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演義》第二十四卷 羊侃竭忠守建業 韋粲大戰死青塘:景皆遣將據守,進兵直至關下,繞台城三匝,幡旗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南史演義》第二十四卷 羊侃竭忠守建業 韋粲大戰死青塘

南史演義

第二十四卷 羊侃竭忠守建業 韋粲大戰死青塘

話說正德既從賊,白下、石頭之師皆潰。

景皆遣將據守,進兵直至關下,繞台城三匝,幡旗皆黑,城中恟懼。

羊侃詐稱邵陵王西昌侯援兵已至近路,眾心稍安。

景百道懼攻,鳴鼓吹角,喧聲震地。

縱火燒大司馬府東、西華諸門,煙焰張天。

羊侃使鑿門上為竅,下水沃火。

太子自奉銀鞍,往賞戰士,直閣將軍朱思親率壯士數人,躍城灑水,久之方滅。

賊人作木驢數百攻城,城上投石碎之。

賊更作尖項木驢來攻,石不能破。

侃作雉尾炬,灌以膏蠟擲下,焚之立盡。

賊又作登城樓,高十餘丈,欲臨射城中。

侃曰:「車高塹虛,彼來必倒,可臥而觀之。」

及車動果倒。

當是時,景據公車府,正德據左衛府,賊將宋子仙據東宮,范桃棒據同泰寺,分番迭攻。

侃隨方抗禦,賊不能克,乃築長圍以絕內外。

卻說正德初意兵至建康,景即立之為帝。

而景專事攻城,不相推奉,正德心懷疑慮,謀之左右曰:「侯王許過江後,即奉我為帝。

今置不問,必有所不足於我也。

我欲結其歡心,若何而可?」

左右曰:「聞侯王孑身南來,尚無妻室,前日求婚王、謝,未遂其志。

王何不以女妻之,使諧伉儷之私,則其好永固,彼必助王為天子矣。」

正德國:「善。」

以幼一女生得姣好,欲納之景。

其妻憐女幼小,不欲使為景婦,正德曰:「吾方仗侯公取天下,何惜一女!」遂詣景營,謂之曰:「公軍中寂寞,僕有息女,一性一頗溫淑,願以侍公枕席。」

景大喜曰:「得王女為婦,當使長共富貴。」

乃命設宴於東宮,即日成婚。

東宮去城不遠,其中動靜,城上皆見。

一日忽見宮中懸燈掛綵,賊眾皆披紅往來,少頃鼓樂喧天,笙歌聒耳,莫測其故。

旋有賊騎數十,來至濠邊,指城上吉曰:「昔侯王欲娶王、謝家女,尚謂門高非偶。

今臨賀納女於侯王矣,比王、謝何如?」

太子聞之怒,遣人縱火燒東宮,殿台皆盡。

景亦怒,縱火燒乘黃廄、上林館、太府寺,皆成灰滅。

戊午朔,景遂奉正德為帝,下詔稱:「普通已來,一奸一邪亂政,上病不豫,社稷將危。

河南王景釋位來朝,猥用朕躬,紹茲寶位,可大赦,改元正平。」

以景為丞相。

朱異聞正德僭號,勸上出兵擊之,上問羊侃,侃曰:「不可。

出人若少,不足破賊,徒挫銳氣;若多,則一旦失利,門隘橋小,必大致失亡。」

異力勸擊之。

帝從其言,遂使千餘人出戰,鋒未及交,即退走爭橋,赴水死者大半。

侃子鷟為景所獲,執至城下以示侃。

侃曰:「吾傾宗報國,猶恨不足,豈計一子!幸早殺之。」

數日復持來,侃謂鷟曰:「久以汝為死矣,今猶在耶?」

引弓射之。

賊以其忠義,亦不之殺,但聲言帝已晏駕,城中亦以為然。

於是太子請帝巡城,以安眾心。

百姓聞警蹕聲,皆鼓噪流涕,眾心粗安。

先是江子一之敗還也,上責之,子一拜謝曰:「臣以身許國,常恐不得其死。

今所部皆棄臣去,臣以一夫安能擊賊?若賊遂能至此,臣誓當碎身以贖前罪。

不死闕前,當死闕後。」

至是子一啟太子,願與弟子四、子五率所領百餘人,開承明門出戰,太子許之。

子一直抵賊營,賊仗兵不動。

子一呼曰:「賊輩何不速出?」

久之,賊騎出陣,子一徑前引槊刺賊,連殺數人,從者莫之繼,賊解其肩而死。

子四、子五相謂曰:「與兄俱出,何面獨歸?」

皆免胄赴賊,子四中槊消,洞胸而死。

子五傷脛,還至塹邊,一慟而絕。

太子聞其死,傷悼久之。

卻說侯景初至建康,謂朝夕可拔,號令嚴整,士卒不敢侵暴。

及城久不克,人心離阻,軍中乏食,乃縱兵掠奪民米及子女金帛。

自後米一升,直七八萬錢,人相食,餓死者十五六。

乃更於城之東西兩處起土山,驅迫士民,不限貴賤,皆充力役。

疲贏者即殺以填山,號哭動地。

城中亦築土山以拒之。

太子、宣城王以下,皆親負土,執畚鋪。

起層樓於山上,高四丈,募敢死士二千人,厚衣袍鎧,謂之「僧騰客」,分配二山,晝夜交戰不息。

會大雨,城內土山崩,賊乘之垂人,苦戰不能禁。

侃令軍士擲火為城,以斷其路,徐於內築城,賊不能進。

朱異有奴出降於賊,景即以為儀同三司。

奴乘良馬,衣錦袍,循行城下,仰見異在城上,呼而謂曰:「汝五十年仕宦,方得中領軍,吾始事侯王,已為儀同矣。」

於是三日之中,群奴出降者以千數。

景皆厚撫以配軍。

人人感恩,為之致死。

景又射書城上遍諭士民曰:梁自近歲以來,權幸用事,割剝齊民,以供嗜欲。

如曰不然,公等試觀今日,國家池苑,王公第宅,僧尼寺塔,及在位庶僚,姬妻百室,僕從數千,不耕不織,錦衣玉食,不奪百姓從何得之?僕起赴闕庭,只誅權一奸一,非傾社稷。

今城中指望四方入援,吾觀王侯諸將,志在全身,誰能竭力致死,與吾爭勝負哉?長江天險,吾一葦航之。

景明氣淨,自非天人允協,何能如是!幸各三思,自求無吉。

當是時,勤王之詔四出,而各路藩鎮,皆懷觀望,或據強城,按兵不發;或託言糧缺,發而又止;或僅遣偏師人援,大軍不接。

以故京師被圍已久,而外援杳然。

先是邵陵王聞變,晝夜兼行,引兵入援。

及濟大江,中流風起,人馬溺者十一二。

眾請退,不許,遂率西豐侯大春、新塗公大成、永安侯確、安南侯駿、譙州刺史趙伯超、武州刺史蕭弄璋等,步騎三萬,自京口西上。

景聞之,遣軍迎拒。

趙伯超謂綸曰:「若從黃城大路進兵,必與賊遇,不如徑趨鍾山,突據廣莫門,出賊不意,賊圍必解矣。」

綸從之,卷甲疾趨,夜行失道,迂二十餘里,及旦,才達於蔣山。

賊不虞兵來,見之大駭,分兵三道攻綸,綸力戰卻之。

會大雪,天寒甚,山巔不能立營,乃引軍下山結寨。

賊兵陳於覆舟山北,綸兵陳於玄武湖側,與賊對陣相持,至暮不戰。

景伏兵於旁,佯退以誘之,安南侯駿見其退,以為賊將走,即率眾追逐。

景旋軍與戰,伏兵起,左右夾攻,駿大敗而走。

趙伯超望見亦退走,諸軍皆潰。

綸收余兵人天保寺,景縱火燒寺,綸率數騎逸去。

士卒踐冰雪,往往墮足。

景悉收輜重,生擒西豐公大春,及綸將霍俊等而還。

明旦,陳所獲首虜鎧仗及大春等於城下,使言曰:「邵陵工已為亂軍所殺。」

霍俊獨曰:「王小失利,已全軍還京口,城中但堅守,援軍尋至。」

賦以刀歐其背,俊辭色彌厲,遂殺之。

於是城中益恐。

時朝野以侯景之禍,共尤朱異,異慚憤發疾死,人皆恨其死晚。

而羊侃日夜守禦,心勞力瘁,未幾亦以疾卒。

太子哀慟,如失左右手。

於是人益危懼。

景聞之喜曰:「羊侃死,吾取城如拾芥矣。」

乃復大造攻具,大車高數丈,一車二十輪,運土填塹,進焚台城東南樓,勢甚迫。

台將吳景獻計太子,即於城內構地為樓,火才滅,新樓即立,賊以為神。

又賊乘火起,於其下穿城而入。

城中覺之,更築迂城,狀如卻月以截之,賊不得進。

賊更作土山以一逼一城,城內作地道,以取其土,外山崩,壓賊且盡。

賊計窮,乃徇於眾曰:「有能獻計取城者,封萬戶侯。」

時有賊將宋嶷,獻計於景曰:「決玄武湖以灌台城,則城立破矣。」

景從之,連夜決湖,水盡編人城中,闕前皆為洪流,百姓皆就高處避水。

今且按下慢講。

且說其時來援者,卻有一位忠肝義膽捐軀殉難的傑士,姓韋,名粲,字長蒨,車騎將軍睿之孫,徐州刺史放之子也。

粲少有父風,好學厲志。

及壯,身長八尺,容貌魁偉,嘗以步兵校尉,人為東宮領直,與太子深相一愛一敬。

後遷為衡州刺史,勤於政治,至是征為散騎常侍,還至廬陵。

聞台城被圍,怒曰:「堂堂天朝,為犬羊所困,要吾輩臣子何用?」

因簡閱部下,得一精一兵五千,倍道赴援。

至豫章,以兵力尚弱,就內史劉孝儀謀之,孝儀曰:「必如此,當有敕,豈可輕信人言,妄自發兵願且少待。」

乃置酒留飲。

粲怒,以杯抵地,曰:「賊已渡江便一逼一宮闕,水陸俱斷,何暇有報?假令無敕,豈得自安!目今巨寇滔天,君父在難,凡屬臣子皆當致命。

韋粲今日何情飲酒」即馳出。

會江州刺史當一陽一公大心遣使邀粲,粲馳往見之,謂大心曰:「上游藩鎮,江州去京最近,殿下情計,誠宜在前。

但中流任重,當須接應,不可闕鎮。

今宜且張聲勢,移鎮湓城賜以一軍相隨,於事便足。」

大心然之,乃遣中兵柳昕率兵二千人隨粲進援,行至南州,忽見一支人馬,騎約有萬餘,旗號鮮明,甲兵堅利,浩浩蕩蕩而來。

問之,乃司州刺史柳仲禮軍也,聞京師有難,亦來赴救。

仲禮與粲,本外兄弟,相見大喜粲即送糧仗給之,並出私財以賞其戰士。

是時,鄱一陽一王遣其世子嗣,與西豫州刺史裴之高、建安太守趙鳳舉,各將兵人援,軍於蔡州,以待上流諸軍。

之高聞粲與仲禮兵至,遂自張公洲遣船渡之。

未幾,宣猛將軍李孝欽、殷州刺史羊鴉仁、南陵太守陳文徹,各率眾來會。

又湘東世子方等將步騎一萬,人援建康。

竟陵太守王僧辯,將舟師萬人,出自漢川,載糧東下,於是援兵大集。

共屯新林,商議破賊。

粲謂:「將不一心,致敗之道,必得一人為主,乃克號令畫一。」

因共議推仲禮為大都督,以主軍政。

獨裴之高自以年位並尊,恥居其下,議累日不決。

粲抗言於眾曰:「今者同赴國難,義在除賊,所以推柳司州者,正以久捍邊疆,先為侯景所憚。

且士馬一精一銳,無出其右。

若論位次,柳在粲下,語其年齒,亦少於粲;直以社稷大計,不得復論官職高下。

將貴在和,方克協力,若人心不同,大事去矣。

裴公朝之舊德,豈應復挾私情,以沮大計。

粲請為諸君解之。」

乃單舸至之高營,切讓之曰:「今二宮危一逼一,朝不保夕。

臣子當戮力同心,豈可自相矛盾,豫州必欲立異,鋒鏑便有所歸。」

之高垂泣致謝。

遂推仲禮為大都督,眾將一稟指揮,合兵十餘萬,緣淮立柵。

景見援兵大集,亦樹柵北岸以應之。

先是景獲之高家室,囚於營。

至是臨水陳兵,將其家室連鎖,列於陣前,以鼎鑊刀鋸隨其後,謂曰:「裴公不降,今即烹矣。」

之高召善射者,先一射其子,再發皆不中。

賊仍困之。

俄兩景率步騎萬人於後渚挑戰。

仲禮欲出擊之,韋粲曰:「日晚我勞,未可戰也。」

仲禮乃堅壁不出。

景亦引退。

丙辰晦,仲禮將戰,夜至韋粲營部分眾軍。

時諸將各有據守,唯青塘無人守把,乃謂粲曰:「青塘當石頭中路,賊必爭之,此系要地,非兄不可,若疑兵少,當更遣軍相助。」

粲曰:「自分才弱,恐不足以當此任,然公有命,僕曷敢違!」仲禮乃遣其將劉叔胤助之。

丁已朔,仲禮自新亭徙營大桁,韋粲引兵往青塘,忽大霧咫尺不相見,軍迷失道。

比及青塘,夜已過半,立柵未合,天已大明。

侯景望見之曰:「彼何人斯,而敢於此立寨?急擊勿失。」

遂親率銳卒來攻。

粲使軍主鄭逸逆擊之,命劉叔胤似舟師截其後,逸抵死相拒。

久之,賊來益眾,矢下如雨,逸不能支。

叔胤見賊盛,畏懦不敢進,逸遂敗。

景乘勝直入粲營,左右牽粲避賊,粲不動,叱子弟力戰,親自博擊。

未幾,一門皆為賊殺。

軍士飛報仲禮,言青塘被圍。

仲禮方食,投箸而起,被甲握槊,率麾下百騎馳往救之。

與景大戰於青塘,所向披一靡一,斬首數百級,沉淮水死者千餘人,景退走,仲禮挺槊刺之,刃將及景。

景魂膽俱喪,而減將支伯仁自後斫仲禮,中其肩,仲禮墜馬,賊聚槊刺之。

騎將郭山石,見主將墜地,奮死往救,力斬賊將數人,賊稍退,乃扶仲禮上馬,殺出重圍,仲禮傷甚,至軍中昏迷不省人事。

親將惠臶為之一吮一瘡斷血,得不死。

自是景不敢復濟南岸,仲禮亦氣衰不復言戰矣。

後人有詩挽韋粲之死云:

吹唇百萬逞兇狂,赴難無人到建康。

耿耿孤忠懸日月,令人千載億青塘。

卻說邵陵王綸,自戰敗之後,奔於朱方,復收散卒,與東揚刺史臨城公大連、新塗公大城,自東道並至,列營於桁南,亦推仲禮為大都督。

時賊圍甚嚴,內外水洩不通,台城與援軍,信命久絕,或獻策於太子,作紙鴟系以長繩,藏敕於內,乘風放去,冀達眾軍,題云:「得鴟送援軍賞銀百兩。」

太子自出太極殿前,乘西北風縱之。

賊營望見,群以為怪,射而下之。

援軍亦募有能人城通信者,許重賞。

有邵一陽一將李朗應募,請先受鞭,詐為得罪,叛投賊營,從此可以人城。

鄱一陽一鞭而遺之,朗即投賊,賊見其背有傷痕,信而納之,於是乘間人城,城中方知援兵四集,舉城鼓噪。

帝以朗為直閣將軍,使還報命。

朗不敢復過賊營,乃緣鍾山之後,夜行晝伏,積日乃達。

諸將得敕,爭請仲禮進兵。

而仲禮自韋粲死後,神情傲狠,陵蔑諸將。

邵陵王綸每日執鞭至門,亦移時弗見,由是與仲禮不睦,諸軍互相猜阻,莫有戰心。

先是台城之閉也,公卿以食為念,男一女貴賤,並出負米,得四十萬斛。

又收錢帛五十萬億,並聚德一陽一堂,而不備薪芻魚鹽。

至是壞尚書省為薪,撒薦剉以飼馬。

御廚有干苔數十石,味酸鹹,取以分給戰士。

其後米亦竭,軍士或煮鎧,或熏鼠捕雀以為食。

屠馬於殿省間,雜以人肉,食者必死。

而侯景之眾亦饑,抄掠無所獲,東城有米可支一年,援軍斷其路。

又聞荊州兵將到,景甚患之。

王偉曰:「今台城不可猝拔,援軍日盛,我軍乏食,未可與戰。」

不如偽且求和,以緩其勢。

因求和之際,運東城米人石頭,援軍必不得動,然後休士息馬,繕修器械,伺其懈怠擊之,一舉可取也。」

景從之,遣其將任約、於子悅至城下,拜表求和,乞歸舊鎮。

太子以城中饑困,清帝許之,帝怒曰:「和不如死!」太子固請曰:「侯景圍一逼一已久,援軍坐視不戰,宜且許其和,更為後圖。」

帝遲回久之,乃曰:「汝自斟量,勿令取笑千載。」

遂報許之。

景見朝廷受其和,乞割江右四州之地,並求宣城王大器出送,然後濟江。

傅歧固爭曰:「豈有賊舉兵圍宮闕,而更與之和乎?此特欲卻援軍耳。

戎狄獸心,必不可信。

且宣城工嫡嗣之重,國命所繫,豈可為質?」

太子不得已,乃以大器之弟石城公大款出質於景。

又敕諸軍不得復進,下詔曰:「善兵不戰,止戈為武。」

以景為丞相、豫州牧、河南王如故。

已亥,設壇於西華門外,遣僕射王克、吏部蕭瑳,與賊將於子悅、任約登壇共盟。

又遣太子詹事柳津出西華門,與景相對數十步外,殺牲歃血。

盟既畢,城中士民,只道景即解圍。

久之,景了無去志,專修鎧仗,托雲無船,不得即發,且欲遣石城公還台,求宣城王出送。

太子雖覺其詐,猶依違從之。

乙卯,景又啟曰:「適有西岸信至,高澄已據壽一陽一,臣今無所投足,求借廣陵及譙州,俟得壽一陽一,即奉還朝廷。」

又云:「援軍既在南岸,須於京日渡江。」

太子並許之。

庚成,景又啟曰:「永安侯確、直閣趙威方,屢次隔柵見詬,云:『天子自與汝盟,我終當破汝。

』乞召二人人城,即當引路。」

帝便使尚中張綰召二人入城,趙威方奉命,確因辭不入。

邵陵王泣謂確曰:「圍城既久,聖上憂危,鉅子之情,切於湯火。

故欲且盟而遣之,更申後計。

成命已決,何得拒違?」

時台使周石珍在綸所,確謂之曰:「侯景雖雲欲去,而長圍不解,意可見也。

今召僕人城,何益於事?」

石珍曰:「敕旨如此,郎那得辭?」

確堅執如故。

綸大怒,謂趙伯超曰:「譙州為我斬之,持其首去。」

伯超揮刀眄確曰:「伯超識君侯,刀不識也。」

確乃流涕人城。

先是帝常蔬食斷葷,及城圍日久,御廚蔬茹皆絕,乃食雞子。

確入城,上雞子數百枚。

帝手自檢點,歔欷哽咽,謂確曰:「繹在荊州,兵力最強,而竟不一至,何也?」

確泣而不言。

當是時,湘東王繹擁數萬眾,軍於郢州之武城。

河東王譽以湘州兵軍於青草湖,桂一陽一王慥以信州兵軍於西峽口,皆彼此觀望,淹留不進。

有蕭賁者,骨鯁士也,為荊州參軍,以繹不早下,心甚非之,常與繹雙六,食子未下,賁曰:「殿下都無下意。」

繹知其譏己,甚忿其言。

至是得帝敕,雲與景盟,便欲旋師,賁諫曰:「景以人臣舉兵向闕,今若放兵,未及渡江,童子能斬之矣,必不為也。

大王以十萬眾,未見賊而退,竊為大王不取也。」

繹益怒,未幾,因事殺之。

繹既先歸,援軍皆解嚴,景乘其際,盡遠東城米歸石頭。

既畢,謂王偉曰:「軍食已足,計將安出?」

偉曰:「王以人臣舉兵圍守宮闕,一逼一辱妃主,殘穢宗廟,擢王之發,不足數王之罪。

今日持此,欲安所容身乎?背盟而捷,自古多矣。

願且留此以觀其變。」

正德亦曰:「大功垂就,豈可棄去?」

景曰:「是吾心也。」

途命王偉修啟,歷數朝廷之非,指帝十失以上之。

但未識所指十失雲何,且聽下回分解。

侯景禽一獸為心,人人皆知。

梁武惑於朱異之言,深信不疑。

到得兵臨城下,遂至計無所出。

羊侃實心為國而死,韋粲忠義奮發而死,天心已可概見。

臨賀送女結歡,湘東擁兵不救,全無心肝,有愧韋粲、蕭賁多矣。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南史演義
凡例第一卷 晉室將亡廊廟亂 宋家應運帝王興第二卷 劉寄奴滅寇立功 王孝伯稱兵受戮第三卷 楊佺期演武招婚 桓敬道興師拓境第四卷 京口鎮群雄聚義 建康城偽主潛逃第五卷 扶晉室四方悅服 代燕邦一舉蕩平第六卷 東寇乘虛危社稷 北師返國靖烽煙第七卷 除異己暗襲江陵 剪強宗再伐荊楚第八卷 任諸將西秦復失 行內禪南樂聿興第九卷 廢昏庸更扶明主 殺大將自壞長城第十卷 急圖位東官不子 緩行誅合殿弒親第十一卷 誅元兇武陵正位 聽逆謀南郡興兵第十二卷 子業凶狂遭弒逆 鄧琬好亂起干戈第十三卷 計身後忍除同氣 育螟蛉暗絕宗祧第十四卷 輔幼主道成懷逆 殉國難袁粲捐身第十五卷 沈攸之建義無成 蕭紀伯開基代宋第十六卷 縱敗禮官宮闈淫亂 臣廢君宗室摧殘第十七卷 救義陽蕭衍建績 立寶卷六貴爭權第十七卷 救義陽蕭衍建績 立寶卷六貴爭權第十八卷 行亂政外藩屢叛 據雄封眾士鹹歸第十九卷 蕭雍州運籌決勝 齊寶卷喪國亡身第二十卷 寶寅潛逃投北魏 任城經略伐南梁第二十一卷 停洛口三軍瓦解 救種離一戰成功第二十二卷 築淮堰徒害民生 崇佛教頓忘國計第二十三卷 伐東魏淵明被執 納叛臣京闕遭殃第二十四卷 羊侃竭忠守建業 韋粲大戰死青塘第二十五卷 侯景背誓破台城 諸王斂兵歸舊鎮第二十六卷 除霸先始興舉義 王憎辯江夏立功第二十七卷 侯景分屍懲大惡 武陵爭帝失成都第二十八卷 魏連蕭察取江陵 齊納淵明圖建業第二十九卷 慕狡童紅霞失節 掃余寇興國稱尊第三十卷 廢伯宗安成篡位 擒王琳明徹立功第三十一卷 張麗華善承寵愛 陳後主恣意風流第三十二卷 陳氏荒淫棄天險 隋軍鼓勇下江南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