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宋慈雲走國全傳》第九回 赦藩王回關復職 妒仇嗣買馬為名:潞花王只得將太子一交一 還寇爺:「小心撫育太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後宋慈雲走國全傳》第九回 赦藩王回關復職 妒仇嗣買馬為名

後宋慈雲走國全傳

第九回 赦藩王回關復職 妒仇嗣買馬為名

卻說眾王觀認畢太子,各各告辭寇爺回關。

潞花王只得將太子一交一 還寇爺:「小心撫育太子」。

寇爺應諾送出府門外。

住表五王回關,潞花王、韓太傅歸府。

先說平西王狄龍趕回山西。

一進城,眾文武紛紛出關迎接。

有狄虎在前,重會兄長,即日:「哥哥改難成樣。

弟一到關即欲自進汴京探望於汝。

只為奸佞當權,母親不許單身回朝,望祈兄長恕罪。」

王一爺 曰:「賢弟統一國之尊,為著愚兄有災,不惜千乘貴體勞頓,跋涉千里關山到吾太原。

愚兄實乃感之不盡,何必回京探望。」

狄虎大喜曰:「弟兄之間何用客談。

且喜哥哥回關,且進內相會母親。

他天天盼望汝,憂心過慮。」

狄爺點頭稱:「有理」。

兄弟攜手進城。

眾民遠遠觀瞻,多言:「太原有幸,復見王一爺 自國,我等萬民有主矣。」

住表百姓欣然多語。

狄王兄弟進至中堂,段夫人攜子接迎,喜色欣欣,共進內堂。

拜見母親不覺淚下一行,曰:「兒男久違膝下,不能侍奉晨昏,罪咎良深。

今為不肖有難,反勞動老年,不辭千里,歷盡風霜,只兒之過也。」

國太含淚,雙手挽起呼:「我兒何須動悲,骨肉情深,何雲勞苦。

我兒有難,皆因忠君愛國為心。

老娘心頭怎能放下,故一見賢媳來書,即與汝弟明則入貢天朝,暗則興兵以觀變動。

今喜得我兒蒙天子恩赦回失復職,一家圓敘。

且該上叩謝君恩,後禮先祖父親福蔭。」

是日一堂敘話,酒宴排開。

狄王一爺 時與弟說知:「現有正宮太子,暗寄兵部寇爺撫育。」

詳細來由一一說明。

國王母子聽罷,不勝讚歎寇爺與獄官夫妻忠貞之輩。

言言談問不覺夜靜更深。

用宴已畢,散去余筵一宵。

次早國王母子安頓十數天,要辭別歸國。

狄王夫妻懇留不住,早早命家人炷起名香,在父親狄王龍牌下。

國太下跪祝告一番,不覺離別淚滾流一線。

「妾今日一別千歲回國,後會難期,只望千歲在天之靈蔭佑兒孫世襲,忠良報國,子孫世王。

妾願畢矣。」

祝畢更覺感傷。

段氏夫人含淚勸慰婆婆。

狄王弟兄也拈香下跪,叩著父親。

起來,國太囑咐:「賢媳須當恭敬丈夫,小心撫育孫兒,教導有方,不失為賢良婦道。」

段夫人曰:「媳婦自當依命,只捨別不得婆婆歸國之速也。」

言畢不覺紛紛下淚。

國太含淚曰:「賢媳不必傷情,不是婆婆忍心撇別汝夫妻,但事出於萬不得已,吾亦撇不下次媳、孫兒。

臨別時,次媳叮嚀多少言辭。」

狄王一爺 又呼:「賢弟,今天一別,未知何日重會。

但今白髮慈親交代汝侍奉,倘有百年後事,須要快馬寄回一音,以便春秋拜祭,略盡愚兄少報孝勞之心。」

國王曰:「此禮自然達報。

惟今一說,兄長在天朝與奸巨作對,倘有朝廷變動,須當早寄一音,待弟提兵相助。」

狄爺應諾。

是日發馬登程,十萬雄兵早早紛紛出城恭候。

關內文武員齊同送出。

只有狄王夫妻多送十里曰:「母親、婆婆保重前途,恕不遠送矣。」

國太曰:「兒、媳不須運送,只要忠正為官,不可替墮了先人名烈。」

當時母子弟兄含淚作別。

住語夫婦回關,母子歸國。

再說東平王高勇與眾王分途趲路,道經長沙府過鐵裘山。

嘍囉問了姓名,即忙奔報上山。

陸國舅一聞姐夫經游此地,心中大悅,大開寨門迎接。

高王一爺 是日到此高山,見有數百強人在前面要問他姓名。

不覺冷笑一聲:「待吾通知名姓,嚇汝跑走罷。」

不一時,只聞炮響一聲。

一馬當先,一人手持雙鞭,並非別人,乃陸鳳陽也。

高王一爺 一見大喝:「忤逆匹夫,做得好事!禍及君父,還在此偷生為響馬,有何面目為人。」

陸公子稱:「姐丈,一言難盡,且請上山,待弟一一訴明情由。」

王一爺 喝曰:「乍到關相會時,吾也曾告戒:百日後方可還朝。

汝自恃英雄,不依勸阻。

今日惹下災殃,禍及先人、國母。

五王回朝諫君,險死還生。

皆由汝一人之罪,反在此偷生苟免,身負不忠不孝之名。

吾豈登汝響馬綠林之地, 污辱吾清白之名? 各行其路,休得多言。」

陸公子未及回言,有張夢虎曰:「賢王雖然責罰有理,惟事有委屈。

陸公子定必存身遠害,日後方得報復父仇。

且請賢王上山一敘,會過令岳太夫人,賢王下山趲程,未為擔擱。

未知尊意如何?」

高王一爺 曰:「汝是誰人?」

張夢虎曰:「王一爺 容稟:小將原乃定國侯張忠之子張夢虎。

只因上年奸臣減克軍糧,軍兵缺食難以管眾,奸相假旨,欽差一到,小將憤怒即將狗官殺了,不得不逃遁於此。

不意又逢公子逃難,共結為生死弟兄,實欲權棲此地,以圖機會,報復太師、國母一之 仇。

請王一爺 息怒,上山敘會一談。」

高王一爺 聽了,嗟歎曰:「國出奸臣,國不寧矣。

原來汝乃定國侯張忠之子。

身居武職總兵,不想被奸臣減克軍糧,至屈身響馬,也怪不得了。」

轉身又問陸公子:「緣何岳母太夫人也在於此?」

公子曰:「若非此計脫離母親,只憂奸相假傳旨意傷害家屬,是以不得不用此計誆哄母親到山同敘。」

高王一爺 曰:「既然岳母在此,且進山請安。」

語畢,三人並行,進至山中。

大堂見禮下坐,公子請出母親。

有老夫人出堂一見,帶悲呼:「賢婿,老身乃苦命也。

不料這畜生回朝省親,惹出此滔天大禍,累及君親,又用此調虎離山之謀,說現在賢婿府中,接吾到此避災。

不想這畜生逃脫在此山中落草。

吾自到山以來,日夕擔憂,只恐朝廷得知,大兵一到,攻破此山,老身死無葬身之地了。

倘賢婿回關,吾定必同往,得近女兒相依,方免日夕驚惶。

只由得畜生一身做一身當,吾也不多管了。」

高王一爺 曰:「岳母受驚,小婿來退之過也。

吾一念不忘岳母驚苦,只算計定:一回關即差人來接取於汝。

如今不意在此相會,亦幸矣,有此機緣湊巧。

不然小婿回關即差人接取,亦兩不相遇矣。

且宿越一宵,明早同行可也。」

公子又詰:「姐夫,吾前月差人打聽得五王回朝被禁,如何得赦轉退回關中?請道其詳。」

王一爺 即將善善國駐兵山西太原,國王母子拜本,驚恐朝廷,方得思赦眾王回關,一一說明。

是夜山中酒筵相飲,三人對酌,一宿連宵。

次早王一爺 與老夫人動身。

公子下跪曰:「孩兒不孝,難以同行。

母親且同姐夫回關,休得將兒掛念。」

又曰:「姐夫回關,懇祈為吾對姐姐說知:代吾孝順母親,愚弟誓必報復父仇。」

王一爺 未答,老夫人曰:「畜生,休得狂莽,恃著一山之險固,須要隨機應變。

倘朝廷興動大兵來征討,汝二人須要看破,勢頭難敵,須要逃遁為高。

不可一例不審權通變。

須當緊記為娘之言,免得斷絕了陸門一脈。」

說罷不覺淚珠滾流。

母子傷感之際,高王曰:「岳母,賢弟,休得悲感。

倘朝廷有兵征討,須當早寄一書,本藩自有主意,暗暗相助於汝。

且岳母分付之言大為有理,須要謹記於懷。」

當日王昭父女不相見王一爺 ,故以未敘。

是日王一爺 、老夫人登程,是必張夢虎也來送別,稱說:「賢王先鋒輕褻簡慢,罪咎良深矣,望祈恕怪。」

王一爺 曰:「張將軍與吾陸弟結一交一 手足,休得套談。

今本藩告別,但太夫人訓子之言須當謹記於心,皆因汝二人乃知進不知退少年,休得恃勇輕進為高。

且請回,不須運送,本藩與陸賢弟有心腹言告知。」

張夢虎應諾退回。

陸公子催步上前曰:「姐夫有何分付?」

王一爺 即將真太子未死,現育於寇兵部府中認作雙生子。

「汝且小心招軍操演,自有為國除奸,報仇之日。」

陸公子大喜。

當日母子分別。

含淚各分頭而去。

高王一爺 回關,眾文武迎接。

夫妻母子一堂敘會,喜色欣欣,言語多端,不能細述。

住表高王完敘,日夕操軍。

再說朝中,奸相龐國丈一天設朝啟奏:「當今有陸鳳陽逃遁出,未經捕獲。

據老臣愚見,不免傳旨到浙一江一 ,命督撫會同知照知府該縣,拿獲親族,將伊母囚禁下。

彼在外聞母被禁,定必親投自到矣。

倘不催逼捉獲,後患不淺。

伏望我主參詳。」

天子末開言,有平章閣老富紹庭,此人乃三朝之老富太師富弼之子,忠良之後,即出班奏曰:「國丈言差矣,陸鳳陽並非反叛大逆,無乃誤傷一命,豈得罪及家屬族人?況他陸氏族大人豪,如若過於威逼誰肯束手待斃?萬一激變,地頭上百姓當災矣。

懇乞聖上明察,休准國丈奏言。」

神宗王曰:「老卿家二人休得爭論,朕自有主意。

如今再傳嚴旨各省文武大小官員:務必當心捉獲,限從速期。

諒他插翅難飛。」

國丈暗暗罵聲:「昏君不准老夫之奏,只依富紹庭老匹夫之言。

也罷,不免用此計謀,明則奏請往浙一江一 省買馬,暗囑韓成彪假傳旨意,捉獲陸鳳陽之母囚禁了。

他聞知母被囚禁下,必來探聽。

移文督撫各官要拿解此人,易如反掌矣。

有何不妙?想罷開言奏曰:「臣見京都近年戰馬太少,不免陛下命一武員往浙一江一 挑買戰馬數百回朝,以備一朝之用。

惟各省之馬不及浙一江一 省雄壯,望我主准臣所奏。」

天子曰:「國丈為國分憂。

既然戰馬稀少,正當選買以備應用。

但不知那位武員可往。」

國丈曰:「老臣保薦鎮國將軍韓成彪。

此人文武並優,可往力辦。」

天子准奏,傳旨發出國庫白金八萬兩,命鎮國將軍前往。

韓成彪謝恩。

是日退朝各散,龐國丈邀請韓成彪到府,二奸敘會。

對酌之際,國文將假旨一道備下,囑咐「拿獲陸鳳陽母親囚禁,須要謹記莫忘。」

韓成彪諾諾應允,是日拜別登程。

渡水登山,非止一天,一連數月到得浙省。

韓成彪一到,進了浙一江一 大城,改裝易服, 微行訪察, 到得寧波府。

豈知陸丞相府行已靜淡淡,早已封固。

心下一驚「想必陸鳳陽暗中早已遷運去家屬矣。

如今如何回復龐國文?」

是日悶悶登回大舟。

次日身進有城,知會過督撫司道。

文武員少不免是日酒筵盛款韓欽差。

數天之後,已挑選得良馬五百餘匹。

是日辭別督撫文武官,登程動身。

三千精兵押管馬匹而去。

過得長沙府,誤走鐵裘山。

有眾嘍囉兵遠遠觀見馬匹很多,數千兵丁押著而來。

旗號上扯起韓帥大字。

嘍囉即進山堂稟知。

張夢虎曰:「在朝韓姓者並無別將,想必此人乃韓成彪。

他是韓大化之子,奸臣門下。

即要出馬擒拿進山,祭奠國母、太師略報一仇。」

陸公子聞言大怒曰:「不勞兄長出敵,且讓弟擒來,少解心頭之忿。」

張夢虎曰:「賢弟,汝是朝廷重犯,豈可出他兵丁眼目。

汝且出山遠遠掠陣如何?」

公子應允。

張夢虎披掛出馬,公子手持雙鞭從後而出。

當日韓成彪正在催兵,過山半高之際,忽聞炮響一聲,嘍囉數百,刀斧一交一 加,搶上大喝:「韓奸賊,且留下馬匹,放汝生路;如有半字吱唔,休思過山,且獻上首級來。」

韓成彪一見嘍囉打截,為首一賊人一馬當先,手提大刀喝聲:「來者可是韓成彪否?」

韓曰:「本將軍是也。

汝這狗強盜,好不知死活。

既知本將軍大名,還敢打截朝廷馬匹?且割下首級,免吾動手。

且報狗名來。」

張夢虎大怒,罵聲:「奸賊!正是仇人眼見份外分明。

吾乃張夢虎。

只因汝一眾奸臣減克朝廷軍糧,害得吾身為落草。

休走,吃吾一刀!」二馬相一交一 ,兩刀併力,各逞英雄,難分勝敗。

殺了兩個辰刻,惱得陸公子忍耐不住,飛馬而出,大喝:「奸賊!死在目前還敢逞勇!」雙鞭將眾兵殺得七零八落,當時韓成彪殺個平一交一 ,只見一將飛出殺敗眾兵,一認,真乃陸鳳陽,即大喝:「反賊!犯了天條大罪,豈知窩藏此地,落草為寇,正好拿汝回朝!」三人一大戰,未知那人勝敗,下回分解。

分類:公案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後宋慈雲走國全傳
第一回 賢良母命子省親 英雄漢鋤奸惹禍第二回 遵國法押子登朝 承君命抗奸定案第三回 保忠良視死如歸 抹奏折被蒙似偶第四回 五路藩王歸國急 三忠扶主進謀高第五回 露機謀含冤殞命 盡臣節構死毆奸第六回 辱龐妃鄭彪中計 保藩王趙儲規陳第七回 投古廟神祇指示 遇故人英雄結拜第八回 善善國入貢興師 寇兵部洩機表儲第九回 赦藩王回關復職 妒仇嗣買馬為名第十回 岳元帥詐病回師 耀武侯提兵代印第十一回 保英雄柴王諫主 憫忠嗣種帥誆奸第十二回 洩軍機二將分逃 卸罪名三雄妙算第十三回 劉家莊佳人著祟 雙龍山傑漢招親第十四回 忘大義小人洩忿 假辦公奸佞窮過第十五回 辜恩狠毒難逃法 守禮賢良易喪身第十六回 圖殺奸臣因致仕 重托孤兒悔昔非第十七回 洩真情賈氏歸陰 拜假父慈雲落泊第十八回 王太子招災遇舅 孫指揮狹路逢仇第十九回 范太尉按律除奸 龐國丈唆兵損子第二十回 存大節龐清捐軀 施妖術道人傷將第二十一回 避妖術君臣失散 破高山龍鳳分離第二十二回 散雙龍焦帥班師 逢村漢儲君權駐第二十三回 貪功謀害傾家業 遇救收留脫網羅第二十四回 贈龍帕露洩真情 拘儲君傷殘家口第二十五回 王太子窮途得濟 程小姐險道逢安第二十六回 識儲君主心結拜 賺佞黨用智安排第二十七回 龍鳳再離仍寄跡 君臣復會定三軍第二十八回 奉懿旨提兵對壘 破大敵用火攻營第二十九回 看龍舟儲君驚失 渡懷江吏部欣逢第三十回 貪功奸佞終難遁 有福君王定脫危第三十一回 疆場地妖道破敵 紫金山柴王會兵第三十二回 破妖術眾軍授首 解重圍五路興兵第三十三回 議興師暗投密旨 謀墓位明聚群奸第三十四回 眾藩王起義興師 群奸佞交鋒遭網第三十五回 獲私書封臣會合 誅奸佞繼統團圓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