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航船》卷九 禮樂部:冠禮 古者冠禮,筮日筮賓,所以敬冠事也。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夜航船》卷九 禮樂部

夜航船

卷九 禮樂部

婚姻

冠禮

古者冠禮,筮日筮賓,所以敬冠事也。

冠乎祚,以著代也。

醮於客位,三加彌尊始加緇布冠,再加皮冠,三加爵弁,加有成也。

已冠而字之,成一人 之道也。

見於 母,母拜之;見於兄弟,兄弟拜之,成一人 而與為禮也。

玄冠玄冕,奠摯於君,遂以摯見於卿大夫、鄉先生,以成一人 見也。

魯兩生

漢叔孫通制禮,征魯諸生三十餘人。

有兩生不肯行,曰:「禮樂必積德百年而後興,今天下初定,何暇為此?」

通笑曰:「鄙儒,不知時變者也。」

應時而變

《莊子》:三皇五帝之禮義法度,不矜於同,而矜於治,譬猶櫨梨橘柚,其味相反,而皆可於口。

或禮義法度,應時而變也。

晉侯受玉 《左傳》:天王使召武 公、內史過賜晉侯命,受玉惰。

過歸,告王曰:「晉侯其無後乎!王使之命,而惰於受瑞,先自異也已,其何繼之有?禮,國之也;敬,禮之輿也。

不敬,則禮不 行;禮不行,則上下昏,何以長世?」

綿蕞

叔孫通與其徒百餘人為綿蕞野外,一習一 之月餘,禮成。

高帝令群臣一習一 肄長樂宮,成。

群臣朝賀,莫不振恐肅敬。

帝曰:「吾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

婚禮

人皇氏始有夫婦之道,伏羲始制嫁娶。

女媧氏與伏羲共母,佐伏羲正婚姻,始為神媒。

夏後氏始制親迎禮。

秦始皇始娶婦納絲麻鞋一取和諧也。

後漢始聘禮用 墨。

漢重墨,今答聘用之。

始婚禮用羊取羊者,祥也。

巫咸制撒帳厭勝。

京房嫁女,翼奉子撒豆谷穰煞。

張嘉貞嫁女,制繡幕牽紅。

唐新婦輿至大門,傳席勿履地。

晚唐制:新婦上車,以蔽膝蓋面。

五代始新婦入門跨馬鞍。

北朝迎婚,十數人一大呼,催新婦上輿,婦家賓親婦女打新郎,喜拳手一交一 下。

昏禮

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祀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

是以昏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皆主人筵幾於廟,而拜迎於門外。

入,揖讓而 升,聽命於廟,所以敬慎重、正昏禮也。

納采者,納雁以為采,擇之禮也。

問名者,問女生之母名氏也。

納吉者,得吉卜而納之也。

納徵者,納幣以為婚姻之證也。

請期者,請婚姻之日期也。

五者合親迎,謂之六禮。

親迎,父親醮子而命之迎,男先於女也。

子承命以迎,主人筵幾於廟,而拜迎於門外。

婿執雁入,揖讓升堂,再 拜奠雁,蓋親愛之於父母也。

降,出御婦車,而婿受綏,御輪三周,先俟於門外。

婦至,婿揖婦以入,共牢而食,合巹而,所以合體同尊卑以親之也。

見舅姑

夙興,婦沐浴以俟見。

質明,贊見婦於舅姑,婦執棗栗、段以見,贊醴婦。

婦祭脯、祭醴,成婦禮也。

舅婦入室,婦以特豚饋,明婦順也。

質明,婚禮之次日。

贊,相禮之人也。

□,竹器,以盛棗栗、段□之贄。

□,脯也,加姜桂治之曰「段□」。

饗以一獻

厥明,舅姑共饗婦,以一獻之禮奠酬。

舅姑先降自西階,婦降自阼階,以著代也。

厥明,婚禮之二朝也。

舅獻姑酬,共成一獻。

阼者主人之階,婦之代姑將以為主於內也。

結縭三命

女嫁,父戒之曰:「謹慎,從舅之言!」母戒之曰:「謹慎,從爾姑之言!」諸母施紳,戒之曰:「謹慎,從爾父母一之 言。」

四德三從

是以古者婦人先嫁三月,祖廟未毀,教於公宮;祖廟既毀,教於宗室,教以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教成祭之,牲用魚,之以蘋藻,所以成婦順也。

三從,謂婦人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

伉儷

《左傳》:齊侯請繼室於晉,韓宣子使叔向對曰:「寡君未有伉儷,君有辱命,惠莫大焉。」

朱陳

白樂天詩:「徐州古豐縣,有村曰朱陳。

去縣百餘里,桑麻青氛氳。

一村惟兩姓,世世為婚姻。」

撒帳果

漢武帝李夫人初入宮,坐七寶流蘇輦,障鳳羽長生扇,帝迎入帳中,共坐巹飲。

預戒宮人遙撒五色同心花果,帝與夫人以衣裾盛之,云「得多」,得子多也。

故後世有撒帳之遺。

月老檢書

唐韋固旅次宋城,遇老人向月檢書,謂固曰:「此天下婚姻簿也。」

因問韋妻何氏,答曰:「爾妻乃店後賣菜陳嫗女耳。」

翌日往視,見嫗抱三歲女,甚陋。

遂 使人刺之中眉。

後十四年,相州刺史王泰妻以女,姿容甚麗,眉間常貼花鈿。

細問之,曰:「妾郡守侄女也。

父卒於宋城。

襁褓時為賊所刺,痕尚在眉。」

宋城宰聞 之,名其店曰「定婚店」。

金屋貯之

漢武帝幼時,景帝問:「兒欲得婦否?」

長公主指其女曰:「阿一嬌 好否?」

武帝曰:「若得阿一嬌 ,當以金屋貯之。」

丹桂近嫦娥

袁筠娶蕭安女,言定,未幾,擢進士第。

羅隱以詩贈之,曰:「細看月輪還有意,定知丹桂近嫦娥。」

女蘿附松柏

李靖謁楊素,一伎執紅拂侍側,目靖久之。

靖歸逆旅,夜半有紫衣人扣門,延入,脫一衣 帽,乃美人也。

靖驚詰之,告曰:「妾楊家紅拂妓也。

女蘿願附松柏。」

遂與之俱適太原。

續斷□

《十洲記》:鳳麟州以鳳喙麟角作膠,能續斷□。

門楣

唐玄宗一寵一 禮楊氏,其從兄國忠加御史大夫,鴻臚卿,女兄弟韓國、虢國、秦國三夫人。

時謠曰:「男不封侯女作妃,君看女卻為門楣。」

冰人

令狐策夢立冰上,與冰下人語。

占者曰:「在冰上與冰下人語,為一陽一語一陰一,當為人作媒,期在冰判。」

太守田豹為子求張徵女,使策為媒,仲春成婚。

故稱媒人為冰人。

賣犬嫁女

唐吳隱之將嫁女,謝石知其貧,遣女必率薄,乃令移廚帳助其經營。

使人至,見婢牽一犬賣之,此外蕭然無辦。

練裳遣嫁

漢逸民戴良有五女,練裳竹笥木履而遣之。

東坡詩:「竹笥與練裳,願得畢婚嫁。」

葭莩

漢中山靖王封群臣,非有葭莩之親。

葭莩,竹上薄衣。

潘楊

晉楊經,潘岳作誄文云:「藉三葉世親之恩,而子之姑,予這伉儷焉。

潘楊之睦,有自來矣。

鳳占

《左傳》:陳公子完奔齊,齊侯使為卿。

齊大夫懿氏欲妻以女,卜之曰:「鳳凰于飛,和鳴鏘鏘。

有媯之後,將育於姜,五世其昌。」

結縭

《詩》:「之子于歸,皇駁其馬。

親結其縭,九十其儀。」

縭,婦人之也。

示之以禮

馬超奔蜀,輕視先主,常呼先主字。

關羽怒,請殺之。

先主曰:「人窮來歸,以其呼字而殺之,何以示天下?」

張飛曰:「如是當示之以禮。」

次日,大會諸將,請超入,羽、飛並伏刀立直。

超顧坐席,不見羽、飛,見其直也。

乃大驚,遂尊事先主,不敢呼字。

議禮聚訟

漢章帝欲定禮樂,班固曰:「諸賢多能說禮,宜廣招集。」

帝曰:「諺云「築捨道旁,三年不成。」

會禮之家,名為聚訟。」

喪事

喪禮

黃帝始制棺□。

周公制□。

周制俑。

虞卿制桐人。

左伯枕制明衣【新衣襲一屍一】。

史佚制下殤棺衣。

夫差為冥帽,而始製麵帛。

夏制明器。

五代制靈座前看果。

舜 制吊禮。

晉制,弔客至喪家鳴鼓為號。

巫咸制紙錢名寓錢。

漢鑄神瘞錢。

王始喪祭焚紙錢。

周制方相先驅。

漢制頭□,俗開路顯道神。

始嫘祖道死,嫫姆監護因 制。

商始制銘旌以書姓名。

魏始書號。

後漢始制墓碑,為文字辨識。

黃帝封京觀,始制墓。

周公始合葬。

周桓王始改葬。

秦武公始人殉葬。

宋文公始殉葬用重器。

秦 稱天子墓為山。

漢始為陵。

漢文帝始預造壽陵。

少康封其子祀。

禹始設守陵人。

秦始皇制皇寢石麟、辟邪、兕馬,臣下石人羊虎柱罔象,好食亡者肝,因制。

宋真宗 始給民義塚,制漏澤園。

服制

黃帝始制喪禮。

禹始制五服。

堯始定三年喪,父斬衰,母齊衰。

唐武後制,父在為母三年,同父喪。

宋太祖制,舅姑三年喪。

周公制,生母齊衰三月。

魯昭公 制,慈母服【他妾養己】。

唐玄宗加母一黨一 服。

魏徵制,叔嫂小功服。

戴德制,朋友緦麻服。

晉襄公制,起復始,伯禽征徐戎卒哭,漢唐沿之。

始大臣奪情。

漢元帝始 令博士丁憂。

漢文帝始易月。

景帝為三十六日釋服。

唐肅宗始定二十七日之服。

喪禮五服

斬衰三年,子為父母。

女在室,並已許嫁者,及已嫁被出而反在家者。

與子之妻同。

子為繼母,為慈母,為養母,子之妻同。

庶子為所生母,為嫡母,庶子之妻同。

為人後者與妻同,嫡孫為祖父母、高曾祖父母,承重同。

妻為夫妾,為家長同。

齊衰杖期

嫡子眾子為庶母,其妻亦如之。

子為嫁母,為出母;夫為妻;嫡孫,祖在,為祖母承重。

齊衰不杖期

祖為嫡孫,父母為嫡長子及嫡長子婦,及眾子,及女在室,及子為人後者。

繼母為長子,眾子侄為伯叔父母,為親兄弟,及親兄弟之子女在室者。

孫為祖父母, 孫女在室,與出嫁同。

為人後者,為其本生父母。

女出嫁,為其本生父母。

妾為家長之正妻,妾為家長父母,妾為家長之子與其所生子。

齊衰五月,曾孫為曾祖父 母,曾孫女同。

齊衰三月,玄孫為高祖父母,玄孫女同。

大功九月

祖父母為眾孫,孫女在室者。

父母為眾子婦,及女已出嫁者。

伯叔父母為侄婦,及侄女已出嫁者。

妻為夫之祖父母,妻為夫之伯叔父母。

夫為人後,其妻為夫之本生父母。

小功五月

為伯叔祖父母,為堂伯叔父母,為再從兄弟,為兄弟之妻,祖為嫡孫婦,為外祖父母,為母一之 兄弟姊妹。

緦麻三月

祖為眾孫婦,曾祖父母為曾孫,祖母為嫡孫,眾孫婦為乳母,為妻之父母,為婿,為外孫,為同堂兄弟之妻。

三父

同一居 繼父,不同一居 繼父,從母嫁繼父。

諸繼父,謂父死母再嫁他人隨去者,同一居 有期年服,不同一居 者無服。

隨繼母嫁繼父,有齊衰杖期。

八母

嫡母、繼母、養母謂自幼過房與人、慈母謂生母死,父令別妾撫育者、嫁母謂妾母因父死再嫁他人者、出母謂親母被父所出、庶母父妾之生子女者、乳母即奶母,亦服緦麻。

七出

無子,一婬一佚,不孝,多言,盜竊,妒忌,惡疾。

三不去:與更三年喪;前貧賤後富貴;有所娶,無所歸。

讀禮

《曲禮》曰:居喪未葬讀葬禮,既葬讀祭禮。

彌留

疾革之時,氣尚未絕,目不即瞑,謂之彌留。

屬纊

屬,付也。

纊,綿也。

以綿輕而易動,故付置於口鼻上,以驗氣之有無也。

易簀

曾子疾病,曾元、曾申坐於足,童子隅坐而執燭。

童子曰:「華而皖,大夫之簀與?」

曾子曰:「然。

季孫之賜也,我未之能易也。

元,起易簀!」舉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歿。

捐館

《蘇秦傳》:奉一陽一君死,捐館舍而去。

鬼錄

魏文帝《與吳質書》:昔年疾病,親故多罹其災,觀其姓名,已登鬼錄。

就木

晉文公奔狄,娶季隗,將適齊,謂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來而後嫁。」

對曰:「我又如是而後嫁,則就木矣。」

蓋棺論定

晉劉毅云:「丈夫蓋棺論方定。」

修文郎

春秋時,蘇韶卒,後從弟節晝見韶,因問幽冥事。

韶曰:「顏回、卜商死,俱為地下修文郎。」

白玉樓

李賀將死,有緋衣人賀赤虯,奉雷版召賀曰:「帝成白玉樓,立召為記。

天上差樂,不苦也。」

一鑒亡

魏徵卒,帝臨朝歎曰:「以銅為鑒,可照妍媸;以人為鑒,可明得失。

……今魏徵逝,一鑒亡矣。」

月犯少微

謝敷隱居剡中。

時月犯少微,占云「處士當之」。

吳國戴逵名重於敷,甚以為憂。

俄而敷死,時人語曰:「吳中高士,求死不得。」

歲在龍蛇

鄭玄夢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歲在辰,明年歲在巳。」

既寤,以讖合歲,知命當終。

讖云:「歲在龍蛇賢人嗟。」

夢書白駒

杜牧之夢書「白駒」字,或曰:「過隙也」。

俄而悉毀其所為文章詩籍,果卒。

一朝千古

唐薛收卒,秦王曰:「吾與伯褒共軍旅,豈期一朝成千古也!」

脫驂

孔子遇舊館人之喪,入而哭之哀;出,使子貢脫驂而賻之。

麥舟

范堯夫舟有麥五百斛,悉與故人石曼卿,以助其葬。

生芻一束

郭林宗有母憂,徐往吊之,置生芻一束於閭前而去之。

眾怪不知其故。

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

詩不雲乎:「生芻一束,其人如玉。」

吾有何德足以當之?」

素車白馬

範式巨卿、張劭元伯相與為友。

元伯卒。

式夢劭呼曰:「巨卿,吾已某日死,某日葬」式馳往赴之。

未及到而劭已發引。

將至壙,而柩不前。

其母曰:「元伯,豈有望耶?」

停柩。

移時,乃見素車白馬,號哭而來。

母曰:「是必范巨卿也。」

式因執紼而引,其柩乃前。

歸見父母

陳堯佐臨終,自志其墓,曰:有宋穎川生堯佐,字希先,年八十二不為夭,官一品不為賤,卿相納錄不為辱祖,可歸見父母棲神之域矣。

翁仲

《水經注》:南千秋亭壇廟東枕道,有兩石翁仲。

山谷詩:「往者不可言,古怕守翁仲。

九京

文子曰:「是全要領以從先大夫於九京也。」

佳城

漢滕公駕至東都門,馬悲鳴不進。

命掘之,得石,有蝌蚪書云:「佳城鬱鬱,三千年見白曰,吁嗟滕公居此室。」

公歎曰:「天乎!吾死,其安此乎?」

後葬其處。

牛眠

晉陶侃,初家將葬,忽失一牛,不知所在。

遇一老父,謂曰:「前岡見一牛,眠處,其地若葬,位極人臣。」

侃尋牛得之,因葬焉。

壽藏

唐姚崇自立壽藏於萬安山,兆曰:「安居穴以土為床 ,曰化台。」

輓歌

漢高帝時,田橫死,從者不敢哭,隨扳敘哀,故承以為輓歌。

漢武時,李延年分為二:《薤露》,送王公貴客;《蒿里》,送士大夫庶人。

吊柳七

柳永死日,家無餘財,群妓合金葬之郊外,每春月上塚,謂之「吊柳七」。

漆燈

唐沈彬居有一大樹,嘗曰:「吾死可葬於此。」

既葬穴之,巧一古塚,其間一古燈,台上有漆篆文曰:「佳城今已開,雖開不葬埋。

漆燈猶未滅,留待沈彬來。」

金粟岡

唐玄宗幸橋陵,見金粟岡有龍盤鳳翥之勢,謂侍臣曰:「吾千秋萬歲後宜葬於此。」

及升遐,群臣依旨葬焉。

馬鬣封

《禮記》子夏曰:「昔夫子言之曰,吾見封之若堂者矣,見若坊者矣,見若覆夏屋者矣,見若釜者矣,馬鬣封之謂也。」

長夜室

東坡《贈章默》詩:「章子親未葬,餘生抱羸疾,朝吟噎鄰里,夜淚腐菌席。

願求不毛田,親築長夜室。」

土饅頭

范石湖《重九日行營壽藏之地》詩:「家山隨地可松楸,荷鍤攜壺似醉劉。

縱有千年鐵門限,終須一個土饅頭。」

要離塚

梁鴻卒,弟伯通等為求葬地,乃葬之要離塚傍。

曰:「梁鴻高賢,要離烈士,政相類也。」

後人遂以其所居名梁溪,今無錫是也。

玉鉤斜

在吳公台下,隋煬帝葬宮人處也。

唐竇鞏《宮人斜》詩:「離宮路遠北原斜,生死恩深不到家。

雲雨今歸何處雲?黃鸝飛上野棠花。」

葬龍耳

晉元帝聞郭璞為人葬墳地,微服往觀,謂主人曰:「此葬龍角,必滅族。」

主人曰:「璞雲此是龍耳,三年當有天子至。」

帝曰:「出天子耶?」

曰:「非也,能致天子問耳。」

方相

《周禮》:方相氏毆罔象,好食亡者肝,而畏虎與柏,故墓上列柏樹,路口置石虎,本此。

不遺一老

孔子卒,哀公誄之曰:「昊天不吊,不遺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煢煢余在疚。

嗚呼哀哉尼父!無自律。」

子貢曰:「君其不沒於魯乎!」

五穀瓶

《喪服小記》:魯哀公曰:「五穀囊起伯夷叔齊,不食粟而死,故作五穀囊。

吾父食味含哺而死,何用此為?」

今人遂為五穀瓶。

青蠅為弔客

虞翻字仲翔,放棄海南,自恨疏節,骨體不媚,犯上獲罪,當長歿海隅。

生無可與語,死以青蠅為弔客,使天下一人知己者,足以不恨。

墓木拱

《左傳》秦伯使謂褰叔曰:「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

瓜奠

唐萊國公杜如晦薨,太宗詔虞世南制碑文。

後因食瓜美,愴然悼之,遂輟食,遣使奠於靈座。

哀些

宋玉《招魂》曰:「光風轉蕙,汜崇蘭些。」

些,語詞。

宋玉《招魂》語末皆云「些」,故輓歌亦曰「哀些」。

長眠

《廣記》:鄭尤路逢一塚,有二竹。

鄭為詩曰:「塚上兩竿竹,風吹常裊裊。」

塚中人續曰:「下有百年人,長眠不知曉。」

賻

賻,助也。

,報也。

所以助生送死,副至意也。

貨財曰賻,車馬曰帽。

玩好曰贈,衣服曰。

銘旌

銘,明也,以死者為不可別已,故以其旌識之。

杜牧之詩云:「黃壤不沾新雨露,粉書空換舊銘旌。」

太公周公相嗣王,始作謚法。

人主謚始黃帝。

加謚至十數字,始唐玄宗。

太子謚始申生。

卿大夫謚始周。

處士謚始陶弘景。

公卿無爵而謚始王導。

宦者謚、方伎 謚,始北魏公卿大夫。

祖父謚始元。

婦人謚始穆天子謚盛妃。

哀後謚始漢高祖尊母昭靈。

公主謚始唐高祖謚女平一陽一公主昭。

生而賜謚始衛侯賜北宮喜貞,析朱組成。

私謚始黔婁。

婦人私謚其夫始柳下惠。

窀穸

《左傳》:獲保首領以歿於地,惟是春秋窀穸之事。

襄事

《左傳》:葬定公,雨,不克襄事,禮也。

葛

《左傳》:葬敬嬴。

旱,無麻,用葛。

祖載

《白虎通》:祖載者,始載柩於庭,乘輛車而辭祖禰,故曰祖載。

命終

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

在床 曰一屍一,在棺曰柩。

羽鳥曰降,曰足曰漬。

死寇曰兵。

執紼

《禮記》:吊於葬者必執引,若從柩及壙皆執紼。

祭祀

祭法

有虞氏黃帝而郊嚳,祖顓頊而宗堯。

夏後氏亦黃帝而郊鯀,祖顓頊而宗禹。

殷人嚳而郊冥,祖契而宗湯。

周人嚳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

少昊始制宗廟,周公 始為七廟,舜始制廟號。

舜受終,文祖始大事告廟。

伏羲始制祀先,少昊始制四時廟祭。

舜始制祭,帝槐始制不遷宗祭。

殷制五年袷祭。

週三年文王祭忌日。

北齊始 制別室,加薦髜味。

殷太甲始制功臣配享。

禹作世室,始立一屍一。

伊尹制【宅也。

即今木主,古用石函,故名】。

宋真宗制板位貯以漆匣舁床 覆縑。

左徹刻黃帝制木 像。

秦始皇始制寢墓側,漢因之,為起居、衣冠象生之備,上飯。

天子正月上陵,始祭掃。

王導拜元帝陵,始人臣謁陵。

祭神,伏羲始於冬夏至郊社,祭皇天后土。

殷湯始制祭感生帝。

周公始制祭神州地祗。

舜始制郊配食。

秦始皇制三歲一郊。

漢平帝始南郊,合祀天地,位皆南向,地位差東時王莽宰衡主之。

神農始制大享五天 帝於明堂。

堯制五人帝、五人神,配五天帝。

舜制五郊,祭五方天帝迎氣。

黃帝始制壇。

秦獻公制畦如韭畦於□中,名為一土封也。

秦始皇始制四□,本襄公西 □,文公□俱白帝。

宣公密□青帝。

靈公上下□上黃帝,下炎帝。

漢高帝始增制五□。

漢武帝始祀太乙五帝之主。

自昏至明,始立泰□。

漢文帝始制五帝廟同宇一屋 之下為五廟各門。

晉武帝始詔五帝同禰昊天,除五帝座從王肅議。

秦始皇始制郊祀火,舉也。

不同祠所舉火為節而遙拜也。

帝嚳始制六宗,祭日月星辰寒暑四時風雨 雷雲。

無懷氏始封禪。

黃帝制四坎,祭川谷水泉,四壇祭山林丘陵。

舜制秩,祭四岳四瀆。

黃帝始制社祭五土,制稷於五土之中,特指原隰之祗稷為殳長,旌異其 處,能生谷也,非但祭其谷粒。

秦制守始郡縣祠社稷。

宋真宗始定郡縣祭社稷儀。

神農始制蠟。

少昊制祭先農蠶。

舜制祭四方百物。

禹祭司寒冰神。

秦德公祭伏。

湯 旱,始遷稷神柱祀棄。

湯始五祀,戶、灶、門、路、中。

周公制七祀,加泰厲司命。

漢高祖廢戶祭井。

漢高祖始祭蚩尤。

唐玄宗始祭九宮神【於千秋節設壇修祀】。

顓頊制祭。

舜制類祭。

禹制大旅。

神農始制祝文。

漢武帝始郊祀,立樂府。

黃帝始沐浴,修齋戒。

後魏始行香(以香末散行或熏手)禱祈。

太康失邦,始日食,始 救日。

神農始制求子。

湯制雩禱旱。

周公制大雩祈谷。

神農始制請雨之法。

湯制土龍祈雨。

隋文帝制祈雨斷屠宰,禁施扇。

宗伯

職掌凡祀大神、享大鬼、祭大祗,師執事命龜卜日,次位築鬻、省牲、告潔、告備、受□、錫嘏。

九祭六器

《周禮》:太祝掌辦九祭六器。

六器者,蒼璧、黃琮、青、赤璋、白虎、玄璜。

九祭,一曰命,二曰衍,三曰炮,四曰廟,五曰振,六曰,七曰絕,八曰燎,九曰共。

郊祀

燔柴於泰壇,祭天也。

瘞埋於泰圻,祭地也,用犢。

六宗

埋少牢於泰昭,祭時也。

祖迎於坎壇,祭寒暑也。

王宮祭日也。

夜明祭月也。

幽宗祭星也。

雲宗祭水旱也。

五祠

青帝曰密□祠,黃帝曰上□祠,炎帝曰下□祠,白帝曰畦□祠,黑帝曰北□。

五祀

春祀戶,夏祀灶,秋祀門,冬祀行,夏季祀中。

七祀

王立七祀,曰司命、曰中□、曰國門、曰國行、曰泰歷、曰戶、曰灶。

諸侯立五祀,曰司命、曰中□、曰國門、曰國行、曰公歷。

大夫立三祀,曰族厲、曰門、曰行。

士二祀,曰門、曰行。

庶人立一祀,或立戶,或立灶。

八蠟

天子大蠟八:一先嗇神農,二司嗇後稷,三農田,四郵表田畔屋,王貓食田鼠虎食田豕,六堵蓄水,亦以障水,七水庸溝受水,亦以洩水,八昆蟲螟螽之類。

祀典

夫聖王之制祭祀也,法施於民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御大則祀之,能捏大患則祀之,是故厲山氏之有天下也。

其子曰農,能殖百谷。

夏 之衰也,周棄繼之,故祀以為稷。

共工氏這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為社。

帝嚳能序星辰以著眾。

堯能賞均刑法以義終。

舜勒眾事而野死,鯀障洪 水而殛死,禹能修鯀之功。

黃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財,顓頊能修之。

契為司徒而民成,冥勤其官而水死。

湯以寬治民而除其虐,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此 皆有功烈於民者也。

及夫日月星辰,民所瞻仰也。

山林川谷丘陵,民所取財用也。

非此族也,不在祀典。

祭主

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歲遍。

諸侯方祀,祭山川、祭五祀,歲遍。

大夫祭五祀,歲遍。

土祭其先。

祭孔廟

唐玄宗始封孔子王號。

宋太祖始詔孔子廟立戟,仁宗始詔用祭歌,徽宗始從蔣靖請時官司業,用冕十二旒、服九章。

漢武帝始封孔子後為侯奉祀。

成帝始謚孔子後。

周始詔孔子後為曲阜令。

宋仁宗始詔孔子後為衍聖公。

丁祭用鹿

漢高祖過曲阜,以大牢祀孔子。

今制,郡縣祭孔子以鹿。

一婬一祀

凡祭,有其廢之,莫敢舉也。

有其舉之,莫敢廢也。

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一婬一祀」。

一婬一祀無福。

犧牲

天子以犧牛,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士以羊豕。

祭禮

凡祭宗廟之禮,牛曰一元大武,豕曰剛鬣,豚曰肥,羊曰柔毛,雞曰翰音,犬曰羹獻,雉曰疏趾,兔曰明視。

脯曰尹祭,槁魚曰商祭,鮮魚曰祭。

水曰清滌,酒曰清酌,黍曰薌合,梁曰薌萁,稷曰明粢,稻曰嘉蔬,韭曰豐本,鹽曰鹹鹺,玉曰嘉玉,幣曰量幣。

方諸明水

方諸,大蛤也,摩拭令熱以向月,則生水,古人取以廟祭,謂之「明水」。

祭號

祭王父曰皇祖考,王母曰皇祖妣。

父曰皇考,母曰皇妣,夫曰皇辟。

廟制

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

諸侯五廟,二昭二穆,與太祖之廟而五。

大夫三廟,一昭一穆,與太祖之廟而三。

士一廟,庶人祭於寢。

祭時

天子諸侯宗廟之祭,春曰、夏曰、秋曰嘗、冬曰蒸。

天子袷、□袷、嘗袷、蒸袷。

諸侯則不□,則不嘗□,嘗則不蒸,蒸則不□。

諸侯初□一,□一袷,嘗袷,蒸袷。

牲制

天子社稷皆太牢,諸侯社稷皆少牢。

大夫、士宗廟之祭,有田則祭,無田則薦。

庶人春薦韭,夏薦麥,秋薦黍,冬薦稻。

韭以卵,麥以魚,黍以豚,稻以雁。

牛制

祭天地之牛,角繭栗;宗廟之牛,角握;賓客之牛,角尺。

六禮

冠、婚、喪、祭、鄉、相見。

七教

父子、兄弟、夫婦、君臣、長幼、朋友、賓客。

八政

飲食、衣服、事為、異別、度、量、數、制。

鄉飲酒禮

主人拜迎賓於庠門之外。

入,三揖而後至階,三讓而後升,所以致尊讓也。

盥洗揚觶,所以致潔也。

拜至,拜洗,拜受,拜送。

拜既,所以致敬也。

尊讓潔敬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

五象

賓主,天地也。

介,像一陰一陽一也。

三賓,像三光也。

讓之三也,像月之三日而成魄也。

四面之坐,像四方也。

貴禮賤財

祭薦,祭酒,敬禮也。

嚌肺,嘗禮也。

啐酒,成禮也。

於席末,言是席之正,非專為飲食也,為行禮也,所以貴禮而賤財也。

別貴賤

主人親速賓及介,而眾賓自從之,至於門外,主人拜賓及介,而眾賓自入,貴賤之義別矣。

辨隆殺

三揖至於階,三讓以賓升,拜至,獻酬,辭讓之節繁。

及介省矣。

至於眾賓,升受,坐祭,立飲,不酢而降。

隆殺之義辨矣。

和樂不流

工入,升歌三終,主人獻之;笙入三終,主人獻之;間歌三終,合樂三終,工告樂備。

遂出。

一人揚觶,乃立司正焉,知其能和樂而不介流也。

弟長無遺

賓酬主人,主人酬介,介酬眾賓,少長以齒,終於沃洗者焉,知其能弟長而無遺矣。

安燕不亂

降,說屨升堂,修爵無數。

飲酒之節,朝不廢朝,夕不廢夕。

賓出,主人拜送,節文遂終焉,知其能安燕而不亂也。

律呂

伏羲始紀一陽一氣之初,為律法。

建日冬至之一聲 ,以黃鐘為宮。

【黃鐘自冬至始,其餘以次運行,當日者各自為宮,商、徵以類應焉。

】黃帝聽鳳鳴,候氣應,比黃 鍾之宮,而皆可以相生,始為本令。

神瞽協中聲,始為律度。

武王伐紂,吹律聽聲,制七律。

【各五位三所而用之,一同其數,以律和聲。

】漢武帝時,令張倉定音 律,訪律呂相生之變於京房,始制六十律。

十二律【之外,中宮上生執始,執始上生去減,上下相生,終於南事】。

五代錢樂之、沈重因京房而六之,制三百六十 律。

【日當一管,宮、徵旋韻,各以類從。

】黃帝取□谷之竹,斷兩節間而吹律。

京房以竹聲微不可度調,始作準以定數。

【准狀如瑟,長丈,十三弦,分寸粗而易 達。

】後魏陳仲儒請以准代律。

魏杜夔令柴玉鑄鐘。

荀勖較杜夔鍾律,造十有二笛。

笛具五音,以應京房之術,【各以其律相因,以本宮管上行,則宮亢,因宮穴以 本宮。

徵上行,則徵亢。

】梁主衍制為四通。

【立為四器,名之為通,皆施二弦,因以通聲,轉通月氣。

】又用笛以寫通聲。

沈重始為子聲,以母命子,隨所多少合 一律。

【一,部律數,為日,一中氣所有日為子。

】為變宮變徵。

【羽、宮之間,近宮收一聲,少高於宮。

角徵之間,近徵收一聲少下於徵。

四清聲。

如黃鐘為宮, 蕤賓為之商,則減一律之半,為清聲以應之。

】隋鄭譯始立七調,以其七調勘較七聲。

七聲之外,更立一聲為應。

姜寶常始為八十四調,百四十律,變化終於十聲, 【率下於譯調二律。

】何妥臣用黃鐘一宮。

【妥立議非古,旋相為宮之樂。

】惟擊七鐘,五鍾為啞鐘。

唐張文收與祖孝孫吹調,始十二鍾皆應。

唐末【「黃巢之 亂」】,工器俱盡。

博士殷盈孫鑄鍾十二。

處士蕭承訓較定石罄。

皆於金石求之。

王樸始尋古法,得十二律管,依律准十三弦,以宣其聲。

宋太祖命和峴下王樸樂二 律。

仁宗夏詔李較定。

宋禮官楊傑請依人聲制樂,以歌為本。

蜀方士魏漢律用夏禹以身為度之文,取帝中指三寸為度。

伏羲始作樂。

黃帝臣伶倫始制六律、六呂。

榮 緩鑄十二鐘,協月,以和五音。

周禮始奏鼓吹【大樂皆以鐘鼓禮。

鐘師,掌金奏】,制九夏。

梁武帝本九夏為十二雅。

准十二律始定大樂,世世因之。

祖孝孫本十二 雅為十二和。

秦燔《樂經》。

漢興,高祖始為樂。

武德文帝廣為四時樂。

叔孫通始定廟樂。

武帝始定《郊祀》十九章。

明帝始定四品。

【郊廟上陵大予樂,辟雍燕射 雅頌樂,燕饗黃門鼓吹樂,軍中短簫鐃歌樂。

】漢東京之亂,樂忘。

魏武始命杜夔創定雅樂,四箱樂具。

晉永嘉之亂樂又忘。

梁武帝更制。

及周太祖、隋文帝詳定雅 樂,頗得其宜。

至唐高宗,命祖孝孫考據古音,斟酌南北,始著為唐樂。

漢武帝制樂府,始諸調雜舞悉被絲管。

陳後主始制《玉樹後庭花》新樂,隋煬帝《金釵兩臂 垂》。

【雲俱陳後主。

】唐玄宗立部伎、坐部伎,三十六曲。

隋文帝始分雅俗二部。

唐玄宗始法曲,與一胡一 部合奏。

漢始立鼓吹署隸,北狄樂分二部。

朝會用鼓吹,有 簫笳者。

軍中馬上用橫吹,有鼓角者。

隋以後,始以橫吹用之鹵簿,與鼓吹列為四部【鼓部、鐃鼓部、大橫吹、小橫吹部】,總為鼓吹,供大駕及皇太子王公。

張騫 入西域,得一胡一 音,始為一胡一 角以應。

一胡一 笳本黃帝吹角,戰於涿鹿。

魏時減為半鳴始衰。

漢唐山姓夫人造房中祠樂,本周房中樂諷,用絲竹遺聲為清樂。

隋高祖制房內 樂。

煬帝始加歌鍾、歌磬,絲竹副之。

元魏孝文篡漢,獲南音,始為清商樂,本漢三調。

隋文帝篤好清樂,置清商署為七部。

煬帝始定清樂九部。

唐高祖仍設九部, 太宗為十部,俱主清商。

唐玄宗始制教坊隸。

散樂始周,有縵樂、散樂。

秦漢因之,為雜伎。

武帝始沿為俳優百戲,總謂散樂。

舜調八音,用樂器八百般。

至周,改 宮、商、角、徵、羽,減樂器五百般。

唐又減三百般。

周制樂,編懸鐘磬各八,二八十六,而在一虛,半為堵,全為肆。

肆,陳也。

【堵,猶牆之堵,言一列也。

】 黃帝始煞夔作冒披,帝嚳作鼗鼓,禹作鼓小鼓,作鼙鼓。

周有瓦鼓,漢有杖鼓,唐有羯鼓。

母句始作磬。

南齊作雲板。

梁作方響【制編罄以鐵為之】。

黃帝御蚩尤, 作鉦角,學嚳平共工,作塤□、【即控揭。

】神農始作鐘,禹作鐸,湯作(以鍾以和鼓)。

女媧氏作笙簧,隨作竽,神農作□,伏羲作簫【一雲女媧,一雲舜】,師 延作控箜篌,蒙恬作箏,沈懷遠作繞樑【似箜篌】。

伶倫伐昆溪之竹作笛,漢丘仲始充其制。

女媧氏始作管,唐劉□作七星管。

伏羲始作瑟,黃帝始使素女破二十五 弦(伏羲瑟五十弦)。

梁柳惲作擊瑟擊琴。

唐道源作擊甌。

李□作水盞【二俱用箸擊】。

師曠制月琴。

秦苦役弦而鼓之,作琵琶。

李伯一陽一入西戎,作一胡一 笳。

黃幡綽侍 明皇,譜拍板琴。

絃琴

伏羲氏始削桐為琴,十弦。

神農作五絃琴,具五音。

文王始增少宮、少商二弦,為七弦。

伏羲始為《琴操》。

師延始為新曲。

趙定(漢宣時人)始為散操,九引十二操,皆以音相援,不著辭【或雲琴曲皆魏晉人為之】。

至梁始琴有辭。

古琴名

伏羲離徽,黃帝清角,帝俊電母,伊陟國阿,周宣王響風,秦惠文王宣和、閒邪,楚莊王繞樑,齊桓公鳴廉、號鐘,莊子橘梧,閔損掩容,衛師曹鳳嗉,魯謝涓 龍腰,魏師堅履杯,魯賀雲龍頷,魏楊英鳳勢,秦陳章神暉,趙一胡一 言亞額【琴額女亞字】,李斯龍腮,始皇秦琴【弦軫徽尾俱黑】,司馬相如綠綺,榮啟期雙月,張 道響泉,趙飛燕鳳凰,梁鴻靈機,馬明四峰,宋蒙蟬翼,揚雄清英,晉劉安雲泉,王欽古瓶,謝莊怡神、仙人,莊女落霞,李勉百納,徐勉玉床 ,荀季和龍唇,牧太 古,趙孟震餘【許旌一陽一手植桐】,吳思懿王洗凡斫瀑布泉亭柱。

琴操

雅度五等,伏羲、舜、仲尼、靈關、雲和。

十二操:孔子《將歸》、《猗蘭》、《龜山》,周公《越裳》,文王《拘幽》,太一王 《岐山》,尹伯奇《履霜》,牧 瀆《雉朝飛》,商陵牧子《別鶴》,曾子《殘形》,伯牙《水仙》、《懷陵》。

九引:楚樊姬《烈女引》,魯伯妃《伯妃引》,晉漆室女《貞女引》,衛女《思歸 引》,楚商梁《霹靂引》,樗裡牧恭《走馬引》,樗裡子《箜篌引》,秦屠高門《琴引》。

蔡邕五弄:《游春》,《淥水》,《幽居》,《坐愁》,《秋思》。

師涓 四時操:春操離鴻、去雁、應蘋;夏操明晨、焦泉、流金;秋操商風、落葉、吹蓬;冬操凝和、流、沉雲。

樂律

歷代樂名

黃帝作《咸池》,顓頊作《六英》,帝嚳作《五莖》,堯作《大章》,舜作《大韶》,禹作《大廈》,湯作《大》,武王作《大武》。

□谷

黃帝命伶倫作律。

伶倫取竹於谷山,其竅厚薄之均者,斷為兩節間作六寸九分而吹之,以為黃鐘之管。

制十二以聽鳳凰之鳴,雄鳴六,雌鳴六,以為律呂。

律呂

五聲之本,生於黃鐘之律。

律有十二,一陽一六為律,一陰一六為呂。

律以通氣類物,一曰黃鐘,二曰太簇,三曰姑銑,四曰蕤賓,五曰夷則,六曰無射。

呂以旅一陽一宣氣,一曰林鐘,二曰南呂,三曰應鐘,四曰大呂,五曰夾鐘,六曰仲呂。

有三統之義焉。

職在太常,太常掌之。

葭灰氣候

隋文帝取律呂,實葭灰以候氣,問於牛弘,對曰:「灰飛半出為和氣,全出為猛氣,不出為衰氣。」

五音

宮為君,商為臣,角為民,徵為事,羽為物,五者不亂,則無□之音矣。

宮亂則荒,其君驕;商亂則陂,其臣壞;角亂則憂,其民怨;徵亂則哀,其事動;羽亂則危,其財匱。

五者皆亂,迭相陵,謂之慢,如此則國之滅亡無日矣。

亂世之音

鄭衛之音,亂世之音也,比於慢矣。

桑間濮上之音,亡國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誣上行私而不可止也。

溺音

魏文侯問:「何謂溺音?」

子夏對曰:「鄭音好濫一婬一志,宋音燕女溺志,衛音趨數煩志,齊音敖辟喬志。

此四者皆一婬一於色而害於德,是以祭祀弗用也。」

六聲

鐘聲鏗,鏗以立橫,橫以立武。

君子聽鐘聲,則思武臣。

石聲磬,磬以立辨,辨以致死。

君子聽磬聲,則思死封疆之臣。

絲聲哀,哀以立廉,廉以立志。

君子聽 琴瑟之一聲 ,則思志義之臣。

竹聲濫,濫以立會,會以聚眾。

君子聽竽笙簫管之一聲 ,則思畜聚之臣。

鼓鼙之一聲 灌。

以立動,動以進眾。

君子聽鼓鼙之一聲 ,則思將帥之 臣。

君子之聽音,非聽其鏗鏘而已也,彼亦有所合之也。

學琴師襄

孔子學琴於師襄。

孔子曰:「丘一習一 其曲,再一習一 其數,今一習一 其志,有所穆然而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遠志焉。

又得其人,黧然而黑,幾然而長,眼如望羊,心如欲王四國,非文王,其誰能為此也!」師襄辟席,再拜曰:「師蓋雲文王操也。」

四面

王宮縣【四面宮縣】、諸侯軒縣【去其南面,以避王也】、大王判縣【又去其北面,僅存其半也】、土特縣【又去其西南,以示特立之意也】。

銅山崩

漢武帝時,未央宮殿前鍾無故自鳴。

詔問東方朔,對曰:「臣聞銅者,山之子;山者,銅之母。

子母相感,鐘鳴,山必有應者。」

居三日,南郡太守上書言山 崩,延袤二十餘丈。

魏帝殿前大鐘,不叩自鳴,人皆異之,以問張華,華對曰:「此蜀郡銅山崩,故鐘鳴應之耳。」

尋蜀郡上其事,如張華言。

□於

孝武西遷,雅樂多缺,有於者,近代絕此。

或有自蜀得之者,莫識之。

斛斯徵曰:「此於也。」

遂依干寶周禮法,以芒筒捋之,其聲極振。

金□

《周禮》:少師以金和鼓。

其形象鐘,頂大,腹口,以伏獸為鼻,內縣鈴子,鈴銅舌。

作樂,振而鳴之,與鼓相和(狀似佛子鈴)。

蕤賓鐵

樂工廉郊,池上彈蕤賓調,忽聞荷間有物跳躍,乃方響一片(方響以鐵為之,用以代磬)。

識者知其為蕤賓鐵也,音樂之相感若此。

駟馬仰秣

伯牙彈琴,而駟馬為之仰秣。

仰秣者,仰頭吹吐,謂馬笑也。

萬壑松

郭伯山收唐琴萬壑松,乃宣和御府物。

李白詩:「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響入霜鐘。」

琴有殺心

蔡中郎赴鄰人酌。

至門,有客鼓琴,中郎潛聽之,曰:「以樂召我,而有殺心,何也?」

遂返。

主人知,自起追之。

中郎具以告。

客曰:「我適鼓琴,見螳螂方捕蟬,惟恐失之,此豈殺心現於指下乎?」

中郎笑曰:「此足以當之矣。」

高山流水

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

伯牙志在高山,子期曰:「善哉,峻若崧岳!」伯牙志在流水,子期曰:「善哉,瀉若一江一 河!」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

濮水琴瑟

晉師延為紂作靡靡之樂,武王伐紂,師延自投濮水而死。

後衛靈公夜止濮上,聞鼓琴聲,召師曠聽而一習一 之。

師曠曰:「此亡國之音也!」

焦尾

蔡中郎在吳。

吳人燒桐以爨,中郎聞其火爆聲曰:「良木也。」

請截為琴,果有美音。

其尾猶焦,因名其琴曰「焦尾琴」。

相如琴台

司馬相如有琴台,在浣溪正路金花寺北,魏伐蜀,於此下營掘塹,得大甕二十餘口,以響琴也。

松雪

雷威作琴,不必皆桐,遇大風雪,獨往峨眉山,著蓑笠入深松中,聽其聲連綿清越者,伐之以為琴,妙過於桐。

世稱雷公琴,有最愛重者,以「松雪」名之。

斫琴名手

晉雷威、雷玨、雷文、雷迅、郭亮並蜀人,沈鐐、張鉞並一江一 南人,皆斫琴名手。

震餘

鮮於伯幾以震餘琴送趙文敏,是許旌一陽一手植桐,為雷所擊斷,斫以為琴。

琴背許旌一陽一印劍之跡宛然,蓋人間至寶也。

綠綺

蔡中郎有琴名綠綺,雲是嶧一陽一孤桐所斫,一時名重天下。

無絃琴

陶淵明不解琴,畜素琴一張,弦徽不具,常撫摩之,曰:「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

將移我情

伯牙學琴於成連,三年不成。

乃引之東海蓬萊山之側,刺船迎吾師方子春,旬日不返。

伯牙延望無人,但聞海水洞崩折之一聲 ,山林杏冥,群鳥悲鳴,愴然歎曰:「先生將移我情矣!」乃援琴而歌水仙之操。

繞殿雷

馮道之子能彈琵琶,以皮為弦,世宗令彈,深喜之。

因號繞殿雷。

游魚出聽

孫卿子云:「匏巴鼓瑟,游魚出聽。」

箜篌

箜篌其形似瑟而小,用撥彈之。

漢靈帝好之,體曲而長,二十三弦,豎抱於懷,兩手齊奏之,俗謂之「劈箜篌」。

見狸逐鼠

孔子鼓琴,曾子、子貢側門而聽,曲終,曾子曰:「嗟乎!夫子琴聲,殆有貪狼之志,邪僻之行,何其不仁!」子貢以告,子曰:「向者鼓琴,有鼠出遊,狸見於屋,循梁微行,造焉而避,厭身曲脊,求而不得。

丘以琴一婬一其聲,參以為貪狼邪僻,不亦宜乎!」

築狀如琴而大頭,十三弦,其項細,其肩圓,鼓法以左手抱之,右手以竹尺擊之,隨調應節。

寇先生

嵇中散常去洛數十里,有亭名華一陽一。

投宿。

一更,操琴。

聞空中稱善,中散呼與相見,乃出見形,以手持其頭,共論音聲,因授以《廣陵散》。

此鬼名「寇先生」,生前善琴,為宋景公所殺。

中散得《廣陵散》,秘不肯授人。

後臨刑歎曰:「《廣陵散》於今絕矣!」

楚明光

王彥伯嘗過吳,維舟中潛,登亭望月,倚琴歌《泫露》之詩。

俄有女郎披帷而進,乃撫琴揮弦,調韻哀雅。

王問何曲,女曰:「古所謂《楚明光》也,嵇叔夜能 為此聲。

自茲以後,得者數人而已。」

彥伯請授教,女曰:「此非艷俗所宜,惟巖棲谷隱,可以自娛耳。」

鼓琴而歌,歌畢,遲明辭去。

天際真一人想

桓大司馬曰:「謝仁祖,企腳北窗下彈琵琶,有天際真一人想。」

撥阮

武後時,有人破古塚得銅器,似琵琶,身正圓,人莫能辨。

元行曰:「此阮鹹所作也。」

命匠人以木為之,樂家遂名之「阮鹹」。

以其形似月,聲似琴,遂名月琴。

今人但呼曰「阮」,曰「撥阮」,曰「摘阮」,俱可。

柯亭竹椽

蔡中郎避難一江一 南,宿柯亭,聽庭中第十六條竹椽迎風有好音,中郎曰:「此良竹也。」

取以為笛,聲音獨絕,歷代相傳,後折於孫綽妓之手。

秦聲楚聲

李龜年至岐王宅,聞琴,曰:「此秦聲。」

良久,又曰:「此楚聲。」

主人入問之,則前彈者隴西沈妍,後彈者揚州薛滿。

二妓大服。

好竽

齊王好竽,有求仕於齊者,操瑟而往,立於王之國三年,不得入。

客曰:「王好竽,而子鼓瑟,瑟雖工,其如王之不好何!」

羯鼓

唐明皇不好琴,一弄未畢,以琴者出。

謂內侍曰:「速令花一奴一將羯鼓來,為我解穢。」

漁一陽一摻撾

禰衡被魏武謫為鼓吏。

正月十五,試鼓,衡一陽一(音孚)為《漁一陽一摻撾》(音傘查),淵淵有金石聲,四座為之改容。

摻,擊鼓法。

撾,擊鼓捶。

回 帆

王大將軍嘗坐武昌釣台,聞行船打鼓,嗟稱其能。

俄而一捶小異,王以扇柄撞幾曰:「可恨!」時王應侍側曰:「此回帆。」

使視之,曰:「船人入夾口。」

十八拍

蔡琰字文姬,先適河東衛仲道,夫亡。

興平中喪亂,為一胡一 騎所獲,沒於南匈一奴一。

左賢王十二年春月,登一胡一 殿,感一胡一 笳之一聲 ,作《一胡一 笳十八拍》,後曹操以金帛贖 之,嫁於董祀。

(音損巨。

橫曰,直曰)《周禮》:梓人為。

天下大獸五,脂者、膏者、嬴者、利者、鱗者。

雕畫於樂縣之上,大聲有力者,以為鐘,清聲無 力者為磬。

周郎顧曲

周瑜妙於音律,雖三爵之後,少有闕誤,瑜必舉目瞠視。

時人語曰:「曲有誤,周郎顧。」

擊壤

擊壤,石戲也。

壤以木為之,前廣後銳,長四尺三寸,闊三寸,其形如履,將戲,先側一壤,於三四十步外,以手中壤擊之,中者為吉。

禁鼓

一千一百三十聲為一通,三千六百九十聲為三通。

更鼓三百六十撾為一通。

千捶為三通。

余鼓三百三十三為一通。

角十二聲為一疊。

鐘聲

晨昏撞一百單八者,一歲之義也。

蓋年有十二月有廿四氣,又有七十二候,正得此數。

越州歌曰:「緊十八,慢十八,六遍共成一百八。」

塤篪

塤以土為之,銳上平底,如秤錘,六孔,一雲八孔,大如鴨卵,曰「雅塤」;小如雞卵,曰:「頌篪」,以竹為之,大者長一尺四寸、八孔,小者長一尺二寸、 七孔,橫吹之,與塤聲相應。

塤篪二器,乃周昭王時暴辛公所作。

狀如漆桶,以木為之,方二尺四寸,深一尺八寸,中有椎柄,連底撞而擊其傍,所以起樂也。

方二 四寸者,一陰一數也。

,狀如伏虎形,背上有二十七,刻以木,長尺許,以水戛之,所以止樂也。

二十七者,一陽一數也。

二器,乃舜時所作。

洗凡清絕

吳越忠懿王得天台寺中對:「瀑布泉屋,柱斫二琴。」

一曰洗凡,一曰清絕,為曠代之寶。

後錢氏獻之太宗,藏於御府。

見《輟耕錄》。

舞劍器

《劍器》,乃武舞之曲名。

其舞用女妓而雄裝之,其實空手舞也。

見《文獻通考》。

黎園子弟

唐明皇酷愛法曲,選坐部伎子弟三百人,教於黎園,謂之黎園子弟。

居宜春北苑。

時有馬仙期、李龜年、賀懷智洞知音律。

安祿山自范一陽一入覲,亦獻白玉簫管數百事,皆陳於黎園。

自是樂響不類人間。

李天下

唐莊宗自言一日不聞音樂,則飲食都不美。

方暴怒鞭笞左右,一聞樂聲,怡然自適,萬事都忘。

又善歌曲,或時自傅粉墨,與優人共戲。

優名謂之「李天下」。

雍門鼓

雍門周以琴見孟嘗君,孟嘗君曰:「先生鼓琴。

亦能令文悲乎?」

雍曰:「千秋萬歲後,台榭已壞,墳墓已下,嬰兒豎子樵采者,躑躅其足而歌其上,曰:夫以孟嘗君之尊貴,乃若是乎?」

孟嘗君泫然承臉,曰:「先生令文若破國亡家之人矣!」

桓伊弄笛

晉桓伊有柯亭笛,嘗自吹之。

王徽之泊舟清溪,聞笛稱歎。

人曰:「此桓野王也。」

徽之令人請之,求為吹笛。

伊即下車,據一胡一 床 ,三弄畢,便上車去,主客不一交一 一言。

皋亭石鼓

吳郡臨平崩岸,得石鼓,扣之不鳴。

問張華,華曰:「用蜀中銅材刻魚形,扣之則鳴矣。」

如其言,聲聞數十里。

響遏行雲

《列子》: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

青弗止,饒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

薛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餘音繞樑

秦青曰: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

既去,而餘音繞樑,三日不絕。

李詩:「醉舞紛綺席,清歌繞飛梁。」

聲入雲霄

戚夫人善為翹袖折腰之舞,歌《出塞》、《入塞》之曲,侍婢數百一習一 之。

後宮齊音高唱,聲入雲霄。

水調歌頭

唐明皇愛水調歌,一胡一 羯犯京,上欲遷幸,登花萼樓,命樓下少年有善水調者歌曰:「山川滿目淚沾衣,富貴榮華不幾時。

不見只今汾水上,惟有年年秋雁飛。」

上聞潸然曰:「誰為此詞?」

左右曰:「宰相李嶠。」

上曰:「真才子也。」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夜航船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