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真後史》第四十一回 白馬寺懷義嫉賢 大峽山羊雷仗義:深宮暱一愛一挾飛仙,峻嶺謀財雀逐安。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禪真後史》第四十一回 白馬寺懷義嫉賢 大峽山羊雷仗義

禪真後史

第四十一回 白馬寺懷義嫉賢 大峽山羊雷仗義

詩曰:

深宮暱一愛一挾飛仙,峻嶺謀財雀逐安。

一婬一盜兩途君莫羨,到頭終必受誅連。

話說許敬宗見武後問瞿侍中異鼠之名,從旁奏道:「臣觀此二鼠,高不過一尺,重不過數斤,細齒薄唇,焉能食鐵?以二小鼠,縱使有食鐵之技,亦不致吃盡滿庫器械,總屬無稽之言,有何實據?瞿侍中難免欺君之罪!」瞿琰道:「適奉玉旨,清查武庫失去兵器。

臣思此庫牆垣高一聳,重門扃綢,何由致盜?

假使盜去,亦無處藏匿。

臣與兄劉樞密暗加搜索,臣兄言自古有食鐵之鼠,其腸可鑄為利劍,故奏聞陛下,試往庫中蹤跡。

果於深一穴一內取出此二鼠,其形狀古怪,實世人之所未見。

繼至內廷,與陛下、國母龍目一睹。

此二物名為鼠賓鼠,聲鳴如磐,嚼鐵如泥,載於古書聖典,何為妄上欺君?」

武後道:「二卿不必爭論。

適聞瞿侍中言,其聲如磬,其腸可鑄為刃,以此二項試之,立分真偽。」

許敬宗道:「一娘一娘一天鑒甚明,倘這二鼠聲不如磬,腸不可鑄劍,豈不是瞿侍中誑欺君上?」

武後道:「今日得此二鼠,試觀瞿卿之言符驗否,又非他要功冒祿,何·謂欺君?其言驗,足顯博古高才;其言不驗,付之一笑而已,有何罪哉?但不知此鼠何以得其聲叫?」

瞿琰俯伏謝恩,奏道:「一娘一娘一欲聽二鼠之一聲 ,取利錐剌其股則鳴。」

武後喚宮人取出金針一枚,遞與宦官,逐二鼠於籠角,以針刺去。

二鼠一齊嘶叫,果然其聲如磬,清韻盈耳。

天子與武後聽了,龍顏大悅。

合殿臣宰宮監,合聲稱妙。

止有許敬宗默口無言,呆立金階之下。

武後見了,宣許敬宗近前,付與匕首一口,令其剖鼠取腸。

許敬宗怎敢違忤,只得一裸一拳伸臂,取二鼠剖開,剜出五臟看時,果煞奇怪:赤心、青肺、白腸、黑肝、黃膽,五臟按五行之色。

天子看了嘖嘖稱妙。

武後道:「二鼠之腸,雖然潔白可一愛一,其質柔軟,焉能鑄成兵器?」

瞿琰道:「腸雖柔軟,入火則堅。

陛下揀選良匠,用文武二火鍛煉,取蒸池之水淬礪,和以九煉純鋼,自成寶劍二口,可名無價之珍。」

武後取腸,一交一 與周國公武承嗣收貯,留下鼠皮,藏於寶庫,以志奇物。

此時眾官皆歡喜出朝,惟有許敬宗奉後旨持刀殺鼠,暗忖受屠夫之辱,滿面懷慚,無顏而退。

瞿侍中回樞密院,對劉仁軌備言前事。

劉仁軌無限之喜。

有詩為證:庇一奸一昔日免凌夷,恃一寵一 猶然妒大儒。

聖母寬恩不深罪,一操一刀只令作屠兒。

且說周國公武承嗣領鼠賓鼠之腸回府,轉委工部官員尋訪良匠,打造寶劍。

這工部侍郎姚元崇差人詢訪一精一於打造軍器匠人。

本部員外郎欒虛覓得一人,姓許名銖,系東平人氏,善造軍器,就於鐵作局中起工。

這許銖原系高手,見監工官吏說知鼠腸鑄劍之事,許銖稟道:「諸禽各獸能吃鐵者,其腸胃俱可成器,須賜靜室爐廠煤炭二火,並令人取蒸池之水、東夷之鐵,·三者齊備,匠人便可動手。

工部官從其差撥,逐一打點齊備。

兩月之後,許銖造成寶劍二口,用七寶裝飾劍鞘,奉與工部侍郎姚元崇,轉呈周國公武承嗣,承嗣送入中宮。

武後細看,二劍之光閃爍,長有三尺二三,色如白練,試以殺人,不染血腥,吹發自能兩斷,果為至寶。

武後將二劍收藏寶庫,重賞許匠人並工部官吏。

又奏過至尊,說:「瞿侍中以符藥救療博平十餘州百姓,復痊婢子之疾,又清查武庫取出鼠寶,上解至尊之疑,下釋國侄之罪,瞿生有此大功,理應升擢三級,授為大理寺少卿,兼署出入糧儲。

將日前妄奏周國公諸生,盡行遠謫。」

天子允奏,頒旨於各衙門知悉。

瞿琰接旨,入朝謝恩,辭還爵秩不受。

武後道:「卿有大功者三,今暫升卿職,不日另行遷擢。

今堅辭不受,莫非以爵輕祿薄為嫌?」

瞿琰頓首道:「臣感天恩,未有尺寸報效,復錫顯秩厚祿,無任感戴之至。

然司諫諸官,皆以讜言正直為任。

前周國公庫中失去器械,眾言官責以失檢點,而復規以監守自盜,盡公非為私也。

陛下因臣清查明白,突將言官等貶謫,是以臣害之也,臣何敢當?願削臣爵位,復諸司諫之秩,庶幾人心皆安,言路不塞。」

天子大悅道:「視卿天才耀穎,況復寬厚不伐,少年若此,實為難得。

依卿所奏,盡赦諸諫官之罪,卿亦就職毋辭。」

瞿琰才叩頭謝恩而出。

當晚批出聖旨,說許敬宗系朝廷大臣,不思盡忠報國,屢屢忌賢妒能,本宜重懲,姑念開國功勳,削職閒祝此時,瞿琰擇日蒞大理寺之任,與劉仁軌同在長安為官,人人悅服。

天子、武後,不時宣召入宮,評議國政。

內中有妒忌的佞臣欲行讒謗,看了印常侍、許敬宗的樣子,誰敢多言?故此瞿少卿建議,朝廷無有不從。

光一陰一代謝,不覺早過了兩個年頭。

左樞密劉仁軌因父親劉浣歸閒鄂州,年老病故,率領家眷丁憂回籍去了。

瞿琰留於京·都,年過二旬,未曾婚娶。

多少皇親國戚、宦室豪門,托媒說合,盡皆卻而不就。

當下正值弘道元年十二月,高宗皇帝駕崩,太子顯即位,改元嗣聖,尊武後為皇太后。

二月,太后廢天子為廬陵王,立豫王旦為皇帝。

內外政事皆決於太后之手,復立武氏七廟,又擢番僧懷義為白馬寺王,以念佛誦經為名,出入宮禁,得幸於後,丑聲遠播。

眉州刺史英公李敬宗起軍揚州,太后遣大將軍李孝逸將兵征討,瞿琰常召入宮中,贊畫機務。

懷義暗思:「他青年標緻,舉止一溫一 雅,又見太后言聽計從,甚相親信,心中暗忖這官兒若久侍椒房,難免偷一香竊玉,不如及早逐他離此遠去,以除心腹大患。」

日逐在心,無隙可入。

當日侵晨,正和武後在龍床 上作耍,宮娥傳報:清海防禦使差官繼本奏稱,清遠縣巨寇羊雷、潘三澼聚眾數萬,據州僭縣,大生變亂,官軍不能抵擋,遠近振動,勢甚猖獗,求朝廷速遣大將,統兵征剿。

武後聞報,不能盡興,忙披衣而起,急欲出朝,聚集大臣商議。

懷義道:「陛下素有膽略,人皆稱為女中大帥。

今聞此小警,何憂怖如是耶?」

武後道:「卿家但一精一房幃之術,豈解國家大事?前李敬宗這廝與駱賓王、唐之奇等移檄州縣,共謀作叛,雖遣大將軍李孝逸率兵討之,未聞捷獻;今復清海一騷一動,離此較遠,倘一時四遠響應,倉猝難以征服,這是切身之害,故朕心深以為憂。」

懷義道:「海寇山僚,恃險負固,不時竊發,恣行擄掠,意圖金帛子女,欲滿則退,乃疥癬之疾耳,何勞聖慮?陛下欲圖萬全之計,只遣一文武兼全臣宰,督率將士,領兵征進,勢如摧枯拉朽,管取馬到成功。」

武後道:「朕亦知速發一精一兵,破彼烏合之眾,成功甚易。

遍想滿朝大臣,並非文武全才之士,故朕心憂疑不決。」

懷義道:「臣觀大理寺少卿瞿琰倜儻不凡,才猷拔萃,陛下委以重任,必能立業建功。」

武後道:「瞿少卿青年有志,才德俱優,朕朝暮咨·以國政,輔翼廟堂,豈可使之遠出?」

懷義道:「輔弼朝綱,固雲重務,然剿夷賊寇,亦非細事,如委託不得其人,必貽國家大害。」

武後沉吟半晌,允其所議。

傍晚發出聖旨:授瞿琰為清海軍經略使,監督正將二十員、裨將五十員、馬步一精一兵五萬,外欽賜寶劍一口、令旗一面,便宜行一事。

清海軍十四州、四十七縣軍兵盡行調遣。

所有一應殺戮,不必奏聞。

瞿琰見了旨意,反生歡喜,暗思讒佞盈朝,忠良遁跡,久戀於茲,必罹重禍。

即時辭朝,文武官員一齊餞別,迤逞領兵前進不題。

且說這清海地境,春秋時為南越地,三國時屬東吳孫權統轄,名曰廣州,至唐高祖改郡為州,易名清海。

其地脈總百越,山連五嶺,夷夏粵區,仙靈窟宅。

本州所屬清遠縣有一好漢,姓羊名雷,排行第一,乃大羅山獵戶,生得臉如鍋底,身似金剛,一部落腮一胡一 ,兩隻朱紅眼,雙臂有千斤之力,凡入山捕獸,慣用一桿純鐵鋼叉,重五十餘斤,獨自一個出入深山窮谷之中,撞著豺狼虎豹,手到成擒;一性一雖急躁,最有義氣。

父親早喪,事寡母勞氏極其孝敬。

忽一日早上,羊雷見天色晴明,吃了酒飯,倒提著鋼叉,取路往峽山上來,尋覓野獸。

行了十餘里山徑,看看走至嶺上,忽聽岡側樹林裡人聲喊叫「救命」!羊雷忙奔入一步看時,只見兩條大漢,腰裡插著刀斧,將一個後生背剪綁了,正待下手,見羊雷撞到,吃了一驚。

羊雷大喝道:「青天白日,汝兩個在此殺人,莫非謀財害命麼?」

一大漢道:「冤有頭,債有主,我等與這廝系殺父之仇,在此報冤。

客官你自請行路,莫要多管!」那後生高聲叫屈,喊道:「爺爺救命,這兩個是我義男,騙我至此殺害。」

羊雷再欲詰問,只見那條大漢怒目拔刀,待要照後生面門劈下。

羊雷大喝一聲:「慢著!」一鋼叉戳去,將執刀大漢兜胸脯搠倒。

這條大漢叫一聲」阿呀」!轉身便走,被羊雷趕上,一叉一柄一打翻。

·慌忙替後生解了繩索,扶起問其原故。

後生道:「某姓潘名?,祖居三水縣,家頗富饒,每往兩浙收買緞匹生理。

這二賊是某家生子,一名潘嶼,一名潘鹿。

三日前好端端同出門來,行至此間,陡起凶心,將我捆倒,不是偶遇尊駕,這一個命早已歸一陰一。」

羊雷道:「義男謀害家主,其中必有委曲。」

向前看那二人時,那一個胸脯中叉的閉眼擎拳,早已氣絕;這一被叉一柄一打傷的,昏暈方蘇。

羊雷一手抓之,喝道:「汝好好將謀殺家主根源對我實說,姑留一命,送官緩處。

稍若遲延,不吐真情,照那賊樣子,兜心也是一叉!」原來被戳死的名潘嶼,這人名潘鹿。

當下潘鹿哀求道:「待小人直說,乞好漢饒命則個。」

羊雷同潘嶼坐於石坡之上,令潘鹿跪下快講。

潘鹿道:「小人奉二伯爹並主母一之 命,幾次令我二人謀害小官人。

小人念主僕之情,不忍下手。」

羊雷怒道:「好胡說!自古道,六耳不同謀。

設計殺人,是那暗中曖一昧 事體,怎有主母、伯爹數人計議之理?總屬荒唐!」「咄」的一聲,跳起身來,提叉便搠。

潘鹿叩頭道:「待小人細說便是,求好漢見饒。」

羊雷怒目切齒,倒提鋼叉,喝道:「快講,快講!倘有一字虛詐,教汝頃刻身亡!」潘鹿道:「家庭事務,小官人在此,怎敢調謊?

二伯爹乃小官人嫡親伯伯,彼有三子,因家事不及小主,幾遍價要承繼一子過來,小主不允,記恨於心,故此屢生謀害。

近來小主母因小官人在浙西娶了一妾,暗懷忌妒,況小官人出外日多,小主母暗與伯爹第三子通一奸一,故兩下合計,謀殺小主,一來佔了家資,二則一窩一處的快活。

先與我二人二百兩銀子,殺了小主,找銀八百兩。

此是真情實跡,求好漢饒放草命。」

羊雷問潘嶼道:「這言語可不假麼?」

潘嶼道:「小可先人與凶伯同胞。

先祖存日,將財產一般分析。

先人善於經營,十年之間成了萬金家計。

凶伯尚氣好訟,將千金之產浪費大半,要·把獸兄承繼。

奈寒家通族不允,以致仇恨生謀。

況近日賤荊舉止異常,窺其動靜,似有外情,或兩惡相濟,暗謀殺害也。」

羊雷道:「尊府價僕共有幾人?」

潘嶼道:「蒼頭、小廝、男一女等不下三十餘人。」

羊雷道:「價婢如此之多,令伯何獨用這二人?」

潘嶼道:「此二一奴一之父,原屬獸伯。

因彼家道蕭索,復歸與我。」

羊雷道:「據此參酌,的確無疑。

然此事關係甚重,難以容忍,且到草舍一飯,同往敝縣首明,再赴上司告理伸冤。」

潘嶼拜謝。

羊雷掘土將潘嶼一屍一首埋了,把凶器一交一 與潘嶼,理條繩子,吊了潘鹿,一同復回原路,到羊雷家裡來,對母親說了,忙忙地整辦酒飯,搬將出來,滿案上都是些野味:鹿脯、虎、麂肉、兔臘之類。

二人飽吃一餐,又拿酒飯與潘鹿吃了,逕取路往清遠縣來。

到得縣前時,天色已暮,把門人役問了備細,且在衙前伺候。

少頃,知縣坐晚堂,皂甲將三人帶入,跪於廳下。

潘嶼、潘鹿一齊叫屈。

知縣道:「汝三人夤夜聲屈,卻為何故?」

潘嶼把伯子、渾家閤家謀害並山嶺偶遇羊雷救命情節,沒頭沒緒的說了一遍。

縣官喝道:「山徑殺人,事體至大,聽汝言語含糊,難以憑信。」

羊雷跪上案前,稟道:「這人姓潘名?,系三水縣緞商,有嫡親伯子與他渾家合計設謀,將二百兩銀子賄囑義男潘嶼、潘鹿二人,於峽山嶺下將家主捆縛,正要下手,彼時小人上山打獵,偶從嶺下衝出,救了潘嶼,路觸不平,已將凶僕潘嶼搠死,尚存潘鹿為證。

這是爺台所轄地方,小人和潘嶼先行首明,以為日後伸冤張本。」

大尹道:「他家義男在山僻間謀殺家主,剛剛又被爾衝破。

既然衝破,止應救了潘嶼,拿此二僕見我,審斷定罪,才是個道理。

怎麼為救一人,反又殺死一人?今復乘夜出首,希圖脫罪,事跡涉疑,難於准信。」

羊雷聽罷,不覺目上視。

未知怎生回答,且看下回分解。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禪真後史
第一回 耿寡婦為子延師 瞿先生守身矢節第二回 醉後兔兒追舊債 夜深碩士受飛菑第三回 二真仙奇遇傳方 裘五福巧言構釁第四回 聽讒言潑皮興大訟 遇知己老穆訴衷情第五回 裘教唆硬證報仇 陸夫人酬恩反目第六回 商天理肆惡辱明醫 秋傑士奮威誅劇賊第七回 窺珠玉諸凶謀害 觀梅雪二友和詩第八回 舞大刀秋僑演武 拜花燭耿憲成親第九回 戀美色書生錯配 貪厚贈老嫗求婚第十回慶生辰妯娌分顏慪閒氣大家得病第十一回全孝義郁氏善言看風水葛鷦詭計第十二回寫議單敗子賣墳山假借宿禿囚探消息第十三回華如剛藏機破法龔敬南看鷂消閒第十四回凌老道華禿死奸養師母耿郎送地第十五回躍金鯉孝子葬親築高壇真人發檄第十六回葉煉師回神復旨張氏女妒孕生情第十七回問肚仙半夜有餘薦醫士一字不識第十八回全伯通巧處生情郁院君夢中顯聖第十九回五彩落水全生定媚姐思兒得受病第二十回瞿廷柏母子重逢劉廉訪弟兄蒞任第二十一回好施小惠恆招禍急為偷生反喪軀第二十二回叛獄賊市口遭刑燒香客廟前斗寶第二十三回惡公子見財起意老闍黎直口訴冤第二十四回存公道猴蟹歸原正法度主僕受責第二十五回木馬驛劍俠談心蒙山洞苗酋作亂第二十六回眾百姓鼓勇逐蛇三洞主改邪歸正第二十七回劉仁軌激蠻攻蠻骨查臘用計中計第二十八回墨頂朱沖波救主哈一喃出獵興兵第二十九回崆峒嶺二賢敘舊龍門府四將攻城第三十回愛良馬番將獻謀掛數珠猢猻念佛第三十一回黃鼠數枚神馬伏奇童三矢異僧亡第三十二回劉經略執旗督陣瞿司理上表辭官第三十三回瞿二郎吞符卻病黨氏女刺繡見妖第三十四回藍面鬼撲捉黨翼兒大將軍錘擊滑道士第三十五回瞿氏子放雷逐怪車雲甫挺斧劈邪第四十一回 白馬寺懷義嫉賢 大峽山羊雷仗義第四十二回 卞心泉賂貴救親 羊大郎肆凶拒捕第四十三回 三戒銘心權避跡 一餐大嚼定交情第四十四回 嘍囉贈寶救冤民 孔目收金寬獄犯第四十五回 二寨主停杯審事 四冤犯遇赦遠奔第四十六回 俠士戮奸伸大義簿司移釁詐平民第四十七回 談積弊防禦明心試神臂二雄納款第四十八回 告病還鄉期避世割襟為聘結良緣第四十九回 收番禮金吾護法慕闍黎王氏偷情第五十回 為渡銀河蹶躓因 方花貌受熬煎第五十一回 勞夫人夢裡簪花 來毓秀灶前說苦第五十二回 小蘭獻主解重圍 我惜貪歡嬰內疾第五十三回 田寶珠捱身入戶 沈三昧借港行舟第五十四回 嵇西化縱慾傷人 瞿道者登橋援難第五十五回 戮奸僧立時正法 救蠱婦子夜擒魔第五十六回 顧大郎為弟求醫 顏氏女訴冤索命第五十七回 程員外聆音擇婿 張別駕設計傾賢第五十八 回南明山玩景遇饑民 西屏嶺焚祠驅孽鱷第五十九回 赴井泉棄名避世 隱巖壑斂跡修真第六十回 棲霞洞四道敵魔毗離村七仙入聖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