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白話文》顧憲之傳:顧憲之不到二十歲,被州里任命為議曹從事,推舉為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梁書白話文》顧憲之傳

梁書白話文

顧憲之傳

顧憲之字士思,是吳郡吳縣人。

顧憲之不到二十歲,被州里任命為議曹從事,推舉為秀才,歷任太子舍人、尚書比部郎、撫軍主簿等職。

元徽年間,任建康縣令。

當時有人偷了他人家的牛,被牛的主人認出來了,偷牛者說這牛是自己的,兩家都有證據,兩任縣令都不能斷決此案。

顧憲之到任後,放下狀詞,對兩家主人說:「不要多說,我知道了。」

下令把牛繩解一開,任牛自己隨便走,結果牛徑直回到主人的家裡,偷牛者才認罪。

每每發現一奸一情找出隱情,多像這樣,當時人稱他為神明。

對有權有勢的人有罪請人說情,官吏貪一污殘暴,都依法懲治,從不包庇。

為人清廉節儉,勤政奉公,得到民眾的擁護,所以京城喝酒的人喝到好酒,就稱為「顧建康」,意思是說其為政如酒色清醇,味道甜美。

後又任車騎功曹、晉熙王友。

齊高帝執掌政權時,顧憲之任驃騎錄事參軍,遷任太尉西曹掾。

齊台建立時,任中書侍郎。

齊高帝即帝位後,任衡一陽一內史。

在此之前,衡一陽一郡內連年發生瘟疫,有大半人死了,棺材特別貴,於是用草蓆包裹死一屍一丟在路旁。

顧憲之從車上下來,分別告訴所在的縣官,尋找死者的親屬或族人,埋葬死者。

有的人家全部死亡,顧憲之便拿出公款讓綱紀營辦理喪事。

原來舊俗,活人有病就說是他們的祖先在作祟,都挖開墳墓,打開棺蓋,用水沖洗死者的一屍一骨,意思是除去鬼祟。

下命令通知各地,活人與死人是有區別的,疾病與死人無關,這一風習才改掉。

當時刺史王奐剛到任,只有衡一陽一縣沒有訴訟案件,便感歎地說:「顧衡一陽一教化民眾極好。

若九郡都像他一樣,我還有什麼事情可做呢!」

又升任太尉從事中郎,出任東中郎長史、行太稽郡事。

山一陰一人呂文度受到齊武帝的一寵一信,在余姚建了官邸,橫行鄉里,很霸道。

顧憲之到任後,就上表請求罷黜他。

呂文度後來回家安葬他的母親,郡縣官民爭相前去弔唁,顧憲之對此不聞不問,呂文度很忌恨他,但最終也不能傷害他。

又改任中郎巴陵王長史,加封建武將軍,代理婺州郡守。

當時司徒竟陵王在宣城、臨成、定陵三縣交界處設屯墾地,封鎖山林河湖幾百里,禁止人民砍伐、捕魚,顧憲之堅決反對,言詞很直。

竟陵王回答他說:「不是您,我聽不到這樣的好建議。」

於是下令取消禁令。

又改任給事黃門侍郎,兼尚書吏部郎中。

劉宋時,他的祖父顧覬之曾在吏部做官,在庭院中栽了棵樹,對人說:「這樹是為顧憲之種的。」

到現在顧憲之果然做了吏部的官。

出京任征虜長史,代理南兗州郡守,碰上母親死了。

守喪完畢,建武年間,又任給事黃門侍郎、步兵校尉,沒有正式授任,又改任太子中庶子,任吳縣中正。

出京任寧朔將軍、臨川內史,未到任,改任輔國將軍、晉陵太守。

不久生病,上書請求離職,回到家鄉。

永元初年,征闢為廷尉,沒有授任,任豫章太守。

有一位貞婦叫萬..,年輕時守寡沒有小孩,對公婆很孝敬,她的父母想強迫她改嫁,她寧死也不同意。

顧憲之賞賜給她五匹絲帛,表揚她的貞一操一。

中興二年(502),義軍攻佔建康城,高祖任揚州郡守,徵召顧憲之為別駕從事史。

後來,高祖登皇帝位,顧憲之的病也慢慢加重,堅決要求回老家吳縣。

天監二年(503),在家裡授任太中大夫。

顧憲之雖多次任郡守,家裡積蓄的米粟不多,回鄉後,居房狹小簡陋,受凍挨餓。

八年(509),在家中死去,終年七十四歲。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梁書白話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