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白話文》大奇論篇第四十八:肺脈壅滯,則喘一息而兩脅脹滿。肺脈壅滯,則兩脅脹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黃帝內經白話文》大奇論篇第四十八

黃帝內經白話文

大奇論篇第四十八

肝經、腎經、肺經脹滿者,其脈搏必實,當即發為浮腫。

肺脈壅滯,則喘一息而兩脅脹滿。

肺脈壅滯,則兩脅脹滿,睡臥時驚惕不安,小一便不利。

肺脈壅滯,則脅下至少腹部脹滿,兩側脛部粗細大小不同,患側脾脛腫大,活動受限,日久且易發生偏枯病。

心脈滿大,是心經熱盛,耗劫肝陰,心神被傷,筋脈失養,故發生癲癇、一抽一搐及筋脈拘攣等症。

肝脈小急,是肝血虛而寒滯肝脈,血不養心,筋脈不利,也能出現癲癇、一抽一搐和筋脈拘攣。

肝脈的搏動急疾而亂,是由於受了驚嚇,如果按不到脈搏或突然出現失音的,這是因驚嚇一時氣逆而致脈氣不通不需治療,待其氣通即可恢復。

腎、肝、心三脈細小而急疾,指下浮取鼓擊不明顯,是氣血積聚在腹中,皆當發為瘕病。

腎脈和肝脈均見沉脈,為石水病;均見浮脈,為風水病;均見虛脈,為死症;均見小兒兼弦之脈,將要發生驚病。

腎脈沉大急疾,肝脈沉大急疾,均為疝病。

心脈搏動急疾流利,為心疝;肺脈沉而搏擊於指下,為肺疝。

太陽之脈急疾,是受寒血凝為瘕;太陰之脈急疾,是受寒氣聚為疝;少陰之脈急疾,是邪乘心腎,發為癇厥;陽明之脈急疾,是木邪乘胃,發為驚駭。

脾脈見沉而又有向外鼓動之象,是痢疾,為裡邪出表的脈象日久必然自愈。

肝脈小而緩慢的,為痢疾邪氣較輕,容易治癒。

腎脈沉小而動,是痢疾,或大便下血,若血熱身熱,是邪熱有餘,真陰傷敗,為預後不一良的死症。

心肝二髒所發生的痢疾,亦見下血,如果是兩髒同病的,可以治療,若其脈都出現小沉而澀滯的痢疾,兼有身熱的,預後多不一良,如連續身熱七天以上,多屬死症。

胃脈沉而應指澀滯,或者浮而應指甚大,以及心脈細小堅一硬急疾的,都屬氣血隔塞不通,當病偏枯半身不遂。

若男子發病在左側,女子發病在右側,說話正常,舌體轉動靈活,可以治療,經過三十天可以痊癒。

如果男病在右,女病在左,說話發不出聲音的,需要三年才能痊癒。

如果患者年齡不滿二十歲,此為稟賦不足,不出三年就要死亡。

脈來搏指有力,病見衄血而身發一熱,為真陰脫敗的死證。

若是脈來浮鉤如懸的,則是失血的常見之脈。

脈來喘急,突然昏厥,不能言語的,名叫暴厥。

脈來如熱盛之數,得之暴受驚嚇,經過三四天就會自行恢復。

脈來如浮波之合,像熱盛時的數脈一樣急疾,一呼一吸跳動十次以上,這是經脈之氣均已不足的現象,從開始見到這種脈象起,經過九十天就要死亡。

脈來如新燃之火,臨勢很盛,這是心臟的一精一氣已經虛失,至秋末冬初野草乾枯的時候就要死亡。

脈來如散落的樹葉,浮泛無根,這是肝臟一精一氣虛極,至深秋樹木落葉時就要死亡。

脈來如訪問之客,或來或去,或停止不動,或搏動鼓指,這是腎臟的一精一氣不足,在初夏棗花開落的時候,火旺水敗,就會死亡。

脈來如泥丸,堅強短澀,這是胃腑一精一氣不足,在春末夏初榆莢枯落的時候就要死亡。

脈來如有橫木在指下,長而堅一硬,這是膽的一精一氣不足,到秋後穀類成熟的時候,金旺木敗,就要死亡。

脈來緊急如弦,細小如縷是胞脈的一精一氣不足,若患者反多言語,是真陰虧損而虛陽外現,在下霜時,陽氣虛敗,就會死亡;若患者靜而不言,則可以治療;脈來如交漆,纏一綿不清,左右旁至,為陰陽偏敗,從開始見到這種脈象起三十日就會死亡。

脈來如泉水上湧,浮而有力,鼓動於肌肉中,這是足太陽膀一胱的一精一氣不足,症狀是呼吸氣短,到春天嘗到新韭菜的時候就要死亡。

脈來如傾頹的腐士,虛大無力,重按則無,這是脾臟一精一氣不足,若面部先見到五色中的黑色,是土敗水侮的現象,到春天發生的時候,木旺土衰,就要死亡。

如懸雍之上大下小,浮取揣摩則愈覺其大,按之益大,與筋骨相離,這是十二俞的一精一氣不足,十二俞均屬太陽膀一胱經,故在冬季結冰的時候,陰盛陽絕,就要死亡。

脈來如仰臥的刀口,浮取小而急疾,重按堅大而急疾,這是五臟鬱熱形成的寒熱交並於腎臟,這樣的病人盡能睡臥,不能坐起,至立春陽盛陰衰時就要死亡。

脈來如彈丸,短小而滑,按之無根,這是大腸的一精一氣不足,在初夏棗草樹生葉的時候,火旺金衰,就要死亡。

脈來如草木之花,輕浮柔一弱,其人易發驚恐,坐臥不寧,內心多疑,所以不論行走或站立時,經常偷一聽別人的談話,這是小腸的一精一氣不足,到秋末陰盛陽衰的季節就要死亡。

附原文:

肝滿、腎滿、肺清皆實,即為腫。

肺之雍,喘而兩胠滿。

肝雍,兩胠滿,臥則驚,不得小一便。

腎雍,腳下至少腹滿,脛有大小,髀脛大跛,易偏枯。

心脈滿大,癇瘛筋攣。

肝脈小急,癇瘛筋攣。

肝脈騖暴,有所驚駭,脈不至若喑,不治自已。

腎脈小急,肝脈小急,心脈小急,不鼓皆為瘕。

腎、肝並沉為石水,並浮為風水,並虛為死,並小弦欲驚。

腎脈大急沉,肝脈大急沉,皆為疝。

心脈搏滑急為心疝;肺脈沉搏為肺疝。

三陽急為瘕,三陰急為疝;二陰急為癇厥;二陽急為驚。

脾脈外鼓沉,為腸澼,下血,血溫身熱者死。

心肝澼亦下血,二髒同病者,可治。

其脈小沉澀為腸澼,其身熱者死,熱見七日死。

胃脈沉鼓澀,胃外鼓大,心脈小堅急,皆鬲偏枯。

男子發左,女子發右,不喑舌轉,可治,三十日起;其從者喑,三歲起;年不滿二十者,三歲死。

脈至而搏,血衄身熱者死。

脈來懸鉤為常脈。

脈至如喘,名曰暴厥,暴厥者,不知與人言。

脈至如數,使人暴驚,三四日自己。

脈至浮合,浮合如數,一息十至以上,是經氣予不足也,微見九十日死;脈至如火薪然,是心一精一之予奪也,草干而死;脈至如散葉,是肝氣予虛也,木葉落而死;脈至如省客,省客者,脈塞而鼓,是腎氣予不足也,懸去棗華而死;脈至如丸泥,是胃一精一予不足也,榆莢落而死;脈至如橫格,是膽氣予不足也。

禾熟而死;脈至如弦縷,是胞一精一予不足也,病善言,下霜而死,不言可治;脈至如交漆,交漆者,左右傍至也,微見三十日死;脈至如湧一泉,浮鼓肌中,太陽氣予不足也,少氣,味韭英而死。

脈至如頹土之狀,按之不得,是肌氣予不足也,五色先見黑,白壘發死,脈如懸雍,懸雍者,浮揣切之益大,是十二俞之予不足也,水凝而死;脈至如偃刀,偃刀者,浮之小急,按之堅大急,五臟菀熟,寒熱獨並於腎也,如此其人不得坐,立春而死;脈至如丸滑不直手,不直手者,按之不可得也,是大腸氣予不足也,棗葉生而死;脈至如華者,令人善恐,不欲坐臥,行立常聽,是小腸氣予足也,季秋而死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黃帝內經白話文
第一篇 上古天真論篇第二篇 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三篇 生氣通天論篇第四篇 金匱真言論篇第五篇 陰陽應像大論第六篇 陰陽離合論篇第七篇 陰陽別論篇第八篇 靈蘭秘典論篇第九篇 六節髒象論篇第十篇 五臟生成篇第十一篇 五臟別論篇第十二篇 異法方宜論篇第十三篇 移精變氣論第十四篇 湯液醪醴論第十五篇 玉版論要第十六篇 診要經終論第十七篇 脈要精微論第十八篇 平人氣象論第十九篇 玉機真髒論三部九侯論篇二十皇帝內經之素問(經脈別論篇第二十一)脹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皇帝內經之素問(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皇帝內經之素問(血氣形志篇第二十四)皇帝內經之素問(寶命全形論篇第二十五)八正神明論篇第二十六皇帝內經之素問(離合真邪論篇第二十七)皇帝內經之素問(通評虛實論篇第二十八)皇帝內經之素問 太陰陽明論篇第二十九皇帝內經之素問(陽明脈解篇第三十)皇帝內經之素問(熱論篇第三十一)皇帝內經之素問 全文+譯文(刺熱篇第三十二)皇帝內經之素問 原文+譯文(評熱病論篇第三十三)皇帝內經之素問 原文+白話文 (逆調論篇第三十四)皇帝內經之素問 白話文+原文(瘧論篇第三十五)皇帝內經之素問 白話文+原文(刺瘧篇第三十六)皇帝內經之素問(氣厥論篇第三十七)皇帝內經之素問(咳論篇第三十八)皇帝內經之素問(舉痛論篇第三十九)皇帝內經之素問(腹中論篇第四十)皇帝內經之素問(刺腰痛篇第四十一)皇帝內經之素問(風論篇第四十二)皇帝內經之素問(痺論篇第四十三)皇帝內經之素問(痿論篇第四十四)皇帝內經之素問(厥論篇第四十五)黃帝內經原文+譯文-- 病能論篇第四十六黃帝內經白話版-- 病能論篇第四十七大奇論篇第四十八黃帝內經原文+翻譯-- 脈解篇第四十九黃帝內經白話文-- 刺要論篇第五十黃帝內經白話版-- 刺齊論篇第五十一皇帝內經之素問(刺禁論篇第五十二)皇帝內經之素問(刺志論篇第五十三)皇帝內經之素問(針解篇第五十四)皇帝內經之素問(長刺節論篇第五十五)黃帝內經譯文-- 皮部論篇第五十六黃帝內經翻譯-- 經絡論篇第五十七黃黃帝內經白話版-- 氣穴論篇第五十八黃帝內經白話版--氣府論篇59黃帝內經白話版-- 骨空論篇第六十水熱穴論篇第六十一調經論篇第六十二黃帝內經白話版-- 繆刺論篇第六十三四時刺逆從論篇第六十四標本病傳論篇第六十五天元紀大論篇第六十六五運行大論篇第六十七六微旨大論篇第六十八氣交變大論篇第六十九五常政大論篇第七十黃帝內經白話版--六元正經大論篇第七十一刺法論篇第七十二本病論篇第七十三黃帝內經白話版-- 至真要大論篇第七十四著至教論篇第七十五示從容論篇第七十六疏五過論篇第七十七徵四失論篇第七十八黃帝內經白話版-- 陰陽類論篇第七十九黃帝內經白話版-- 方盛衰論篇第八十黃帝內經白話版 解精微論篇第八十一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