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窟是什麼意思,佛學大詞典中大足石窟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大足石窟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大足石窟

【大足石窟 】

位於四川大足縣境。唐代開始鑿造,歷五代及宋代,明、清兩代亦續有開鑿。分佈於該縣西南、西北與東北之山區,大小共二十三處;較集中者有寶頂山、北山等十九處。其中,寶頂山位於大足縣東北約十五公里,山腰周壁鑿出摩崖造像十三處,稱為寶頂山摩崖造像。鑿建於南宋紹興(1131~1162)年間,創始人為兩川地區傳播密宗之趙智鳳。明、清兩代續有開鑿。造像多為密宗供養像,亦有禪宗造像,系早期禪、密

相結合之重要地區。此外如父母恩重經變、十王與地獄變等之雕刻,則為佛教藝術中國化與深入下層社會之具體表現。窟中亦有道教與儒教造像。

 北山位於大足縣北二公里之處,分南、北兩區,依山摩崖雕鑿造像二九○窟。稱為北山摩崖造像。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割據東川之昌州刺史韋君靖修建永昌寨,並鑿造佛像,此後續有闢建,迄五代及宋,均為中小

窟龕。另有彌陀、藥師佛、禪宗造像及各種石刻經變等,以及道、儒二教之造像。其造像多接近現實生活,富於地方色彩。

分類:佛學大詞典

大足石窟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佛學大詞典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