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識1
(1)
識
shi
(2)
(形聲。從言。戠(zhi)聲。善於言談,表示有知識,故從言。本義:知道;懂得)
(3)
同本義 [know;realize;be aware]
識,知也。--《說文》
君子是識。--《詩·大雅·瞻卬》。箋:「知也。」
壹宥曰不識。--《周禮·司刺》
草榮識節和,木衰知風厲。--陶潛《桃花源詩》
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孫子·謀攻》
不識有諸?--《孟子·梁惠王上》
苟有險,余必下推車,子豈識之?--《左傳·成公二年》
使汝不識詩書,或未必艱貞若是。--清·袁枚《祭妹文》
(4)
又如:識味(知味);識空便(知趣;識相);識道(知聖道);識義(知義理)
(5)
認識 [know;recognize]
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孟子·告子上》
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王安石《傷仲永》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回鄉偶書》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唐·高適《別董大》
(6)
又如:識路(認識道路);相識(彼此認識);識丁(認識字);識認(認識)
(7)
賞識 [recognize the worth of;appreciate]
林識拔同郡王經於民戶之中,卒為民士。--陳壽《三國誌》
(8)
又如:識鑒(賞識鑒別);識舉(賞識並舉用);識遇(賞識知遇)
(9)
感覺;識別;辨別 [distinguish]
新婦識馬聲,躡履相逢迎。--《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樂府詩集·陌上桑》
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宋·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10)
又如:識寶太師(受賄的貪官);識主(識貨的買主);識真(識別真相);識理(辨認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