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將傳》四十一 楊延朗暗助糧草 八娘子大戰番兵:寇准曰:「當辭朝之際,眾人就知有難。如今只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楊家將傳》四十一 楊延朗暗助糧草 八娘子大戰番兵

楊家將傳

四十一 楊延朗暗助糧草 八娘子大戰番兵

卻說八王與十大朝官被困於谷中,憂悶無計。

寇准曰:「當辭朝之際,眾人就知有難。

如今只得忍耐,徐圖脫十去之計。」

八王曰:「今糧草將完,援兵未至,倘番兵乘虛而入,何以當之?」

孟良曰:「殿下請勿慮,待北兵稍緩提備,小可偷出谷口,回至三關,招取救兵,殄此醜虜。」

八王依其議,遂按甲不出。

卻說耶律學古困了宋臣,與張猛議曰:「我等只堅守於外,彼雖有霸王之勇,不能出矣。」

猛曰:「此計極高,但恐中朝知此消息,必有兵來救應。

不如乘此機會,奏知十娘十娘十,自提大兵相助,則可成功。」

學古曰:「君論誠高。」

即遣番兵徑赴幽州,奏知蕭後。

蕭後聞奏,與群臣商議。

耶律休哥奏曰:「既北兵困卻宋臣,此好消息也。

十娘十娘十正鬚髮兵應之,以圖中原。」

後曰:「近因喪衄而歸,良將已皆凋零,今無保駕先鋒,何以征進?」

道未罷,一人應聲而出曰:「小將不才,願保十娘十娘十車駕,剿滅宋人而回。」

眾視之,乃木易駙馬也。

木易近前奏曰:「臣蒙十娘十娘十厚恩,未酬所志,今願保駕前行。」

後大喜曰:「日前台官奏道:『幽州當興,該有扶佐者出。

』想應著卿矣。」

即下令,封木易為保駕先鋒,率領女真、西番、沙陀、黑水四國人馬共十萬前行。

木易受命而出。

翌日,蕭後車駕離幽州,軍馬浩浩蕩蕩,望九龍飛虎谷進發。

不日將近,耶律學古半路迎接,進軍中,拜曰:「賴十娘十娘十洪福,將宋朝十大朝臣困於谷中,近聞糧草將盡,不久可擒。

臣恐宋朝發兵來救,特請車駕親行,定取天下。」

蕭後大悅曰:「此回若圖得十大朝臣,足可洗先年之恥。」

遂以軍馬分作二大營屯紮:耶律學古統女真、西番兵屯正北,木易駙馬統沙陀、黑水軍馬屯西南,作長圍之勢,以困宋兵。

學古等承命退出;自去分遣。

不題。

卻說木易軍馬安西南營,是夜,微風不動,星斗滿天。

木易在帳中自思曰:「今十大朝臣困於谷中,北番人馬若是1之盛,彼如何得出,救兵雖來,倘糧草已盡,終難保其脫險。」

遂心生一計,修下書信一封,縛於箭頭,射入谷內。

令其密遣人出山後,贈他糧草幾十車。

準備已定,出帳前射進谷中。

恰遇孟良拾得,卻是一枝響箭。

知有緣故,揭開系書一封,連忙遞與八王觀看。

其書曰:

楊延朗頓首拜知八殿下、十大朝臣列位先生前:茲者北兵甚盛,列位且莫輒離,恐傷鋒鏑無益。

不久,當有救兵來到,忍耐,忍耐!今有糧草二十車,於九龍谷正南十十交十十付,聊作一月之給,須遣人搬取。

此系機密重事,勿誤勿洩。

八王看罷,不勝之喜,謂寇准曰:「此書楊將軍所報,有糧草於山後相濟。

北番全賴此人主兵,決保我等無事。」

寇准曰:「既有糧食,當遣人探視。」

孟良曰:「小將願往。」

八王允行。

孟良即率健軍十數人,乘夜來山後緝探,果見糧米二十車,孟良悉取至谷內。

八王曰:「糧食且幸有矣,若無救兵來到,終是險厄,汝輩計將安出?」

孟良曰:「殿下放心,小可偷出番營,入汴京求救。」

八工曰:「汝去極好,亦須仔細。」

孟良曰:「小可自有方便。」

即辭八王,從山後走出。

行將一里之地,被邏騎捉住,孟良力鬥不勝,竟被綁縛,來見木先鋒。

木易故近前喝之曰:「吾差汝回幽州見公主,有緊關事報知,為何被人捉住?」

孟良認詐應曰:「天色未明,走差路徑,致遭其捉。」

木易曰:「急去,便來回報。」

左右連忙解放去了。

孟良走出番營,喜曰:「若非楊將軍,今日一命難保。」

自思:「欲往三關報知,必須要申奏朝廷,恐日久誤事;莫若去五台山,請楊禪師來援,成功較易。」

即十抽十身徑向五台山來,參見楊和尚。

和尚問曰:「汝緣何作番人裝束?」

孟良曰:「特有一件緊急事告知師父。

深恨蕭太后用詭計,賺十大朝官,困於九龍飛虎谷,十分危急。

今奉八大王命,欲往三關取救兵,自思恐日子纏久,有誤大事。

五台山去彼咫尺之程,乞師父一行,同扶國難。」

楊五郎沉吟半晌,叫十聲孟良曰:「我與汝不是冤家,何故屢次相惱?」

孟良曰:「小可非為一己之私,亦看本官分上。

師父不去,若十大朝臣被害,吾師心上亦難自安。」

五郎曰:「本待不去,奈八殿下分上,只得部眾前行。」

原來五台山近關西地方,出凶頑之徒,但有犯法該死者,逃入寺中為僧,五郎即收用之,故所向無敵也。

當日楊和尚點集寺中一千餘人,準備起行。

孟良曰:「師父前往,小可再往三關報知本官,同來救援。」

五郎應允。

孟良即辭下山,星夜到寨中見六使,道知朝官被困之事。

六使曰:「我一面興兵赴援,汝急繼表入京奏聞。」

孟良得令,帶表星夜赴京,奏知真宗。

真宗得奏大驚,宣上孟良問曰:「朝臣被困幾時?」

孟良曰:「將近一月。

得楊延朗以糧食相濟,暫保無虞。

今三關兵馬已發,乞陛下再遣將救應。」

真宗問廷臣曰:「誰可都兵前行?」

道未罷,嚇天霸王楊宗保奏曰:「臣願往救。」

真宗大悅,遂命老將呼延贊為監軍,楊宗保為先鋒,點兵五萬征進。

宗保受命而退,來無佞府辭令婆出師。

令婆曰:「可著八十娘十、九妹同行。」

宗保曰:「得姑十娘十相助極妙!」是日,眾將整點齊備,孟良為前隊,宗保中隊,呼延贊率大軍隨後,逕望九龍飛虎谷進發。

但見:

萬馬叢中軍刀壯,三千隊裡顯英雄。

哨馬報入蕭後軍中:宋兵長驅而來。

蕭後即召耶律學古等議戰。

學古奏曰:「十娘十娘十勿憂,我這裡有四國軍馬,何懼宋兵哉!待臣分遣迎戰,必能勝敵。」

後曰:「卿宜用心調度,不可造次。」

學古領命而出,調來女真國王十胡十傑,沙陀國大將陳深,西番國駙馬王黑虎,黑水國王王必達,都集帳下,分付曰:「明日與宋兵十十交十十戰,各人皆須努力向前;若能勝敵,十娘十娘十必有重賞。」

十胡十傑進曰:「總管不必煩心,定要殺盡宋兵,方休戈息甲。」

道聲未罷,人報宋兵來到。

耶律學古即部眾列陣迎敵。

遙見旌旗開處,馬上一員勇將,乃是和尚楊五郎,高聲罵道:「誅不盡的遼蠻!好好退去,尚留殘喘;不然,殄滅為齏粉矣。」

耶律學古大怒,謂諸將曰:「誰先挫宋人一陣?」

女真國王十胡十傑應聲曰:「待吾斬此匹夫。」

即挺槍躍馬,直取五郎。

五郎舞斧還戰。

兩下吶喊。

二人戰上數十合,十胡十傑力怯,撥馬便走。

楊五郎驅兵掩之。

北陣王黑虎舞方天戟縱騎從中殺來,將頭陀兵分為兩段,遼兵圍裹而進。

王必達提斧拍馬,喊聲而進。

楊五郎見四下皆是番兵,矢石亂髮,衝突不透。

正在危急之間,忽西南征塵蕩起,鼓角齊鳴,一彪軍馬殺來,乃八十娘十、九妹、楊宗保也。

八十娘十一騎當先,正遇王必達,兩馬相十十交十十,斗經數台,九妹率兵從旁攻入,必達拋戟逃走,九妹乘勢追之。

將近谷口,一將厲聲喝曰:「逆賊早降,免遭屠戮。」

乃大將呼延贊,當頭攔住,未經數合,必達被擒。

宋兵竟進。

孟良殺入北營,正值沙陀國陳深突到,兩馬相十十交十十,兵刃才合,孟良大聲喝曰:「敵賊休走!」一斧劈落場中。

楊宗保見南將連勝番騎,催動後軍追擊。

八十娘十奮勇爭先,迎住十胡十傑十十交十十鋒,拋起紅絨套索,將傑捉於馬上。

楊五郎勒馬殺回,部下僧兵戒刀斬落王黑虎馬腳,掀落陣中,宋兵齊向前擒之。

耶律學古見勢崩摧,走入營中報蕭後曰:「十娘十娘十速走!宋兵英勇,四國將帥擒剿已盡。」

蕭後聽罷,驚得心膽飛裂,撤營單騎逃走,耶律學古與張猛拚死救護而去。

後面楊宗保驅兵追擊。

蕭後正走之間,坡後一軍截出,乃楊六使之兵長驅而來,番兵望見,倒戈逃遁。

蕭後仰天歎曰:「今日是吾當盡,汝眾人善自為計。」

言罷,欲拔劍自刎。

耶律學古曰:「十娘十娘十勿慌,幽州尚有數十萬雄兵,猶可克敵,只爭颶尺之程,何乃便為自絕之計那?」

張猛曰:「十娘十娘十從僻路逃走,吾去阻住敵兵一陣。」

蕭後乃止,與耶律學古望邪谷遁去。

----------------------------------------

【註釋】

1 若是:像這樣,如此。

與今代語義中的「若是(假若是)」不同。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楊家將傳
一 北漢主屏逐忠臣 呼延贊激烈報仇二 李建忠力救義士 呼延贊夢神教武三 金頭娘征場鬥藝 高懷德大戰潞州四 講和議楊業回兵 迎鑾駕豪傑施能五 宋太祖遺囑後事 潘仁美計逐英雄六 潘仁美奉詔宣召 呼延贊單騎救駕七 北漢主議守河東 呼延贊力擒敵將八 建忠議取接天關 大遼出兵救晉陽九 郭進大破耶律沙 劉鈞敕書召楊業十 八王進獻反間計 光美奉使說楊業十一 小聖感夢取太原 太宗下議征大遼十二 高懷德幽州大戰 宋太宗班師還汴十三 李漢瓊智勝番將 楊令公大破遼兵十四 犒將士趙普辭官 宴群臣宋琪賦詩十五 曹彬部兵征大遼 懷德戰死歧溝關十六 太宗駕幸五台山 淵平戰死幽州城十七 宋太宗議征北番 柴太郡奏保楊業十八 呼延贊大戰遼兵 李陵碑楊業死節十九 瓜州營七郎遭射 胡原谷六使遇救二十 六使沛京告御狀 王欽定計圖八王二十一 宋名臣辭官解印 蕭太后議圖中原二十二 楊家將晉陽斗武 楊郡馬領鎮三關二十三 樵夫詭計捉孟良 六使單騎收焦贊二十四 孟良智盜驌驦馬 岳勝大戰蕭天祐1二十五 五台山孟良借兵 三關寨五郎觀象二十六 九妹女誤陷幽州 楊延德大破番兵二十七 樞密計傾無佞府 金吾拆毀天波樓二十八 焦贊怒殺謝金吾 八王智救楊郡馬二十九 宋君臣魏州看景 王全節銅台交兵三十 八王繼詔求六使 焦贊大鬧陳家莊三十一 呼延贊途中遇救 楊郡馬大破遼兵三十二 蕭太后出榜募兵 王全節兵征大遼三十三 呂軍師布南天陣 楊六使明下三關三十四 宗保遇神授兵法 真宗出榜募醫人三十五 孟良盜回白驥馬 宗保佳遇穆桂英三十六 宗保部眾看天陣 真宗築壇封將帥三十七 黃瓊女反投宋營 穆桂英破陣救姑三十八 宗保大破天門陣 五郎降伏蕭天佐三十九 宋真宗下詔班師 王樞密進用反間四十 八殿下三關借兵 眾英雄九龍斗武四十一 楊延朗暗助糧草 八娘子大戰番兵四十二 楊郡馬議取北境 重陽女大鬧幽州四十三 平大遼南將班師 頒官誥大封功臣四十四 六郎議取令公骸 孟良焦贊雙喪命四十五 禁宮中八王祈斗 無佞府郡馬壽終四十六 達達國議舉1伐宋 楊宗保兵征西夏四十七 束天神大戰宋將 百花女錘打張達四十八 楊宗保困陷金山 周夫人力主救兵四十九 杜娘子大破妖黨 馬賽英火燒番營五十 楊宗保平定西夏 十二婦得勝回朝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