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易傳》卷十一 周易雜卦傳:屯見而不失其居,蒙雜而著。震,起也。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子夏易傳》卷十一 周易雜卦傳

子夏易傳

卷十一 周易雜卦傳

乾剛坤柔,比樂師憂,臨觀之義,或與或求。

屯見而不失其居,蒙雜而著。

震,起也。

艮,止也。

損,益,盛衰之始也。

大畜,時也。

無妄,災也。

萃聚而升不來也。

謙輕而豫怠也。

噬嗑,食也。

賁,無色也。

兌見而巽伏也。

隨,無故也,蠱則飭也。

剝爛也。

復反也。

晉晝也。

明夷誅也。

井通而困相遇也。

鹹速也。

恆久也。

渙離也。

節止也。

解緩也。

蹇難也。

睽外也。

家人內也。

否泰反其類也。

大壯則止,遯則退也。

大有眾也。

同人親也。

革去故也。

鼎取新也。

小過過也。

中孚信也。

豐多故也。

親寡旅也。

離上而坎下也。

小畜寡也。

履不處也。

需不進也。

訟不親也。

大過顛也。

姤遇也。

柔遇剛也。

漸女歸待男行也。

頤養正也。

既濟定也。

歸妹女之終也。

未濟男之窮也。

夬決也。

剛決柔也。

君子道長小人道憂也。

乾不偏其用,無執其體,無不周也。

剛之用也。

坤守其形,不敢先也。

受命而無不行也。

柔之道也。

體得其用,故?保其久也。

比剛樂師則憂集也。

剛以臨觀,行其道也。

巽說與眾,求其治也。

屯者,剛始動於下,而立於難也。

方將見矣,民之歸矣,故不遷而建侯利也。

蒙者,時之昧也。

雜亂不足以明也,而中心昭著矣,待其時而行然後通也。

震,可舉而動也。

艮,可止而息也。

損者盛之始,益者衰之始也。

大畜之時,時之得也。

時在內也。

無妄之眚,人之失也,外其時也,可不慎乎。

柔而聚之可以保矣。

升而求進,失其歸也。

謙不自重,故終吉也。

豫樂自惰,故終凶也。

噬而嗑之,無系情於噬,食之道也。

故用獄。

齊之而巳,不過當也。

賁者,文飾也。

升降有度,尊卑有數,禮之文也。

治之飾也,尚色為賁。

賁之末也,政以正之,刑以齊之,文以賁之,聖人之治也。

兌,剛中而柔外,見其情而說人也。

巽,剛中而柔內,隱其情而巽物也。

隨,剛來而下柔,不守其常,不修其事,動而說之,終失其正也。

無正而隨器斯蠱矣。

器蠱而治,干其蠱也。

剛上而柔下,得其通也。

巽而止之,可飾治也。

剝者自消其道而潰也。

思其反之,復其正也。

順明以晉,昭天下也。

明夷失德,眾所誅也。

井也者,德之附也。

德之成而通利於物,君子之遇困,修其德而不責於人,井德之通,由困而遇也。

鹹剛下柔,柔升剛,兩而相感也。

神以相感,不疾而速也。

感得其正,恆久之道。

剛上而柔下,可以久矣。

渙者,上下通志,柔順其上,剛巽柔德,乘木於水,離行從遠,不待設禁而自治也。

其終則不禁,故反之以節。

剛柔分其德也。

水澤保其潤也。

解者,乘險以動,而免於險也。

則緩於小矣。

小之緩則積於大,蹇矣。

險猶在也。

其可緩乎。

道反之然也。

睽,合外以成也。

家人,由內以成也。

否者,小人之道也。

泰者,君子之道也。

反其類不可以相從也。

大壯,一陽一長君子可以制小人也。

道變斯,遯則退之矣。

大有,柔得大中,而?柔服,無有遠邇,皆有而容之,大有其眾也。

同人,親其同也。

一性一同相與,無閒上下也,是以天?與火也。

唯同者,同之水火相息,不革則亡。

革,去其故而不相見乃可也。

革水火而成新,用者鼎也。

新必反,故乃治也。

小過者,柔得中,小人之正也。

小人者,篤於小事而不知通濟君子。

過行小事而合之,知可屯而過,動也。

中孚,兩柔向而無迕也。

外內剛中,皆情實著說而巽,信發於中也。

小過,過行中孚,實信君子之道可者,與之豐明以動之,則物盡陳矣。

事皆舉矣。

事之多則未有周矣,慎其大者也。

旅者,柔得中乎,外而下寄於剛也。

自寄旅矣,人何親哉,不可以有附也。

戒其止則明也。

離得其所,麗可以上而昭也。

坎陷其所,居可以下而經也。

小畜之寡,知足而不多藏,終得其畜也。

履之不處,恭謙而不敢自恃,保其履也。

需上險也。

待命而不敢自任,全其健也。

訟下險不可親也,與處而塞之,失謀於險也。

大過正之末也。

本無正而末不?興也。

唯剛大者?過之而治也。

政自其下,顛之道也。

姤者,柔遇剛也。

修巳自敬,守素安下,君子之素行也。

時遇而得天之幸也。

雖漸而進剛,行乃行也。

頤治自其上,養之正也。

動之以妄,躁凶之道也。

既濟之道也。

既濟定矣,力窮而至於濟,無復加也,不可以不自知也。

歸妹,少配長,道窮而無所往,所以行而終也。

未濟,剛不全正以至於失位,道之窮也。

而以為未濟,復將求也。

如之何哉。

夬,決也。

剛決柔也。

小人之道,雖形殘而不足以相治,無其正也。

君子之道,長言之而可以決矣,明於始而無所諱,以至於天下正也。

分類:易經書籍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子夏易傳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