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白話文》第九篇 六節髒象論篇:六六之節和九九制會,是用來確定天度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黃帝內經白話文》第九篇 六節髒象論篇

黃帝內經白話文

第九篇 六節髒象論篇

黃帝問道:我聽說天體的運行是以六個甲子構成一年,人則以九九極數的變化來配合天道的準度,而人又有三百六十五一穴一,與天地相應,這些說法,已聽到很久了,但不知是什麼道理?岐伯答到:你提的問題很高明啊!請讓我就此問題談談看法。

六六之節和九九制會,是用來確定天度和氣數的。

天度,是計算日月行程的。

氣數,是標誌萬物化生之用的。

天屬陽,地屬陰,日屬陽,月屬陰。

它們的運行有一定的部位和秩序,其環周也有一定的道路。

每一晝夜,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有餘,所以大月、小月和起來三百六十五天成一年,由於月份的不足,節氣有盈餘,於是產生了閏月。

確定了歲首冬至並以此為開始,用圭表的日影以推正中氣的時間,隨著日月的運行而推算節氣的盈餘,直到歲尾,整個天度的變化就可以完全計算出來了。

黃帝說:我已經明白了天度,還想知道氣數是怎樣與天度配合的?岐伯說:天以六六為節制,地以九九之數,配合天道的準度,天有十干,代表十日,十干循環六次而成一個周甲,周甲重複六次而一年終了,這是三百六十日的計算方法。

自古以來,都以通於天氣而為生命的根本,而這個根本不外天之陰陽。

地的九州,人的九竅,都與天氣相通,天衍生五行,而陰陽有依盛衰消長而各分為三。

三氣合而成天,三氣合而成地,三氣合而成|人,三三而合成九氣,在地分為九野,在人一體分為九髒,形髒四,神髒五,合成九髒,以應天氣。

黃帝說:我已經明白了六六九九配合的道理,先生說氣的盈餘積累成為閏月,我想聽您講一下是什麼氣?請您來啟發我的蒙昧,解釋我的疑惑!岐伯說:這是上帝秘而不宣的理論,先師傳授給我的。

黃帝說:就請全部講給我聽。

岐伯說:五日稱為候,三候稱為氣,六氣稱為時,四時稱為歲,一年四時,各隨其五行的配合而分別當旺。

木、火、土、金、水五行隨時間的變化而遞相承襲,各有當旺之時,到一年終結時,再從頭開始循環。

一年分力四時,四時分佈節氣,逐步推移,如環無端,節氣中再分候,也是這樣的推移下去。

所以說,不知當年客氣加臨、氣的盛衰、虛實的起因等情況,就不能做個好醫生。

黃帝說:五行的推移,週而復始,如環無端,它的太過與不及是怎樣的呢?岐伯說:五行之氣更迭主時,互有勝克,從而有盛衰的變化,這是正常的現象。

黃帝說:平氣是怎樣的呢?岐伯說:這是沒有太過和不及。

黃帝說:太過和不及的情況怎樣呢?岐伯說:這些情況在經書中已有記載。

黃帝說:什麼叫做所勝?岐伯說:春勝長夏,長夏勝冬,冬勝夏,夏勝秋,秋勝春,這就是時令根據五行規律而互相勝負的情況。

同時,時令有依其五行之氣的屬一性一來分別影響各髒。

黃帝說:怎樣知道它們之間的相勝情況呢?岐伯說:首先要推求氣候到來的時間,一般從立春開始向下推算。

如果時令未到而氣候先期來過,稱為太過,某氣太過就會侵侮所不勝之氣,欺凌其所勝之氣,這就叫做氣一婬一;時令以到而氣候未到,稱為不及,某氣不及,則其所勝之氣因缺乏制約而妄行,其所生之氣因缺乏資助而困弱,其所不勝則更會加以侵迫,這就叫做氣迫。

所謂求其至,就是要根據時令推求氣候到來的早晚,要謹慎地等候時令的變化,氣候的到來是可以預期的。

如果搞錯了時令或違反了時令與氣候相合的關係,以致於分不出五行之氣當旺的時間,那麼,當邪氣內擾,病及於人的時候,好的醫生也不能控制了。

黃帝說:五行之氣有不相承襲的嗎?岐伯說:天的五行之氣,在四時中的分佈不能沒有常規如果五行之氣不按規律依次相承,就是反常的現象,反常就會使人發生病變,如在某一時令出現的反常氣候,為當旺之氣之所勝者,則其病輕微,若為當旺之氣之所不勝者,則其病深重,而若同時感受其他邪氣,就會造成死亡。

所以反常氣候的出現,不在其所克制的某氣當旺之時令,病就輕微,若恰在其所克制的某氣當旺之時令發病,則病深重。

黃帝說:好。

我聽說由於天地之氣的和合而有萬物的形體,又由於其變化多端以至萬物形態差異而定有不同的名稱。

天地的氣運,陰陽的變化,它們對於萬物的生成,就其作用而言,哪個多,哪個少,可以聽你講一講嗎?岐伯說:問的實在詳細呀!天及其廣闊,不可測度,地極其博大,也很難計量,像您這樣偉大神靈的聖主既然發問,就請讓我陳述一下其中的道理吧。

草木顯現五色,而五色的變化,是看也看不盡的;草木產生五味,而五味的醇美,是嘗也嘗不完的。

人們對色味是分別與五臟相通的。

天供給人們以五味。

五味由鼻吸一入,貯藏於心肺,其氣上升,使面部五色明潤,聲音洪亮。

五味入於口中,貯藏於腸胃,經消化吸收,五味一精一微內注五臟以養五臟之氣,髒氣和諧而保有生化機能,津一液隨之生成,神氣也就在此基礎上自然產生了。

黃帝說:髒像是怎樣的呢?岐伯說:心,是生命的根本,為神所居之處,其榮華表現於面部,其充養的組織在血脈,為陽中的太陽,與夏氣相通。

肺是氣的根本,為魄所居之處,其榮華表現在毫一毛一,其充養的組織在皮膚,是陽中的太陰,與秋氣相通。

腎主蟄伏,是封藏經氣的根本,為一精一所居之處,其榮華表現在頭髮,其充養的組織在骨,為陰中之少陰,與冬氣相通。

肝,是罷極之本,為魄所居之處,其榮華表現在爪甲,其充養的組織在筋,可以生養血氣,其味酸,其色蒼青,為陽中之少陽,與春氣相通。

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一胱,是倉廩之本,為營氣所居之處,因其功能像是盛貯食物的器皿,故稱為器,它們能吸收水谷一精一微,化生為糟粕,管理飲食五味的轉化、吸收和排一洩,其榮華在口一唇四旁的白肉,其充養的組織在肌肉,其味甘,其色黃,屬於至陰之類,與土氣相通。

以上十一髒功能的發揮,都取決於膽氣的升發。

人迎脈大於平時一倍,病在厥陰;大兩倍,病在少陰;病在太陽;大三倍,病在陽明;大四倍以上,為陽氣太過,陰無以通,是為格陽。

寸口脈大於平時一倍,病在厥陰;大兩倍,病在少陰;大三倍,病在太陰;大四倍以上,為陰氣太過,陽無以交,是為關陰。

若人迎脈與寸口脈俱大與常時四倍以上,為陰陽氣俱盛,不得相榮,是為關格。

關格之脈盈盛太過,標誌著陰陽極亢,不再能夠達於天地陰陽經氣平調的勝利狀態,會很快死去.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黃帝內經白話文
第一篇 上古天真論篇第二篇 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三篇 生氣通天論篇第四篇 金匱真言論篇第五篇 陰陽應像大論第六篇 陰陽離合論篇第七篇 陰陽別論篇第八篇 靈蘭秘典論篇第九篇 六節髒象論篇第十篇 五臟生成篇第十一篇 五臟別論篇第十二篇 異法方宜論篇第十三篇 移精變氣論第十四篇 湯液醪醴論第十五篇 玉版論要第十六篇 診要經終論第十七篇 脈要精微論第十八篇 平人氣象論第十九篇 玉機真髒論三部九侯論篇二十皇帝內經之素問(經脈別論篇第二十一)脹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皇帝內經之素問(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皇帝內經之素問(血氣形志篇第二十四)皇帝內經之素問(寶命全形論篇第二十五)八正神明論篇第二十六皇帝內經之素問(離合真邪論篇第二十七)皇帝內經之素問(通評虛實論篇第二十八)皇帝內經之素問 太陰陽明論篇第二十九皇帝內經之素問(陽明脈解篇第三十)皇帝內經之素問(熱論篇第三十一)皇帝內經之素問 全文+譯文(刺熱篇第三十二)皇帝內經之素問 原文+譯文(評熱病論篇第三十三)皇帝內經之素問 原文+白話文 (逆調論篇第三十四)皇帝內經之素問 白話文+原文(瘧論篇第三十五)皇帝內經之素問 白話文+原文(刺瘧篇第三十六)皇帝內經之素問(氣厥論篇第三十七)皇帝內經之素問(咳論篇第三十八)皇帝內經之素問(舉痛論篇第三十九)皇帝內經之素問(腹中論篇第四十)皇帝內經之素問(刺腰痛篇第四十一)皇帝內經之素問(風論篇第四十二)皇帝內經之素問(痺論篇第四十三)皇帝內經之素問(痿論篇第四十四)皇帝內經之素問(厥論篇第四十五)黃帝內經原文+譯文-- 病能論篇第四十六黃帝內經白話版-- 病能論篇第四十七大奇論篇第四十八黃帝內經原文+翻譯-- 脈解篇第四十九黃帝內經白話文-- 刺要論篇第五十黃帝內經白話版-- 刺齊論篇第五十一皇帝內經之素問(刺禁論篇第五十二)皇帝內經之素問(刺志論篇第五十三)皇帝內經之素問(針解篇第五十四)皇帝內經之素問(長刺節論篇第五十五)黃帝內經譯文-- 皮部論篇第五十六黃帝內經翻譯-- 經絡論篇第五十七黃黃帝內經白話版-- 氣穴論篇第五十八黃帝內經白話版--氣府論篇59黃帝內經白話版-- 骨空論篇第六十水熱穴論篇第六十一調經論篇第六十二黃帝內經白話版-- 繆刺論篇第六十三四時刺逆從論篇第六十四標本病傳論篇第六十五天元紀大論篇第六十六五運行大論篇第六十七六微旨大論篇第六十八氣交變大論篇第六十九五常政大論篇第七十黃帝內經白話版--六元正經大論篇第七十一刺法論篇第七十二本病論篇第七十三黃帝內經白話版-- 至真要大論篇第七十四著至教論篇第七十五示從容論篇第七十六疏五過論篇第七十七徵四失論篇第七十八黃帝內經白話版-- 陰陽類論篇第七十九黃帝內經白話版-- 方盛衰論篇第八十黃帝內經白話版 解精微論篇第八十一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