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因證治》卷一 第十二節疸:【脈證】脈沉,渴欲飲水,小一便不利,皆發黃。脈沉乃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脈因證治》卷一 第十二節疸

脈因證治

卷一 第十二節疸

第十二節疸

【脈證】脈沉,渴欲飲水,小一便不利,皆發黃。

脈沉乃一陽一明蓄熱,喜自汗。

汗出入水,熱郁身腫,發一熱不渴,名黃汗。

脈緊數,乃失饑發一熱,大食傷胃,食則腹滿,名谷疸。

數為熱,熱則大食;緊為寒,寒則腹滿。

脈浮緊,乃因暴熱浴冷水,熱伏胸中,身面目悉如金色,名黃膽。

一陽一明病,脈遲者,食難用飽,飽則發煩、頭眩者,必小一便難,欲作谷疸。

脈沉弦或緊細,因飲酒百脈熱,當風入水,懊心煩足熱,名酒疸。

其脈浮欲嘔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

脈浮緊,乃大熱交接入水,腎氣虛流入於脾,額黑,日晡熱,小腹急,足下熱,大便黑,時溏,名女勞疸。

腹如水狀,不治。

脈寸口近掌無脈,口鼻冷,不治。

其病身熱,一身盡痛,發黃便澀。

【因】內熱入水,濕一熱內郁,沖發胃氣。

病雖有五,皆濕一熱也。

【治】諸黃家,但利其小一便愈。

假令脈浮,以汗解之;如便通汗自,當下之愈。

當以十八日為期,治之十日以上為差,反劇者難治。

治法以疏濕、利小一便、清熱或汗之,五苓加茵陳、連類。

茵陳梔子湯茵陳(一兩,去一莖一)大黃(半兩)山梔(十個)豆豉湯下五苓散熱加苦參;渴加栝蔞根;便澀加葶藶;素熱加黃連。

茵陳蒿湯治黃膽,寒熱不食,食則頭眩,心胸不安者是。

滑石石膏丸治女勞疸。

證見題下。

滑石石膏研末下,粥飲,例利則止。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脈因證治
序言 自序卷一 第一節卒屍卷一 第二節痺卷一 第三節痙卷一 第四節痿卷一 第節五厥卷一 第六節傷寒卷一 第七節卷一 第八節霍亂卷一 第九節瘟病卷一 第十節傷暑卷一 第十一節瘧卷一 第十二節疸卷一 第十三節勞(勞極煩熱勞瘵)卷二 第十四節熱卷二 第十五節吐衄下血卷二 第十六節下利卷二 第十七節洩卷二 第十八節自汗頭汗卷二 第十九節淋(附小便不禁腎臟風)卷二 第二十節頭目痛(附腦痛、眉骨痛)卷二 第二十一節眩暈卷二 第二十二節心腹痛卷二 第二十三節腰痛(附腰胯腫痛、腰軟)卷二 第二十四節肩背痛(附腰髀痛)卷二 第二十五節脅痛(附身體痛)卷二 第二十六節逆痰嗽卷二 第二十七節喘(附哮)卷三 第二十八節宿食留飲(附痰飲)卷三 第二十九節噯氣吞酸嘈雜(附氣)卷三 第三十節積聚卷三 第三十一節消渴卷三 第三十二節痞卷三 第三十三節腫脹卷三 第三十四節嘔吐噦卷三 第三十五節噎膈卷三 第三十六節瘡瘍卷三 第三十七節癰疽卷四 第三十八節乳癰卷四 第三十九節瘰卷四 第四十節發斑卷四 第四十一節丹疹卷四 第四十二節金瘡(附油火刀犬等傷)卷四 第四十三節傾仆卷四 第四十四節百藥中傷卷四 第四十五節癲狂卷四 第四十六節驚悸卷四 第四十七節疝卷四 第四十八節腳氣卷四 第四十九節蟲(附狐惑)卷四 第五十節喉痺卷四 第五十一節口卷四 第五十二節舌卷四 第五十三節目卷四 第五十四節耳卷四 第五十五節鼻卷四 第五十六節齒卷四 第五十七節結燥卷四 第五十八節痔漏卷四 第五十九節婦人產胎卷四 第六十節帶下卷四 第六十一節經候卷四 第六十二節崩漏卷四 第六十三節小兒證卷四 第六十四節雜證卷四 第六十五節雜治卷四 第六十六節髒證卷四 第六十七節七情證卷四 第六十八節雜脈寸卷四 第六十九節察視卷四 第七十節汗脈沉微、細弱不可汗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