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白話文》劉潛傳(附劉孝勝等傳):劉潛小時候便成了孤兒,和兄弟們一起互相勉勵,好學不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梁書白話文》劉潛傳(附劉孝勝等傳)

梁書白話文

劉潛傳(附劉孝勝等傳)

劉潛,字孝儀,是秘書監劉孝綽的弟弟。

劉潛小時候便成了孤兒,和兄弟們一起互相勉勵,好學不倦,都寫得一手好文章。

劉孝綽常說「三筆六詩」,就是指他的三弟劉孝儀寫得好散文,六弟劉孝威寫得好詩。

梁天監五年(506),劉潛被舉薦為秀才。

起初擔任鎮右將軍始興王的法曹行參軍,隨始興王到達益州府,兼任記室之職。

後來,始興王擔任中撫軍,劉潛也轉任主簿,升為尚書殿中郎。

他奉皇帝命令寫了《雍州平等寺金像碑》,氣勢磅礡,文辭華麗。

晉安王蕭綱出鎮襄一陽一,任用劉潛為安北功曹史,因母親去世而離職。

晉安王后來被立為皇太子,劉潛也服喪期滿,被補授洗馬之職,調任中舍人。

又出任戎昭將軍、一陽一羨縣令,頗有政績,升任建康縣令。

大同三年(537),調任中書郎,因公事降職為安西諮議參軍,兼任散騎常侍。

劉潛出使東魏回國後,又被授予中書郎之職。

沒多久,朝廷又讓劉潛兼任司徒右長史,還兼任寧遠長史,代理彭城、琅邪二郡政事。

多次升任尚書左丞,兼任御史中丞。

他在任期間,敢於檢舉揭發貪一官污吏,一點也不猶豫,受到時人的稱讚。

大同十年(544),劉潛出任伏波將軍、臨海太守。

當時法制不嚴明,老百姓不守法的很多,劉潛到任後,宣佈了一系列法規制度,盡心治理,安一撫百姓,境內安定,風俗大變。

中大同元年(546),兼任都官尚書。

太清元年(547),劉潛出任明威將軍、豫章內史。

太清二年(548),侯景一騷一擾京城一帶,劉潛派他的兒子劉勵率領郡中守軍三千人,跟隨前任衡州刺史韋粲前往京城救援。

太清三年(549),京城陷落,劉潛被前任歷一陽一太守莊鐵一逼一迫,丟掉了豫章郡。

大寶元年(550),劉潛病逝,當時年為六十七歲。

劉孝儀為人寬厚,修養很深。

他的第二個哥哥劉孝能早亡,他非常恭敬地對待他的嫂子,家中大小事情,都先徵求她的意見,再做出決定。

劉潛和他妻子兒女朝夕侍奉嫂子,不曾有失禮的地方。

世人因此而稱讚他。

劉潛有文集二十卷,流行於世。

劉潛的五弟劉孝勝,歷任邵陵王法曹、湘東王安西主簿記室、尚書左丞之職。

又出任信義太守,因公免職。

過了很久,才出任尚書右丞,兼任散騎常侍。

劉孝勝出使東魏回國後,被任命為安西將軍武陵王蕭紀的長史、蜀郡太守。

太清年間(547~549),侯景攻陷京城,蕭紀自行在蜀地稱帝,任命劉孝勝為尚書僕射。

承聖年間(552~555),隨蕭紀出兵峽口,兵敗之後,劉孝勝被俘關進了監獄。

不久,梁元帝又饒恕了他,起用他為司徒右長史。

劉潛的六弟劉孝威,起初擔任安北將軍晉安王的法曹,轉任主簿,因遭母喪而離職。

服喪期滿後,被任命為太子洗馬,多次調任中舍人,庶子,率更令,並掌管書記之事。

大同九年(543),有白雀聚集在東官,劉孝威寫了一篇歌功頌德的文章上奏,文辭相當美妙。

太清年間(547~549),劉孝威調任中庶子,兼任通事舍人。

等到侯景叛亂之時,劉孝威衝出重圍,隨同司州刺史柳仲禮西進,到達安陸時,因病去世。

劉潛的七弟劉孝先,擔任武陵王法曹、主簿,後來武陵王升任益州刺史,劉孝先也隨武陵王到益州,任安西記室。

承聖年間,劉孝先與哥哥孝勝都隨蕭紀出兵峽口,兵敗之後,他逃到江陵,梁元帝任命他為黃門侍郎,升任侍中。

他們兄弟都擅長作五言詩,被當世看重。

他的文集因戰亂丟失,現在都不在了。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梁書白話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