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十大謀士》第三名 荀攸字公達—————運籌帷幄,奇計百出:荀攸的做人信條就是兩個字低調,他的計策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三國十大謀士》第三名 荀攸字公達—————運籌帷幄,奇計百出

三國十大謀士

第三名 荀攸字公達—————運籌帷幄,奇計百出

第三名 荀攸字公達—————運籌帷幄,奇計百出

荀攸的做人信條就是兩個字——低調,他的計策也因此顯得內斂實用,但不失精彩。

自從196年被荀彧舉薦給曹操後,荀攸憑借其出色穩定的發揮穩坐曹操戰術上的首席軍師,作為也就是「謀主」。

作為中軍師的十八年間,荀攸深知曹操雄才大略,善於用人但同時又很忌才,所以雖然荀攸計謀百出,屢建奇功,卻從不自傲,反而行事低調,大智若愚,心思縝密,小心行事,特別是目睹叔叔荀彧的悲慘遭遇後更加小心翼翼的周旋於險惡的政治漩渦之間,最終得以善終(反面教材見許攸)。

曹操稱讚他「外愚內智,外怯內勇,外弱內強,不伐善,無施勞,智可及,愚不可及,雖顏子、寧武不能過也」。

1,十三歲便識出罪犯,後因反董卓入獄,獄中談笑風生,泰然自若,料定董卓必敗,自己終會獲救出獄,後果然如此。

(反面教材見何顒)

2,198年,荀攸勸阻曹操征張繡,料定張繡必聯合劉表抗曹,「不如緩軍以待之,可誘而致也;若急之,其勢必相救。」

曹操不聽,果如攸言,敗走。

設奇兵復戰,大破之。

3,曹操東征呂布受挫,欲退兵,荀攸勸阻,料呂布士氣消沉,陳宮謀而遲緩,建議曹操一鼓作氣拿下呂布,並隨後獻計水淹下邳,掃平呂布。

4,官渡之戰,荀攸大放異彩。

為救白馬之圍,荀攸獻計聲東擊西,迂迴作戰,誘使袁紹分兵,大破袁軍,斬大將顏良;後遇袁紹追兵,荀攸建議以輜重誘敵,果斷出擊,再敗袁軍,燒燬袁軍糧草輜重,誅大將文丑。

5,獻計派徐晃奇襲袁軍糧草,燒其輜重,大大加強了曹軍的士氣,動搖了對方軍心。

6,許攸來降,眾人皆疑,唯荀攸賈詡慧眼識出許攸的真降,勸曹操重用許攸,奇襲烏巢,放出假消息,再次誘使袁紹分兵,使其暴露大本營,官渡之戰迎來轉折點。

後來張合高纜來降,又是荀攸勸眾將勿疑,重用之。

最終靠著荀攸的精彩發揮,曹操官渡完勝袁紹。

7,203年,荀攸料定劉表是個廢物,不足為懼,力排眾議,勸曹操先平二袁,後滅劉表,後曹操破袁尚斬袁譚,順利統一北方。

荀攸一生號稱為曹操獻計十二奇策,死前托付於鍾繇整理,可惜鍾繇未能完成,使得我們無法看到荀攸奇謀的全貌了,但僅流傳下來的這七大奇計也足以讓荀攸躋身於最頂尖的謀士之列,荀攸戰術戰略皆優,對局勢的把握相當到位,荀攸最大的優點在於他深通兵法,應變能力超強,戰術上的奇謀不斷,幫助曹操在戰場上攻城拔寨,出奇制勝,荀攸是三國最出色的戰術大師,軍事能力在三國謀士中無人出其右,不愧是曹操的謀主。

在做人方面,荀攸也沒有明顯弱點,懂得進退,

大智若愚,曹操曾誡曹丕說:「荀公達,人之師表也,汝當盡禮敬之。」

荀攸臥病,曹丕問疾,竟像對待父親一樣獨拜床下。

戰略分析能力: ★★★☆

應變(戰術)能力:★★★★★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三國十大謀士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