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宋慈雲走國全傳》第十三回 劉家莊佳人著祟 雙龍山傑漢招親:男女有別,豈得妄進,同房不雅。」劉迪曰:「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後宋慈雲走國全傳》第十三回 劉家莊佳人著祟 雙龍山傑漢招親

後宋慈雲走國全傳

第十三回 劉家莊佳人著祟 雙龍山傑漢招親

當時陸公子曰:「老先生須將令嬡扶出別所,小子乃敢進臥房。

男女有別,豈得妄進,同房不雅。」

劉迪曰:「趙法官休得拘禮。

小女十餘天人事不省,危於早晚。

老拙有言在先:但有高明手段人收除邪鬼,救得小女一命,年紀相登者即共結絲羅。

今法官有此法力,一貌青年,正當與小女作匹,何須拘執。」

公子允諾。

是夜復多吃數盅。

晚膳畢,劉迫命僕人持燈引進臥房。

僕人在房外不敢進內,將燈一交一 陸公子,走跑走了。

公子自思:「不好了。

酒後之言狂躁,擔承人擒拿邪鬼。」

無奈,放膽持了雙鞭推開臥房門。

只見繡房幽雅廣大,大桌上繡刺針指之物奪目鮮明。

四壁上弓箭滿掛,牆邊左右排插刀槍器械。

細想劉氏女子有此英雄武藝,故弓箭刀斧齊備。

但劉老頭兒說有能獲鬼救他之女許結絲羅,且喜此女精一習一 武藝,足與吾同心,如匹配吾也情願。

又見前面一一團一 羅帳,想必女佳人臥於繡榻中。

近前用左一鞭撥開羅帳,只見女佳人繡被蓋體,頭面仰開,真有可餐之色,一息之氣,面如土色,覺得生憐。

「可惱妖物,將此佳人祟得如此狼狽。

吾陸某便將一命與汝拼了必要救回此女。

且不可閉閂房門,倘鬥戰他不過,開門跑走,免被所害。」

只得靜坐房中,閃埋暗處,與佳人隔開一帳,不異古人之美談高潔。

再等候一番,不覺時一交一 二鼓,忽起一陣邪風,將燈燭吹得影映搖動。

只見紅光透射進房中,又見一高大邪神高與簷齊,將羅帳一揭,說出言語來,曰:「小姐,汝非真病。

吾非作祟汝者,吾乃報事夜神。

但前月汝父親商議要將汝許配前村張姓者。

但此人乃一村郎富人之子,豈能配得小姐一品夫人之貴?吾故奉月老之命,略將汝家吵鬧,略弄小姐輕輕小病,阻卻汝父親議婚之約耳。

一等待陸貴人一到,吾即還洞復旨矣。」

有陸公子在暗處聽得半明之際,忍耐不住,閃出大喝一聲:「好膽大邪神,為阻他父議婚,即將小姐弄祟壞,好生可惱。

吃吾一鞭,好取記號回復月老。」

語畢雙鞭打去。

高大神一看,原來正星主在此,踏步急跑出堂前,借土而遁。

陸公子用鞭插下土泥二尺多。

劉迪聞響即與家僕急持火把、提籠,一堂光徹。

劉迪命家人十餘名,持鋤拾鍬,頃刻之間扒開泥土七八尺,略見穴中光亮,甚覺駭異,不敢下穴中。

天色曙亮,再令家人用力鍬鋤,覺有丈餘深,將鋤鍬撞著叮噹一響,眾人嚇了一驚。

住手細看,內有大石一段。

眾人鍬松四邊土泥,尚不能扛抬起。

陸公子曰:「汝八人多扛此石不起,不過千餘斤之重,好沒用東西。

待吾來也。」

將袖袍一搌,將身縱下,雙手向大石下一插,上下兩手將石挾移離,用力一提,掇開一旁。

只見內有皮匣一個,其大有三尺,高二尺。

陸公子將次托上。

只見上面有封皮,書著「陸鳳陽開迎」五字。

眾人驚駭稱異。

公子即將皮匣打開,內有金盔一頂、鎖子龍鱗金甲一幅,又有書一函封固。

公子即拆書一看,上寫著:

「金盔鎧甲立功高,滅佞誅奸膽氣豪。

宿世姻緣劉氏女,絲羅早定勿疑糊。」

陸公子看畢,大悅曰:「原來此非邪祟。」

又對劉迪曰:「老先生,此非邪鬼作祟,實乃報事夜遊神候待於吾也。」

細將夜來游神言語一一達之。

劉迪聞言大喜,「如此吾女兒無患矣。

不料汝乃陸國舅,失敬了。」

公子曰:「某乃落難罪人,是至改換姓名。」

劉迪又曰:「曾聞國舅在鐵裘山招集軍馬,朝廷又有兵征討,如何又遠來吾省,真乃令人難猜測也。

請道其詳。」

公子曰:「一言難盡。」

即將兵糧不繼,不能抵敵,棄山而遁之由說知,又言:「到此山東尋覓故友一人,不意在此相逢。

有幸神聖賜吾盔甲,指示姻緣。」

劉迪曰:「此實小女之福,皆由國舅宿世姻緣之所招也。

且褻屈月餘,待小女患病痊,擇選吉日完婚,再由國舅往覓訪貴友來遲。」

公子曰:「月老須然指示姻緣,惟某系朝廷欽犯,縱老先生不棄,只恐有禍干連於汝父女,某心何安?」

劉迪曰:「國舅之言差矣。

汝不見錦囊上討詞分付明白,此是天所前定,倘然不允,是逆而行,豈可為之。

安得以禍及干連為疑?老拙埋名不仕者,豈真不務先人馬上功勞,無奈奸臣當國,不若全身遠害為高之意耳。

吾只願國舅有日削佞誅奸,報復君父之仇,肅清朝廷為望。」

公子曰:「既叨老先生不棄,金石之論,晚生怎敢不從尊命。

惟吾父仇未報,立足未定,即今完婚未敢從命,且待有安身之處,自然差人迎請賢父女同敘。

今無物可憑,只留下此寶甲金盔為記,望老先生詳察依允,且請良醫調理令嬡患病為要。

明日晚要告辭了。」

劉迪只得應允,苦留數天。

陸公子是日執意登程,劉迪只得叮嚀送別,又取出白金百兩以作路費,「倘有安身即要差人回音,以免吾父女牽掛。」

公子允諾,相辭而去。

一路思量:「久聞李豹落在山東登州府。

只因在朝與龐奸賊作對,反出山東登州,未知落在那方。」

一連大王覓訪。

一天,到得一山,高險嚴塹,青松發秀,古木蒼蒼,周圍數十里寬廣。

正歎羨間言:「吾鐵裘山難及萬一。」

跑了半天至半山,銅鑼一聲響振,跑出數十名強徒,大喝:「馬上那人敢生膽子,向吾寶山跑路?身上金帛衣裝休得帶去,盡情送上,或好生之德放汝生路,倘恃強不與,休思活命。」

公子聞言冷笑曰:「這是本該當送汝金銀,管山食山,管水食水。

惟一說,且將汝家大王報名上來。

倘然相識故舊好友,何須買路;如非故人,自然奉送金銀汝等。」

眾強徒曰:「此地名雙龍山,吾大王名李豹,昔日五虎將李義之子。」

公子聞說大喜,曰:「他是浙一江一 寧波府人,自小與吾結拜金蘭,正要覓訪,不意在此山埋名。

汝且進山通知名姓,言寧波府陸鳳陽要見。」

不一刻,嘍囉入報,李大王大喜,飛跑下山,一見大呼:「賢弟久別年深,何幸相逢於此?愚兄實乃夢想不到矣,好不遂心懷。」

語畢攜手並同登山。

公子含愁曰:「弟之苦命,東奔西逐,惹下不孝大罪名,來知兄知否?」

言畢已至山中,二人下坐。

李豹曰:「賢弟闖出滔天大禍,累及世伯令尊、國母,愚兄豈有不知?後聞汝逃遁出,吾日夕為汝擔憂,被朝廷捕獲回,一命危矣。

後又聞朝廷興兵征伐鐵裘山,方知張夢虎哥哥也同在內,未知那人勝負,意欲私自興兵相助,算來難以過各種關津城池,故遠遠探聽。

不想上數月前風聞攻破鐵裘山,某心如焚,不知汝二人下落,被兵所害否。

今幸賢弟到來,還未知張哥哥逃出否?」

公子即將柴王三帥有恩於己,通知水車之害,故得弟兄逃脫,一一說明。

李豹大悅,又聞張哥哥也在潼關安札,轉聲:「賢弟勿憂。

吾山非比汝鐵裘之弱,水陸並通,山灣險阻,利於我兵埋伏,不利客兵攻擊,精銳嘍囉三萬,糧草可足三年。

正好招兵買馬,屯聚數秋,訓練士卒,然後暗通潼關高千歲,方可動兵。

否則張揚在先,被朝廷聞知,四路齊起大兵先來征伐,又蹈了汝鐵裘山之轍矣。

是自取其敗也。」

陸公子聞說大喜:「李兄長之妙算弟難及萬一矣。」

是日山中排開酒宴,弟兄開懷暢敘,酒至更深,言多談論。

到次日,陸公子修書一封,往劉家莊接迎取父女到山。

選了精細頭目二名帶領家書。

此地同府別縣,三一黨一 三天已到劉家莊上。

將書投進,劉迪拆書從一至尾觀看分明方知陸國舅的故一交一 乃李義之子李豹,又是吾世一交一 弟兄。

但他在雙龍山為強寇,只因在朝件違奸佞,反出山東。

陸賢婿身投此山,說明倘我恐防禍及於己,即言語將女兒另適高門。

但經神人指點,姻緣前定於他,況此子堂堂一表,膽正心雄,久後未必居於人下者。

吾亦以大丈夫自許,豈可言而失信?總憑禍福只因天降也,只將此事對女兒說明,看他如何。」

想罷留款下頭目二人,待他引進。

前途劉迪前妻亡過,遺下女兒,故命著二房妾,分付對女兒說之,看是如何。

張氏領命即登繡樓,將公子來書一交一 他看畢。

麗容帶愧曰:「二娘親,此事乃爹爹作主,豈女兒所能定主意?但前時有神人指點結姻,豈容更改,以違天意?有勞二娘親轉達爹爹,休得三心兩意。

女兒豈敢達懺。」

張氏微笑曰:「女兒明見不差。

汝父親亦不忍食茹前言,但不知女兒心意所見否。

既然父女同心,更見貞俠出於一門也。」

語畢,轉出外堂,對劉迪說明。

大悅,擇定吉期。

是日親送女兒出閣。

小姐哭別生身母神牌,又別二娘,登車而去。

一連趲路,三天到得山前,放炮報信。

陸公子下山接迎,翁婿相見。

小姐自有丫環扶進內寨。

公子曰:「某回音說明在此山安扎,猶恐禍及於賢父子,是以書上推辭令嬡別擇良緣。

因何老先生反將女兒帶進敝山,是何主意?」

劉迪曰:「那裡說來。

老拙一言已定,豈得妄更,況神聖指示之言,豈可違逆?」

公子未言,有李豹上前相見是世弟兄,通家好友。

是日大排筵宴,宰殺豬羊牛馬,山禽野鹿之味多般,不須多述,鼓樂喧天,音韻悠揚。

是夜於寨內送入洞房花燭。

次日劉迪辭別回莊,陸、李弟兄慇勤送別下山。

回歸莊上,張氏接見,細將山中險阻一概言知,又言:「既將女兒送上雙龍山,萬一有人洩漏風聲,難逃本土官兵之厄,不免盡將倉庫金銀、糧米不下三十餘萬一並搬運進山中,不憂糧草不敷矣。」

夫妻商議定,次日命家僕四十餘名,將倉谷盡罄搬運大舟,將白銀打上皮匣三十餘個,封固下舟,一併使女、僕人盡數登舟而去。

一到得高山,嘍囉報公子二人。

大喜,接劉迪。

一一言明。

李豹曰:「如此大事濟矣。

吾山所欠者糧餉。

今具此三十萬之糧,可足十餘載之食,即當今四路兵出攻伐,有何干礙?」

語畢,分付頭目盡將金銀、糧谷運收倉庫。

是日小姐出山迎請張氏二娘進後寨同敘。

內外一堂暢樂。

立起招軍旗號,附近居民毫不驚擾,不許小嘍囉下山犯擾鄉民,違令立刻處斬不饒。

附近本府萬民喜悅稱德不表。

再說汴梁城朝內兵部寇爺。

一天退朝回衙,經過西邊書樓,一聞內有男女之音,將身駐足一觀,只見正嫡馮氏夫人之舅馮升與他京香侍婢白日行奸。

寇爺忍耐不行驚破,進至內堂,將此事說知。

馮氏夫人驚怒一交一 半,曰:「老爺豈得容留此不法之人,定須趕逐,以免家醜張揚。」

寇爺點頭,分付喚進馮升、丫環。

二人驚惶不已,自知不好。

馮升下跪,求姐丈、姐姐恕罪。

寇爺曰:「好言類!汝在金華府家鄉打死人命,地頭官擒捉於汝。

一走脫,至京城哀求本官。

體念夫人情面,申詳文書回金華府尹照知,消案免追,止望在京與汝捐下官吏一函待汝榮歸故土,以免苦主報仇提案,豈知行此不肖事。

實乃閉門養虎,足以自害其軀,玷辱吾清白之門。

今留汝不著,有白金三百,由汝回鄉抑或別所寄寓,不許多言再懇。」

馮升羞慚而去。

寇爺夫妻打罵京香丫頭一番,命人逐出,發賣煙花,也不多表。

卻說馮升小人之心,深恨寇爺逐出於己,自言:「吾須犯了些小姦淫,不該將吾逐出,無有棲止,真可惱。

他既不念親情,也罷,待吾放出一星之火,燒焚萬頃之山。

不若往龐府出首,說明他私養太子,認作親生。

如今出首無罪,反有賞賜。

吾萬物不取,只取他侍女京香為妻足矣。

有何不妙?」

一程跑到龐相府中,擊鼓喧嘩。

有家丁跑出查問。

他自言兵部寇爺妻舅,姓馮名升,只有機密大事要見相爺,非面稟不可。

家丁聽了此言,未知真否,只得進內稟知。

有龐國丈聞言一想:「這寇准老匹夫,平日間與老夫毫無相得,猶如目中之釘,事事與老夫相反,常常多言辯駁,吾所最嫉此老。

今他妻舅一說有機密大事求見,未知如何。

且讓他進來便了。」

且看下回分解。

分類:公案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後宋慈雲走國全傳
第一回 賢良母命子省親 英雄漢鋤奸惹禍第二回 遵國法押子登朝 承君命抗奸定案第三回 保忠良視死如歸 抹奏折被蒙似偶第四回 五路藩王歸國急 三忠扶主進謀高第五回 露機謀含冤殞命 盡臣節構死毆奸第六回 辱龐妃鄭彪中計 保藩王趙儲規陳第七回 投古廟神祇指示 遇故人英雄結拜第八回 善善國入貢興師 寇兵部洩機表儲第九回 赦藩王回關復職 妒仇嗣買馬為名第十回 岳元帥詐病回師 耀武侯提兵代印第十一回 保英雄柴王諫主 憫忠嗣種帥誆奸第十二回 洩軍機二將分逃 卸罪名三雄妙算第十三回 劉家莊佳人著祟 雙龍山傑漢招親第十四回 忘大義小人洩忿 假辦公奸佞窮過第十五回 辜恩狠毒難逃法 守禮賢良易喪身第十六回 圖殺奸臣因致仕 重托孤兒悔昔非第十七回 洩真情賈氏歸陰 拜假父慈雲落泊第十八回 王太子招災遇舅 孫指揮狹路逢仇第十九回 范太尉按律除奸 龐國丈唆兵損子第二十回 存大節龐清捐軀 施妖術道人傷將第二十一回 避妖術君臣失散 破高山龍鳳分離第二十二回 散雙龍焦帥班師 逢村漢儲君權駐第二十三回 貪功謀害傾家業 遇救收留脫網羅第二十四回 贈龍帕露洩真情 拘儲君傷殘家口第二十五回 王太子窮途得濟 程小姐險道逢安第二十六回 識儲君主心結拜 賺佞黨用智安排第二十七回 龍鳳再離仍寄跡 君臣復會定三軍第二十八回 奉懿旨提兵對壘 破大敵用火攻營第二十九回 看龍舟儲君驚失 渡懷江吏部欣逢第三十回 貪功奸佞終難遁 有福君王定脫危第三十一回 疆場地妖道破敵 紫金山柴王會兵第三十二回 破妖術眾軍授首 解重圍五路興兵第三十三回 議興師暗投密旨 謀墓位明聚群奸第三十四回 眾藩王起義興師 群奸佞交鋒遭網第三十五回 獲私書封臣會合 誅奸佞繼統團圓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