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航船》卷一 天文部:九天東方蒼天,南方炎天,西方浩天,北方玄天,東北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夜航船》卷一 天文部

夜航船

卷一 天文部

象緯

九天

東方蒼天,南方炎天,西方浩天,北方玄天,東北天,西北幽天,西南朱天,東南一陽一天,中央鈞天。

日、月、星謂之三光。

日、月合金、木、水、火、土五星謂之七政,又謂之七曜。

日月所止捨,一日更七次,謂之七襄。

二十八宿

東方七宿:角,木蛟;亢,金龍;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

北方七宿;鬥,木獬;牛,金牛;女,土蝠;虛,日鼠;危,月燕;室,火豬;壁,水□。

西方七宿:奎,木狼;婁,金狗;胃,土雉;昴,日雞;畢,月烏;觜,火猴;參,水猿。

南方七宿: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馬;張,月鹿;翼,火蛇;軫,水蚓。

分野

角亢氐:鄭,兗州。

房心:宋,豫州。

尾箕:燕,幽州。

鬥牛女:吳,揚州。

虛危:齊,青州。

室壁:衛,并州。

奎婁胃:魯,徐州。

昴畢;趙,冀州。

觜參:晉,益州。

井鬼:秦,雍州。

柳星張:周,三河。

翼軫:楚,荊州。

納音五行

甲子乙丑海中金,丙寅丁卯爐中火,戊辰己巳大林木,庚午辛未路旁土,壬申癸酉劍鋒金,甲戌乙亥山頭火,丙子丁丑澗下水,戊寅己卯城頭土,瘐辰辛巳金蠟 金,壬午癸未楊柳木,甲申乙酉泉中水,丙戌丁亥屋上土,戊子己丑霹靂火,庚寅辛卯松柏木,壬辰癸巳長流水,甲午乙未沙中金,丙申丁酉山下火,戊戌己亥平地 水,庚子辛丑壁上土,壬寅卯金箔金,甲辰乙巳覆燈火,丙午丁未天河水,戊申己酉大驛土,庚戌辛亥釵釧金,壬子癸丑桑柘木,甲寅乙卯大溪水,丙辰丁巳沙中 土,戊午己未天上火,庚申辛酉石榴木,壬戌癸亥大海水。

天裂一陽一不足,地動一陰一有餘。

梁太清二年六月,天裂於西北,長十尺,闊二丈,光出如電,聲若雷。

唐中和 三年,浙西天鳴,聲如轉磨,無雲而雨。

無形有聲,謂之妖鼓;無雲而雨,謂之天泣。

憂天墜

《列子》:杞國有人常憂天墜,身無所寄,至廢寢食。

比人心多過慮,猶如杞人憂天。

三才

天、地、人謂之三才。

混沌之氣,輕清為天,重濁為地。

天為一陽一,地為一陰一。

人稟一陰一陽一之氣,生生不息,與天地參,故曰三才。

回天

天者,君象;回者,言挽回君心也。

唐太宗欲修洛一陽一宮,張玄素諫,止之。

魏徵曰:「張公有回天之力。」

戴天

《禮記》:君父之仇,不共戴天。

兄弟之仇,不反兵革。

一交一 游之仇,不與同國。

補天

女媧氏煉石補天。

如天

《通鑒》:帝堯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

補天浴日之功

宋趙鼎疏曰:頃者陛下遣張浚出使川陝,國勢百倍於今,浚有補天浴日之功,陛下有礪河之誓,終致物議以被竄逐。

臣無浚之功,而當此重任,去朝廷遠,恐好惡是非,行復紛紛於聰明之下矣。

二天

後漢蘇章為冀州刺史,行部。

有故人清河守,贓奸,章至,設酒敘歡。

守曰:「人皆有一天,我獨有二天。」

章曰:「今日與故人飲,私恩也;明日冀州按事,公法也。」

遂正其罪。

焚香禍天

後唐明宗登極之年,每於宮中焚香祝天曰:「某,一胡一 人,因亂為眾所推,願天早生聖人,為生民一主 。」

威侮五行

《通鑒》:帝啟立,有扈氏無道,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啟征之,大戰於甘,滅之。

五星會天

《通鑒》:顓頊作歷,以孟春之月為元。

是歲正月朔旦立春,五星會於天,歷營室。

五星聚奎

宋太祖乾德五年,五星聚於奎。

初,竇儼與盧多遜、楊徽之,周顯德中同為諫官。

儼善推步星歷,嘗曰:「丁卯歲五星聚奎,自此天下始太平。

二拾遺見之,儼不與也。」

五星□明

神宗萬曆四十七年,五星於東方,杜松、劉全軍戰沒於渾河及馬家寨等處。

日月

東隅,日出之地;桑榆,日入之地。

日拂扶桑,謂之及時。

日經細柳,謂之過時。

龍□

《天文志》:日月會於龍尾。

音鬥。

《廣雅》:日初出為旭,日昕曰,日一溫一 曰煦;日在午曰亭午,在未曰,日晚曰旰,日將落曰晡。

《天官書》曰:日月薄 蝕,日月之一交一 。

月行黃道,而日為掩,則日食,是曰一陰一勝一陽一,其變重。

月行在望,與日沖,月入於暗之內,則月食,是曰一陽一勝一陰一,其變輕。

聖人扶一陽一而尊君曰: 「日,君道也。」

於其食,謹書而備戒之,日食為失德,月食為失刑。

日落九烏

烏最難射。

一日而落九烏,言羿之善射也。

後以為羿射落九日,非是。

向日取火

一陽一燧以銅為之,形如鏡,向日則火生,以艾承之則得火。

誇父追日

《列子》:誇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於谷之際,渴欲得飲。

赴河飲不足,將北走大澤中,道渴而死。

魯戈返日

魯一陽一公與韓構戰,戰酣日暮,援戈揮之,日返三捨。

又,虞公與夏戰,日欲落,以劍指日,日返不落。

白虹貫日

刑軻入秦刺秦皇,燕太子丹送之易水上,一精一誠格天,白虹貫日。

田夫獻曝

《列子》:宋國有田夫曝日而背暖,顧謂其妻曰:「負日之暄,人莫知其美者,以獻吾君,必有重賞。」

人皆笑之。

白駒過隙

《魏豹傳》:人生易老,如白駒過隙。

白駒,日影也。

黃綿襖

冬月之日,有「黃綿襖」之稱。

薄蝕

薄,無光也。

蝕,虧缺也。

朔見東方曰,晦見西方曰。

(音肉。

音挑。

)未成明,魄始成魄。

月初三則生明也,月十六則生魄也。

翟天師

乾間嘗於一江一 岸玩月,或問:「此中何所有?」

翟笑曰:「可隨吾指觀之。」

俄見月規半天,瓊樓玉宇爛然,數息間,不復見矣。

尹思遣兒視月中有物,知兵 亂。

《淮南子》:日出於谷,浴於咸池,拂於扶桑,是謂晨明。

登於扶桑,爰始將行,是謂明。

至於曲阿,是謂朝明。

臨於曾泉,是謂早食。

次於桑野,是謂晏 食。

臻於衡一陽一,是謂禺中。

對於昆吾,是謂正中。

靡於鳥次,是謂小遷。

至於悲谷,是謂晡時。

回於女紀,是謂大遷。

經於虞淵,是謂高舂。

頓於連石,是謂下舂。

至於悲泉,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謂懸車。

薄於虞泉,是謂黃昏。

滄於蒙谷,是謂定昏。

日入崦嵫,經細柳入虞泉之汜,曙於蒙谷之浦,垂景在樹端,謂之桑榆。

《漢書》:新垣平文帝時,上言日當再中,臣以候知之。

居頃之,日果再中。

《釋名》:月,闕也。

言滿則復闕也。

晦,灰也。

月死而灰,月光盡似之也。

朔,蘇 也。

月死後蘇生也。

弦,月半之名也。

其形一旁曲,一旁直,若張弓弦也。

望,月滿之名也。

日在東,月在西,遙相望也。

蟾蜍

月中三足物也。

王充《論衡》: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其妻嫦娥竊之奔月,是為蟾蜍。

月桂

《酉一陽一雜俎》:月桂高五百丈,有一人常伐之,樹創隨合。

其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桂。

桂下有玉兔杵藥。

愛日

言子愛父母,當如愛日之誠。

日光摩蕩

周主遣趙匡胤率兵御遼北漢,癸卯發汴京。

苗訓,善觀天文,見日下復有一日,黑光摩蕩者久之,指示楚昭輔曰:「此天命也。」

是夕,次陳橋,遂有黃袍加身之變。

日為太一陽一之一精一

《廣雅》:一陽一精一外發,故日以晝明。

羲和,日御也。

日中有金烏。

《通鑒》:太昊有聖像,日月之明。

日出而作

堯時有老人,含哺鼓腹,擊壤而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何有於我哉?」

日亡乃亡

桀嘗自言:「吾有天下,如天之有日;日亡,吾乃亡耳!」

如冬夏之日

夏日烈,冬日一溫一 。

趙盾為人,嚴而可畏,故比如夏日。

趙衰為人,和而可愛,故比如冬日。

東隅桑榆

馮異大破赤眉,光武降書勞之曰:「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澠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蜀犬吠日

柳文:庸、蜀之南,恆雨少日,日出則群犬吠之。

日食在晦

漢建武七年三月晦,日食,詔上書不得言聖。

鄭興上疏曰:「頃年日食,每多在晦。

先時而合,皆月行疾也。

日君象,月臣象。

君亢急,則臣促迫,故月行疾。」

時帝躬勤政事,頗傷嚴急,故興奏及之。

太一陰一

《史記》:「太一陰一之一精一上為月。」

《淮南子》:「月御曰望舒,亦曰纖阿,中有玉兔。」

瑤光貫月

《通鑒》:昌意娶蜀山氏之女曰女樞,感瑤光貫月之祥,生顓頊高一陽一氏於若水。

月食五星

崇禎十一年四月己酉夜,熒惑去月僅七八寸,至曉逆行,尾八度掩於月,丁卯退至尾,初度漸入心宿。

楊嗣昌上疏言:「古今變異,月食五星,史不絕書,然亦 觀其時。

昔漢元帝建武二十三年,月食火星,明年呼韓單于款五原塞。

明帝永平二年,月食火星,皇后馬氏德冠後宮,明年圖畫功臣於雲台。

唐憲宗元和七年,月食 熒惑。

明年興師,連年兵敗。

今者月食火星,猶幸在尾,內則一陰一宮,外則一陰一國。

皇上修德召和,必有災而不害者。」

然實考嗣昌所引年月俱謬。

論月

徐□,年九歲,嘗月下戲,人語之曰:「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耶?」

曰:「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無此必不明。」

如月之初

後漢黃琬,祖父瓊,為太尉,以日食狀聞。

太后詔問所食多少,瓊對未知所況。

琬年七歲,時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餘,如月之初。」

瓊大驚,即以其言對。

賦初一夜 月

蘇福八歲時,賦《初一夜 月》詩,云:「氣朔盈虛又一初,嫦娥底事半分無。

卻於無處分明有,恰似先天太極圖。」

吳牛喘月

《風俗通》:吳牛苦於日,故見月而喘。

命詠新月

明太祖見太孫頂顱側,乃曰:「半邊月兒。」

一夕,太子、太孫侍,太祖命詠新月。

懿文云:「昨夜嚴灘失釣鉤,何人移上碧雲頭?雖然未得一團一 圓相,也有清光 遍九州。」

太孫云:「誰將玉指甲,掐破碧天痕;影落江湖裡,蛟龍未敢吞。」

太祖謂「未得一團一 圓」、「影落江湖」,皆非吉兆。

北斗七星

第一天樞,第二璇,第三璣,第四權,第五玉衡,第六一開 一陽一,第七瑤光。

第一至第四為魁,第五至第七為杓,合之為鬥。

按《道藏經》:七星,一貪狼,二巨 門,三祿存,四文曲,五廉貞,六武曲,七破軍,堪輿家用此。

斗柄東,則天下皆春;斗柄南,則天下皆夏;斗柄西,則天下皆秋;斗柄北,則天下皆冬。

《史 記》:中宮、文昌下六星,兩兩相比,名曰三能。

台,三台。

色齊,君臣和;不齊,為乖戾。

泰階六符

泰階,三台也。

每台二星,凡六星。

符,六星之符驗也。

三台,乃天之三階。

經曰:泰階者,天之三階也。

上階為天子,中階為諸侯、公卿,下階為士、庶人。

景星

形如半月,王者政教無私,則景星見。

始影朗

女星旁一小星,名始影,婦女於夏至夜候而祭之,得好顏色。

始影南,並肩一星,名朗,男子於冬至夜候而祭之,得好智慧。

參商

高辛氏二子,長闕伯,次沉實,自相爭鬥。

帝乃遷長於商丘,主商,昏見;遷次於大夏,主參,曉見。

二星永不相見。

長庚

即太白金星,朝見東方,曰啟明;夕見西方,曰長庚。

太白經天,太白一陰一星見,晝當伏,晝見即為經天;若經天,則天下草昧,人更主,是謂亂紀,人民流亡。

應劭曰:「上階上星為男主,下星為女主;中階上星為三公,下星為卿大夫;下階上星為上士,下星為庶人。

三階平則天下太平,三階不平則百姓不寧,故曰六 符。」

《晉志》:角二星,為天闕,閏其間天門也,其內天庭也。

故黃道經其中七曜之所行。

左角為理,主刑;右角為將,主兵。

亢四星,天子內朝,天下之禮法 也,亦為疏廟主疾疫。

氐四星,為天根,王者之宿宮,又為后妃之府,將有一婬一欲之事,氐先動。

房四星為明堂,天子布政之室也,亦四輔也。

又為四表,中間為天 衢,亦為天關,黃道之所經也。

七曜繇乎天衢,則天下和平,亦天駟,為天馬,主車駕,亦曰天廄,又主開閉為蓄藏之所由。

又北小星為鉤,鈐鍵天之管鑰,明而近 房,天下同心。

心三星,天王正位也。

中星曰明堂,天子位為大辰,主天下之賞罰。

前星為太子,後星為庶子。

尾九星,後宮之長,亦為九子,色慾均明,大小相 承,則後宮有敘。

箕四星,為天津,後宮后妃之府,一曰天箕,主八風,凡日月宿在箕東壁翼者,風起北方,又主口舌。

南斗六星,天廟也,為丞相太宰之位,酌量 政事之宜,褒賢進良,稟受爵祿,又主兵。

牽牛六星,天之關梁,主犧牲。

其北二星,一曰即路,一曰聚火。

又曰:上一星主道路,次二星主關梁,次三星主南越。

須女四星,天之少府也,婦女之位,主布帛裁置、嫁娶。

虛二星,塚宰之象也,主邑居廟堂祭祀之事,又主風雲死喪。

危三星,主天府,天市架屋動,則土功起。

營 室二星,為太廟天子之宮也,主土功事。

東壁二星,主文章,天下圖書之秘府。

西方奎十六星,天之武庫也,主以兵禁。

暴、婁二星,亦為天獄,主苑牧犧牲供給郊 祀。

胃三星,天之廚藏,五穀之倉也,又名大梁,主倉廩。

昴七星,天之耳目也,主西右,又為旄頭,一胡一 星也,又主喪,主獄。

昴、畢間二星,為天衢,三光之道 也,主伺候關梁。

畢八星,狀如掩兔之畢,主邊兵,主弋獵,又主刑罰。

觜三星,在參之右角,如鼎足形,主天之關,又為三軍之候。

參七星,白獸之體。

中三星橫 列者,三將軍也。

南方東井八星,天之南門,黃道所經,為天之亭侯,主水衡事輿。

鬼五星,天之目也,主視明察奸謀。

中央一星,曰積一屍一,搖動失色則病疾。

柳八 星,天之廚宰,主尚食和滋味。

昴七星,一曰天都,主衣裳文繡。

張六星,主珍寶宗廟之用,及衣服天廚飲食賞賚之事。

翼二十二星,為天子之樂府,又主夷狄遠賓 負海之客,明則禮樂興,四夷來賓。

軫四星,為塚宰輔臣也,主車騎足用,亦主風,有軍出入,皆占於軫。

熒惑守心

熒惑,火星也。

守心,謂行經心度,住而不過也。

宋景公時,熒惑守心。

公問子韋,對曰:「禍當君,可移之相。」

公曰:「相,吾輔也。

不可!」曰:「移之 民。」

曰:「民死,吾誰與為君?」

曰:「移之歲。」

曰:「歲饑死。」

子韋曰:「君有至德之言三,熒惑必三徙。」

果徙三捨。

歲星

木星也。

所居之國為福,所對之國為凶。

福主豐稔,凶主饑荒。

一曰:歲星所在之國,有稱兵伐之者必敗。

彗星

曰長星,亦曰槍。

芒角四射者曰孛,芒角長如帚曰彗,極長者曰蚩尤旗。

金星

一月移一宮,木星一歲移一宮,水星一月移一宮,火星兩月移一宮,土星二十八月移一宮。

客星犯牛斗

有人居海上,每年八月,見浮槎到岸,乃繼糧,乘之。

至一處,見婦人織機。

其夫牽牛飲水次。

問:「此是何處?」

答曰:「歸問嚴君平。」

君平曰:「是日客星犯牛鬥,即爾至處。」

問使者何日發

漢和帝時,遣使者二人,微行至蜀。

李為郡侯吏,出酒共飲,問曰:「君來時,知二使者以何日發行?」

二人怪問其故,曰:「見有二使星入益部耳。」

自此名著。

五星奎聚

宋乾德五年三月,五星聚於奎。

初,竇儼與盧多遜、楊徽之,周顯德中同為諫官,儼善推步星歷,嘗曰:「丁卯歲五星聚奎,自此天下始太平。

二拾遺見之,儼不與也。」

呂氏中曰:「奎星固太平之象,而實重啟斯文之兆也。

文治一精一華,已露於斯矣。」

德星

穎川陳、荀淑,俱率子弟宴集一堂。

太史奏德星聚穎,分百里內必有賢人會合。

客星犯御座

光武引嚴光入內,論道舊故,相對累日。

因共偃臥,光以足加帝腹上。

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座甚急。

帝笑曰:「朕與故人嚴子陵共臥耳。」

晨星

劉禹錫曰:「落落如晨星之相望。」

謂故人寥落,如早晨之星,甚稀少也。

望星星降

何諷於書中得一發卷,規四寸許,如環而無端,用力絕之,兩頭滴水。

方士曰:「此名脈望,蠹魚三食神仙字,則化為此。

夜持規向天中望星,星立降,可求丹服食也。」

吞墜星

五代湯悅,自少穎悟。

嘗見飛星墮水盤中,掬而吞之,文思日麗。

仕南唐,拜相。

凡書檄制誥,皆出其手。

上應列宿

館陶公主為子求郎,不許,賜錢十萬緡。

漢明帝謂群臣曰:「郎官上應列宿,出宰百里,苟非其人,受其殃。」

文曲犯帝座

明景清建文中為御史大夫。

文皇即位,清獨委蛇侍朝,文皇頗疑之。

時星者奏文曲犯帝座甚急,色赤。

是日,清衣緋入。

遂收清,得所帶劍,不屈死,死後一精一靈猶見。

星長竟天

唐天□二年彗星長竟天。

宋徽宗五年,有星孛於西方,長竟天。

明成化七年,彗星見。

正德元年,彗星見,參井侵太微垣。

萬曆四十六年,東方有白氣,長竟天,其占為彗象,遼一陽一震報相踵。

天啟元年,土星逆入井宿。

星飛星隕

宋徽宗元年正月朔,流星自西南入尾抵距星,其光燭地。

是夕,有赤氣起東北,亙西方,中出白氣二,將散,復有黑氣在旁。

任伯雨言:時方孟春,而赤氣起於 暮夜之幽,以天道人事推之,此宮禁一陰一謀下幹上之證也。

散而為白,而白主兵,此夷狄竊發之證也。

明成化二十三年,有飛星流,光芒燭地。

正德元年,隕星如雨。

崇禎十七年,星入月中。

占曰:「國破君亡。」

風【風神名封十八姨,又名馮異】雲【雲神名雲將】

八風

八節之風,立春條風(赦小過,出稽留),春分明庶風(正封疆,修田疇),立夏清明風(出幣帛,禮諸侯),夏至景風(辯大將,封有功),立秋涼風(報土 功,祀四郊),秋分閭闔風(解懸垂,琴瑟不張),立冬不周風(修宮室,完邊城),冬至廣漢風(誅有罪,斷大刑)。

四時風

郎仁寶曰:春之風,自下升上,紙鳶因之以起。

夏之風,橫行空中,故樹杪多風聲。

秋之風,自上而下,木葉因之以隕。

冬之風,著土而行,是以吼地而生寒。

少女風

管輅過清河,倪太守以天旱為憂。

輅曰:「樹上已有少女微風,樹間已有一陽一鳥和鳴。

其雨至矣。」

果如其言。

颶風

《嶺表錄》:颶風之作,多在初秋,作則海潮溢,俗謂之颶母風。

石尤風

石氏女為尤郎婦。

尤為商遠出,妻阻之,不從。

郎出不歸,石病且死,曰:「吾恨不能阻郎行。

後有商賈遠行者,吾當作大風以阻之。」

自後行旅遇逆風,曰:「此石尤風也。」

羊角風

《莊子》:「大鵬起於北溟,而徙南溟也,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

宋熙寧間,武城有旋風如羊角,拔木,官捨捲入雲中,人民墜地死。

《爾雅》:南方謂 之凱風,東方謂之谷風,北方謂之涼風,西方謂之泰風。

焚輪謂之頹,扶搖謂之焱。

風與火為。

回風為飄。

日出而風謂之暴。

風而雨為霾。

一陰一日風為噎。

猛風曰,涼 風曰,微風曰飆,小風曰颼。

花信風

唐徐師川詩云:「一百五日寒食雨,二十四番花信風。」

《歲時記》曰:「一月二氣六候,自小寒至谷雨。

四月八氣二十四候,每候五日,以一花之風信應之。」

泰山雲

《公羊傳》:泰山之雲,觸石而起,膚寸而合,不崇朝而雨天下。

卿雲

若雲非雲,若煙非煙,鬱鬱紛紛,蕭索輪菌,謂之慶雲。

王者德至於山陵,則卿雲出。

《春秋繁露》:「人君修德,則□雲見。」

雲五色為卿,三色為□。

沆瀣

夜半清氣從北方起者,謂之沆瀣。

神瀵

《列子》言:神瀵即《易》所謂山澤氣相蒸,雲興而為雨也。

陳希夷詩:「倏爾火輪煎地脈,愕然神瀵湧山椒。」

白雲孤飛

狄仁傑嘗赴并州法掾,登天行山,見白雲孤飛,泣曰:「吾親捨其下。」

五色雲

宋韓琦,弱冠及第,方傳臚,時太史奏:「五色雲現。」

出入將相,為一代名臣。

天地之使也,大塊之噫氣,一陰一陽一之怒而為風也。

《洛神賦》:「屏翳收風」。

屏翳,風師也,又名飛廉;飛廉,神禽,即箕主也。

又曰:「箕主簸揚,能致風雨。」

風霾

明天啟間,魏閹肆毒,風霾旱魃,赤地千里,京師地震,火災焚燒,震壓死傷甚慘。

崇禎十七年正月朔,大風霾。

占曰:「風從乾起主暴。」

兵破城。

三月丙申,大風霾,晝晦。

風木悲

《春秋》:皋魚宦游列國,歸而母卒,泣曰:「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在。」

遂自刎死。

歌南風之詩

大舜彈五弦之琴,歌南風之詩,曰:「南風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占風知赦

漢河內張成善風角,推占當赦,教子殺人。

司隸李膺督促收捕,既而逢宥獲免,膺愈憤疾,竟按殺之。

祭風破操

操連船艦於赤壁,周瑜用黃蓋火攻之策。

時隆冬無東南風,諸葛孔明築壇而祭,應期風至,大破曹兵。

雲霞

雲,山川之氣也。

日旁彩雲名霞,東西二方赤色,亦曰霞。

《易經》:「雲從龍,風從虎。」

孔子曰:「於我如浮雲」。

雲出無心

陶詞:「雲無心而出岫。」

占雲

二至、二分,望雲色以卜歲之豐凶水旱。

行雲

楚襄王游於高唐,夢一女曰:「妾在巫山之一陽一,高丘之上,朝為行雲,暮為行雨。」

彼旦視之,如其言。

落霞

王勃《滕王閣賦》:「落霞與孤鶩齊飛。」

後一士子夜泊一江一 中,聞水中吟,此士曰:「何不云「落霞孤鶩齊飛,秋水長天一色」。」

鬼遂絕。

颶風覆舟

《嶺表錄》:颶風之作,多在初秋,作則海潮溢,俗謂之颶母風。

明正德七年,流賊劉大等舟至通州狼山,遇颶風大作,舟覆,賊盡死。

雨【雨神名漭本郎,雨師名萍翳】

商羊舞

齊有一足鳥,舞於殿前。

齊侯問於孔子,孔子曰:「此鳥名商羊。

兒童有謠曰:「天將大雨,商羊鼓舞。」

是為大雨之兆。」

後果然。

石燕飛

《湘州記》:零陵山有石燕,遇風雨則起飛舞,雨止還為石。

洗兵雨

武王伐紂,風霽而乘以大雨。

散宜生諫曰:「非妖與?」

武王曰:「非也,天洗兵也。」

雨工

唐柳毅,過洞庭,見女子牧羊道畔,怪而問之。

女曰:「非羊也。

此雨工雷霆之類也。」

遂為女致書龍宮,妻毅以女。

今為洞庭君。

蜥蜴致雨

關中求雨,尋蜥蜴十數,置甕中,童男女咒曰:「蜥蜴蜥蜴,興雲吐霧,致雨滂沱,放汝歸去。」

宋鹹平時用此法禱雨,屢驗。

於小春月內雨為液雨。

時雨為澍雨。

雨雪雜下為雨汁。

御史雨

唐平原有冤獄,天久不雨。

顏真卿為御史,按行部邑決獄而雨,號「御史雨」。

隨車雨

宋陳戩知處州,時大旱,公下車,雨遂沾足,人謂之隨車雨。

三年不雨

於公,東海郡決曹,決獄平恕。

海州孝婦少寡,無子,姑欲嫁之,不肯。

姑自經。

姑女誣告孝婦,捕治,獄成。

於公以為冤,太守竟殺之,郡中三年苦旱。

後守聽於公言,徒步往祭,立雨。

侍郎雨

正統九年,浙一江一 台寧等府久旱,民多疾疫。

上遣禮部右侍郎王英,賚香帛往祀南鎮。

英至紹興,大雨,水深二尺。

祭祀之夕,雨止見星。

次日,又大雨,田野沾足。

人皆曰:「此侍郎雨也。」

雨雹如斗

漢方儲,官太常。

永元中郊祀,儲言且有天變,宜更擇日,上不從。

已而風日晴暢。

郊還,責其欺罔,因飲鴆死。

須臾,而雹大如斗,死者千計。

上使召儲,無及矣。

冒雨剪韭

郭林宗友人夜至,冒雨剪韭作炊餅。

杜詩:「夜雨剪春韭」。

雨粟雨金錢

倉頡造字成,天雨粟,鬼夜哭。

大禹時,天雨金三日。

翁仲儒家極貧,天雨金十餅,稱巨富。

熊袞至孝,父母死,不能葬,呼天號泣,天雨錢十萬,以終其葬事。

《大戴經》云:天地積一陰一,一溫一 則為雨。

雹,雨冰也,盛一陽一雨水一溫一 暖,一陰一氣脅之不相入,則轉而為雹。

畢星好雨

月行西南入於畢,則多雨。

《易》曰「雲行雨施,品物流行。」

俗云:「雨三日以往為霖。」

小雨曰,大雨曰霈,久雨為霪雨,亦曰天漏。

禱雨

湯有七年之旱,太史佔之曰:「當以人禱。」

湯曰:「吾所為請雨者,民也。

若以人禱,吾請自當。」

遂齋戒,剪髮斷爪,素車白馬,身嬰白茅,以為犧牲,禱 於桑林之野,以六事自責曰:「政不節歟?民失職歟?宮室崇歟?女謁盛歟?苞苴行歟?讒夫昌歟?」

言未已,大雨,方數千里。

霖雨放宮人

宋開寶五年,大雨,河決。

太祖謂宰相曰:「霖雨不止,得非時政所闕。

朕恐掖庭幽閉者眾。」

因告諭後宮:「有願歸其家者,具以情言。」

得百名,悉厚賜遣之。

上圖得雨

宋神宗七年,大旱,歲饑,征斂苛急,流民扶攜塞道,羸疾無完衣,或茹木實草根,至身被鎖械,而負瓦揭木,賣以償官,纍纍不絕。

監安上門鄭俠乃繪所見為 圖,發馬遞上之言:「陛下親臣圖,以行臣之言,一日不雨,乞斬臣,以正欺君之罪。」

帝見圖長歎,寢不能寐。

翌旦,命罷新法十八事。

民聞之,歡呼相賀。

是 日,大雨,遠近沾洽。

商霖

宋徽宗時,蔡京久盜國柄,中外怨疾。

商英能立異同,更稱為賢,帝因人望而相之。

時久旱,彗星中天,商英受命。

是夕,彗不見。

明日,雨。

帝喜書「商霖」二字賜之。

兵道雨

明蔡懋德,以參政備兵真定。

天久旱,尺寸土皆焦。

懋德禱雨輒應,屬邑民爭迎之。

禱所至,即雨,民歡呼曰「兵道雨」。

大雹示警

周孝王命秦非子主馬於、渭之間,馬大蕃息,王封為附庸之君,邑於秦,使續伯益後。

其日大雨雹,牛馬死,一江一 漢俱凍。

明天啟二年,大雨雹著屋,瓦磧俱碎,禾稼多傷。

雨血

元順帝二年正月朔,雨血於汴梁,著衣皆赤。

雷【雷神名豐隆】電【電神名缺列】虹霓【一名挈貳,一名天弓,一名□□】

雷候

仲春之月,雷乃發聲,始電。

蟄蟲鹹動,啟戶始出。

仲秋之月,雷始收聲,蟄蟲壞戶。

《傳》曰:雷八月入地百八十日。

聞雷造墓

三國王裒父儀,以直言忤司馬昭,見殺。

裒終身未嘗西向而坐,示不臣晉也。

廬墓悲號,流涕著樹,樹為之枯。

讀《詩》至「哀哀父母」則三復嗚咽,門人輒廢《蓼莪》。

母存日,畏雷,歿後,每雷震,即造墓,曰:「裒在此。」

霹靂破倚柱

《世說》:夏侯玄嘗倚柱讀書,時暴雨,霹靂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無變,讀書如故。

與《晉紀》諸葛誕事相同。

電光照郊

《世紀》:神農氏之末少昊氏娶附寶,見大電光繞北斗樞星照郊,感附寶孕,二十月生黃帝於壽丘。

雷電遽散

《南唐書》:陸昭符,金陵人,保大中為常州刺史。

一日,坐廳事,雷雨猝至,電光如金蛇繞案,吏卒皆震僕,昭符神色自若,撫案叱之,雷電遽散。

得鐵索,重百斤,徐命舉索納庫中。

赤虹化玉

孔子作《春秋》,制《孝經》,書成,告備於天,天乃決郁起白霧摩地,赤虹自上而下,化為黃玉,長者三尺,上有刻文,孔子拜而受之。

天投

漢靈帝時,有黑氣墮一溫一 德殿中,大如車蓋,隆起奮迅,五色,有頭,體長十餘丈,形貌如龍。

上問蔡邕,對曰:「所謂天投也,不見足尾,不得稱龍。」

占曰:「天子內惑女色,外無忠臣,兵革將起。」

雷州雷

雷州英靈岡,相傳雷出於此。

《國史補》:雷州春夏多雷,秋日則伏地中,其狀如彘,或取而食之。

又夜城西南有雷公廟,每歲鄉人造雷鼓雷車送入廟中,或以魚彘同食者,立有霆震。

感雷一精一

《論衡》曰:「子路感雷一精一而生,故好事。」

雷神

曹州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頰,鼓其腹則鳴。

《史記》:「舜漁於雷澤。」

即此。

占虹霓詩

彭友信以貢至京師,遇上微行,占《虹霓》詩二句云:「誰把青紅線兩條,和雲和雨系天腰。」

命友信續之,應聲曰:「玉皇昨夜鑾輿出,萬里長空駕彩橋。」

上大悅,問其籍,命翌晨候於竹橋,同入朝。

友信如言,候久不至,遂入朝。

上召問故,以實對。

上曰:「此秀才有學有行。」

遂授北平布政使。

雷神名

雷,一陰一陽一薄動,生物者也。

又黔雷,天上造化神名。

電,雷光也,一陰一陽一激耀也。

霹靂,雷之急激者。

閃電曰雷鞭。

唐詩:「雷車電作鞭。」

又電神,名列缺。

《思玄賦》:「列缺燁其照夜。」

律令

《資暇錄》:律令是雷邊捷鬼,善走,與雷相疾連,故符咒云:「急急如律令。」

阿香

《搜神記》:永和中,有人暮宿道旁女子家。

夜半聞小兒呼:「阿香!官喚汝推雷車。」

急驟雷雨。

明日視宿家,乃一新塚。

謝仙

《國史》:祥符中,岳州玉仙觀為天火所焚,惟留一柱,有「謝仙火」三字,倒書而刻之。

何仙姑云:「謝仙,雷部,司掌火。」

雷震而生

陳時,雷州民陳氏獲一卵,圍及尺餘,攜歸。

忽一日,雷震而開,生子,有文在手,曰「雷州」。

及長,名文玉,後拜本州刺史,多惠政。

沒而靈異,立廟以祀。

霹靂斗

齊神武道逢雷雨,前有浮圖一所,使薛孤延視之。

未至三十步,震燒浮圖。

薛大聲喝殺,繞浮圖走,火遂滅。

及還,鬚髮皆焦。

雷同

《論語讖》:雷震百里,聲相附也,謂言語之符合,如聞雷聲之相同也。

冬月必雷

《隋史》:馬湖府西,萬歲征西南夷過此,鐫「雷番山」三字於石。

山中草有毒,經過頭畜,必籠其口,行人亦必緘默,若或高聲,雖冬月必有雷震之應。

暴雷震死

商武乙無道,為偶人,謂之天神。

與博不勝,而戮之。

為革囊盛血,仰射之,謂之射天。

獵於河渭之間,暴雷震死。

假雷擊人

《廣輿記》:鉛山人某,常悅東鄰婦某氏,挑之,不從。

值其夫寢疾,天大雷雨,乃著花衣為兩翼,躍入鄰家,奮鐵椎殺之,仍躍而出。

婦以其夫真遭雷擊也。

服除,其人遣媒求娶。

婦因改適,伉儷甚篤。

一日,婦檢箱篋,得所謂花衣兩翼者,怪其異制。

其人笑曰:「當年若非此衣,安得汝為妻!」因敘事始末。

婦亦佯 笑。

俟其出,抱衣訴官,論絞。

絞之日,雷大發,身首異處,若肢裂者。

虹霓

虹,□也。

一陰一氣起而一陽一氣不應則為虹。

又音絳,亦也。

《詩經》:「在東。」

霓,屈虹也。

《說文》:一陰一氣也。

《天文志》:「抱珥虹」。

一雲雄曰虹,雌曰霓。

沈約《郊居賦》:「雌霓連蜷」。

《西京賦》:「直以高居。」

又朝西暮東,東晴西雨。

虹繞虹臨

《通鑒》:太昊之母履巨人跡,意有動,虹縣繞之,因娠而生帝於成紀。

少昊,黃帝之子,母曰「螺祖」,感大星如虹,下臨華渚之祥而生。

雪【雪神名滕六】霜【霜神名青女】

滕六降雪

唐蕭志忠為晉州刺史,欲出獵,有樵者見群獸,哀請於九冥使者(山神)。

使者曰:「若令滕六降雪,巽二起風,則使君不出矣。」

天未明,風雪大作,蕭果不出。

《韓詩外傳》:「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獨六出」。

一陰一極之數,立春則五出矣。

雪花曰。

柳絮因風

晉謝太傅大雪家宴,子女侍坐。

公曰:「白雪紛紛何所似?」

兄子朗曰:「撒鹽空中差可擬。」

兄女道韞曰:「不若柳絮因風起。」

公大稱賞。

雪水烹茶

宋陶□得一黨一 家姬,遇雪,取雪水烹茶,請姬曰:「一黨一 家亦知此味否?」

姬曰:「彼武夫安有此?但知於錦帳中飲羊羔酒耳。」

公為一笑。

欲仙去

越人王冕,當天大雪,赤腳登爐峰,四顧大呼曰:「天地皆白玉合成,使人心膽澄澈,便欲仙去!」

剡溪雪

王子猷居山一陰一,於雪夜棹小舟往剡溪訪戴安道,未到門而返。

僕問之,答曰:「乘興而來,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臥雪

袁安遇大雪,閉門僵臥。

洛一陽一令行部,見民家皆除雪出。

至安門,無行跡。

疑安已死,急令人除雪入戶,見安僵臥。

問安何以不出。

安曰:「大雪人皆餓,不宜干人。」

令賢之,舉為孝廉。

嚼梅咽雪

鐵腳道人,嘗愛赤腳走雪中,興發則朗誦《南華·秋水篇》,嚼梅花滿口,和雪咽之,曰:「吾欲寒香沁入心骨。」

神仙中人

晉王恭嘗披鶴氅涉雪而行,孟旭見之,曰:「此真神仙中人也。」

大雪踐約

環州蕃部一奴一訛者,素倔強,未嘗出謁郡守。

聞種世衡至,出迎。

世衡約明日造其帳。

是夕大雪,深三尺。

左右曰:「地險不可往!」世衡曰:「吾方結諸羌以信,詎可失期?」

遂緣險而入。

一奴一訛訝曰:「公乃不疑我耶!」率部落羅拜聽命。

雪夜入蔡州

李□乘雪夜入蔡州,攪亂鵝鴨池,及軍聲達於吳元濟臥榻,倉卒驚起,圍而擒之。

踏雪尋梅

孟浩然情懷曠達,常冒雪騎驢尋梅,曰:「吾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背上。」

《大戴經》云:天地積一陰一,寒則為雪。

《汜勝之書》:雪為五穀之一精一。

又云「冬雪兆豐年」。

故冬雪為瑞雪。

詩有「宜瑞不宜多」之句。

嚙雪咽氈

蘇武持節使匈一奴一。

幽武大窖中,嚙雪咽氈,數日不死,匈一奴一神之。

映雪讀書

孫康家貧,好學,嘗於冬夜映雪讀書。

雪夜幸普家

宋太祖數微行過功臣家。

一日大雪,伺夜,普意太祖不出。

久之,聞叩門聲,普亟出,太祖立風雪中。

露之所結也。

《大戴禮》云:霜露一陰一陽一之氣,一陰一氣盛則凝而為霜。

《易》曰:「履霜堅冰至。」

《詩》:「岐節貫秋霜。」

五月降霜

《白帖》:鄒衍事燕惠王,盡忠。

左右譖之,王系之獄。

衍仰天而哭,五月為之降霜。

露【露一名天乳,一名天酒】霧 冰

花露

楊太真每宿酒初消,多苦肺熱。

凌晨,至後苑,傍花口吸、花露以潤肺。

仙人掌露

漢武帝建柏梁台,高五十丈,以銅柱置仙人掌,擎玉盤,以承雲表之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也。

夜氣著物為露。

《玉篇》曰:「天之津液,下所潤萬物也。」

地氣上,天不應也。

《元命苞》曰:「一陰一陽一亂為霧,氣蒙冒覆地之物。」

冬水所結 天寒地凍,則水凝結而堅也。

甘露

梁詔,貴縣人,以孝名,有甘露著松樹上。

後為廣東提刑干官。

蘇軾詢知狀,為署其齋曰「甘露」,林曰「瑞松」,其讀書處曰「薰風」。

作十里霧

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炎帝榆罔,弗能征。

軒轅修德治兵,以征不享。

與蚩尤戰於涿鹿,蚩尤作霧十里,以迷軒轅,乃以指南車擒殺之。

伐冰之家

卿大夫以上喪祭,用冰者也。

冰人冰泮

晉令狐策夢立冰上,與冰下人語。

索佔之,曰:「為一陽一語一陰一,媒介事也。

當為人作媒,冰泮成婚。」

後太守田豹,為子求張嘉貞女,使策為媒,果於仲春成婚。

故今稱媒人亦曰「冰人」。

《詩經》曰:「迨其冰泮。」

冰生於水

《荀子》:「冰生於水而寒於水。」

比後進之過于先生也。

冰山

唐楊國忠為右相,或勸陝郡進士張彖謁國忠,曰:「見之,富貴立可圖。」

彖曰:「君輩倚楊右相若泰山,吾以為冰山耳。

若皎日既出,君輩得無失所恃乎?」

遂隱居嵩山。

冰柱

明正德十年,文安縣一日河水忽僵立,風色甚寒,凍結為柱,高圍俱五丈,中空而旁穴。

數日,流賊過縣,鄉民走入穴中避之,賴以保全者,何啻百萬!

時令

律呂

六律屬一陽一,十一月黃鐘,正月太簇,三月姑洗,五月蕤賓,七月夷則,九月無射;六呂屬一陰一,十二月大呂,二月夾鐘,四月仲呂,六月林鐘,八月南宮,十月應鐘。

十干

甲曰閼逢,乙曰旃蒙,丙曰柔兆,丁曰韁圉,戊曰著雍,己曰屠維,庚曰上章,辛曰重光,壬曰玄,癸曰昭一陽一。

十二支

子曰困敦,丑曰赤奮,寅曰攝提,卯曰單閼,辰曰執徐,巳曰大荒落,午曰敦,未曰協洽,申曰灘,酉曰作噩,戌曰閹茂,亥曰大淵獻。

十二少

子鼠無膽,丑牛無上齒,寅虎無頸,卯兔無唇,辰龍無耳,巳蛇無足,午馬無下齒,未羊無瞳,申猴無脾,酉雞無外腎,戌狗無胃,亥豬無筋。

鼠前四爪、後五 爪,虎五爪,龍五爪,馬單蹄,猴五爪,狗五爪,故屬一陽一。

牛兩爪,兔缺唇,蛇雙舌,羊分蹄,四爪,雞四爪,豬四爪,故屬一陰一。

三春四陬月、如月、宿月。

三夏曰 餘月、皋月、旦月。

三秋曰相月、壯月、玄月。

三冬曰一陽一月、辜月、塗月。

節水

正月解凍水,二月白蘋水,三月桃花水,四月瓜蔓水,五月麥黃水,六月山礬水,七月豆花水,八月荻苗水,九月霜降水,十月復槽水,十一月走凌水,十二月凌水。

伏羲始立八節;周公始定二十四節,以合二十四氣。

節氣

立春正月節,雨水正月中;驚蟄二月節,春分二月中;清明三月節,谷雨三月中;立夏四月節,小滿四月中;芒種五月節,夏至五月中;小暑六月節,大暑六月 中;立秋七月節,處暑七月中;白露八月節,秋分八月中;寒露九月節,霜降九月中;立冬十月節,小雪十月中;大雪十一月節,冬至十一月中;小寒十二月節,大 寒十二月中。

改歲

唐虞紀歲曰載,夏改載曰歲,商改歲曰祀,周改祀曰年,秦改年曰遂。

百六一陽一九

《歷律志》:凡四千六百一十七歲為一元。

一元之中有中元、下元。

九度,一陽一厄五、一陰一厄四。

初入元,百六歲有一陽一厄,故曰百六一陽一九。

甲子

堯元年至萬曆元年癸酉,三千九百六十二年,六十七甲子。

上元

洪武十七年甲子為中元,正統九年甲子為下元。

洪治十七年甲子為上元。

嘉靖四十三年甲子為中元。

天啟四年甲子為下元。

浹旬浹辰

十日則天干一周,故曰浹旬。

十二月則地支一周,故曰浹辰。

三余

謂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雨者月之餘。

魏董遇以三余讀書。

五夜即五更,分甲乙丙丁戊也。

故三更謂之丙夜。

月忌

俗以初五、十四、廿三為月忌,蓋三日乃河圖數之中宮五數也。

五為君象,故庶民不敢用之。

閏月

冬至後余一日,則閏正月;余二日,則閏二月;余十二日,則閏十二月;若十三日,則不閏矣。

四離四絕

春分、秋分、冬至、夏至前一日,謂之四離。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前一日,謂之四絕。

大往亡

立春後六日,驚蟄後十三日,清明後二十日,立夏後七日,芒種後十五日,小暑後二十三日,立秋後八日,白露後十七日,寒露後二十三日,立冬後九日,大雪後十九日,小寒後二十六日,謂「往亡」。

百忌日

甲不開倉,乙不栽植,丙不修灶,丁不剃頭,戊不受田,己不破券,庚不經絡,辛不合醬,壬不決水,癸不詞訟。

子不問卜,丑不冠帶,寅不祭祀,卯不穿井,辰不哭泣,巳不遠行,午不苫蓋,未不服藥,申不安床 ,酉不會客,戌不吃狗,亥不嫁娶。

改火

燧人掌火。

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秋取柞之火,冬取槐檀之火。

五行分旺

東方乘震而司春,其帝太,其神句芒,其日甲乙。

甲乙屬木,水旺於春,其色青,故春曰青帝。

南方居離而司夏,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日丙丁。

丙丁屬火, 火旺於夏,其色赤,故夏曰赤帝。

西方當兌而司秋,其帝少,其神蓐收,其日庚辛。

庚辛屬金,金旺於秋,其色白,故秋曰白帝。

北方乘坎而司冬,其帝顓頊,其神 玄冥,其日壬癸。

壬癸屬水,水旺於冬,其色黑,故冬曰黑帝。

中央屬土,黃帝乘權,其日為戊己。

戊己屬土,土旺於四時,其色黃。

天時長短

每年小滿後,累日而進,積三十日為夏至,而一一陰一生,天時漸短。

小寒後累日而進,積三十日為冬至,而一一陽一生,日晷初長。

《周禮》註:冬至日在牽牛,景長一丈二尺,夏至日在東井,景長五寸。

玉燭

《爾雅》:「四時和謂之玉燭。」

謂言道光照也。

月分三浣

上旬曰上浣,中旬曰中浣,下旬曰下浣。

浣沐浴也。

古制:朝臣十日一給假,一月三給,為浣沐之期。

朝三暮四

《莊子》:狙公養狙,曰:「與若茅栗也,朝三暮四。」

眾狙皆怒。

又曰:「朝四暮三。」

眾狙皆喜。

寒歲燠年

東周懦弱,政失之舒,故衰周無寒歲。

嬴氏凶殘,政失之急,故暴秦無燠年。

當惜分一陰一

《晉書》:陶侃曰:「大禹聖人,乃惜寸一陰一。

至於凡人,當惜分一陰一,無使日月其除也。」

鄒律回春 劉向《別錄》:燕有寒谷,黍稷不生,鄒衍吹律,暖氣乃至,草木皆生。

端月

《索隱》曰:「秦二世三年正月,以避秦始皇諱,改名端月,至漢始易。」

立春

楚俗立春日,門貼宜春字。

唐一人立春日作春餅,生菜號春盤。

元日

伏羲置元日。

漢武置歲元、月元、時元。

賀正

漢高祖十月定秦,遂為歲首。

七年,長樂宮成,制群臣朝賀儀,改用夏正。

建寅之月,則元日賀,始高祖。

元日至八日

東方朔占曰:正月元日至八日,一雞,二犬,三豕,四羊,五馬,六牛,七人,八谷。

其日晴明,主所生之物繁衍,一陰一雨則夭折。

人日

宋富鄭公於正月七日朝見,真宗勞之曰:「今日卿至,可謂人日。」

天慶節

宋真宗以正月三日為天慶節。

造華勝

晉人日造華勝相遺,剪綵縷金插鬢。

懸羊磔雞

元旦縣官懸羊頭於門,又磔雞覆之。

草木萌動,羊嚙百草,雞啄五穀,殺之以助生氣也。

桃符

黃帝於元旦立桃板,門上畫神荼、鬱壘。

堯時獻重明鳥如雞。

國人利寶雞,戶上懸葦索,插符。

三代異尚,夏插茭葦,即今插芝麻秸。

殷螺首以謹閉塞也,一名椒圖。

周桃梗。

屠蘇酒

屠蘇,庵名。

漢時有人居草庵造酒,除夕以藥襄浸酒中,辟除百病,故元日飲之。

其飲法:先少者,後老者。

以少者得歲,故先之;老者失歲,故後之。

椒觴

元日取椒置酒中飲之,謂之椒觴。

以椒為玉衡星一精一,服之令人卻老。

迎春

周制迎春。

唐中宗制迎春彩花。

五辛盤

元日取五木煎湯沐浴,令人至老發黑。

道家謂青木香為五香,亦云五木。

庾詩:「聊傾柏葉酒,試奠五辛盤。」

火城

元日曉漏前,宰州三司金吾以樺燭數百炬,擁馬前後如城,謂之火城。

元夕放燈

以正月十五天官生日放天燈,七月十五水官生日放河燈,十月十五地官生日放街燈。

宋太宗淳化元年六月丙午詔,罷中元、下元兩夜燈。

買燈

上元張燈,止三夜,其十七、十八,始於錢王,入貢疏買兩夜燈。

乾德五年正月有詔:「上元張燈,舊止三夜。

朝廷無事,區宇安,方當年谷之豐登,宜縱士民之行樂。

其令開封府更放十七、十八兩夜燈。」

廣陵燈

唐玄宗元夕與天師葉靜能登虹橋,往廣陵看燈。

士女望見,以為神仙。

帝敕伶人奏《霓裳曲》。

數日後,廣陵果奏其事。

踏歌入雲

唐睿宗於安福門外作燈樹,高二十丈,宮女千數,並長安少一婦 千餘人,衣錦繡,於燈輪下踏歌三日,令朝士作歌,以紀其勝。

歌中有「踏歌聲調入雲中」之句。

金吾不禁

《西京雜記》:「西都京城街衢,有執金吾曉夜傳呼,以禁止夜行,惟正月十五敕金吾弛禁,前後各一日,謂之放夜。」

卯剛

正月卯日,佩卯剛辟邪。

唐制:正月下旬送窮,晦日湔裳。

卜紫姑

紫姑,人家侍妾,為大婦所殺,置之廁中。

後人作其形於廁,元夕迎之,能佔農事及桑葉貴賤。

青藜照讀

元夕人皆游賞,獨劉向在天祿閣校書。

太乙真一人以青藜杖燃火照之。

耗磨日

正月十六日謂之耗磨日,人皆飲酒,官司不令開庫。

天穿日

正月二十日為天穿,以紅彩系餅餌投屋上,謂之補天。

水湄度厄

元日至晦日,士女悉湔裳,酌酒於水湄,以為度厄雨。

雨水

前此為霜為雪,水氣凝結。

立春後,天氣下降,當為雨水。

中和節

唐李泌以二月朔為中和節,以青囊盛百谷瓜果種相問遺,釀宜春酒,祭句芒神,百官進農書。

磔雞

魏文帝制。

春分磔雞,祀厲殃。

花朝

二月十二日謂之花朝。

俗傳是日為百花生日。

徐文長考是十五日,謂的確不差。

東京以是日為撲蝶會。

勾龍

《左傳》:共工氏有子曰勾龍,能平水土。

故祀以為社神,於仲春祭之。

清明萬物齊於巽。

巽。

潔也,齊也。

清明取潔齊之義。

谷雨

言滋五穀之雨也。

清明取火

唐制,清明取火以賜近臣。

韓詩:「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探春

《天寶遺事》:都人士女,至春時,郊外為探春之宴。

飛英會

范蜀公居許,作「長嘯堂」,前有荼,花時宴客,有花落酒杯中,飲以大白,舉座無遺,謂飛英會。

斗花

長安春時,盛於游賞。

士女斗花,栽插以奇,多者為勝。

皆用多金市名花,以備春時之鬥。

花茵

開元時,學士許慎,春日宴客花圃,不張幄設座,使童僕聚落花鋪坐下,曰:「吾自有花茵。」

移春檻

開元中,富家至春時,以各花植木檻中,下設輪腳,挽以彩,所至牽引,以供觀賞,號移春檻。

護花鈴

寧王春時紉紅絲為繩,綴金鈴,系花梢。

有鳥雀翔集,則令園吏掣鈴索以驚之,號護花鈴。

治聾酒

《石林詩話》:世言,社日飲酒治耳聾。

五代李濤,有《春社從李求酒》詩:「社公今日沒心情,為乞治聾酒一瓶。」

罷社

漢王修年七歲,母以社日亡。

來歲社,修哭之哀,鄰父老皆為之罷社。

禁火

《十六國春秋》:石勒下令寒食不許禁火。

後有冰雹之異,徐元曰:「介子推帝鄉之神也,歷代所尊,未宜替也。」

勒從之,令并州復寒食如故。

寒食

冬至後一百六日謂之寒食,以介子推是日焚死,晉文公禁火而志痛也。

雕卵

周制,季春雕卵鬥雞子,始為寒食戲。

鞦韆舞

玄宗制,寒食鞦韆舞。

出祭

後唐莊宗制,寒食出祭。

拜墓

唐制,清明拔河戲,踏青士大夫拜墓。

上巳

洛一陽一上巳日,婦女以薺花蘸油,祝而灑之水上,若成龍鳳花卉之狀則吉,曰油花卜。

祓禊

起於漢成帝。

三月上巳日,官民皆祓禊於東流水上。

禊者,潔也,於水上盥潔之也。

巳者,止也,邪疾已去,祈介祉也。

踏青

三月上巳,賜宴曲一江一 ,都人於一江一 頭禊飲,踐踏青草,曰踏青,侍臣於是日進踏青履。

王通臾詩:「結伴踏青歸去好,平頭鞋子小雙鸞。」

柳圈

唐制,上巳祓禊,賜侍臣細柳圈,云:「帶之免蠆毒瘟疫。」

今小兒清明戴柳圈,本此。

周公制,上巳女巫禊於水上。

鄭制,上巳溱洧祓除,秉蘭招魂續魄。

流觴

蘭亭流觴曲水,不始於蘭亭。

周公卜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詩曰:「羽觴隨波」。

觀燈賜鈔

永樂十年元宵,賜文武群臣宴,聽臣民赴午門外觀鰲山三日,遂歲以為常。

時尚書夏元吉侍母觀鰲山,上命之。

命中官賚鈔二百錠,即其家賜之,曰:「以為賢母歡也。」

社無定期

一雲春分後戊日為春社,秋分後戊日為秋社。

春社燕來,秋社燕去。

一雲立春立秋後第五戊為社日。

梅花點額

劉宋壽一陽一公主,人日臥含章殿簷下,梅花點額上,愈媚。

因仿之,而貼梅花鈿。

桑葉貴賤

三月十六晴則貴,一陰一雨則賤。

諺曰:「三月十六暗,桑葉載去又戴來。」

天祺節 宋真宗以四月一日為天祺節。

麥秋

《月令》:麥秋至。

蔡邕章句曰:百谷各以生為春,熟為秋。

故麥以夏為秋。

浴佛

王欽若於四月八日作放生會。

《荊楚歲時記》:四月八日建齋,作龍華會,浴佛。

小滿

四月中小滿後一陰一,一日生一分,積三十分,而成一晝,為夏至。

四月乾之終,謂之滿者,言一陰一氣自此而生發也。

又孟夏萬物生長稍得盈滿,故雲小滿。

一作霉。

俗云:早間芒種晚間□。

又云:夏至落雨主重□,小暑落雨主三□。

□柳 五月五日,士人於郊野或演武場走馬較射,謂之□柳。

制百藥

午日午時,頭柄正掩五鬼,於此時制百藥,無不靈驗。

采艾

師曠制,五日采艾占病。

齊景公制,五日百索懸臂及釵頭符。

續命縷

午日以五彩絲系臂上,謂之續命縷,辟兵及鬼,令人不病。

角黍

屈原午日投汨羅,楚人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

有歐回者見三閭大夫,曰:「君所祭物,多為蛟龍所奪,須裹以楝樹葉,五彩絲縛之,可免龍患。」

故後人制為角黍。

一曰唐天寶中,宮中五日造粉一團一 角食,以小角弓射之,中者方食,故曰角黍。

競渡

屈原以五日死,楚人以舟楫拯之,謂之競渡。

又曰:五日投角黍以祭屈原,恐為蛟龍所奪,故為龍舟以逐之。

五瑞

端一陽一日以石榴、蔡花、菖蒲、艾葉、黃梔花插瓶中,謂之五瑞,辟除不祥。

五毒

蛇、虎、蜈蚣、蠍、蟾蜍,謂之五毒。

官家或繪之宮扇,或織之袍緞,午日服用之,以辟瘟氣。

賜梟羹

《郊祀志》:漢令郡國進梟鳥,五日為羹,賜百官,以惡鳥故食之,以辟諸惡也。

浴蘭湯

五月五日蓄蘭為湯以沐浴。

《楚辭·離一騷一》:「浴蘭湯兮沐芳華。」

天貺節

宋祥符四年,詔六月六日天書再降,為天貺節。

夏至數九

一九和二九,扇子不離手;三九二十七,飲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拭汗如出浴;五九四十五,頭帶黃葉舞;六九五十四,乘涼入佛寺;七九六十三,床 頭尋被單;八九七十二,思量蓋夾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

賜肉

《漢書》:伏日詔賜諸郎肉,東方朔拔劍割肉,謂其同官曰:「伏日宜早歸,請受賜。」

即懷肉而去。

三伏

立春、立夏、立冬皆以相生而代。

至於立秋,以金代火。

金畏火,故至庚日必伏。

蓋庚者金也。

夏至後第三庚為初伏,四庚為中伏,立秋後初庚為末伏。

秦穆公於是日進辟惡餅。

天中節

《提要錄》:「端午為天中節。」

又曰蒲節,以是日用菖蒲泛酒故耳。

竹醉日

五月十日為竹醉日。

是日移竹易活。

又三伏內斫竹則不蛀。

一葉知秋

《淮南子》:「一葉落而天下知秋。」

古詩:「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知秋。」

鵲橋

《淮南子》:七月七夕,烏鵲填河成橋,以渡織女,謂與牛郎相會也。

得金梭

蔡州丁氏女一精一於女工,每七夕禱以酒果,忽見流星墜筵中。

明日,瓜上得金梭。

自是巧思益進。

曬衣

七月七日,諸阮庭中曬衣,無非錦繡。

阮鹹以長竿大布犢鼻於上,曰:「未能免俗,聊復爾爾。」

曬書

郝隆七月七日,見富家皆曬曝衣錦,郝隆乃出日中仰臥。

人問其故,曰:「我曬腹中書耳。」

乞巧

唐玄宗以七夕牛女相會,命宮中作高台,陳瓜果於上。

宮人暗中以七孔針引彩線穿之,以乞天巧,穿過者以為得巧。

又以蜘蛛納小金盒中,至曉,開視蛛絲之稀密,又為得巧之多寡。

化生

七夕,以蠟作嬰兒,浮水中以為戲,為婦人生子之祥,謂之化生。

吉慶花

薛瑤英,於七月七日剪輕彩,作連理花千餘朵,以一陽一起石染之,當午散於庭中,隨風而上,遍空中,如五色雲霞,久之方散,謂之渡河吉慶花,藉以乞巧。

摩羅

泥孩兒也。

有極巧飾以金珠者,七夕用以饋送,以作天仙送子之祥。

盂蘭會

目連尊者見其母落餓鬼道,以缽盛飯饗之,入口即成灰炭,目連白佛求救。

佛於七月十五日設蘭盆大會,焰口咒食,其母乃得脫餓鬼之苦。

處署

處,上聲,止也,息也。

謂暑氣將於此時止息之也。

白露,秋屬金;白,金色也。

天炙

八月一日以朱墨點小兒額,謂之天炙,以厭疫。

八月望日,廣陵曲一江一 觀濤。

游月宮

開元二年八月十五夜,明皇與天師申元之遊月宮,及至,見大府,榜曰「廣寒清虛之府」,翠色冷光相射,極寒,不可少留。

前見素娥十餘人,皆皓衣,乘白鸞,笑舞於廣寒大桂樹之下,音樂清麗。

明皇制《霓裳羽衣曲》以記之。

一說葉靜能,一說羅公遠,事凡三見。

登峰玩月

趙知微有道術。

中秋積一陰一不解,眾惜良辰。

知微曰:「可借酒餚,登天柱峰玩月。」

既出門,天色開霽。

及登峰,月色如晝,會飲至月落方歸。

下山則淒風苦雨,一陰一晦如故。

中秋無月

俗云:「雲掩中秋月,雨打上元燈。」

二者皆煞風景之事,故對舉言之,非連屬語,以卜上元之燈也。

今人多誤。

重一陽一

九為一陽一數,其日與月並應,故曰重一陽一。

漢宮人賈佩蘭九日食餌,飲菊花酒,長壽。

登高

費長房語桓景曰:「九月九日,汝家有大災,急作絳袋,盛茱萸系臂上,登高山,飲菊花酒,此禍可消。」

景如其言,舉家登山。

至夕還,雞犬皆暴死。

長房曰:「代之矣。」

今人登高,本此。

落帽

孟嘉為桓一溫一 參軍,重九日宴姑孰龍山,風吃落帽。

一溫一 敕左右勿言,良久取之還,令孫盛作文嘲之。

白衣送酒

陶潛九月九日無酒,宅邊有菊,采之盈把,坐其側。

久而望見白衣人至,乃王弘送酒使也,就便酌酒,大醉而歸。

遊戲馬台

宋武帝為宋公時,在彭城,九月九日游項羽戲馬台。

今相仍為故事。

茱萸酒

漢武帝宮人,九月九日皆飲茱萸菊花酒,令人長壽。

觀濤

風俗:八月望日,廣陵曲一江一 觀濤;浙一江一 於十八日看戲潮。

九日開杜鵑

唐周寶鎮潤州,知鶴林寺杜鵑花奇絕,謂殷七七曰:「可使頃刻開花,副重九乎?」

殷曰:「諾。」

及九日,果爛熳如春,寶游賞後,花忽不見。

九日飛昇

漢張陵在富川山修道,晉永和九年九月九日,登白霞山飛昇,惟遺丹灶藥臼於山下。

十月朝

宋制,十月朔拜暮,有司進暖炭,民間作暖爐會。

亞歲

魏晉冬至日,受萬國百僚稱賀,少殺其儀,亞於歲朝,故曰亞歲。

日長一線

魏晉宮中女工刺繡,以線揆日長短,冬至後比常添一線之功,故曰日長一線。

冬至數九

一九和二九,相喚不出手。

三九二十七,笆頭吹篥。

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

五九四十五,太一陽一開門戶。

六九五十四,笆頭抽嫩刺。

七九六十三,破絮擔頭擔。

八九七十二,黃狗相一陽一地。

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齊出。

嘉平節

秦人以十二月為嘉平節,民間以酒果饋遺,謂之節禮。

臘八粥

宋制。

十二月八日浴佛,送七寶五味粥,謂之臘八粥。

儺神逐疫

顓頊氏有三子亡而為疫鬼,一居一江一 中為瘧鬼,一居山谷為魍魎,一匿人家室隅中驚小兒。

於是除夕制為儺神,赤幘玄衣朱裳,蒙以熊皮,執戈持盾以逐之,其祟乃絕。

土牛

周公制土牛,以納音設色,出城外丑地送寒。

今於立春日前迎春,設太歲土牛像,以送寒氣。

神荼鬱壘

黃帝時,有兄弟二人,名神荼、鬱壘,能執鬼除疫。

後世祀以為神。

爆竹

上古西方深山中有惡鬼,長丈餘,名山魈,人犯之即病寒熱,畏爆竹聲。

除夕,人以竹燒火中,畢剝有聲,則驚走。

今人代以火炮。

□盆

除夕,各家於街心燒火,雜以爆竹,謂之□(音松)盆。

視其火色明暗,以卜來歲祥。

商陸火

裴度除夕圍爐守歲歎老,迨曉不寐,爐中商陸火凡數添之。

祭詩文

賈島常於歲除,取一年所作詩文,以酒脯祭之,曰:「勞吾精神,以此補之。」

火炬照田

吳中村落,除夕燃火炬,縛長竿杪以照田,爛然盈野,以祈來歲之熟。

賣癡呆

吳俗分歲罷,小兒繞街呼叫:「賣汝癡,賣汝呆,誰來買?」

火山

隋煬帝於除夜設火山數十座,用沉香木根,每一山焚沉香數車,火光暗則以甲煎沃之,焰起數丈,香聞十數里,嘗一夜 用沉香二百餘乘,甲煎二百餘石。

歷律

定氣運

黃帝受《河圖》,始設靈台。

羲和占日,常儀占月,車區占星氣,伶倫造律呂,大撓作甲子,隸首造算數。

容成總六術,以定氣運。

歷紀

少昊使玄鳥氏司分,伯趙氏司至,青鳥氏司起,丹鳥氏司閉,顓頊受之,以孟春建寅為元,始為歷宗。

堯使羲仲叔主春夏,和仲叔主秋冬,以閏月正四時,始為歷紀。

歷元

黃帝始為歷元,起辛卯,高一陽一氏起乙卯。

舜用戊午,夏用丙寅,殷用甲寅,周用丁巳,秦用乙卯。

漢作太初歷元以丁丑。

夏、商、周以三統改正朔。

三代而下, 造歷者各有增創,如太初起之以律,而候氣於黃鐘,太衍符之以《易》,而較數於分秒,授時准之以晷,而測驗於儀象。

造歷

黃帝迎日推,堯閏月成歲。

舜在璇璣玉衡。

三代歷無定法,周秦閏余乖次。

劉歆造《三統歷》,而是非始定。

東漢李梵造《四分歷》,而儀式方備。

劉洪造 《乾象歷》,始悟月行遲速。

魏黃初間始以日食課其疏密。

楊偉造《景初歷》,始立一交一 食起虧術。

又何承天造《元嘉歷》,始悟朔望及弦皆定大小余,及以晷影驗 氣。

又祖沖之造《大明歷》,始悟太一陽一歲次之數極,不動之處一度余。

又張子信始悟日月一交一 道有表裡,五星有遲速留逆。

又張胄玄造《大業歷》,始立五星入氣加減 法,及日應食不食術。

劉焯造《七曜歷》,始悟日行有盈縮,及立推黃道月道。

又傅仁均造《戊寅元歷》,頗采舊歷,始用定制。

又李淳風造《麟德歷》,始為總 法,用進朔以避晦晨月見。

又一行造《大衍歷》,始以朔有四大三小,定九服軌滿一交一 食之異,及創立歲星差合術。

又徐昂造《宣明歷》,始悟日食有氣刻時三差。

又 邊岡崇《玄歷》,始立相減相乘法,以求黃道月道。

又王樸《欽天歷》,始變五星法,遲留逆行,舒亟有漸。

又周琮造《明天歷》,始悟日法積年自然之數。

又姚舜 輔造《紀元歷》,始悟食甚泛余差數。

以上計千一百八十二年。

創法有三家,漢洛下閎洛姓,下閎名始取法黃鐘律數創歷律容一龠,積八十一寸,則一日之分也。

唐 僧一行姓張名始改從大易蓍策數修歷本易大衍以四十九分為算。

晉虞喜始立歲次,以五十年退一度。

何承天為太過進之。

劉焯取二家中數折之。

至元郭守敬始測景驗 氣,積六十年奇退一度,始定差法。

改歷

按自黃帝訖秦末凡六改,漢高訖漢末凡五改,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夜航船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