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報分
【報分 】
人能修世間禪定,必得色無色二天之報境。
一、色界天
(一)初禪三天
一、梵眾天 梵,淨也,以無染欲故。眾,猶民也,謂此天,是初禪天主之民眾也。
楞嚴經云:『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但能執身,不行淫慾。若行若坐,想念俱無,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如是一類,名梵眾天。』
二、梵輔天 輔,佐也,謂此天是初禪天主之輔佐臣僚也。
經云:『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愛樂隨順,是人應時,能行梵德,如是一類,名梵輔天。』
三、大梵天 謂此天是初禪天之主也,名屍棄,劫初先生,劫盡後滅,主領三千大千世界也。
經云:『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如是一類,名大梵天。』
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
(二)二禪三天
一、少光天 謂此天光明少故。
經云:『其次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如是一類,名少光天。』
二、無量光天 謂此天光明增勝,無限量故。
經云:『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類,名無量光天。』
三、光音天 謂此天以光明為語音故。
經云:『吸持圓光,成就教體,發化清淨,應用無盡,如是一類,名光音天。』
此三勝流,一切憂懸,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清淨心中,粗漏已伏,名為二禪。
(三)三禪三天
一、少淨天 謂此天意識,樂受清淨故。
經云:『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如是一類,名少淨天。』
二、無量淨天 謂此天淨勝於前,不可量故。
經云:『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如是一類,名無量淨天。』
三、遍淨天 謂此天樂受最勝,淨周遍故。
經云:『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純現前,歸寂滅樂,如是一類,名遍淨天。』
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
(四)四禪四天 (四禪有九天,中五不還天非凡夫居,不列。)
一、無雲天 以前諸天,空居依雲而住,此天在雲之上,居無雲之首,故號無雲。
二、福生天 謂此天修勝福力,而生其中,從因得名故。
經云:『復次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苦樂二心,俱時頓捨,粗重相滅,淨福性生,如是一類,名福生天。』
又云:『捨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未來際,如是一類,名福愛天。』
三、廣果天 謂此天果報廣大,無能勝故。
四、無想天 謂此天一期果報,心想不行故。
經云:『從是天中,有二歧路,若於先心,無量淨光,福德圓明,修證而住,如是一類,名廣果天。』
『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捨心,相續不斷,圓窮捨道,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不能發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如是一類,名無想天。』
此四勝流,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所得心,功用純熟,名為四禪。
是等諸天,獨行無交,未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
二、無色界天
一、空處天 謂此天厭於色身繫縛,不能自在,心緣虛空,與無色相應,住空處定故。
經云:『從是有頂色邊際中,(中略)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如是一類,名為空處。』
二、識處天 謂此天厭虛空無邊,於是即捨虛空,轉心緣識,以識為處故。
經云:『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如是一類,名為識處。』
三、無所有處天 謂此天厭於識處無邊,於是捨識入無所有處,亦名不用處,謂不用前空處識處故。
經云:『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迥無攸往,如是一類,名無所有處。』
四、非想非非想處天 謂此天居無色界之極頂,非無所有處之無想,非識處之有想故。
經云:『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如是一類,名為非想非非想處。』
是四空天,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
分類:佛學次第統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