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將傳》十六 太宗駕幸五台山 淵平戰死幽州城:寺僧智聰長老,率眾迎接於龍津驛。車駕來到寺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楊家將傳》十六 太宗駕幸五台山 淵平戰死幽州城

楊家將傳

十六 太宗駕幸五台山 淵平戰死幽州城

卻說大字車駕既離汴京,一路行來,看看望見五台山不遠。

寺僧智聰長老,率眾迎接於龍津驛。

車駕來到寺門外,引班官迎太宗進入方丈中龍椅坐定。

文武列於兩班。

帝因下命,著儀司官繼過香禮與寺憎,於供佛案前擺列齊備。

群臣隨帝詣佛殿中。

寺僧敲動鐘鼓。

太宗躬下拜禱曰:「朕今此來:一者為先帝之願,特來賽1還;二者為生民臻2太平之福,仰仗洪慈;三者乃願皇圖鞏固,四海清寧。」

帝祝罷,主典僧宣讀誥文畢。

是夕,太宗宿齋於元和宮。

次日,眾臣奏曰:「陛下香願既酬,車駕當即還京,恐有細作不便。」

太宗曰:「朕深居九重,難得來此,與卿等暫留一日而行。」

眾臣再不敢奏。

太宗遂令寺僧引路,邀侍臣步出寺外,觀望景致。

果見一座好山:前控幽州,後接太原,端然限界;中聳出一奇峰,層巒疊翠,萬峰在目。

有詩為證:

擁翠拖藍疊秀奇,巍然勢下別華夷。

分明指處尖峰頂,縹緲雲霞接漢齊。

太宗看之不足,因指前一望之地問曰:「野草連天,卻是何處?」

潘仁美奏曰:「此幽州也,古來建都之地,最是好光景。」

太宗曰:「朕當與文武諸臣,前去遊玩一回。」

八王急奏曰:「幽州乃遼主蕭後所居之地,陛下若往,是自投機阱也。

速宜整車駕還京,免遭恥辱。」

太宗曰:「昔者唐太宗平定了遼東,未嘗不親臨戰陣。

今朕有千軍萬馬在此,豈懼蕭後哉!汝眾臣但隨朕去無慮。」

八王再不敢諫。

即日車駕離五合山,前至邠3十陽十城地面。

忽見旌旗蔽日,塵霧遮天。

哨報:前有番兵攔路。

太宗問:「誰可去探視?」

一人應聲而出,身長六尺,威風凜凜,乃保駕將軍楊淵平也,奏曰:「臣前去擒取阻兵。」

大宗允奏,淵平率馬軍殺奔前來。

番陣旗門開處,一員遼將,生得面如黑鐵,眼若流星,使一十柄十大桿刀,跨一匹赤鬃馬,乃耶律奇,高叫:「宋人好好退去,饒汝一死。

不然,自取擒戮矣。」

淵平怒曰:「蠢爾番蠻,尚不縮頭遠避,敢來阻駕尋死那?」

即挺槍躍馬,直取番將,番將舞刀來迎。

兩下吶喊震天,二將戰做一塊。

耶律奇力怯,撥馬便走。

宋兵乘勢趕入。

番兵大亂,自相踐踏,死者無數。

淵平追去五里,回見太宗,奏知殺敗番兵之事。

太宗大悅,車駕遂進邠十陽十駐紮。

耶律奇收殘軍入幽州,奏知蕭後:「今有宋帝車駕,駐在邠十陽十,臣被殺敗而回。」

蕭後太驚,因問帝駕何以來此?近臣奏道:「前日在五台山還願,便來遊玩。」

後曰:「往者眾臣尚要興師去伐宋地,今有此機會,何不出去擒之?」

言未畢,天慶王耶律尚奏曰:「臣願部兵前往,擒取宋帝以獻。」

後曰:「更得一人助卿為上。」

馬韃令公韓延壽進曰:「臣願同往。」

後大悅,即與騎軍一萬前去。

耶律尚即日部軍出幽州,前抵邠十陽十城下,圍城四匝,水洩不通。

太宗車駕困在邠十陽十,深自悔恨,因令楊淵平出兵退之。

淵平奏曰:「遼眾初至,其勢甚銳,若即與十十交十十鋒,必不能勝,須停數日,一戰可退。」

太宗允奏。

是時,耶律尚親督番兵,於城下緊攻,喊聲雷動,城中震駭。

太宗登敵樓觀望,只見四下番兵,烏屯雲集,連營數里攻擊。

謂侍臣曰:「番兵眾甚,如何脫離此處?」

潘仁美奏曰:「陛下勿憂。

今有楊業,屯堅兵於代州與幽州連境地方。

得一人前往諭救,必能退敵。」

太宗問曰:「誰可往代州諭救於楊業?」

淵平應聲而出曰:「臣當一往。」

太宗即付與敕旨。

淵平密藏,披掛上馬,開東門殺出。

正遇番將劉弼攔住,淵平更不打話,奮怒一槍,劉粥翻鞍落馬。

淵平乘勢殺出重圍,逕投代州,來見父親。

將敕旨進上,道知:「聖上被圍邠十陽十,四面皆是番兵,父親當盡引代州之眾。

前去救駕。」

令公得旨,遂發兵起行。

父子八人,離了代州,望邠十陽十而來。

哨馬報人番營,告知天慶王。

天慶王集諸將議曰:「楊業乃勁敵也,此來救駕,父子必將死戰。

我眾人誰敢抵當?不如將軍馬撤退,放他入城,然後復兵圍之,不消一月,將他君臣盡困死於城中。」

眾然其計。

乃下令將軍馬撤圍,退離五里之地。

哨騎報入楊業軍中。

楊業聞此消息,乃曰:「番人不戰而退,必有謀矣。

我眾人且入城見駕,徐圖脫離之計。」

淵平道:「父親所見極明。」

即整軍馬入城中,朝見太宗。

太宗大喜曰:「不是卿來赴援,敵人安肯退去?朕聞卿名為遼人所畏,信不誣矣。」

業奏曰:「番人夷狄之十性十,意不可測,此去必將復兵來困。

望陛下即整車駕,臣父子拚死殺出。」

太宗曰:「朕明日準定回駕。

話聲未絕,忽報:「番兵長驅而來,仍舊圍了城郭。」

太宗驚曰:「不出卿之所料。」

業奏曰:「番兵眾盛,車駕難以輕出。

待臣審視敵人聲勢,然後定計破之。」

太宗曰:「卿當盡心籌度。」

業承命而退。

次日,楊業率眾子登敵樓觀望,見番兵八面分屯齊備,軍馬雄偉。

令公歎曰:「若此堅兵,吾父子雖能殺得出去,如何能保眾文臣無傷,縱使諸葛復生,不能施其計矣。」

淵平曰:「終不然束手於此而待斃耶?」

令公曰:「計策雖有,只是難得盡忠之人耳。」

淵平笑曰:「大人往日常言,要以死報宋君。

今吾父子自到宋朝之後,主上設極富貴之第宅相待,思無以報德;今遇患難,若有計可施,不肖情願捨死向前。」

令公喜曰:「汝若肯成吾計,可保君臣無虞。

我明日奏知主上,即便主行。」

淵平全無難色,凜凜然下了敵樓。

翌日,令公朝見太宗,奏曰:「臣昨觀敵兵,甚是利銳。

陛下若要脫此災厄,除非學漢朝紀信救高祖離榮十陽十之計:詐獻降書與番人,在西門迎受。

臣保車駕與侍官,從東門而出,則可保矣!」太宗曰:「此計雖妙,誰肯學紀信所為乎?」

令公曰:「臣長子淵平願承此計。

乞陛下急作降表,遣人通知番營。

若更遲緩,恐事有漏洩不便。」

太宗聽罷,惻4然曰:「朕以汝父子侍寡人,未沾大恩,今日何忍損卿之至親以救孤?非仁者之所為也。」

淵平進曰:「事已急促,若待城破之日,玉石俱焚,雖留臣之父子,亦無益於事。

今若救得陛下出此重圍,留萬代之名,是臣子當行之事,又何惜焉?」

語未畢,守城軍來報:「南門漸崩,番人將攀堞而上。」

淵平曰:「陛下快脫十下御袍。

臣父與六郎延昭、七郎延嗣保車駕出東門。

小臣與弟二郎延定、三郎延輝、四郎延朗、五朗延德出西門詐降。

不然,君臣難保。」

太宗不得已,卸下御袍,龍車、法駕之具,盡付淵平。

淵平先遣人繼降書前去。

番將天慶王接得宋帝降文,與眾人商議。

韓延壽曰:「宋人遭困出降,此事必實。

然不過與其講和放回,寧有加害之理?亦請回書,與使者覆命。」

次日,宋軍於城西插起降旗。

番眾遂遠離一望之地,等待宋君出城。

太宗急同文武,率輕騎出東門,望汴京而走。

於是淵平端坐車上,黃旗數面,前遮後擁,隱隱而出。

番將天慶王率眾將,戎伍齊備,於城西旗下高叫:「既宋朝天子情願納降,請出車駕相見,決無傷害之意。」

淵平在車中聽得,令左右揭起羅幔,見番王坐於馬上,旁若無人。

怒曰:「不誅此賊十奴十,何以雪吾恥也!」即拈弓搭箭,指定項下射去。

一聲響處,天慶王應弦而倒。

正是:

一時主將成何事?頃刻番臣箭下亡。

淵平既射死番王,閃出駕外,厲聲叫曰:「吾乃楊令公之子淵平是也,有勇者來戰!」番兵大驚。

激怒了韓延壽,下令番兵齊起,捉此匹夫!即挺槍躍馬,直殺過宋陣。

淵平鞍馬未備,迎敵不及,被延壽一槍刺落車下。

延定正待來救,耶律奇拍馬而出,二將十十交十十鋒。

延定雖勇,部下先潰,被番兵爭前湧進,斬斷馬足,掀翻戰場,千軍亂蹂而死。

延輝見勢不利,衝出重圍而走。

不上一里,蘆葦草內長鉤套索,一齊並起,先把延輝坐馬絆倒。

延輝身離雕鞍,已遭番兵所屠。

延朗知兄被傷,慌忙殺出。

背後韓延壽、耶律奇十精十兵皆至,四下圍繞。

延朗衝突不透,遂被北眾所獲。

部下騎軍戰死殆盡。

----------------------------------------

【註釋】

1 賽:祭神。

2 臻[zhēn,音針]:達到。

3 邠[bīn,音賓]:同「豳」。

4 惻[ce,音側]:悲傷,淒楚。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楊家將傳
一 北漢主屏逐忠臣 呼延贊激烈報仇二 李建忠力救義士 呼延贊夢神教武三 金頭娘征場鬥藝 高懷德大戰潞州四 講和議楊業回兵 迎鑾駕豪傑施能五 宋太祖遺囑後事 潘仁美計逐英雄六 潘仁美奉詔宣召 呼延贊單騎救駕七 北漢主議守河東 呼延贊力擒敵將八 建忠議取接天關 大遼出兵救晉陽九 郭進大破耶律沙 劉鈞敕書召楊業十 八王進獻反間計 光美奉使說楊業十一 小聖感夢取太原 太宗下議征大遼十二 高懷德幽州大戰 宋太宗班師還汴十三 李漢瓊智勝番將 楊令公大破遼兵十四 犒將士趙普辭官 宴群臣宋琪賦詩十五 曹彬部兵征大遼 懷德戰死歧溝關十六 太宗駕幸五台山 淵平戰死幽州城十七 宋太宗議征北番 柴太郡奏保楊業十八 呼延贊大戰遼兵 李陵碑楊業死節十九 瓜州營七郎遭射 胡原谷六使遇救二十 六使沛京告御狀 王欽定計圖八王二十一 宋名臣辭官解印 蕭太后議圖中原二十二 楊家將晉陽斗武 楊郡馬領鎮三關二十三 樵夫詭計捉孟良 六使單騎收焦贊二十四 孟良智盜驌驦馬 岳勝大戰蕭天祐1二十五 五台山孟良借兵 三關寨五郎觀象二十六 九妹女誤陷幽州 楊延德大破番兵二十七 樞密計傾無佞府 金吾拆毀天波樓二十八 焦贊怒殺謝金吾 八王智救楊郡馬二十九 宋君臣魏州看景 王全節銅台交兵三十 八王繼詔求六使 焦贊大鬧陳家莊三十一 呼延贊途中遇救 楊郡馬大破遼兵三十二 蕭太后出榜募兵 王全節兵征大遼三十三 呂軍師布南天陣 楊六使明下三關三十四 宗保遇神授兵法 真宗出榜募醫人三十五 孟良盜回白驥馬 宗保佳遇穆桂英三十六 宗保部眾看天陣 真宗築壇封將帥三十七 黃瓊女反投宋營 穆桂英破陣救姑三十八 宗保大破天門陣 五郎降伏蕭天佐三十九 宋真宗下詔班師 王樞密進用反間四十 八殿下三關借兵 眾英雄九龍斗武四十一 楊延朗暗助糧草 八娘子大戰番兵四十二 楊郡馬議取北境 重陽女大鬧幽州四十三 平大遼南將班師 頒官誥大封功臣四十四 六郎議取令公骸 孟良焦贊雙喪命四十五 禁宮中八王祈斗 無佞府郡馬壽終四十六 達達國議舉1伐宋 楊宗保兵征西夏四十七 束天神大戰宋將 百花女錘打張達四十八 楊宗保困陷金山 周夫人力主救兵四十九 杜娘子大破妖黨 馬賽英火燒番營五十 楊宗保平定西夏 十二婦得勝回朝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