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甲乙經》序:上古神農始嘗草木而知百藥。黃帝咨訪岐伯,伯高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針灸甲乙經》序

針灸甲乙經

夫醫道所興,其來久矣。

上古神農始嘗草木而知百藥。

黃帝咨訪岐伯,伯高,少俞之徒,內考五臟六腑,外綜經絡血氣色候,參之天地,驗之人物,本一性一命,窮神極變,而針道生焉。

其論至妙,雷公受業傳之於後。

伊尹以亞聖之才,撰用《神農本草》,以為《湯液》。

中古名醫有俞跗,醫緩,扁鵲,秦有醫和,漢有倉公。

其論皆經理識本,非徒診病而已。

漢有華佗,張仲景,華佗奇方異治,施世者多,亦不能盡記其本末。

若知直祭酒劉季琰病發於畏惡,治之而瘥。

云:「後九年季琰病應發,發當有感,仍本於畏惡,病動必死。」

終如其言。

仲景見侍中王仲宣時年二十餘。

謂曰:「君有病,四十當眉落,眉落半年而死。」

令含服五石湯可免。

仲宣嫌其言忤,受湯勿服。

居三日,仲景見仲宣謂曰:「服湯否?」

仲宣曰:「已服。」

仲景曰:「色候固非服湯之診,君何輕命也!」仲宣猶不信。

後二十年果眉落,後一百八十七日而死,終如其言。

此二事雖扁鵲,倉公無以加也。

華佗一性一惡矜技,終以戮死。

仲景論廣伊尹《湯液》為十數卷,用之多驗。

近代太醫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遺論甚一精一,皆可施用。

按《七略》藝文志,《黃帝內經》十八卷。

今有《針經》九卷,《素問》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內經》也。

亦有所亡失,其論遐遠,然稱述多而切事少,有不編次。

比按倉公傳,其學皆出於《素問》,《素問》論病一精一微,《九卷》是原本經脈,其義深奧,不易覽也。

又有《明堂孔一穴一針灸治要》,皆黃帝岐伯遺事也。

三部同歸,文多重複,錯互非一。

甘露中,吾病風加苦聾百日,方治要皆淺近。

乃撰集三部,使事類相從,刪其浮辭,除其重複,論其一精一要,至為十二卷。

《易》曰:「觀其所聚,而天地之情事見矣。」

況物理乎。

事類相從,聚之義也。

夫受先人之體,有八尺之軀,而不知醫事,此所謂遊魂耳!若不一精一通于于醫道,雖有忠孝之心,仁慈之一性一,君父危困,赤子塗地,無以濟之,此固聖賢所以一精一思極論盡其理也。

由此言之,焉可忽乎。

其本論其文有理,雖不切於近事,不甚刪也。

若必一精一要,俟其閒暇,當撰核以為教經云爾。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針灸甲乙經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