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識
(1)
識
zhi
(2)
加上標記。後作「志」 [put a mark]
識以柳枝,命本部涉濟。--《金史》
(3)
又如:識別(加上標記使有區別)
(4)
通「志」。記住 [remember]
小子識之,苛政猛於虎也。--《禮記·檀弓下》
默而識之。--《論語·述而》
文鏤無款哀。--《史記·孝武紀》
以計識其人眾畜牧。--《漢書·匈奴傳上》。師古曰:「識亦記也。」
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論語·子張》
(5)
又如:識念(記憶);博聞強識
另見shi
(1)
識
shi
(2)
見識;知識 [knowledge]
賈生志大而量小,才有餘而識不足也。--蘇軾《賈誼論》
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清·劉開《問說》
識者固知元政紊馳而變興自下之漸矣。--明·高啟《書博雞者事》
(3)
又如:常識;才識(才能和見識);膽識;才益多者其識遠;識略(見識與謀略);識面(世面);識野(個人一瞬間在內心中意識所及的範圍或所能覺知之意念的範圍);識斷(具有見識,並能判斷);識遠(見識遠大)
(4)
佛教用語。思維、認識、判斷等精神活動的主體 [sense]。如:識神(心識,心靈)
(5)
相知的朋友 [bosom friend]
異鄉無舊識,車馬到門稀。--唐·劉禹錫《元日感懷》
(6)
思想或意識 [thought]
阮公雖淪跡,識密鑒亦洞。--顏延年《五君詠》
(7)
又如:識想(思想;意念)
(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