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殘遊記》讀第八回 桃花山月下遇虎 柏樹峪雪中訪賢:及至步回店裡,見有一個差人,趕上前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老殘遊記》讀第八回 桃花山月下遇虎 柏樹峪雪中訪賢

老殘遊記

讀第八回 桃花山月下遇虎 柏樹峪雪中訪賢

話說老殘聽見店小二來告,說曹州府有差人來尋,心中甚為詫異:「難道玉賢竟拿我當強盜待嗎?」

及至步回店裡,見有一個差人,趕上前來請了一個安,手中提了一個包袱,提著放在旁邊椅子上,向懷內取出一封信來,雙手呈上,口中說道:「申大老爺請鐵老爺安!」老殘接過信來一看,原來是申東造回寓,店家將狐裘送上,東造甚為難過,繼思狐裘所以不肯受,必因與行色不符,因在估衣鋪內選了一身羊皮袍子馬褂,專差送來,並寫明如再不收,便是絕人太甚了。

老殘看罷,笑了一笑,就向那差人說:「你是府裡的差嗎?」

差人回說:「是曹州府城武縣裡的壯班。」

老殘遂明白,方才店小二是漏吊下三字了。

當時寫了一封謝信,賞了來差二兩銀子盤費,打發去後,又住了兩天。

方知這柳家書,確係關鎖在大箱子內,不但外人見不著,就是他族中人,亦不能得見。

悶悶不樂,提起筆來,在牆上題一絕道:

滄葦遵王士禮居,藝芸一精一捨四家書。

一齊歸入東昌府,深鎖瑯媛飽蠢魚!題罷,唏噓了幾聲,也就睡了。

暫且放下。

卻說那日東造到府署稟辭,與玉公見面,無非勉勵些「治亂世用重刑」的話頭。

他姑且敷衍幾句,也就罷了。

玉公端茶送出。

東造回到店裡,掌櫃的恭恭敬敬將袍子一件、老殘信一封,雙手奉上。

東造接來看過,心中慢慢不樂。

適申子平在旁邊,問道:「大哥何事不樂?」

東造便將看老殘身上著的仍是棉衣,故贈以狐裘,並彼此辯論的話述了一追,道:「你看,他臨走到底將這袍子留下,未免太矯情了!」子平道:「這事大哥也有點失於檢點。

我看他不肯,有兩層意思:一則嫌這裘價值略重,未便遂受;二則他受了,也實無用處,斷無穿狐皮袍子,配上棉馬褂的道理。

大哥既想略盡情誼,宜叫人去覓一套羊皮袍子、馬褂,或布面子,或繭綢面子均可,差人送去,他一定肯收。

我看此人並非矯飾作偽的人。

不知大哥以為何如?」

東造說:「很是,很是。

你就叫人照樣辦去。」

子平一面辦妥,差了個人送去,一面看著乃兄動身赴任。

他就向縣裡要了車,輕車簡從的向平陰進發。

到了平陰,換了兩部小車,推著行李,在縣裡要了一匹馬騎著,不過一早晨,已經到了桃花山腳下。

再要進去,恐怕馬也不便。

幸喜山口有個村莊,只有打地鋪的小店,沒法,暫且歇下。

向村戶人家雇了一條小驢,將馬也打發回去了。

打過尖,吃過飯,向山裡進發。

才出村莊,見面前一條沙河,有一里多寬,卻都是沙,惟有中間一線河身,土人架了一個板橋,不過丈數長的光景。

橋下河裡雖結滿了冰,還有水聲,從那冰下潺潺的流,聽著像似環珮搖曳的意思,知道是水流帶著小冰,與那大冰相撞擊的聲音了。

過了沙河,即是東峪。

原來這山從南面迤邐北來,中間龍脈起伏,一時雖看不到,只是這左右兩條大峪,就是兩批長嶺,岡巒重沓,到此相一交一 。

除中峰不計外,左邊一條大溪河,叫東峪;右邊一條大溪河,叫西峪。

兩峪裡的水,在前面相會,並成一溪,左環右轉,灣了三灣,才出溪口。

出口後,就是剛才所過的那條沙河了。

子平進了山口,抬頭看時,只見不遠前面就是一片高山,像架屏風似的,迎面豎起,土石相間,樹木叢雜。

卻當大雪之後,石是青的,雪是白的,樹上枝條是黃的,又有許多松柏是綠的,一叢一叢,如畫上點的苔一樣。

騎著驢,玩著山景,實在快樂得極,思想做兩句詩,描摹這個景象。

正在凝神,只聽「殼鐸」一聲,覺得腿檔裡一軟,身子一搖,竟滾下山澗去了。

幸喜這路,本在澗旁走的,雖滾下去,尚不甚深。

況且澗裡兩邊的雪本來甚厚,只為面上結了一層薄冰,做了個雪的包皮。

子平一路滾著,那薄冰一路破著,好像從有彈鐄的褥子上滾下來似的。

滾了幾步,就有一塊大石將他攔住,所以一點沒有碰傷。

連忙扶著石頭,立起身來,那知把雪倒戳了兩個一尺多深的窟窿。

看那驢子在上面,兩隻前蹄已經立起,兩隻後蹄還陷在路旁雪裡,不得動彈。

連忙喊跟隨的人,前後一看,並那推行李的車子,影響俱無。

你道是甚麼緣故呢?原來這山路,行走的人本來不多,故那路上積的雪,比旁邊稍為淺些,究竟還有五六寸深,驢子走來,一步步的不甚吃力。

子平又貪看山上雪景,未曾照顧後面的車子,可知那小車輪子,是要壓倒地上往前推的,所以積雪的阻力顯得很大,一人推著,一人挽著,尚走得不快,本來去驢子已落後有半里多路了。

申子平陷在雪中,不能舉步,只好忍著性子,等小車子到。

約有半頓飯工夫,車子到了,大家歇下來想法子。

下頭人固上不去,上頭的人也下不來。

想了半天,說:「只好把捆行李的繩子解下兩恨,接續起來,將一頭放了下去。」

申子平自己繫在腰裡,那一頭,上邊四五個人齊力收繩,方才把他吊了上來。

跟隨人替他把身上雪撲了又撲,然後把驢子牽來,重複騎上,慢慢的行。

這路雖非羊腸小道,然忽而上高,忽而下低,石頭路徑,冰雪一涼,異常的滑,自飯後一點鐘起身,走到四點鐘,還沒有十·裡地。

心裡想道:「聽村莊上人說,到山集不過十五里地,然走了三個鐘頭,才走了一半。」

冬天日頭本容易落,況又是個山裡,兩邊都有嶺子遮著,愈黑得快。

一面走著,一面的算,不知不覺,那天已黑下來了。

勒住了驢韁,同推車子商議道:「看青天已黑下來了,大約還有六七里地呢,路又難走,車子又走不快,怎麼好呢?」

車伕道:「那也沒有法子,好在今兒是個十三日,月亮出得早,不管怎麼,總要趕到集上去。

大約這荒僻山徑,不會有強盜,雖走晚些,到也不怕他。」

子平道:「強盜雖沒有,倘或有了,我也無多行李,很不怕他,拿就拿去,也不要緊;實在可怕的是豺狼虎豹。

天晚了,倘若出來個把,我們就壞了。」

車伕說:「這山裡虎到不多,有神虎管著,從不傷人,只是狼多些。

聽見他來,我們都拿根棍子在手裡,也就不怕他了。」

說著,走到一條橫澗跟前,原是本山的一支小瀑布,流歸溪河的。

瀑布冬天雖然干了,那沖的一條山溝,尚有兩丈多深,約有二丈多寬,當面隔住,一邊是陡山,一邊是深峪,更無別處好繞。

子平看見如此景象,心裡不禁作起慌來,立刻勒住驢頭,等那車子走到,說:「可了不得!我們走差了路,走到死路上了!」那車伕把車子歇下,喘了兩口氣,說:「不能,不能!這條路影一順來的,並無第二條路,不會差的。

等我前去看看,該怎麼走。」

朝前走了幾十步,回來說:「路倒是有,只是不好走,你老下驢罷。」

子平下來,牽了驢,依著走到前面看時,原來轉過大石,靠裡有人架了一條石橋。

只是此橋僅有兩條石柱,每條不過一尺一二寸寬,兩柱又不緊相粘靠,當中還罅著幾寸寬一個空當兒,石上又有一層冰,滑溜滑溜的。

子平道:「可嚇煞我了!這橋怎麼過法?一滑腳就是死,我真沒有這個膽子走!」車伕大家看了說:「不要緊,我有法子。

好在我們穿的都是蒲草毛窩,腳下很把滑的,不怕他。」

一個人道:「等我先走一趟試試。」

遂跳竄跳竄的走過去了,嘴裡還喊著:「好走,好走!」立刻又走回來說:「車子卻沒法推,我們四個人抬一輛,作兩趟抬過去罷。」

申子平道:「車子抬得過去,我卻走不過去;那驢子又怎樣呢?」

車伕道:「不怕的,且等我們先把你老扶過去;別的你就不用管了。」

子平道「就是有人扶著,我也是不敢走。

告訴你說罷,我兩條腿已經軟了,那裡還能走路呢!」車伕說;「那們也有辦法:你老大總睡下來,我們兩個人抬頭,兩個人抬腳,把你老抬過去,何如?」

子平說:「不妥,不妥!」又一個車伕說:「還是這樣罷:解根繩子,你老拴在腰裡,我們夥計,一個在前頭,挽著一個繩頭,一個夥計在後頭,挽著一個繩頭,這個樣走,你老膽子一壯,腿就不軟了。」

子平說:「只好這樣。」

於是先把子平照樣扶掖過去,隨後又把兩輛車子抬了過去。

倒是一個驢死不肯走,費了許多事,仍是把他眼睛蒙上,一個人牽,一個人打,才混了過去。

等到忙定歸了。」

那滿地已經都是樹影子,月光已經很亮的了。

大家好容易將危橋走過,歇了一歇,吃了袋煙,再望前進。

走了不過三四十步,聽得遠遠「嗚嗚」的兩聲。

車伕道:「虎叫!虎叫!」一頭走著,一頭留神聽著。

又走了數十步,車伕將車子歇下,說:「老爺,你別騎驢了,下來罷。

聽那虎叫,從西邊來,越叫越近了,恐怕是要到這路上來,我們避一避罷,倘到了跟前,就避不及了。」

說著,子平下了驢。

車伕說:「咱們捨吊這個驢子餵他罷。」

路旁有個小松,他把驢子韁繩拴在小松樹上,車子就放在驢子旁邊,人卻倒回走了數十步,把子平藏在一處石壁縫裡。

車伕有躲在大石腳下,用些雪把身子遮了的,有兩個車伕,盤在山坡高樹枝上的,都把眼睛朝西面看著。

說時遲,那時快,只見西邊嶺上月光之下,竄上一個物件來,到了嶺上,又是「嗚」的一聲。

只見把身子往下一探,已經到了西澗邊了,又是「鳴」的一聲。

這裡的人,又是冷,又是怕,止不住榜格價亂抖,還用眼睛看著那虎。

那虎既到西澗,卻立住了腳,眼睛映著月光,灼亮的亮,並不朝著驢子看,卻對著這幾個人,又「嗚」的一聲,將身子一縮,對著這邊撲過來了。

這時候,山裡本來無風,卻聽得樹梢上呼呼地響,樹上殘葉漱漱地落,人面上冷氣稜稜地割。

這幾個人早已嚇得魂飛魄散了。

大家等了許久,卻不見虎的動靜。

還是那樹上的車伕膽大,下來喊眾人道:「出來罷!虎去遠了。」

車伕等人次第出來,方才從石壁縫裡把子平拉出,已經嚇得呆了。

過了半天,方能開口說話,問道:「我們是死的是活的哪?」

車伕道:「虎過去了。」

子平道:「虎怎樣過去的?一個人沒有傷麼?」

那在樹上的車伕道:「我看他從澗西沿過來的時候,只是一穿,彷彿像鳥兒似的,已經到了這邊了。

他落腳的地方,比我們這樹梢還高著七八丈呢。

落下來之後,又是一縱,已經到了這東嶺上邊,『嗚』的一聲向東去了。」

申子平聽了,方才放下心來,說:「我這兩隻腳還是稀軟稀軟,立不起來,怎樣是好?」

眾人道:「你老不是立在這裡呢嗎?」

子平低頭一看,才知道自己並不是坐著,也笑了,說道:「我這身子真不聽我調度了。」

於是眾人攙著,勉強移步,走了約數十步,方才活動,可以自主。

歎了一口氣道:「命雖不送在虎口裡,這夜裡若再遇見剛才那樣的橋,斷不能過!肚裡又饑,身上又冷、活凍也凍死了。」

說著,走到小樹旁邊,看那驢子,也是伏在地下,知是被那虎叫嚇的如此。

跟人把驢子拉起,把子平挾上驢子,慢慢價走。

轉過一個石嘴,忽見前面一片燈光,約有許多房子,大家喊道:「好了,好了!前面到了集鎮了!」只此一聲,人人精神震動。

不但人行,腳下覺得輕了許多,即驢子亦不似從前畏難苟安的行動。

那消片刻工夫,已到燈光之下。

原來並不是個集鎮,只有幾家人家,住在這山坡之上。

因山有高下,故看出如層樓疊榭一般。

到此大家商議,斷不再走,硬行敲門求宿,更無他法。

當時走近一家,外面系虎皮石砌的牆,一個牆門,裡面房子看來不少,大約總有十幾間的光景。

於是車伕上前扣門。

扣了幾下,裡面出來一個老者,鬚髮蒼然,手中持了一技燭台,燃了一枝白蠟燭,口中問道:「你們來做甚麼的?」

申子平急上前,和顏悅色的把原委說了一遍,說道:「明知並非客店,無奈從人萬不能行,要請老翁行個方便。」

那老翁點點頭,道:「你等一刻,我去問我們姑娘去。」

說著,門也不關,便進裡面去了。

子平看了,心下十分詫異:「難道這家人家竟無家主嗎?何以去問姑娘,難道是個女孩兒當家嗎?」

既而想道:「錯了,錯了。

想必這家是個老大太做主。

這個老者想必是他的侄兒。

姑娘者,姑母一之 謂也。

理路甚是,一定不會錯了。」

霎時,只見那老者隨了一個中年漢子出來,手中仍拿燭台,說聲「請客人裡面坐」。

原來這家,進了牆門,就是一平五間房子,門在中間,門前台階約十餘級。

中年漢子手持燭台,照著申子平上來。

子平分付車伕等:「在院子裡略站一站,等我進去看了情形,再招呼你們。」

子平上得台階,那老者立於堂中,說道:「北邊有個坦坡,叫他們把車子推了,驢子牽了,由坦坡進這房子來罷。」

原來這是個朝西的大門。

眾人進得房來,是三間敞屋,兩頭各有一間,隔斷了的。

這廠屋北頭是個炕,南頭空著,將車子同驢安置南頭,一眾五人,安置在炕上。

然後老者問了子平名姓,道:「請客人裡邊坐。」

於是過了穿堂,就是台階。

上去有塊平地,都是栽的花木,映著月色,異常幽秀。

且有一陣陣幽香,清沁肺腑。

向北乃是三問朝南的一精一捨,一轉俱是迴廊,用帶皮杉木做的闌柱。

進得房來,上面掛了四盞紙燈,斑竹扎的,甚為靈巧。

兩間敞著,一間隔斷,做個房間的樣子。

桌椅几案,佈置極為妥協。

房間掛了一幅褐色布門簾。

老看到房門口,喊了一聲:「姑娘,那姓申的客人進來了。」

卻看門簾掀起,裡面出來一個十八九歲的女子,穿了一身布服,二藍褂子,青布裙兒,相貌端莊瑩靜,明媚閑雅,見客福了一福。

子平慌忙長揖答禮。

女子說:「請坐。」

即命老者:「趕緊的做飯,客人餓了。」

老者退去。

那女子道:「先生貴姓?來此何事?」

子平便將「奉家兄命特訪劉仁甫」的話說了一遍。

那女子道:「劉先生當初就住這集東邊的,現在已搬到柏樹峪去了。」

子平問:「柏樹峪在什麼地方?」

那女子道:「在集西,有三十多里的光景。

那邊路比這邊更僻,愈加不好走了。

家父前日退值回來,告訴我們說,今天有位遠客來此,路上受了點虛驚。

分付我們遲點睡,」預備些酒飯,以便款待。

並說:『簡慢了尊客,千萬不要見怪。

』」子平聽了,驚訝之至:「荒山裡面,又無衙署,有什麼值日、退值?何以前天就會知道呢?這女子何以如此大方,豈古人所謂有林下風範的,就是這樣嗎?到要問個明白。」

不知申子平能否察透這女子形跡,且聽下回分解。

第一回 土不制水歷年成患$能鼓浪 第二回 歷山山下古帝遺蹤 明湖湖邊美 看第三回 金線東來尋黑虎 布帆西去訪蒼鷹 第四回 宮保愛才求賢若渴 太尊治盜疾惡如仇 第五回 烈婦有心殉節 鄉人無意逢殃 第六回 萬家流血頂染猩紅 一席談心辯生 第七回 借箸代籌一縣策 納楹閒訪百城書 全卷第九回 一客吟詩負手面壁 三人品茗促膝 第十回 驪龍雙珠光照琴瑟 犀牛一角 第十一回 疫鼠傳殃成害馬 癡犬流災 第十二回 寒風凍塞黃河水 暖氣催成 第十三回 娓娓青燈女兒酸語 滔滔黃

分類:譴責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老殘遊記
第一回 土不制水歷年成患$能鼓浪第二回 歷山山下古帝遺蹤 明湖湖邊美看第三回 金線東來尋黑虎 布帆西去訪蒼鷹第四回 宮保愛才求賢若渴 太尊治盜疾惡如仇第五回 烈婦有心殉節 鄉人無意逢殃第六回 萬家流血頂染猩紅 一席談心辯生第七回 借箸代籌一縣策 納楹閒訪百城書讀第八回 桃花山月下遇虎 柏樹峪雪中訪賢全卷第九回 一客吟詩負手面壁 三人品茗促膝談心第十回 驪龍雙珠光照琴瑟 犀牛一角第十一回 疫鼠傳殃成害馬 癡犬流災第十二回 寒風凍塞黃河水 暖氣催成第十三回 娓娓青燈女兒酸語 滔滔黃第十四回 大縣若蛙半浮水面 小船如第十五回 烈焰有聲驚二翠 嚴刑無度第十六回 六千金買得凌遲罪 一封書第十七回 鐵炮一聲公堂解索 瑤琴三第十八回 白太守談笑釋奇冤 鐵先生第十九回 齊東村重搖鐵串鈴 濟南府第二十回 浪子金銀伐性斧 道人冰雪返自序第一回 元機旅店傳龍語 素壁丹青繪第二回 宋公子蹂躪優曇花 德夫人憐惜看第三回 陽偶陰奇參大道 男歡女悅證初禪第四回 九轉成丹破壁飛 七年返本歸家坐第五回 俏逸雲除欲除盡 德慧生救人救澈第六回姥宮中逸雲說法 觀音庵裡環翠第七回 銀漢浮槎仰瞻月姊 森羅寶殿伏見閻王讀第八回 血肉飛腥油鍋煉 骨語言積惡石磨研全卷第九回 德業積成陰世富 善緣發動化身香外編卷一(殘稿)讀後感——一榻,一幾,一席,一燈,一硯,一筆,一紙讀書筆記——江湖夜雨付殘生讀後感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