作旗竿,將其置於西階上的屋簷下。

甸人(有司主管公田者)在兩階之間掘坎,坎偏於西階一方;在西牆下用上塊壘灶,灶口向東。

用清水洗淨新盆、盤、瓶、無足之敦和重鬲(罌),放於西階下。

陳列衣服於房中,衣領向西,自南至北排列,不必兩行。

貼身之衣裳用帷幕之布。

插髮髻之笄用桑木製成,長四寸,繞於髻之中央以固發。

為飯而設以覆一屍一面的布巾不鑿孔。

裹頭的練帛寬二尺,長五尺,末端撕開以打結。

塞兩耳用新絲綿。

蒙面,外用黑布,內用紅布,一尺二寸見方;以絮充入緇表[赤巠]裡之中,並打上結。

握手外用黑色布,裡用橙色布,長一尺二寸,寬五寸,中間手握部分一寸見方,也以絮充入其中,並打上結。

鉤弦用玉製指套,放弦用兩個絲綿指套,亦打上結。

套一屍一體,上身用黑布套,長與手齊;下身用紅布套,直至遮住兩足。

死者穿生時所衣之服三套:純衣淺黃裳,白布衣素裳,有紅色鑲邊的黑衣裳。

黑帶,赤黃色皮襪,竹製笏板。

若是在夏天,就穿白色葛屨;若是在冬天,則穿白色皮屨。

而屨(鞋)帶、屨頭飾和屨的周邊皆用黑布,屨帶繫於屨後跟。

其他眾多親屬及庶兄弟贈送的衣物只陳放在房中,不用。

盛放三枚貝殼於竹器。

盛放一豆稻米於竹筐。

盛放用粗葛布製成的洗頭巾一條、浴身巾兩條於竹器。

盛放梳子於籌筐。

盛放浴後所穿之衣於箱子中。

以上諸物皆陳設於西牆下,自南而北排列。

管人汲水於井,不解去井繩,將其縈繞於手。

夏祝用盆向南淘米於堂上。

管人登上台階,不上堂,從夏祝那裡接過淘米水,用鬲在以土塊壘成的爐灶上煮著。

夏祝又盛米於廢敦之中,並將其置於盛貝殼的竹器之北。

倘若國君賜士用冰以寒一屍一,可用承一屍一之盤盛之。

死者生前之小臣侍從入室,用管人所煮之淘米水結死者洗頭。

喪主和眾兄弟等都到戶外向北而立,等候著。

於是死者生前侍從給死者洗頭、梳頭,用巾拭乾;又用浴巾洗一屍一身,用浴衣拭乾。

將洗過的水及梳、巾、浴衣等一併扔於甸人所掘之坎中。

然後和往日一樣為其修剪指甲、頭髮、一胡一 須等。

接著用髮髻束髮,插上發笄,穿上貼身內一衣 。

完了主人入室就位。

商祝入室依次置放送終之服:純衣淺黃裳,白布衣素裳,紅色鑲邊的黑衣裳。

主人出室,袒露左臂,把左袖插在右腋下之帶內;在盆裡洗手、洗貝殼,進而捧拿貝殼而入室。

宰則洗角制祭勺,然後放於廢敦所盛之米上,執廢敦從主人而入。

商祝拿著巾跟著入室,於窗戶北面撤去枕頭,鋪好布巾,撤去祭勺,從主人手裡接過貝殼,置放於一屍一體西邊。

主人由一屍一足之北轉而西,上床 向東而坐。

商祝又從宰手裡接過米,陳放在貝殼的北邊。

宰隨從主人立於床 西,在主人右側。

主人用左手往死者嘴的右側放米三次,繼放一個貝殼。

於死者嘴的左側和中間也照此處理。

又放米,及滿乃止。

然後主人穿好衣服,返回一屍一東之位。

商祝先用巾蒙住一屍一面,次用新絲綿塞住死者雙耳,再將蒙面之巾繫好;繼而繫上屨帶,於腳背處將兩屨繫在一起。

接著為死者穿上三套衣服,貼身之衣不算在三套之內。

繫好大帶,插笏板於帶之右側。

又套上右手大拇指套,並用握手絲帶將其聯結於臂腕,於手背上打好結。

用「冒」套好一屍一體,蓋上衣被。

然後將布巾、浴巾、祭勺、修剪而得之亂髮、指甲等統統埋於坎中。

做好重,鑿上眼。

甸人將重置放於中庭南側三分之一處。

夏祝在西牆下用二鬲將飯一屍一余米煮成粥。

用粗布塞住鬲口,用竹蔑繫上鬲,將其懸掛於重上;又用葦席蓋住重,自北而南,其右端在上而向西,直至將重完全蓋住,用竹蔑繫好。

周祝取銘插掛於重上。

次日黎明,將小殮衣服陳列於房中,衣領向南,按照自西而東,又自東而西的順序排列;用布收束衣服:橫者三幅,豎者一幅,寬均一幅,於末端撕開並打結。

被子其面用黑布,其裡用紅布,沒有識記。

衣衾按先爵弁服和皮弁服,次散衣的次序陳列,共計十九套。

其餘的繼續陳列,但並不都用。

陳設乾肉、肉醬、甜酒等於東堂之下。

覆蓋祭品用的小功之布盛放於竹器之中,竹器置於陳設乾肉、肉醬、甜酒的東邊,又在其東邊陳放盥洗用的盆和巾。

斬衰之絰(帶)有二:首絰寬九寸,麻根向下,在左側;腰絰小於首絰五分之一,其下垂部分長三尺。

齊衰之絰亦有二,首絰麻根向右,在上部;腰絰下垂部分亦長三尺。

斬衰之絰和齊衰之絰皆陳設於東坫之南。

婦人之腰絰與男子有異,要於麻根處打結,陳列於東房。

床 席和覆一屍一之衾陳設於西坫之南邊。

於西堂下設盥洗之具,和於東堂下所設一樣。

放一隻鼎於正寢門外,其位置當在東側之堂屋的偏南處,鼎的正面向西。

鼎裡放一隻豬,豬分解成兩前肢與兩後肢,去掉四蹄,加上兩肋和肺,計為七體。

陳設貫鼎耳之橫木和覆鼎之冪,冪的末端向西。

無飾之俎放在鼎的西邊,順西置放;上放匕一隻,其柄向東。

士洗手,以兩人一排立於西階的下面。

在戶內布席,席分兩層,下鋪一層莞草編的席,上鋪一層細葦席。

商祝鋪絞衾、散衣、爵弁服和皮弁服於席上。

鋪爵弁服和皮弁服時不可顛倒錯位,其中最好的要鋪在最裡邊。

士遷一屍一於鋪好的服上,返回西階下原位。

有司在兩楹柁之間設床 席,設席情況和在戶內設時一樣,繼放枕頭一隻。

小殮完畢,撤去帷幕,喪主向西按著死者哭踴,不計時;主婦則向東,哭踴亦如喪主。

喪主進而挽束頭髮,袒露左臂,眾主人著絻於房中。

婦人則在室中用麻束髮成髻。

士於一屍一之左右抬起一屍一體,喪主家之男女分別捧著死者之頭與足,安放一屍一體於堂上,蓋上覆一屍一柩之衣被。

繼而男女按室中東西之位哭踴,不計數。

喪主由一屍一足北轉而於西階下堂。

眾主人隨喪主下堂,即位於東階上面。

婦人也隨之下堂,向西立於東階上。

喪主開始拜謝賓客,凡是大夫,要一一拜之,士共三拜即可;接著於東階下向西之位哭踴,於東牆穿衣戴絰,回到東階下西面位。

於是陳設祭物。

抬鼎二士洗手。

其在右邊抬鼎之上以右手兼執匕,並仰其匕;其在左邊抬鼎之士以左手橫持俎;兩人抬鼎入門,將鼎置放於阼階前面,鼎之正面朝西,俎之正面朝北。

右邊抬鼎之士又以左手執匕,右手袖出抬鼎之橫木一交一 於左手一併執持著;又取下覆鼎之冪置於鼎北邊,繼放上抬鼎之橫木,持立不坐。

接著用匕將牲體從鼎中取出,左邊抬鼎之士接過牲體而置於俎上。

首先放兩後肢於俎之東西兩端,其次是兩前肢,又次是兩肋,最後是脊肺放於俎之正中間,凡此均須蓋好。

骨分本末,故陳設時當讓本向前,然後執俎而待。

夏祝和諸執奠事者洗手,夏祝先執醴酒上堂,諸執事隨從夏祝,端拿載有酒、乾肉、肉醬之俎從東階上堂。

男子哭踴,甸人撤下空鼎,有司執巾立於東階下待祝設奠。

設奠於一屍一體之東邊,夏祝執拿醴酒面北而立,以西為上。

執事置放豆,又置俎於豆的東邊,然後立於俎的北邊,亦以西為上。

夏祝繼而置醴酒於豆的南邊,又從有司手裡接過巾蓋在祭品上,由一屍一體腳邊至西階而下堂。

婦人哭踴,設奠者由重的南邊而返其門東之位。

男子哭踴。

賓客出門,喪主到門外拜送。

孝子及眾親屬輪流哭,不用官為之哭。

如有贈送衣物的,就讓儐者傳命。

儐者出請之辭為:「孤某使某請事」;入告之辭為:「某使某腏」。

喪主於東階下之位等著。

這時儐者出門傳告來賓:「孤某須矣」。

並引領來賓進門。

來賓進入中庭,向北傳達送衣主人的使命。

喪主叩首拜謝。

來賓從西階上堂,直至繞過一屍一體腳後,向西置放衣物,其禮儀和在室中一樣,繼而仍由一屍一足北轉而西降自西階,出門。

喪主出門拜送。

如有朋友親自來贈送衣物,其禮儀和前面一樣,不過朋友要於西階向東北方哭踴三次,方可出去;這時喪主不哭踴。

贈送衣物者既送衣,就必定送裳,其拿衣服的方式和前面一樣。

撤衣者撤衣之方式亦如此。

從西階上堂和下堂,端拿衣物於東邊收藏起來,以待大殮。

小殮日之夜,於中庭點著大燭。

次日天明,熄滅大燭。

將衣衾陳設於房中,衣領朝南,先是自西向東排,繼是自東往西排。

有絞一,單被一,棉被二。

國君贈送的衣服,包括爵弁服、皮弁服、散衣,加上死者僚友贈送的衣服,一共三十套。

而絞、單被、棉被等不算在三十套之內。

凡此衣服不一定都用。

東堂下陳設之祭物:兩隻瓦甒,均都裝著甜醴酒;角質酒觶,木製祭勺;白色的豆兩隻,一隻裝著葵芋醬,一隻裝著蝸醬;籩兩隻,沒有緣,底中鋪著布巾,裡面裝著未加揀擇篩選的栗子;乾肉四條。

奠席設在凡此祭物的北邊,大殮之席設在奠席的東邊。

挖掘埋棺之坎,其深度要能保證露出聯結棺與蓋之縫的木楔。

棺入坎時,喪主不哭。

用輁軸外棺於坎時,棺蓋在堂下,干煎的黍和稷各兩筐,以及魚和乾肉,陳設於西枯的南邊。

又陳放三隻鼎於門外,以北為上。

其中,一隻鼎盛放一隻豬,一隻鼎盛放鳡魚或鯽魚九條,一隻鼎盛放風乾兔子的左半部,去髀,其他還有匕、俎等的陳設,都和小殮時一樣。

執燭者在祭席的東邊等候著。

夏祝撤下小殮時所設的盥洗器具,並改設於門外,進門後從東階上堂。

這時男子哭踴,夏祝又撤去覆蓋小殮奠之布巾,一交一 於執事者,並示其於東階下等候。

繼而撤去祭席,夏祝先取下醴酒向北而立,其餘的祭物先設者先撤,後設者後撤,均由一屍一足北轉而於西階下堂。

這時婦人哭踴,接著將所撤下之祭物改設於西庭的西南,即庭之西邊,陳設的次第和在堂上設時一樣。

執甜醴酒的夏祝和在奠於一屍一東時一樣,向北而立,以西為上。

諸執事立於豆的北邊,向南而以東為上。

夏祝和諸執事陳設醴酒、豆俎完畢,一併到東邊之新饌處以待事。

於堂上陳設帷幕。

婦人向東立於一屍一體之西側。

喪主及眾主人從西階上堂,繞過一屍一體之足到東邊,朝西而袒露左臂。

士洗手,其站之位置和小殮時一樣。

有司鋪席,亦和小殮時一樣。

商祝在席上鋪絞、單被、棉被,最好的鋪在最上面。

鋪國君贈送的衣衾不能顛倒錯位。

此時倘有大夫來弔唁,則使有司告以方殮,主人不便出迎拜賓。

士二人抬起一屍一體自堂上兩楹間至東階放在已鋪好的衣被上,返回西階下原位。

這時喪主又哭踴,但不計數。

大殮完畢,撤下帷幕。

喪主撫一屍一而號哭,和小殮時一樣,主婦也如此。

喪主和眾主人將一屍一體抬起放到棺中,這時男女哭踴,不計數,和小殮時一樣。

接著蓋上棺蓋。

喪主下堂,叩拜大夫中之後至者,隨即向北察看埋棺之坎。

眾主人返回東階下之位。

婦人則返回東階上之位。

繼而於棺的首尾、左右各陳放一筐煎炒過的黍稷,覆木料於棺上並塗上泥。

這時男女又哭踴,不計數。

俟塗泥完畢,周祝取銘置於殯。

喪主返回東階下原位,哭踴,穿好衣服。

於是設奠。

執燭者從東階登堂,周祝執巾和執席者亦跟著上堂;於室中西南隅朝東設祭席。

周祝返回堂下,和執事一起端拿東邊所設祭物。

士洗手,抬鼎進門,鼎正面朝西,以北為上,和小殮時一樣。

載魚於俎上,魚頭向左,魚脊向前,每列三條,計三列九條。

載獸之俎其本向前。

夏祝端拿甜醴酒先上堂,和小殮時一樣,諸執事端拿酒、豆、籩、俎隨著從東階上堂。

男子哭踴,甸人撤去空鼎。

此時夏祝和諸執事由東楹之西入室,夏祝執甜醴酒面北而立。

諸執事設豆:肉醬在右邊,肉醬的南邊是栗,栗的東邊是乾肉。

豚俎在兩豆的東邊,魚俎又在豚俎的東邊。

獸俎特別設於豚、魚二俎的北邊,甜醴酒在籩的南邊。

用巾覆蓋豆、俎,和小殮時一樣。

陳設結束,諸執事先出室,立於室戶的西邊,以西為上。

夏祝隨之出室,關上門;進而先於諸執事由西楹柱的西邊經西階下堂。

婦人哭踴。

夏祝和諸執事繼而從重的南邊東行。

男子又哭踴。

賓客出室。

婦人哭踴。

喪主到門外拜送,返回後即和小功以上的同族兄弟一起面北而哭殯。

繼而同兄弟出室,喪主又到門外拜送。

眾主人出門,停止哭踴,皆向西於東邊而立。

喪主關上門,向眾主人行拱手禮,並各就斬衰、倚廬、齊衰,堊室諸喪次。

國君如果另有惠賜,須察看大殮陳設情況。

先鋪好絞、被、衣等,以俟國君駕至。

喪主到外門之外迎接,見到國君御車之馬頭,即停止哭泣;返回門內,向北於右邊而立,和眾主人一起袒露左臂。

男巫止步於廟門(殯宮門)之外,喪祝代表國君亦先至此。

小臣二人執戈先行,男巫、喪祝二人隨後而行。

俟喪祝為國君祭過門神後,國君入門,喪主迴避。

國君從東階升堂,向西而立。

喪祝背靠東房之牆向南而立,喪主立於中庭。

國君向一屍一而哭。

喪主亦哭,並向一屍一叩首,起來又哭踴,隨之出門外等候。

國君命喪主返回續行大殮之事,喪主返回中庭原位。

國君又命喪主升堂,喪主由西階上堂,立於西楹柱的東邊向北視殮。

國君繼命公、卿、大夫上堂,立於喪主之西視殮,以東為上。

於是開始大殮。

大殮結束,公、卿、大夫等後上堂者先下堂,返回原先位置;接著喪主下堂,行至門外。

國君又命喪主返回上堂,喪主遵命回到中庭。

國君坐於一屍床 ,用手輕撫一屍一體之胸口。

喪主叩首拜一屍一,起來後又哭踴,隨後再次向門外走去。

國君再次命喪主返回,喪主受命回到中庭原位;眾主人迴避,於堂下之東牆向南而立。

國君下堂,向西命喪主撫一屍一。

喪主從西階上堂,由一屍一足繞至東邊,向西(一屍一)撫一屍一,但不與國君所撫之處相同。

繼而哭踴。

主婦向東撫一屍一、哭踴,和喪主一樣。

把一屍一體裝殮入棺,蓋上棺蓋;喪主下堂,行至門外。

國君又命喪主返回,喪主從左邊入門,察看塗泥於棺。

國君登堂就位,眾主人返回中庭原位。

塗泥結束,喪主行至門外;國君再命喪主返回。

喪主從右邊入門,諸執事從西階上堂設奠。

國君候機哭踴,喪主跟著哭踴。

設奠結束,喪主行至門外,哭者止哭。

國君出門,於廟(殯宮)中哭踴。

喪主迴避,不哭。

國君登上御車憑軾。

國君隨從乘上副車,喪主哭,拜送國君及隨從。

然後穿好衣服,入門就位;眾主人亦隨即穿好衣服。

喪主又拜謝晚來弔唁之大夫,旋即哭踴。

賓客辭行,喪主拜送之。

士死滿三日後,喪主及眾主人始服斬衰或緦麻的喪服,喪主兼持喪杖,拜謝國君和眾賓的弔唁和慰問,但不拜謝其惠賜衣物。

既殯之後,男子婦人於每日早晚哭於殯宮,不避子卯忌日。

婦人即位於堂,以南為上,哭。

親者與眾兄弟向西就位於門外,以北為上;甥婿外孫、從母一之 子等向西就位於門外眾兄弟之南,以南為上;賓客又向西就位於甥婿外孫等之南,以北為上。

門外東邊的來賓向北就位,以西為上;門外西邊的賓客向北就位,以東為上;站在西邊的賓客向東就位,以北為上。

喪主就位,然後開門。

這時婦人捶胸示哀,但不哭。

喪主拜謝賓客,先西面拜,次南面拜,最後東面拜,每面三拜;隨後右轉入門而哭。

婦人哭踴。

喪主於堂下東牆之最北端向西就位。

眾兄弟皆就位,其位次與在門外時的位次相同。

卿大夫於喪主的南邊就位。

諸公於門東稍靠前的地方就位。

異國之貴賓於門西稍靠前的地方就位。

倘若身份地位相同,喪主須先叩拜他國的貴賓。

凡是卿大夫,喪主須就其位一一叩拜。

撤大殮之宿奠者於門外洗手,執燭先入,從東階上堂。

男子哭踴。

夏祝端拿甜醴酒,面北而立;諸執事或取酒立於夏祝之東側,或取豆、籩、俎面南而立,以西為上。

夏祝取醴先出門下堂,諸執事執酒、豆、籩、俎依次出來,從西階下堂。

婦人哭踴。

繼而陳設祭物於堂下東面牆的西南,與西邊的屋翼對齊。

夏祝執拿醴酒面北而立,以西為上;執豆者朝西置放豆,然後向南立於豆的北邊。

執籩、俎者置放籩、俎後,立於設豆者的西邊,以東為上。

執酒者置放酒後,返回原位。

這時,夏祝置放醴酒於西邊後,先行離開,從喪主的北邊行至朝奠之饌處,眾執事亦跟著前往。

於是設朝奠,夏祝執拿醴酒,諸執事執拿酒、乾肉、肉醬等從東階上堂。

這時,男子哭踴,入於室內。

祭席之設和先前一樣,亦先豆次籩次酒次醴,但因無菹無栗,故不設巾。

諸執事設完席後出室,立於戶的西邊,以西為上。

夏祝隨即滅燭出室,並關上門,從西階先行下堂,諸執事跟著下堂。

婦人哭踴。

設奠者由重的南邊東行。

男子哭踴。

賓客出室,婦人又哭踴,喪主拜送賓客。

眾主人出室,婦人哭踴。

出門,停止哭泣。

賓客,眾主人眾兄弟都回到門外東邊原位。

喪主關上門,拜送賓客。

然後向眾主人拱手拜謝,並各有倚廬、堊室諸喪次。

每月初一之日,設祭奠和大殮時一樣,用一隻豬,加上魚和風乾的兔子,並陳設三隻鼎。

東邊陳設的祭物也和大殮時相同。

朔月之奠和大殮所不同者在於,大殮奠有籩,而此奠無籩,大殮奠無黍稷,而此奠有黍稷。

黍稷裝在瓦敦之中,蓋上敦蓋,置放在大殮奠時籩的位置上。

喪主叩拜賓客,和朝夕哭時拜賓之禮一樣,完畢,撤去昨日之宿奠。

接著抬鼎入門,把牲體從鼎中升出,和大殮奠時一樣。

用匕載牲體於俎上後,放匕於鼎中,又置俎於適當的位置。

用匕載俎者隨即從反向退出。

甸人則撤去三隻空鼎。

室中陳設祭品的秩序為:先醴酒,次菹,次肉醬,次黍稷,最後是俎。

室中所設祭物的位置為:盛肉醬之豆在北邊,盛菹之豆在南邊,豚俎置於兩豆的東邊,魚俎又在豚俎的東邊,獸俎則別置放在豚俎和魚俎的北邊,盛黍稷的瓦敦放在大殮時籩之位。

啟開敦蓋,置放在敦的南邊。

醴酒的位置和大殮時相同。

夏祝立於其南,執豆者立於其北,共同舉巾把所設之奠蓋好,然後退堂。

喪主及喪者家中男女各各因時而哭踴(升奠時男子哭踴,降奠時婦人哭踴),其禮儀都和朝夕哭時一樣。

月半之時所設祭席亦和朝夕奠一樣,無牲俎。

如收到新熟的五穀和鮮果,其祭席就要和朔月奠一樣,有牲俎。

撤去朔奠時要先取下醴酒,其餘的祭品先設者先撤,後設者後撤。

撤敦時其蓋不必再蓋上,敦之足朝前,退堂出室的秩序和升堂入室時一樣。

祭席陳設在室外東牆下西南,其次序位置和在室中陳設時一樣。

筮死者葬居,由塚人測度。

先掘挖四邊的土,置於四邊之外;繼掘挖中央之士,置於中央之南。

行畢朝哭之禮儀,喪主和眾主人皆來到此葬居之所,向北站在其所掘之土的南邊,除去首絰和腰絰。

宰(向筮者傳佈主人之命的人)在喪主的右邊。

筮者向東抽出蓍草筒,和蓍草一併用手拿著,朝南接受喪主之命。

宰傳達喪主之命說:「哀子某,為其父某甫筮葬居。

今謀以此處作死者幽冥之居,葬居始得,不知其後或有艱難乎?」

筮宅之人應諾,不重述宰所傳達喪主之命,右轉向北,於葬居中央的南邊卜筮。

這時卦者在筮者的左邊。

筮宅完畢,執卦者據之寫好卦,筮者拿著卦一交一 於宰看。

宰接過卦看畢,還於筮者。

筮者又和其隨從一起占筮,完畢,上前告於宰和喪主:「占筮的結果為吉。」

喪主及眾主人繫上首絰、腰絰,哭而不踴。

倘若所筮結果非吉,則當另外擇地而筮,其儀式和前面相同。

喪主及眾主人回去後,向北於殯的前面哭而不踴。

匠人垛好棺槨之木料,喪主於殯門外東邊向西拜謝工匠,然後循「井槨」之南而西而北而東周繞而詳視之,繼而返回殯門外東邊位,哭而不踴。

婦人哭於堂上。

做明器之木材放在殯門外邊,向西自北至南,又自南至北屈而陳之。

喪主一一視之,然後和前面一樣,返回原位哭而不踴。

獻素、獻成之時,喪主亦如上一一察看,返回原位哭而不踴。

卜葬之日,行朝哭禮之後,眾人都回到殯門外之位。

卜人先設龜甲於門外西塾,龜一頭向南,龜甲下有卜席。

用於灼龜的荊焞與燋置於一處,皆在龜甲的東邊。

族長臨視卜事,並和宗人穿著吉服向東立於門外西邊,以南為上,占者三人(分掌玉兆、瓦兆、原兆者)於族長、宗人的南邊而立,以北為上。

卜人和執燋者、布席者皆立於西塾內之西。

關上東門,主婦立於門內,卜席設干門橛的西邊、門檻的外邊。

宗人告訴喪主已準備就緒。

喪主朝北取下首絰,用左手抱著。

族長蒞臨視卜,向西於門東邊就位。

卜人於西塾抱龜執燋而行向門外,先陳設龜甲,龜一頭朝西,後置燋於龜甲的北邊。

宗人接過卜人所給龜甲,顯示給族長看。

族長接過龜甲察看,然後還給宗人。

宗人又還龜甲於卜人,稍退而接受族長之命。

族長命之曰:「哀子某,來日某,卜葬其父某甫。

魂神之升降不知是否近於咎悔?」

宗人應諾,但不重述族長之命;回到門外西邊就於席位向西而坐;告龜以所卜之事,起立;將龜甲一交一 給卜人,背靠著東邊門扉而立。

卜人坐下,用荊焞燒灼龜甲,起立。

宗人接過龜甲,顯示給族長看。

族長接過龜甲察看後,還給宗人。

宗人隨即將龜甲一交一 給占者,稍退後向東而立。

占者三人又共同占卜,完畢,不放下龜甲,捧龜徑告於族長和喪主:「占卜的結果為:『葬日吉。

』」隨後占者將龜一交一 給卜人,並將占的結果告訴主婦。

主婦哭。

宗人再將佔之結果告訴公卿大夫,並派人告於死者生前僚友之未來者。

卜人撤去龜甲。

宗人告訴族長和喪主卜葬事畢。

喪主和眾主人繫上首絰、腰絰,入門於殯前哭,其禮和筮宅後於殯前哭一樣。

賓客出來,喪主拜送。

倘若卜葬非吉,則須另擇日而卜之,其儀式和首卜一樣。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儀禮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