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論(Maha yana-Sraddhotpada-sastra)是什麼意思,中國百科全書中大乘起信論(Maha yana-Sraddhotpada-sastra)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大乘起信論(Maha yana-Sraddhotpada-sastra)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大乘起信論(Maha yana-Sraddhotpada-sastra)

【大乘起信論(Maha yana-Sraddhotpada-sastra) 】

  Dacheng Qixinlun

  佛教論書。相傳古印度馬鳴著。南朝梁真諦譯,1卷;唐實叉難陀重譯,作2卷;以真諦譯本較流行。全書分因緣分、立義分、解釋分、修行信心分和勸修利益分五部分,主要把大乘如來藏思想和唯識說結合為一;闡明「一心」、「二門」、「三大」的佛教理論和「四信」、「五行」的修持方法。一心,即如來藏心。萬法源出於此,包攝一切世間法和出世間法。二門,指心真如門(清淨)和心生滅門(污染)。心真如門有離言、依言兩種;心生滅門分流轉、還滅二門。三大,謂體大、相大、用大。「體」即本體,又名真如,於中一切法平等,不增不減;「相」即形相,又名如來藏,具有無量善性功德;「用」即功用,謂由此產生一切善因善果,為修證菩提妙覺之所由。四信,指相信根本真如和佛、法、僧三寶。五行,即修持佈施、持戒、忍辱、精進、止觀五種德行。中心思想為論證「如來藏」(真如)與世界萬物的關係和勸人信奉大乘佛教。認為如來藏有生滅心轉,是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世界萬有都是「如來藏」的顯現,因而提出「真如緣起」說。勸導人們深信真如佛性和佛、法、僧三寶,修持佈施、持戒、忍辱、精進、止觀等,以獲解脫。

  後人對此論頗多存疑。隋《眾經目錄》卷五收入「疑惑部」,謂「《起信論》一卷,人云真諦譯,勘真諦錄無此論,故入疑」。近代有些學者認為引書非馬鳴所撰,是中國南北朝時托名之作。但由於此書結構嚴整,文義通順,解行兼重,古今學人盛行傳誦,視為大乘佛教入門之書。

  在中國,此論傳習頗廣。真諦和他弟子智愷以及隋代曇延、慧遠等都各造疏記。天台宗智顗、三論宗吉藏的著述中也曾引用此論。據說玄奘從印度回國後,又將此論譯成梵文傳往印度。入宋以後,流傳更盛,直至近世,佛教各宗無不以此論為入道的通途而加以傳習。朝鮮現存有元曉、太賢、見澄的註疏多種;日本則有湛睿、圓應、亮典、即中、貫空、曇空、籐井玄珠、村上專精、望月信亨等人的章疏。(梁孝志)

分類:中國百科全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中國百科全書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