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因證治》卷二 第二十二節心腹痛:【脈】一陽一微一陰一弦,胸痺而痛,責在極虛。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脈因證治》卷二 第二十二節心腹痛

脈因證治

卷二 第二十二節心腹痛

第二十二節心腹痛

【脈】一陽一微一陰一弦,胸痺而痛,責在極虛。

短而數,心痛心煩。

心腹痛不得息,脈細小遲者生,堅大實者死。

若腹痛脈反浮大而長者死。

趺一陽一脈滑而緊。

滑者,谷氣強胃氣實;緊者,一陰一氣勝,故痛。

病腹痛而喘,脈滑而利,數而緊者,實也。

心痛有熱厥、寒厥、大實。

【因】勞役太甚,飲食失節,中氣不足;或寒邪乘虛而入客之,或久不散郁而生熱,或素有熱,虛熱相搏,結於胃脘而痛。

或有實積痰飲,或氣與食相郁不散,停結胃口而痛。

【證治】胃病者,腹脹,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膈咽不通,食飲不下。

脾病者,食則嘔吐,腹脹喜噫,胃脘痛,心下急。

熱厥心痛,身熱足痛,四肢寒,甚則煩躁而吐,額自汗,脈洪,可汗。

刺太、崑崙。

寒厥心痛,手足逆,通身冷汗,便利溺清,不渴,氣脈微弱,可溫。

大實心痛,卒然而發,大便或秘,久而注悶,心胸高起,按之痛,不能飲食,可下。

腎心痛,與背相接,如從後絞觸其心,偃僂,刺束骨、合骨、崑崙。

胃心痛,腹脹胸滿,刺大都、太白。

脾心痛,如錐刺,刺然谷、太。

肝心痛,狀如死,終日不得休息,取行間、太沖。

肺心痛,臥若徒居,心痛間動作益盛,刺魚際、太淵。

厥心痛,乃寒邪客於心包絡也,宜以良姜、菖蒲,大辛熱之藥。

蓋諸心痛,皆少一陰一厥氣上衝也。

刺之,宜通氣、行氣,無所凝停也。

腹痛【因】有客寒阻之不行,有熱內生郁而不散,有死血、食積、濕痰結滯,妨礙升降,故痛。

蓋痛當分其部分,從其高下而治之。

【證治】中脘痛,太一陰一也,理中、草豆蔻主之。

小腹痛,厥一陰一也,正一陽一、回一陽一,四逆湯主之。

雜證而痛,苦楝湯、酒煮當歸丸、丁香楝實丸等主之。

腹中不和而痛者,以甘草芍葯湯主之。

傷寒誤下傳太一陰一經,腹滿而痛,桂枝芍葯主之。

痛甚,桂枝大黃湯主之。

夏月肌熱惡熱,脈洪實而痛,黃芩芍葯主之。

諸蟲痛者,如腹痛腫聚,往來無有休息,涎出,嘔吐清水。

痰積腹痛隱隱然,得熱湯、辛物則暫止,宜導痰解郁氣,溫散之。

中氣虛亦痛,或饑而痛是也,理中湯主之。

胸痺,皆痰水宿飲,停留不散,宜栝蔞、枳實、香附、芎、蒼朮、溫散之。

外有似類而痛異名。

心痛,有心中寒,有心熱,有心虛,有脾積,有宿食留飲,有胸痞。

腹痛,有香港腳。

胸痛,有積實。

小腹痛,有肝脾,有胞痛,有筋虛,有疝,有腸癰。

金鈴子散治熱厥心痛,或作或止,久不愈。

金鈴子玄胡(各一兩)熱加黃連,疝氣加荔枝核。

酒下三錢。

煮雄丸治大實心痛、癖,如神。

雄黃(一兩,另研)巴豆(五錢,生用去油,爛研,卻入雄黃末)白面(二兩)上再研勻,水丸梧桐子大。

每服時,先煎漿水令沸,下藥二十四粒,煮三十沸,撈入冷漿水,沉水冷,一時下一丸。

二十四時也,加至微利為度,用浸藥水下。

術附湯治寒厥心暴痛,脈微氣弱。

附子(一兩,炮去皮臍)白朮(四兩)甘草(二兩,炙)姜、棗煎服。

術香散治心脾卒痛不忍。

木香蓬術(各一兩)干漆(一錢,炒煙盡)醋湯下一錢。

燥飯丸治飲水吞酸作痛。

牆上蜆殼丸。

秘丹治心痛久則成郁,郁久必生火。

川芎梔子(炒)蒼朮香附石鹼乾薑(炒)反治之法。

有人飽過患此,以火毒治,遂以黃連六錢、甘草一兩,一服而安矣。

有心痛十八年,因酒、牛一乳一,痛時以一物拄之,脈三至,弦弱而澀,吞酸,七月內以二陳湯、術、芩、連、桃、郁李仁、澤瀉。

秘丹治死血留於胃口作痛。

承氣湯、梔子、韭汁、桔梗(能開血氣)、麻黃(重者,須此發之。

)蟲痛方治面上白斑,唇紅,能食者是。

苦楝根、錫灰。

胃脘當心痛,有垢積者,斑蝥、烏梅肉。

丸如綠豆大,泔下一丸。

皂樹上蕈,泡湯,有肥珠起,飲之,微洩見效。

未已又服,無不驗。

草豆蔻丸治脾胃傷損客寒,一切虛證,心腹大痛。

理中建中湯治寒腹痛。

調胃承氣加木香檳榔湯治熱腹痛。

大承氣加方治有人雨後得涼,腹痛甚。

問之,於夏月投淵取魚,脈沉弦而細實,重按則如循刀上。

本方加桂兩帖,又加桂、桃仁兩帖,又加附兩二帖,下黑血。

二陳芎蒼丸治清痰腹痛,脈滑者是二陳湯台芎蒼朮香附白芷薑汁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脈因證治
序言 自序卷一 第一節卒屍卷一 第二節痺卷一 第三節痙卷一 第四節痿卷一 第節五厥卷一 第六節傷寒卷一 第七節卷一 第八節霍亂卷一 第九節瘟病卷一 第十節傷暑卷一 第十一節瘧卷一 第十二節疸卷一 第十三節勞(勞極煩熱勞瘵)卷二 第十四節熱卷二 第十五節吐衄下血卷二 第十六節下利卷二 第十七節洩卷二 第十八節自汗頭汗卷二 第十九節淋(附小便不禁腎臟風)卷二 第二十節頭目痛(附腦痛、眉骨痛)卷二 第二十一節眩暈卷二 第二十二節心腹痛卷二 第二十三節腰痛(附腰胯腫痛、腰軟)卷二 第二十四節肩背痛(附腰髀痛)卷二 第二十五節脅痛(附身體痛)卷二 第二十六節逆痰嗽卷二 第二十七節喘(附哮)卷三 第二十八節宿食留飲(附痰飲)卷三 第二十九節噯氣吞酸嘈雜(附氣)卷三 第三十節積聚卷三 第三十一節消渴卷三 第三十二節痞卷三 第三十三節腫脹卷三 第三十四節嘔吐噦卷三 第三十五節噎膈卷三 第三十六節瘡瘍卷三 第三十七節癰疽卷四 第三十八節乳癰卷四 第三十九節瘰卷四 第四十節發斑卷四 第四十一節丹疹卷四 第四十二節金瘡(附油火刀犬等傷)卷四 第四十三節傾仆卷四 第四十四節百藥中傷卷四 第四十五節癲狂卷四 第四十六節驚悸卷四 第四十七節疝卷四 第四十八節腳氣卷四 第四十九節蟲(附狐惑)卷四 第五十節喉痺卷四 第五十一節口卷四 第五十二節舌卷四 第五十三節目卷四 第五十四節耳卷四 第五十五節鼻卷四 第五十六節齒卷四 第五十七節結燥卷四 第五十八節痔漏卷四 第五十九節婦人產胎卷四 第六十節帶下卷四 第六十一節經候卷四 第六十二節崩漏卷四 第六十三節小兒證卷四 第六十四節雜證卷四 第六十五節雜治卷四 第六十六節髒證卷四 第六十七節七情證卷四 第六十八節雜脈寸卷四 第六十九節察視卷四 第七十節汗脈沉微、細弱不可汗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