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禮》士相見禮:士相見之禮。摯,冬用雉,夏用腒。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儀禮》士相見禮

儀禮

士相見禮

【原文】

士相見之禮。

摯,冬用雉,夏用腒。

左頭奉之,曰:「某也願見,無由達。

某子以命命某見。

」主人對曰:「某子命某見,吾子有辱。

請吾子之就家也,某將走見。

」賓對曰:「某不足以辱命,請終賜見。

」主人曰:「某不敢為儀,固請吾子之就家也,某將走見。

」賓對曰:「某不敢為儀,固以請。

」主人對曰:「某也固辭,不得命,將走見。

聞吾子稱摯,敢辭摯。

」賓對曰:「某不以摯,不敢見。

」主人對曰:「某不足以一習一 禮,敢固辭。

」賓對曰:「某也不依於摯,不敢見,固以請。

」主人對曰:「某也固辭,不得命,敢不敬從!」出迎於門外,再拜。

客答再拜。

主人揖,入門右。

賓奉摯,入門左。

主人再拜受,賓再拜送摯,出。

主人請見,賓反見,退。

主人送於門外,再拜。

主人復見之,以其摯,曰:「曏者吾子辱,使某見。

請還摯於將命者。

」主人對曰:「某也既得見矣,敢辭。

」賓對曰:「某也非敢求見,請還摯於將命者。

」主人對曰:「某也既得見矣,敢固辭。

」賓對曰:「某不敢以聞,固以請於將命者。

」主人對曰:「某也固辭,不得命,敢不從?」賓奉摯入,主人再拜受。

賓再拜送摯,出。

主人送於門外,再拜。

士見於大夫,終辭其摯。

於其入也,一拜其辱也。

賓退,送,再拜。

若嘗為臣者,則禮辭其摯,曰:「某也辭,不得命,不敢固辭。

」賓入,奠摯,再拜,主人答壹拜,賓出。

使擯者還其摯於門外,曰:「某也使其還摯。

」賓對曰:「某也既得見矣,敢辭。

」擯者對曰:「某也命某:『某非敢為儀也。

』敢以請。

」賓對曰:「某也,夫子之賤私,不足以踐禮,敢固辭!」擯者對曰:「某也使某,不敢為儀也,固以請!」賓對曰:「某固辭,不得命,敢不從?」再拜受。

下大夫相見以雁,飾之以布,維之以索,如執雉。

上大夫相見以羔,飾之以布,四維之,結於面;左頭,如麛執之。

如士相見之禮。

始見於君執摯,至下,容彌蹙。

庶人見於君,不為容,進退走。

士大夫則奠摯,再拜稽首;君答壹拜。

若他邦之人,則使擯者還其摯,曰:「寡君使某還摯。

」賓對曰:「君不有其外臣,臣不敢辭。

」再拜稽首,受。

凡燕見於君,必辯君之南面。

若不得,則正方,不疑君。

君在堂,升見無方階,辯君所在。

凡言,非對也,妥而後傳言。

與君言,言使臣。

與大人言,言事君。

與老者言,言使弟子。

與幼者言,言孝弟於父兄。

與眾言,言忠信慈祥。

與居官者言,言忠信。

凡與大人言,始視面,中視抱,卒視面,毋改。

眾皆若是。

若父,則遊目,毋上於面,毋下於帶。

若不言,立則視足,坐則視膝。

凡侍坐於君子,君子欠伸,問日之早晏,以食具告,改居,則請退可也。

夜侍坐,問夜,膳葷,請退可也。

若君賜之食,則君祭先飯,遍嘗膳,飲而俟,君命之食,然後食。

若有將食者,則俟君之食,然後食。

若君賜之爵,則下席,再拜稽首,受爵,升席祭,卒爵而俟,君卒爵,然後授虛爵。

退,坐取屨,隱辟而後屨。

君為之興,則曰:「君無為興,臣不敢辭。

」君若降送之。

則不敢顧辭,遂出。

大夫則辭,退下,比及門三辭。

若先生異爵者請見之,則辭。

辭不得命,則曰:「某無以見,辭不得命,將走見。

」先見之。

非以君命使,則不稱寡。

大夫士,則曰寡君之老。

凡執幣者,不趨,容彌蹙以為儀。

執玉者,則唯舒武,舉前曳踵。

凡自稱於君,士大夫則曰下臣。

宅者在邦,則曰市井之臣;在野,則曰草茅之臣,庶人則曰刺草之臣。

他國之人則曰外臣。

【譯文】

士相見的禮儀:禮物,冬季用雉,夏季用干雉。

賓雙手橫捧雉,雉頭向左,說:「在下久欲拜見先生,但無人相通。

今某某先生轉達先生意旨,命在下前來拜見。」

主人的答辭是:「某某先生命在下前往拜會,但先生卻屈尊駕臨。

請先生返家,在下將前往拜見。」

賓的答辭說:「先生所言,在下實不敢當,還請先生賜見。」

主人的答辭是:「在下不敢當此威儀,再一次請先生還家,在下將前去拜會。」

賓的答辭是:「在下不敢擺此威儀,最終還是請先生賜見。」

主人的答辭說:「在下一再推辭,得不到先生的准許,將出去迎見先生。

聽說先生攜帶禮物,冒昧辭謝。」

賓的答辭是:「在下不用此禮物,不敢來拜會先生。」

主人的答辭說:「在下不敢當此崇高的禮儀,冒昧再次辭謝。」

賓的答辭是:「在下不憑此禮,不敢求見先生,固請先生笑納。」

主人的答辭說:「在下一再辭謝,得不到先生許可,不敢不敬從!」主人到大門外迎接,兩拜。

賓答兩拜。

主人對賓一揖,從門東側入內。

賓雙手捧禮物,從門西側入內。

主人兩拜接受禮物,賓兩拜送禮物,然後出門。

主人邀請賓,賓返回,與主人再一次相見,然後告退。

主人送賓至大門外,兩拜。

主人帶著賓所送的禮物到賓家回拜,說:「前不久先生辱臨敝舍,得以相見。

今請將禮物還給傳命的人。」

主人的答辭說:「在下既已得以拜會先生,冒味辭謝。」

賓的答辭是:「在下不敢求見先生,只請求還禮物給傳命者。」

主人的答辭是:「在下既已得以拜會先生,冒昧再度辭謝。」

賓的答辭說:「在下不敢以此小事聒煩先生,只是固請還禮物給傳命者。」

主人的答辭說:「在下一再推辭,得不到准允,哪敢不從命!」賓手捧禮物入內,主人兩拜而接受。

賓兩拜送禮物,然後退出。

主人送賓至大門外,兩拜。

士拜見大夫的禮儀。

主人推辭三次不接受賓的禮物。

賓入內,主人對賓的屈尊駕臨一拜表示謝意。

賓告退,主人送,拜兩次。

曾經做過大夫家臣的公士來見,則主人對賓所執禮物辭謝一番而表示接受,說:「在下辭謝,得不到同意,因而不敢再推辭。」

賓入內,放下禮物,兩拜,主人一拜答謝。

賓退出。

主人使擯者至門外歸還賓所送的禮物,說:「某某使在下來歸還禮物。」

賓回答說:「在下既已得拜見夫子,冒昧辭謝。」

擯者回答說:「某某命在下說:「在下不敢當此威儀。」

冒昧再次請求。」

賓回答說:「在下是夫子家的「賤私」,不足以行此賓客之禮,冒昧再次辭謝!」擯者回答說:「某某派在下來(說),「不敢當此威儀」,容再次請求!」賓回答說:「在下堅辭而得不到准許,安敢不遵命!」兩拜接受禮物。

下大夫相見,用雁作為禮物,以布縫衣束其身,用繩索系聯其雙足。

執雁的禮節姿勢與執雉相同。

上大夫相見,用羊羔作見面禮,以布縫衣為飾,並用繩索栓上羊羔的前足和後足,從腹下一交一 出其背上,在胸前結上繩子。

如執小鹿一樣,兩手執前後足,橫捧羊羔,羊頭朝左。

禮節與相同。

第一次叩見國君,手執禮物至堂下時,容貌益發顯得恭敬誠實,侷促不安。

庶人見國君,不做趨翔的姿容,進退只是疾行而已。

士大夫則要放下禮物,對君兩拜,叩頭至地,國君回一拜作答。

如果是鄰國的人來見,國君則命擯者歸還他禮物,說:「寡君使在下來歸還先生禮物。」

賓回答說:「君不以外臣為臣下,臣不敢推辭。」

兩拜,叩首至地,接過禮物。

凡是私見國君,要在君面朝南時正北面叩見,如果君不在正南面的位置,則君或面向東、或面向西,臣必正向叩見,不可預度君之向位而斜向見君。

君在堂上,臣升堂見君,從哪個台階上堂沒有一定,要看君所處的位置,以近君為便。

凡是與君談話,如果不是回答君的提問,則必待君安坐之後才發言。

與君談話,所言著重於君使臣之禮;與卿大夫談話,所言著重於臣事君盡忠之道;與老者談話,所言著重在使弟子之事;與年幼者談話,所言著重在孝親敬長之節;與眾人談話,所言著重於忠信慈祥之行;與做官的人談話,所言著重於忠誠信實之義。

向卿大夫進言,開始時要看著對方的臉,言畢,目光下移至對方的懷抱,然後抬頭注視對方的面部。

進言者要容體端正,不要變動改容。

諸卿大夫同在時,其儀節亦如此。

若是與父親一交一 談,目光則可以游動,注視的範圍,上不要高過面部,下不要低於腰帶。

如不說話,站立時要注視對方的腳,坐著時則注視對方的膝蓋。

凡是侍坐於君子,君子開始打哈欠伸懶腰,詢問時間的早晚,告訴從者所食已遍,或者(不斷)變換坐的位置,看到這些疲倦的表現,就可以告退了。

在夜間侍坐於君子,如果對方詢問時間,開始食用葷辛之物,也就表示他已有倦意,侍坐者也就可以告退了。

臣侍坐於君,如果君賜給他食物,則君祭食,臣先食黍稷,表示為君嘗食,上菜之後,又為君遍嘗各種菜餚,然後飲酒等候。

待君下令後,才能進食。

如果賜給他酒,則要下席,兩拜叩頭至地然後接爵,即席祭酒,乾杯後等候;待君乾杯以後才把空爵一交一 給贊者。

告退,至堂下跪而取鞋,退避至隱蔽處才把鞋子穿上。

君為臣起立,臣則說:「君不要站起來,臣不敢推辭。」

君如果下堂相送,士則不敢回首辭謝,直出門而去。

大夫侍坐告退時,君下堂相送,則辭謝,至門前,辭謝三次。

如果卿大夫或致仕的卿大夫來士家請見,則辭謝。

推辭而不許,則說:「在下無德能值得屈尊來見,在下推辭既然得不到准許,將出門迎見先生。」

出門先拜賓。

大夫因私事至他國,擯者不稱呼他「寡大夫」或「寡君之老」。

大夫奉君命出使他國,擯者則稱呼他「寡君之老」(或寡大夫)。

凡執錦帛皮馬禽摯之類見君,則不能疾行,以示謹慎,容止處處顯得恭敬誠實,侷促不安。

如果是執玉見君,則要足步遲緩,拖曳著腳後跟小步前行,顯得更加小心謹慎。

臣對君的自稱:士大夫自稱「下臣」。

致仕的官員,宅居在國中的,自稱「市井之臣」;宅居在野的,則自稱「草茅之臣」。

庶人則自稱「刺草之臣」。

他國之人則自稱「外臣」。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儀禮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