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演義》第九十三回 失街亭揮淚斬馬謖 返漢中授計戮王雙:魏主曹叡,甫經嗣位,改元太和,聞得蜀兵進攻,即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後漢演義》第九十三回 失街亭揮淚斬馬謖 返漢中授計戮王雙

後漢演義

第九十三回 失街亭揮淚斬馬謖 返漢中授計戮王雙

卻說諸葛亮領兵伐魏,已出漢中,屯駐石馬城。

魏主曹叡,甫經嗣位,改元太和,聞得蜀兵進攻,即欲親出禦敵。

散騎常侍孫資,謂南鄭斜谷,險阻異常,不宜勞師進取,但命大將據守要害,自足震懾寇敵,靜鎮疆場,叡乃罷議。

但進撫軍將軍司馬懿,為驃騎大將軍,都督荊豫二州諸軍事,屯兵宛城,堵御東西。

大將軍曹真,都督關右,專拒蜀兵。

新城太守孟達,本來由蜀投魏,孟達降魏事,見第九十回。

與魏侍中桓階,將軍夏侯尚友善,尚階相繼病歿,達心不自安。

事為諸葛亮所聞,囑中都護李嚴招達,達復書如命;偏魏興太守申儀,與達有隙,時常偵伺,一聞達一陰一通蜀使,即報知曹叡,叡令司馬懿相機進討。

懿佯為慰解,暗中卻調動兵馬,潛赴新城。

達得懿書,遲疑未決,因遣人訪問諸葛亮。

亮令達趕緊加防,毋墮懿計。

達尚復書與亮道:「宛城距洛一陽一八百里,至新城且一千二百里,若司馬懿前來,亦當表聞魏主,往返須一月間事,達城池已固,自足拒懿,幸請放懷。」

這書遞至石馬城,亮閱畢驚歎道:「達必為司馬懿所擒了!」果然不到半月,便由達飛書乞援,內稱達舉事八日,懿兵即到城下,神速異常,請即發兵相救。

亮又歎為無及,不得已派遣偏師,往援新城。

兵方就道,孟達敗死的消息,便即傳到,亮乃將偏師調回,合力北向。

行至南鄭,鎮北將軍魏延出迎,亮即使延為丞相司馬,統領前軍。

延獻議道:「魏令夏侯惇都督長安,楙系掯子,曾娶一操一女為妻,年少志驕,毫無謀略,延願得一精一兵五千,取道褒中,沿秦嶺東進,繞出子午谷,不過旬日,可到長安;楙聞延掩至,必不敢持久,棄城東走,丞相可從斜谷,進與延會合,併力一舉,鹹一陽一以西,便可平定了。」

計卻甚是。

亮搖首道:「此計甚危,不如安從坦道,方保萬全。」

延又說道:「丞相從大道進兵,彼必沿路防守,曠日持久,何時得取中原?」

亮慨歎道:「天若祚漢,何患不勝?」

遂不從延計,延怏怏退出。

暗伏下文。

亮佯言由斜谷取郿,卻使趙雲為鎮東將軍,鄧芝為揚武將軍,據住箕谷,作為疑兵;一面親率諸軍,進攻祁山,隊伍整齊,號令嚴肅。

南安天水安定三郡,聞風請降。

惟天水太守馬遵,正與參軍姜維,功曹梁緒等,案行屬縣,聞得蜀兵已至祁山,郡縣響應,料知無路可歸,擬往投上邽,維勸遵仍歸郡治,遵疑維有異志,夤夜自去。

維還至天水郡中,吏民已相率降蜀,閉門拒維,害得維進退維谷,沒奈何奔投蜀營。

維本天水郡冀縣人,字伯約,少讀兵書,熟諳韜略。

亮引與共語,皆中機要,當然心喜,遂舉維為倉曹掾,加號奉義將軍。

事依《姜維本傳》,不同羅氏《演義》。

魏大將軍曹真,方督兵守郿,哪知蜀兵卻西出祁山,連下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急切無分身法,只好飛報魏主,請派將扼守關西。

魏主雊遂起兵五萬,使右將軍張郃為前驅,自為後應,同至長安,並調司馬懿由東會師,共擊蜀兵。

蜀將馬超,時已早歿,不略馬超。

只有超從弟馬岱,從軍出征,岱勇略不及馬超,雖為蜀將,未堪大任,故亮得三郡,不復令再鎮涼州。

會亮聞張郃司馬懿合兵來攻,遂召諸將與語道:「魏兵兩路前來,必攻街亭,街亭為漢中咽喉,非得大將把守,不能無虞。」

參軍馬謖,正隨亮北伐,便向前請命道:「謖願往守街亭。」

魏延吳懿,亦願前往,亮因謖素有智略,不致誤事,遂使謖統兵二萬人,出屯街亭。

臨行時再三叮囑,叫他堅守城寨,毋得疏忽;且使王平為偏將軍,與謖同往;又遣魏延等往駐一陽一平關,遙應馬謖。

也算嚴密。

謖與王平行至街亭,見街亭前面有山,便欲引兵登岡,據山立寨。

平獨謂宜據城守柵,阻住敵鋒,不宜屯兵山上,謖傲然不從。

平復說道:「倘敵兵前來圍山,計將若何?」

謖笑答道:「居高臨下,勢若建瓴,敵若來圍,我即麾兵四下,還怕不能殺退麼?」

平又說道:「倘敵兵斷我水道,又將若何?」

謖大笑道:「我既能殺退敵兵,還怕他斷甚麼水道?」

平還要苦諫,謖瞋目道:「丞相行一事,尚且每事問我,汝怎得撓我兵謀?」

也是誤一「驕」字。

平知不可阻,乃請分軍相應,作為犄角。

謖恨平違令,只撥兵千人給平,平引兵據城聽令。

馬謖上山,平遣人走報祁山大營。

哪知司馬懿張郃兩軍,夤夜殺到,謖尚據住山頂,揚旗招颭,自鳴得意。

待至翌晨,魏兵已環集山麓,把山圍住,謖麾兵殺下,魏兵全然不動,惟用強一弩一仰射,蜀兵多被射倒,只好退回。

謖尚欲與敵拚命,驅兵再下,一連衝殺數次,毫無效力。

張郃更堵住水道,不放蜀兵汲水,蜀兵無從飲食,當然自亂。

嚷至夜半,竟紛紛下山,投降魏營,謖禁遏不住,尚望王平救應。

看官試想:平手下只有千人,哪裡殺得過十多萬魏兵?他也曾努力相救,半途被魏兵截回,沒奈何堅壁自持,保全危寨。

謖待援不至,無法把守,只得率兵竄出山谷,向西逃走。

魏兵截殺一陣,二萬人所存無幾,還虧魏延從一陽一平關殺來,方得將謖救出。

延見魏兵氣勢甚盛,不敢戀戰,忙與謖退保一陽一平關。

王平自知難守,在城中佯鳴鼓角,作進兵狀,暗中卻收集潰卒,徐徐退去。

魏將張郃,疑他誘敵,不敢進一逼一,平得全師引歸。

好王平。

司馬懿不去追謖,卻統兵徑趨祁山,來攻諸葛亮大營。

亮接王平軍報,已知馬謖誤事,急忙退回西城,且檄令天水諸郡守吏,齊回漢中,並飭趙雲鄧芝,收軍還一陽一平關。

忽報司馬懿統兵十餘萬,蜂擁前來,城中留兵不多,欲趨往一陽一平關,已是不及。

將士等並皆失色,亮獨談笑自若,但說無妨。

如此鎮定,方可將兵。

待懿兵將到,傳令城上偃旗,城中息鼓,大開四門,每門令軍役灑掃,不准妄動,自引小僮兩人,攜琴登城,在城樓上焚香一操一琴。

有膽有識。

司馬懿當先躍馬,來攻西城,遙見諸葛亮如此佈置,不禁大疑,端詳了好多時,一些兒沒有破綻,乃麾令退兵。

部將問為何因,懿與語道:「我聞亮不入子午谷,煞是謹慎;今大開城門,豈肯這般疏略?明明是誘我入城,為掩殺計。

我宜速退,休為所算。」

說畢自去。

亮見司馬懿退兵,不由的鼓掌大笑。

參佐問亮道:「司馬懿號稱能軍,為何忽來忽去?」

亮笑說道:「懿知我謹慎,不肯弄險,他見我如此模樣,必疑有伏,所以退去;我料他不走大路,必沿北山遁去,今還要送他一程,截留一些輜重,也不負他一番奔走哩。」

說著即派部將吳懿等,速赴北山,只准在山谷中吶喊,不准廝殺,如敵有輜重,即可奪取,運回一陽一平關便了。

吳懿等奉命即行,亮率參佐等出了西城,趕歸一陽一平關。

那司馬懿果為亮所料,繞走北山,驀聞後面喊聲大震,總道是蜀兵追來,慌忙拋棄輜重,沒命跑去。

吳懿等謹依將令,不敢追襲,但將輜重運回一陽一平關。

亮已退入一陽一平關內,由魏延馬謖等接著。

謖跪伏請罪,亮作色道:「汝違我節度,幾至傾覆全師;若非明正軍法,何以服眾?」

謖泣答道:「丞相視謖如子,謖亦視丞相如父,今自知僨事,罪該萬死;但願丞相思殛鯀興禹故事,謖雖死,亦感深恩。」

亮不禁揮淚道:「汝若早聽王平計議,何致此敗?今事已至此,不能撓法,汝家小自當撫恤,汝子與我子相等,不必掛懷。」

說至此,即令左右將謖推出;斬首徇眾,仍令縫合一屍一骸,具棺埋葬;且親自臨祭,月給謖家錢米,撫養遺孤。

先公後私。

亮更太息道:「先帝嘗謂謖言過實,不可大用,今果應此言,自愧不明,致誤軍事。

謖果有罪,我亦難辭。」

遂擬上表自劾,可巧趙雲鄧芝,自箕谷退歸,繳還軍令,雲自言無功,應受懲戒。

亮問明鄧芝,芝言魏將曹真,率兵追襲,幸由雲親身斷後,步步為營,始得全軍歸來。

亮欷歔道:「街亭軍退,兵將不復相顧,箕谷軍退,兵將並不相失,可見用兵在人,原不在多寡呢。」

雲尚有軍資帶還,亮使分賞將士。

雲答稱軍士無利,何為有賞?且暫貯庫中,作為冬賜;亮點首稱善。

因即表請自貶,雲亦附表請懲。

後主得表,召問蔣琬費禕,禕等謂應從亮言,暫行降職,乃貶亮為右將軍,行丞相事;降趙雲為鎮軍將軍,使蔣琬繼詔至營。

亮受詔後,留琬共飲,琬語亮道:「昔楚殺得臣,晉文公然後心喜;今天下未定,邃殺馬謖,自失智士,豈不可惜?」

亮流涕答道:「孫武所以能制勝天下,全賴法嚴;今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復廢法,何以治軍?」

琬勸亮回成都,亮搖首道:「奉詔討賊,奈何罷休?」

琬復說道:「如再欲伐魏,必須增兵。」

亮悵然道:「街亭敗退,非由兵少,實由亮誤用馬謖,致有此敗;不肯諱過。

今當減兵省將,明罰思過,懲覆轍,慎將來,且望在朝諸公,勤補吾闕,然後事可定,賊可滅,功可蹻足而待了。」

琬當然佩服,旋即辭去。

亮乃考勞勩,揚壯烈,引咎責躬,厲兵講武,再作後圖。

既而吳鄱一陽一太守周魴用詐降計誘魏攻皖,魏揚州牧曹休,誤聽魴言,當即發兵;魏王曹叡,又使司馬懿向江陵,建威將軍賈吳兵邀擊石亭,大破休軍,休奔回夾石。

又由吳兵追及,險些兒不能脫身,還虧賈逵兼道援休,才得倖免;所有軍士糧械,喪失垂盡。

司馬懿中道折還,休慚憤成疾,疽發背上,不久即死。

繼任為魏將滿一寵一,老成持重,控御有方,遂成重鎮。

獨諸葛亮聞吳人敗魏,復欲乘隙北伐。

正要調動軍馬,不料鎮軍將軍趙雲病亡,亮大為慟惜,後主禪亦甚悲悼,兩次救護,安得不悲?追諡雲為順平侯,令雲長子統襲封。

群臣謂失一大將,不宜興師,獨諸葛亮銳意北伐,未肯中止。

乃更上表奏聞道:

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托臣以討賊也。

慷慨激昂。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

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是故托臣而勿疑也。

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瀘,深入不一毛一,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

顧王業不可偏安於蜀都,故冒危難以奉先帝之遺意,而議者謂為非計;今賊適疲於西,又務於東,兵法乘勢,此進趨之時也。

謹陳其事如左:高帝明並日月,謀臣淵深,然涉險被創,危然後安。

今陛下未及高帝,謀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長策取勝,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劉繇王朗,各據州郡,論安言計,動引聖人,群疑滿腹,眾難塞胸,今歲不戰,明年不征,使孫策坐大,遂並江東,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一操一智計殊絕於人,其用兵也,彷彿孫吳;然困於南一陽一,除於烏巢,危於祁連,一逼一於黎一陽一,幾敗北山,殆死潼關,然後偽定一時爾;況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一操一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圖之,委任夏侯,而夏侯敗亡;先帝每稱一操一為能,猶有此失,況臣駑下,何能必勝?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漢中,中間期年耳;然喪趙雲一陽一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等,及曲長屯將七十餘人,突將無前,撝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餘人,此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一精一銳,非一州之所有;若複數年,則損三分之二也,當何以圖敵?此臣之未解五也。

今民窮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則住與行,勞費正等,而不及早圖之,欲以一州之地,與賊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難平者事也,昔先帝敗軍於楚,當此時,曹一操一拊手,謂天下已定。

然後先帝東連吳越,西取巴蜀,舉兵北征,夏侯授首,此一操一之失計,而漢事將成也。

然後吳更違盟,關羽毀敗,秭歸蹉跌,曹丕稱帝。

凡事如是,難可逆料,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注重在此二語。

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這道表文,蜀人稱為「後出師表」,後主惟亮是從,隨即批准。

亮復引兵數萬,道出散關,進圍陳倉。

魏大將軍曹真,使將軍郝昭,守陳倉城。

昭字伯道,太原人氏,知兵善戰,智勇兼全。

智能敵蜀,勇足保城,故特詳敘履歷。

既至陳倉,當即繕城修郭,籌足守具,及亮兵攻城,已是堅固得很。

亮累攻不下,特遣郝昭鄉人靳詳,詣城下招降,昭在城樓上應聲道:「魏家科法,君所深知,我已為魏臣,誓死毋惑,請君不必多言。

但教回報諸葛,能攻即攻,不能攻即退。」

詳知不可動,便還營告亮。

亮再遣詳至城下,與語順逆利害,毋貽後悔,昭奮然道:「前言已定,何勞再說!我與君原是相識,恐箭頭無眼,不能識君呢。」

說至此,即拈弓搭箭,欲射靳詳。

詳慌忙退回,亮也覺動怒,麾兵猛攻。

城上矢石如雨,無隙可乘,亮特製雲梯數十具,四面攀登。

昭用炙箭注射,梯被燒斷,兵皆墜死。

亮再用火沖車攻城,昭又用繩索穿石,猛力擲下,沖車皆折。

亮更遣人運土填塹,暗掘地道入城,昭內築重濠,橫截地一穴一,使蜀兵無從鑽入。

好容易已越兼旬,城完如故。

曹真遣將軍費耀援昭,魏主叡亦使張郃馳救。

亮正慮軍食不繼,又聞魏兵大至,乃撤圍引歸,但授魏延密計,使他領兵斷後。

延徐徐退回,忽後面揚起飛塵,喊聲一逼一緊,料有魏兵追來,延令部兵張旗先行,自率銳騎數十,伏林箐中,靜候魏將。

魏將乃是王雙,望見前面旗幟,揮兵急追。

延待他驟馬跑過,卻握刀突出,大喝一聲,不俟王雙回頭,便從他背後劈去,連肩帶頭,砍落馬下。

魏兵見主將斃命,當然駭散。

延得驅殺一陣,梟得許多首級,然後返入漢中,向亮繳令。

亮休養月餘,又是冬盡春來,時為建興七年。

乃再遣部將陳式,出攻武都一陰一平二郡。

魏雍州刺史郭淮,引兵馳援,與陳式相持數日;亮用奇兵助式,擊退郭淮,遂得攻下二郡城池,留將把守,自回漢中。

後主禪復拜亮為丞相,亮尚固辭,經詔使費禕相勸,然後受命。

嗣聞吳主稱帝,遣使至蜀,擬與蜀平分中原。

蜀臣聚訟紛紜,多主絕交,亮仍擬和吳,入都覲見後主;後主正因吳事未決,向亮諮問。

亮陳議道:「孫權意圖僣號,非自今始,我朝與他修好,無非為聲援起見;今若加顯絕,仇我必深,更當移兵東戍,與彼角力,彼賢才尚多,將相輯睦,劃江自固,守禦有餘,我卻屯兵上游,坐而待老,反使北賊得計,甚非良圖;故不如仍與周旋,俟北伐得志,東略未遲。」

後主唯唯受教,遂使衛尉陳震,往吳慶賀,權依禮相待,與申盟誓,約定平魏以後,豫青徐幽四州歸吳,兗冀並涼四州歸蜀,惟司州以函谷關為界,震如約西歸。

當時三國鼎峙,魏地最大,有州十三,除上文所說九州外,尚有荊揚秦涼四州,但只得片土,未據全境。

吳只有荊揚交廣郢五州,荊揚且與魏分據。

蜀土最小,僅得遂州,惟分益為梁;又得涼交二州邊隅,算作四州。

從前漢武帝時,分中國全土為十三郡,不列郢廣,郢廣二州名,乃是由吳分置出來。

詳明地理,萬不可少。

吳孫權久欲稱帝,因畏魏東下,所以遲遲;及見魏兵東西致敗,乃放膽稱尊。

吳臣趁勢獻諛,謂有黃龍出現武昌,因即改黃武八年,為黃龍元年,追尊父堅為武烈皇帝,兄策為長沙桓王,立子登為太子,進陸遜為上大將軍,諸葛恪為太子左輔,張休為太子右弼。

休為張昭少子,昭已年老,入朝賀權,褒贊功德。

權笑說道:「假使如張公計,早為魏僕,恐今已乞食了。」

指赤壁事。

說得張昭伏地慚汗,謝罪而出。

當即上書乞休,由權封為婁侯,食邑萬戶,歸家不起,又得享壽八年,至八十一歲乃終。

權復還都建業,留上大將軍陸遜,輔太子登,駐守武昌。

這消息傳入蜀都,諸葛亮因權還江東,更可免憂,復欲北向討魏。

部署了好幾月,已是建興八年的夏季,忽有警報傳入,乃是魏將曹真司馬懿兩路進兵,來奪漢中。

正是:

西陲方見三軍集,北寇先聞兩道來。

欲知魏兵如何寇蜀,且看下回再詳。

甚矣哉,知人之難也!以諸葛孔明之才識,猶且失之馬謖,況他人乎?謖前進攻服南蠻之議,為孫吳兵法所未詳,乃獨出己見,卒如所言,是謖固非不足行軍者;且在營參議,語多扼要,而於街亭一役,偏不從孔明之節度,王平之計議,上山被困,坐失要區,論者幾目為天命使然。

然劉先主嘗謂謖言過實,不可大用;孔明誤用而僨事,咎有攸歸,固不能盡諉諸天也。

空城計一事,史傳中列入小注,疑為未確。

但故老相傳已久,不便略去,果有此役,諸葛其亦危矣哉。

及再攻陳倉,遇郝昭之善守,累攻不下。

惟退兵之時,得斬王雙。

魏將多才,而蜀僅得一諸葛,至鞠躬盡力而後已。

北伐北伐,名稱雖正,其如將佐之乏人何也?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後漢演義
自序第一回 假符命封及賣餅兒 驚連坐投落校書閣第二回 毀故廟感傷故後 挑外釁激怒外夷第三回 盜賊如蝟聚眾抗官 父子聚麀因奸謀逆第四回 受脅迫廉丹戰死 圖光復劉氏起兵第五回 立漢裔淯水升壇 破莽將昆陽掃敵第六回 害劉縯群奸得計 誅王莽亂刃分屍第七回 杖策相從片言悟主 堅冰待涉一德格天第八回 投真定得婚郭女 平邯鄲受封蕭王第九回 斬謝躬收取鄴中 斃賈強揚威河右第十回 光武帝登壇即位 淮陽王奉璽乞降第十一回 劉盆子乞憐讓位 宋司空守義拒婚第十二回 掘園陵淫寇逞兇 張撻伐降王服罪第十三回 誅鄧奉懲奸肅紀 戕劉永獻首邀功第十四回 愚彭寵臥榻喪生 智王霸舉杯卻敵第十五回 奮英謀三戰平齊地 困強虜兩載下舒城第十六回 詣東都馬援識主 圖西蜀馮異定謀第十七回 抗朝命甘降公孫述 重士節親訪嚴子陵第十八回 借寇君穎上迎鑾 收高峻隴西平亂第十九回 猛漢將營中遇刺 偽蜀帝城下拚生第二十回 廢郭後移寵陰貴人 誅蠻婦蕩平金溪穴第二十一回 雒陽令撞柱明忠 日逐王獻圖通款第二十二回 馬援病歿壺頭山 單于徙居美稷縣第二十三回 納直言超遷張佚 信讖文怒斥桓譚第二十四回 幸津門哭兄全孝友 圖雲台為後避勳親第二十五回 抗北庭鄭眾折強威 赴西竺蔡愔求佛典第二十六回 辨冤獄寒朗力諫 送友喪範式全交第二十七回 哀牢王舉種投誠 匈奴兵望營中計第二十八回 使西域班超焚虜 御北寇耿恭拜泉第二十九回 拔重圍迎還校尉 抑外戚曲誨嗣皇第三十回 請濟師司馬獻謀 巧架誣牝雞逞毒第三十一回 誘叛王杯酒施巧計 彈權戚力疾草遺言第三十二回 殺劉暢懼罪請師 系郅壽含冤畢命第三十三回 登燕然山誇功勒石 鬧洛陽市漁色貪財第三十四回 黜外戚群奸伏法 殲首虜定遠封侯第三十五回 送番母市恩遭反噬 得鄧女分寵啟陰謀第三十六回 魯叔陵講經稱帝旨 曹大家上表乞兄歸第三十七回 立繼嗣太后再臨朝 解重圍副尉連斃虜第三十八回 勇梁慬三戰著功 智虞詡一行平賊第三十九回 作女誡遺編示範 拒羌虜增灶稱奇第四十回 駁百僚班勇陳邊事 畏四知楊震卻遺金第四十一回 黜鄧宗父子同絕粒 祭甘陵母女並揚威第四十二回 班長史搗破車師國 楊太尉就死夕陽亭第四十三回 秘大喪還宮立幼主 誅元舅登殿濫封侯第四十四回 救忠臣閹黨自相攻 應貴相佳人終作後第四十五回 進李固對策膺首選 舉祝良解甲定群蠻第四十六回 馬賢戰歿姑射山 張綱馳撫廣陵賊第四十七回 立沖人母后攝政 毒少主元舅橫行第四十八回 父死弟孤文姬托命 夫驕妻悍孫壽肆淫第四十九回 忤內侍朱穆遭囚 就外任陳龜拜表第五十回 定密謀族誅梁氏 嫉忠諫冤殺李雲第五十一回 受一錢廉吏遷官 劾群閹直臣伏闕第五十二回 導後進望重郭林宗 易中宮幽死鄧皇后第五十三回 激軍心焚營施巧計 信讒構嚴詔捕名賢第五十四回 駁問官范滂持正 嫉奸黨竇武陳詞第五十五回 驅蠹賊失計反遭殃 感蛇妖進言終忤旨第五十六回 段熲百戰平羌種 曹節一網殄名流第五十七回 葬太后陳球伸正議 規嗣主蔡邕上封章第五十八回 棄母全城趙苞破敵 盅君逞毒程璜架誣第五十九回 誅大憝酷吏除奸 受重賂婦翁嫁禍第六十回 挾妖道黃巾作亂 毀賊營黑夜奏功第六十一回 曹操會師平賊黨 朱俊用計下堅城第六十二回 起義兵三雄同殺賊 拜長史群寇識尊賢第六十三回 請誅奸孫堅獻議 拚殺賊傅燮捐軀第六十四回 登將壇靈帝張威  入宮門何進遇救第六十五回 元舅召兵洩謀被害 權閹伏罪奉駕言歸第六十六回 逞奸謀擅權易主 討逆賊歃血同盟第六十七回 議遷都董卓營私 遇強敵曹操中箭第六十八回 入洛陽觀光得璽 出磐河構怨興兵第六十九回 罵逆賊節婦留名 遵密囑美人弄技第七十回 元惡伏辜變生部曲 多財取禍殃及全家第七十一回 攻濮陽曹操敗還 失幽州劉虞縶戮第七十二回 糜竺陳登雙勸駕 李傕郭汜兩交兵第七十三回 御蹕蒙塵沿途遇寇 危城失守抗志捐軀第七十四回 孟德乘機引兵迎駕 奉先排難射戟解圍第七十五回 略橫江奮跡興師 下宛城癡情獵艷第七十六回 策十勝郭嘉申議 勸再進賈詡善謀第七十七回 愎諫招尤呂布殞命 推誠待士孫策知人第七十八回 穿地道焚死公孫瓚 害國戚勒斃董貴妃第七十九回 袁本初馳檄療風疾 孫伯符中箭促天年第八十回 焚烏巢曹操屢施謀 奔荊州劉備再避難第八十一回 守孤城審配全忠 嫁二夫甄氏失節第八十二回 出塞外繞途殲眾虜 顧隆中決策定三分第八十三回 入江夏孫權復仇 走當陽趙雲救主第八十四回 召周郎東吳主戰 破曹軍赤壁鏖兵第八十五回 續嘉耦老夫得少妻 上遺箋壯年悲短命第八十六回 拒馬兒許褚效忠 迎虎主劉璋失計第八十七回 失冀城馬超奔難 逼許宮伏後罹殃第八十八回 見外使奸雄代捉刀 察重傷功臣邀賜蓋第八十九回 得漢中劉玄德稱王 失荊州關雲長殉義第九十回 濟父惡曹丕篡位 接宗祧蜀漢開基第九十一回 陸伯言定計毀連營 劉先主臨危傳顧命第九十二回 尊西蜀難倒東吳使 平南蠻表興北伐師第九十三回 失街亭揮淚斬馬謖 返漢中授計戮王雙第九十四回 木門道張郃斃命 五丈原諸葛歸天第九十五回 王子均昌言平亂 公孫淵戰敗受擒第九十六回 承遺詔司馬秉權 繳印綬將軍赤族第九十七回 猛姜維北伐喪師 老丁奉東興殺敵第九十八回 司馬師擅權行廢立 毋丘儉失策致敗亡第九十九回 滿惡貫孫綝伏誅 竭忠貞王經死節第一百回 失蜀土漢宗絕祀 篡魏祚晉室開基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