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演義》第四十一回 黜鄧宗父子同絕粒 祭甘陵母女並揚威:尊謚鄧太后為和熹皇后,與和帝合葬慎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後漢演義》第四十一回 黜鄧宗父子同絕粒 祭甘陵母女並揚威

後漢演義

第四十一回 黜鄧宗父子同絕粒 祭甘陵母女並揚威

卻說安帝永寧二年三月,鄧太后駕崩,安帝方得親政。

尊謚鄧太后為和熹皇后,與和帝合葬慎陵。

自從鄧太后臨朝以來,連年水旱,四夷外侵,盜賊內起,幾至岌岌不安。

還虧鄧太后宵旰勤勞,知人善任,每聞民饑,輒達旦不寐,減膳撤樂,力救災厄,故天下復安,歲仍豐穰。

平時施恩布惠,常有所聞,就是廢後一陰一氏家屬,本已由和帝詔命,充戍日南,見三十六回。

鄧太后不念舊惡,仍令赦歸,給還資財五百萬。

這都是太后寬仁,非尋常婦女可及。

平望侯劉穰,嘗上書安帝,請令史官著《長樂宮聖德頌》,雖不免獻諛貢媚,卻也非全出虛誇。

不過臨朝日久,未肯還政,鄧氏外戚,總不免加恩太厚,遂致見譏當世,貽禍母家,下文便見敘明。

小子且說安帝親政,已將太后梓宮,奉葬慎陵,當即有一班希旨承顏的大臣,請追上安帝本生父母尊號。

奏疏有云:

昔清河孝王至德淳懿,孝王即清河王謚法,見三十七回。

載育明聖,承天奉祚,為郊廟主。

漢興高皇帝尊父為太上皇,宣帝號父為皇考,序昭穆,置園邑,太宗之義,舊章不忘。

宜上尊號曰孝德皇,皇妣左氏曰孝德後,孝德皇母宋貴人,追諡曰敬隱後,以存《春秋》「母以子貴」之大義,並彰陛下孝思維則之隆辨,謹此奏聞。

安帝得奏,當然准議,遂告祠高廟,使司徒持節,與大鴻臚奉策書璽綬,至清河追上尊號;並添置園邑,號孝德皇墓為甘陵;又追封敬隱後父宋楊為當一陽一侯,予謚曰穆,楊四子皆封列侯。

孝德皇元妃耿姬尚存,尊為甘陵大貴人。

嫡母為貴人,生母為皇后,嫡庶倒置,究屬不宜。

耿貴人為牟平侯耿舒孫女,舒即故好畤侯耿弇弟,兩姓襲封;孫耿寶尚嗣侯爵,為耿貴人兄,乃召使監羽林軍,侯封如故。

又封帝妹侍男等四人,皆為長公主,錫類推恩,備極優渥。

句中有刺。

惟因中常侍蔡倫,前承竇後意旨,附會成獄,一逼一令宋貴人自盡,即敬隱後事,見前文。

此時回溯前冤,特令倫自詣廷尉,追究罪狀。

倫料難免辱,即沐浴整衣,飲藥畢命。

倫與剿鄉侯鄭眾,皆為鄧太后所一寵一,嘗受封龍亭侯,眾已早死,倫尚為長樂太僕,時人因他功足抵罪,頗為歎惜。

原來倫有才學,並有巧思,在宮中監作器械,無不一精一工;且有一種特別的製造,流行後世,就是古今通用的字紙。

古時書契,多用竹簡編成,筆或用鐵,或用竹木,蘸墨為書。

自秦蒙恬用獸一毛一作筆,柔軟耐用,於是竹簡亦改為縑帛。

但簡重縑貴,總嫌未便,經倫獨出心裁,採用樹皮麻頭,及破布魚網,搗煮如法,攤曬成紙,遂為後人所利用,時稱為蔡侯紙。

嗣倫且奉詔校書,監同通儒謁者劉珍,與博士良史等,並詣東觀勘正經籍,功亦頗多。

只為了屈死宋貴人一案,遂至不得令終,咎雖自取,但宦官中卻也不能多得呢!褒貶得當。

一蟹不如一蟹,果有中常侍江京李閏等,相繼並起,取一悅安帝,得竊政權。

還有安帝一乳一母王聖,盤踞宮掖,亦得肆行無忌,與江京等朋比為一奸一,遂致興起大獄,要推翻那鄧氏外戚,乘間徼功。

先是安帝兄平原王勝,多病傷生,歿後無嗣,鄧太后令千乘王伉孫得過繼。

伉系和帝長兄。

得父一寵一已改封樂安王,得因過繼與勝,襲封平原王。

未幾得又病逝,亦無子息,乃再命河間王開子翼為平原王,仍奉勝祀。

翼容止翩翩,溫文爾雅,鄧太后受他韶秀,留住京師。

安帝少時,亦號聰明,所以得立。

及年既逾冠,喜暱群小,失德頗多,轉為鄧太后所嫌。

一乳一母王聖,常恐安帝被廢,密與江京李閏等,伺察太后顏色,報聞安帝,語中免不得帶著蹊蹺,叫安帝預先加防。

安帝還道他是好人,引作心腹,暗中卻怨鄧太后寡恩。

及太后既崩,加封宋耿二族,尚先封鄧為上蔡侯。

嗣由王聖等妄想圖功,屢談鄧氏短處,再加後宮女寺,從前受過鄧太后責罰,正好乘此報怨,遂誣告鄧悝鄧弘鄧閶,曾從尚書鄧訪,查取廢帝故事,謀立平原王。

王聖與江京李閏,復從旁煽惑,不由安帝不信,況安帝素有心跡,自然一齊發作,便囑令有司追奏鄧氏兄弟,嘗圖廢立,罪坐大逆。

當日即有復詔批准,廢去鄧弘子西平侯廣德,都鄉侯甫德,鄧京子一陽一安侯珍,鄧悝子葉侯廣宗,鄧閶子西華侯忠,一古腦兒俱為庶人。

鄧氏子弟封侯,俱見前回。

鄧本應連坐,因前時未曾與謀,但徙封羅侯,遣令就國;宗族一體免官,勒歸原籍。

並抄沒鄧等資財田宅,充戍尚書鄧訪,及訪妻子等至遠方。

郡縣官吏,更仰承上意,迫令廣德及忠,並皆自盡。

惟廣德兄弟,與閻後有中表誼,因得不死,寓居都中。

閻後母為鄧弘姨,見三十九回。

鄧見家族被誣,無從訴枉,又聞王聖等從中媒孽,料知將來亦多凶少吉,一時憂憤交並,索一性一不飲不食,由他餓死了事。

子鳳見乃父絕粒,也即斷食,一同畢命。

從弟河南尹鄧豹,度遼將軍武一陽一侯鄧遵,將作大匠鄧暢,得知同宗並坐大罪,嚇得心緒不寧,輾轉圖維,還是速死為上,免得逮系取辱,因皆服毒而終。

只前越騎校尉鄧康,前被太后削去屬籍,徙往夷安,此時卻得特邀一寵一命,征為太僕。

鄧康被黜,見四十回。

平原王翼,也坐貶為都鄉侯,遣歸河間。

虧得翼閉門謝客,不再與聞政事,方得倖免。

朝臣自三公以下,莫敢進諫,惟大司農朱一寵一痛無辜遇禍,不忍不言,乃輿櫬詣闕,肉袒上書。

書中說是:

伏惟和熹皇后,聖善之德,為漢文母。

兄弟忠孝,同心憂國,宗廟有主,王室是賴;功成身退,讓國遜位,歷世外戚,無與為比,當享積善履謙之祐。

而橫為宮人單詞所陷,利口傾險,反亂國家,罪無申證,獄不訊鞫,遂令等罹此酷濫,一門七人,死非其命,父子及豹遵暢與廣宗忠,並死七人。

一屍一骸流離,冤魂不返,逆天感人,率土喪氣。

宜收還塚次,一寵一樹遺孤,奉承血祀,以謝亡靈。

臣自知言出必死,但願陛下俯納臣言,臣雖碎首,亦無遺恨矣!輿櫬待罪,生死唯命。

這封書奏,卻是激切得很,安帝頗為動容。

偏故司空陳一寵一子忠,劾一寵一黨一同鄧氏,竟致免官。

從前和熹皇后初正中宮,三公欲追封後父訓為司空,陳一寵一時亦在朝,謂無故事可援,打消廷議,因此鄧氏與一寵一有嫌。

一寵一子忠素有才譽,父歿後浮沉郎署,不能得志,所以朱一寵一上言,忠不願為鄧氏洗罪,竟將朱一寵一劾去。

統是器小不堪。

哪知人心未死,公論猶存,百姓也為鄧氏呼冤,連上封章,籲請公卿代陳。

安帝不得已加譴郡縣,責他一逼一迫廣宗等人;且令等遺櫬,還葬洛一陽一,派使致祭,祠以中牢;鄧氏宗戚,亦使還居都中,這且無庸細敘。

惟鄧氏既除,安帝得報復私嫌,遂改永寧二年為建光元年,大赦天下,封江京李閏為列侯,且令閻後兄弟閻顯閻景閻耀,入為卿校,並典禁兵。

中常侍樊豐劉安陳達,皆為京閏羽翼,互作一黨一援;一乳一母王聖,權勢甚盛,甚至聖女伯榮,亦得出入宮掖,交通賄賂。

婦女Yan寺,互相煬蔽,累得安帝昏迷日甚,耳目不聰。

太尉馬英,已經病逝,再起前司徒劉愷為太尉。

愷與司空陳褒,不過以資格充選,無甚材能;獨司徒楊震,看得婦寺干政,忍不住熱忱上進,即抗疏上奏道:

臣聞政以得賢為本,治以去穢為務。

是以唐虞俊在官,天下鹹服,以致雍熙。

方今九德未事,嬖倖充庭。

阿母王聖,出自賤微,得遭千載,奉養聖躬,雖有推燥居濕之勤,前後賞惠,過報勞苦,而無厭之心,不知紀極,外交囑托,擾亂天下,損辱清朝,塵點日月。

書誡一牝一雞牡鳴,詩刺哲婦喪國。

昔鄭嚴公即鄭莊公,明帝諱莊,故改莊為嚴。

從母氏之欲,恣驕弟之情,幾至危國,然後加討,《春秋》貶之,以為失教。

夫女子小人,近之喜,遠之怒,實為難養。

《易》曰:「無攸遂,在中饋。」

言婦人不得與於政事也。

宜速出阿母,令居外捨,斷絕伯榮,莫使往來,令恩德兩隆,上下俱美。

尤願陛下絕婉孌之私,割不忍之心,留神萬機,戒慎拜爵,減省獻御,損節征發;令野無鶴鳴之歎,朝無小明之悔,大東不興於今,勞止不怨於下。

《鶴鳴》《小明》《大東》《勞止》俱詩名,並見《小雅》。

擬蹤往古,比德哲王,豈不休哉?

這疏呈入,安帝竟取示王聖。

聖略通文墨,看到這奏,自然忿懣得很,佯至安帝面前,自陳被誣,且泣請出宮。

安帝正加一寵一遇,怎肯聽她出去?反用好言勸慰,待遇益優;聖女伯榮,當然照常出入,毫無禁忌。

時有泗水王劉歙從曾孫瑰,久居京師,生成一副媚骨,專與王聖母女交通。

泗水王歙,為光武族父,傳國至孫護,無子國除。

伯榮年已及笄,見瑰放誕風一流,惹動情竇,免不得與他笑謔。

瑰正欲挑一逗伯榮,湊巧針鋒相對,自然不待媒妁,先偷試雨意雲情,枕畔密盟,願與偕老,然後向王聖說明,再行六禮。

好一個自一由結婚,若生今之世,必稱她為文明女子。

一對野鴛鴦,變作真鶼鰈,卿卿我我,越覺情濃。

伯榮遂替瑰入宮乞封,居然得邀恩准,使襲故朝一陽一侯劉護封爵,並官侍中。

可謂妻榮夫貴。

護為劉歙曾孫,且年齡比瑰為輕,不過早歿無嗣,因致絕封;瑰為護再從兄,怎得牽合過去?司徒楊震,又不禁憤激,再行上疏道:

臣聞高祖與群臣約,非功臣不得封,故經制父死子繼,兄亡弟及,以防篡也。

伏見詔書封故朝一陽一侯再從兄瑰,襲護爵為侯;護同產弟威,今猶見在。

臣聞天子專封,封有功;諸侯專爵,爵有德。

今瑰無他功行,但以配阿母女,一時之間,既位侍中,又至封侯,不稽舊制,不合經義,行人喧嘩,百姓不安。

陛下宜覽鏡既往,順帝之則,勿使貽譏將來,則表率先端,垂譽無窮矣。

奏入不報。

安帝既沈湎酒色,委政外戚內Yan,及王聖母女,就是邊疆有事,亦置諸度外,不願與聞。

燒當羌酋麻奴,自奔徙出塞後,雖伏居不動,終未肯向漢投誠。

護羌校尉馬賢,亦因他首鼠兩端,不甚撫恤,遂致麻奴一黨一羽忍良等,俱有怨言,於是慫恿麻奴,並寇湟中,轉攻金城諸縣。

還算馬賢引兵剿撫,解散諸羌,殺敗麻奴。

麻奴窮蹙饑困,方至漢一陽一太守耿種處乞降。

耿種據實奏聞,安帝也無心詳察,但令有司援照前例,假給金印紫綬,並賜金銀綵繒,算作了事。

嗣由鮮卑寇居庸關,雲中太守成嚴,及功曹楊穆,同時戰歿;鮮卑復移掠雁門定襄,並及太原。

警報傳達京師,亦未聞發兵防討,只晦氣了邊疆百姓,被他掠去若干,飽載而去。

安帝置若罔聞,反至一寵一臣馮石家內,連日留飲,經旬方歸。

也好算是無愁天子。

石為故一陽一邑侯司空馮魴孫,馮魴為司空,見前文。

魴子柱曾尚明帝女獲嘉公主,石得襲爵獲嘉侯,兼官衛尉。

生平無他伎倆,專能逢迎上意,取一悅一時,卻是希一寵一梯榮的好手段。

所以安帝格外加一寵一,時有賞賜;且進石子世為黃門侍郎,世弟二人並為郎中。

是年秋冬二季,郡國水災,多至二十七處,地震至三十五處,安帝反令翌年改元,號為延光元年。

接連又是京師雨雹,或如斗大,損及室廬;未幾京外郡縣,又報地震,又報大水,安帝仍然不理,耽樂如故。

高句驪為武帝時所滅,夷作郡縣,東道始通。

見《前漢演義》。

至王莽篡位,發高句驪人伐匈奴,高句驪人不願西行,亡奔塞外,遂為寇盜。

東漢初興,復遣使朝貢,因得賜覆王封。

明章以來,貢使不絕;及安帝嗣立,四方多難,高句驪亦停止貢獻,抄掠遼河東西。

建光元年,高句驪王宮,復率馬韓貊諸部落,進攻遼東,太守蔡諷,出戰陣亡,宮復往圍玄菟城,幾被陷沒,幸虧城北有扶余國,與漢廷通好有年,急遣子尉仇台領兵二萬餘人,來救玄菟,才得與郡守姚光,合破高句驪兵,宮乃遁還。

既而宮死,子遂成立,姚光請乘喪往討,朝議多半贊成,惟陳忠已擢任尚書僕射,援據《春秋》大義,不伐人喪,謂宜遣使往吊,且責讓前罪。

安帝巴不得疆場無事,遂從忠請。

幸喜事還順手,去使西歸覆命,謂高句驪嗣王遂成,情願降漢,將前時所掠人口,一併放還,當即馳詔赦罪,東陲少安。

招撫高句驪事,卻還辦理合宜,不得為陳忠咎。

只姚光素一性一戇直,專喜糾發一奸一慝,幽州刺史馮煥,也與姚光相類,怨家遂偽造璽書,譴責兩人;又矯詔傳飭遼東都尉龐奮,叫他收系光煥,就地取決。

奮不知有詐,遽令屬吏繼詔殺光,復往幽州治煥。

煥聞得光已被戮,連及自己,不如先時自盡,免得受刑。

煥子焜卻穎悟過人,勸父忍待須臾,察視真偽。

待至遼東使人持詔到來,細閱詔書,果有疑竇,乃拒詔不受,竟上書自訟冤屈。

朝廷果不知此事,立征龐奮到京,下獄抵罪。

看官試想!龐奮所接的偽詔,想總由宮廷一奸一慝,主使出來,否則奮亦有口,豈能不辯?為何但將奮坐罪,並未究及主名哩?顯見是安帝糊塗。

安帝嫡母耿姬,居守甘陵,一乳一母王聖,及瑰妻伯榮,奉詔往祠陵廟,並省視耿大貴人。

當即備齊車馬,召集僕從,凡宮中大小宦官,及屯衛兵士,多半隨行。

王聖算是正使,高坐車中,威儀烜赫;伯榮算作副使,乘車先驅,繡帷斑卷,故意露出嬌一容。

但見她巧蟠鳳髻,淡掃蛾眉,滿頭珠翠,遍體綾羅,上身披著全紅猩氅,下面繫著五彩蝶裙,彷彿是出塞昭君,可比那入吳西子。

沿途經過郡縣,所有當差官吏,都是望風伺候,先日綢繆。

道裡不平,發民繕治;驛傳未足,派吏補充。

一切供張,統皆安排妥當,專待二貴使到來。

好容易盼到使車,便不管命官體統,就在石榴裙下,屈膝叩頭。

伯榮首先承受,竟爾端坐不動,由他拜跪。

甚至河間王開,及列侯二千石,俱出郊迎謁,甘拜下風。

莫非想作劉瑰麼?等到伯榮母女,驅車過去,又取出許多金帛,獻作贐儀,此外千乘萬騎,亦統有饋贈。

及行至甘陵,清河嗣王延平,是時清河王慶子虎威已歿,無嗣,由樂安王一寵一子延平過繼。

亦已在陵旁恭候,見了伯榮母女,也是望車拜倒,執禮甚恭。

待祭過陵廟,謁過耿大貴人,徐徐的回京覆命。

那伯榮母女,已是出盡風頭,貯滿私囊,這正是一場好差事哩!小子有詩歎道:

駿奔宗廟貴欽承,一婬一女如何使祭陵?

濁亂如斯君不悟,履霜寧特兆堅冰!

伯榮母女,回朝覆命,當有一個朝右大臣,聞知伯榮母女路上的威風,出頭彈劾,欲知此人為誰,容待下回報明。

炎炎者滅,隆隆者絕,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是為莽大夫揚雄遺言。

雄之行誼不足稱,但其言確有至理,豪宗貴戚,往往不能逃出數語。

試觀鄧兄弟,守祖宗遺訓,尚知斂抑,而卒為婦寺所誣,橫罹大獄,七人斃命,全族遭殃。

且如此,遑論竇憲耿寶諸人乎?王聖以一乳一養之勞,竟得干政,一婬一女伯榮,尤為驕橫,連結中官,交通外戚,安帝不加檢束,反令其出祭園陵,清河賢王地下有知,度亦不願享此一婬一婦之主祭也!而清河王延平,與河間王開等,奴膝婢顏,尤為可恥。

悍嫗一婬一女,且大出風頭,漢之為漢可知矣!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後漢演義
自序第一回 假符命封及賣餅兒 驚連坐投落校書閣第二回 毀故廟感傷故後 挑外釁激怒外夷第三回 盜賊如蝟聚眾抗官 父子聚麀因奸謀逆第四回 受脅迫廉丹戰死 圖光復劉氏起兵第五回 立漢裔淯水升壇 破莽將昆陽掃敵第六回 害劉縯群奸得計 誅王莽亂刃分屍第七回 杖策相從片言悟主 堅冰待涉一德格天第八回 投真定得婚郭女 平邯鄲受封蕭王第九回 斬謝躬收取鄴中 斃賈強揚威河右第十回 光武帝登壇即位 淮陽王奉璽乞降第十一回 劉盆子乞憐讓位 宋司空守義拒婚第十二回 掘園陵淫寇逞兇 張撻伐降王服罪第十三回 誅鄧奉懲奸肅紀 戕劉永獻首邀功第十四回 愚彭寵臥榻喪生 智王霸舉杯卻敵第十五回 奮英謀三戰平齊地 困強虜兩載下舒城第十六回 詣東都馬援識主 圖西蜀馮異定謀第十七回 抗朝命甘降公孫述 重士節親訪嚴子陵第十八回 借寇君穎上迎鑾 收高峻隴西平亂第十九回 猛漢將營中遇刺 偽蜀帝城下拚生第二十回 廢郭後移寵陰貴人 誅蠻婦蕩平金溪穴第二十一回 雒陽令撞柱明忠 日逐王獻圖通款第二十二回 馬援病歿壺頭山 單于徙居美稷縣第二十三回 納直言超遷張佚 信讖文怒斥桓譚第二十四回 幸津門哭兄全孝友 圖雲台為後避勳親第二十五回 抗北庭鄭眾折強威 赴西竺蔡愔求佛典第二十六回 辨冤獄寒朗力諫 送友喪範式全交第二十七回 哀牢王舉種投誠 匈奴兵望營中計第二十八回 使西域班超焚虜 御北寇耿恭拜泉第二十九回 拔重圍迎還校尉 抑外戚曲誨嗣皇第三十回 請濟師司馬獻謀 巧架誣牝雞逞毒第三十一回 誘叛王杯酒施巧計 彈權戚力疾草遺言第三十二回 殺劉暢懼罪請師 系郅壽含冤畢命第三十三回 登燕然山誇功勒石 鬧洛陽市漁色貪財第三十四回 黜外戚群奸伏法 殲首虜定遠封侯第三十五回 送番母市恩遭反噬 得鄧女分寵啟陰謀第三十六回 魯叔陵講經稱帝旨 曹大家上表乞兄歸第三十七回 立繼嗣太后再臨朝 解重圍副尉連斃虜第三十八回 勇梁慬三戰著功 智虞詡一行平賊第三十九回 作女誡遺編示範 拒羌虜增灶稱奇第四十回 駁百僚班勇陳邊事 畏四知楊震卻遺金第四十一回 黜鄧宗父子同絕粒 祭甘陵母女並揚威第四十二回 班長史搗破車師國 楊太尉就死夕陽亭第四十三回 秘大喪還宮立幼主 誅元舅登殿濫封侯第四十四回 救忠臣閹黨自相攻 應貴相佳人終作後第四十五回 進李固對策膺首選 舉祝良解甲定群蠻第四十六回 馬賢戰歿姑射山 張綱馳撫廣陵賊第四十七回 立沖人母后攝政 毒少主元舅橫行第四十八回 父死弟孤文姬托命 夫驕妻悍孫壽肆淫第四十九回 忤內侍朱穆遭囚 就外任陳龜拜表第五十回 定密謀族誅梁氏 嫉忠諫冤殺李雲第五十一回 受一錢廉吏遷官 劾群閹直臣伏闕第五十二回 導後進望重郭林宗 易中宮幽死鄧皇后第五十三回 激軍心焚營施巧計 信讒構嚴詔捕名賢第五十四回 駁問官范滂持正 嫉奸黨竇武陳詞第五十五回 驅蠹賊失計反遭殃 感蛇妖進言終忤旨第五十六回 段熲百戰平羌種 曹節一網殄名流第五十七回 葬太后陳球伸正議 規嗣主蔡邕上封章第五十八回 棄母全城趙苞破敵 盅君逞毒程璜架誣第五十九回 誅大憝酷吏除奸 受重賂婦翁嫁禍第六十回 挾妖道黃巾作亂 毀賊營黑夜奏功第六十一回 曹操會師平賊黨 朱俊用計下堅城第六十二回 起義兵三雄同殺賊 拜長史群寇識尊賢第六十三回 請誅奸孫堅獻議 拚殺賊傅燮捐軀第六十四回 登將壇靈帝張威  入宮門何進遇救第六十五回 元舅召兵洩謀被害 權閹伏罪奉駕言歸第六十六回 逞奸謀擅權易主 討逆賊歃血同盟第六十七回 議遷都董卓營私 遇強敵曹操中箭第六十八回 入洛陽觀光得璽 出磐河構怨興兵第六十九回 罵逆賊節婦留名 遵密囑美人弄技第七十回 元惡伏辜變生部曲 多財取禍殃及全家第七十一回 攻濮陽曹操敗還 失幽州劉虞縶戮第七十二回 糜竺陳登雙勸駕 李傕郭汜兩交兵第七十三回 御蹕蒙塵沿途遇寇 危城失守抗志捐軀第七十四回 孟德乘機引兵迎駕 奉先排難射戟解圍第七十五回 略橫江奮跡興師 下宛城癡情獵艷第七十六回 策十勝郭嘉申議 勸再進賈詡善謀第七十七回 愎諫招尤呂布殞命 推誠待士孫策知人第七十八回 穿地道焚死公孫瓚 害國戚勒斃董貴妃第七十九回 袁本初馳檄療風疾 孫伯符中箭促天年第八十回 焚烏巢曹操屢施謀 奔荊州劉備再避難第八十一回 守孤城審配全忠 嫁二夫甄氏失節第八十二回 出塞外繞途殲眾虜 顧隆中決策定三分第八十三回 入江夏孫權復仇 走當陽趙雲救主第八十四回 召周郎東吳主戰 破曹軍赤壁鏖兵第八十五回 續嘉耦老夫得少妻 上遺箋壯年悲短命第八十六回 拒馬兒許褚效忠 迎虎主劉璋失計第八十七回 失冀城馬超奔難 逼許宮伏後罹殃第八十八回 見外使奸雄代捉刀 察重傷功臣邀賜蓋第八十九回 得漢中劉玄德稱王 失荊州關雲長殉義第九十回 濟父惡曹丕篡位 接宗祧蜀漢開基第九十一回 陸伯言定計毀連營 劉先主臨危傳顧命第九十二回 尊西蜀難倒東吳使 平南蠻表興北伐師第九十三回 失街亭揮淚斬馬謖 返漢中授計戮王雙第九十四回 木門道張郃斃命 五丈原諸葛歸天第九十五回 王子均昌言平亂 公孫淵戰敗受擒第九十六回 承遺詔司馬秉權 繳印綬將軍赤族第九十七回 猛姜維北伐喪師 老丁奉東興殺敵第九十八回 司馬師擅權行廢立 毋丘儉失策致敗亡第九十九回 滿惡貫孫綝伏誅 竭忠貞王經死節第一百回 失蜀土漢宗絕祀 篡魏祚晉室開基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