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怖畏是什麼意思,佛學大詞典中五怖畏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五怖畏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五怖畏

【五怖畏 】

五種之怖畏。怖畏,梵語 vibhi^s!an!a。(一)見道以前之人所起之五種怖畏。又作五恐怖、五怖、五畏。即:(一)不活畏,又稱不活恐怖。謂初學者雖行佈施,但因恐懼自己不能過活之故,常積聚資財,未能盡施所有。(二)惡名畏,又稱惡名恐怖。謂初學者為度化眾生而同入酒肆等處,然未能安行自若,猶懼他人之譏謗。(三)死畏,又稱死恐怖、命終畏。謂雖起廣大之心而施與財物等,但仍怖死,故未能捨身。(四) 惡道畏,又稱惡趣恐怖、惡趣畏、墮惡道畏。謂恐懼造作不善業而墮於惡道,故恆處於怖畏中。(五)大眾威德畏,又稱眾中恐怖、大眾畏、處眾怯畏。謂於王廷執理之處或善解法義之威德大眾前,恐懼自己言行有失,而不能於其前為獅子吼。此五種怖畏,於入初地時即遠離之。〔雜阿含經卷二十六、舊華嚴經卷二十三、新華嚴經卷三十四、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九、十誦律卷五十二、大毗婆沙論卷七十五、法華經玄義卷四上〕

 (二)當來世所起之五種怖畏。又稱五恐怖。即:(一)不修身戒心慧,亦不能度他人修之。(二)復蓄沙彌,而未能令彼修身戒心慧。(三)為他人所依止,而未能令彼修身戒心慧。 (四)與淨人沙彌同住而不知三相,掘地斷草,用水灌溉。(五)念誦三藏而前後雜亂。〔十誦律卷四十九、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捲上一之三〕

 (三)得一切智菩提心時所遠離之五種怖畏。即:(一)不為一切三毒之火所燒,(二)不為五欲之毒所中,(三)不為惑之刀所傷,(四)不為有之流所漂,(五)不為諸覺觀之煙所熏害。〔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第三十六〕

分類:佛學大詞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佛學大詞典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