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論(Sata-sastra)是什麼意思,中國百科全書中百論(Sata-sastra)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百論(Sata-sastra)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百論(Sata-sastra)

【百論(Sata-sastra) 】

  Bailun

  佛教論書。上下兩卷。古印度提婆著,世親釋。本論曾有兩次翻譯。第一次在後秦弘始四年(402),鳩摩羅什譯,僧睿作序。由於其時鳩摩羅什初至,方言未嫻,故文義欠正。弘始六年,鳩摩羅什重譯,僧肇作序。為今之流通本。僧肇《百論序》說:「《百論》者,蓋是通聖心之津塗,開真諦之要論也。……於是外道紛然,異端競起,邪辯逼真,殆亂正道。乃仰慨聖教之陵遲,俯悼群迷之縱惑,將遠拯覺淪,故作斯論。」論以梵本有百偈得名(句子不論長短,滿三十二字即為一偈,又稱「通偈」)。「論凡二十品,品各五偈,後十品,其人(指羅什——引者注)以為無益此土,故闕而不傳。」由於世親註釋有多有少,譯時又有取捨,所以今本字數無定。

  《百論》的主題是破斥古代印度佛教以外的其他哲學流派,其方式是「唯破不立」,設一個論題,加以批駁;再設一個論題,再批駁。通過「外曰」(代表外論異說)和「內曰」(代表提婆的觀點)對論辯難,鋪成一品。譯本中注有「修妒路」(即契經)的段落是提婆的原文,此外是世親的解釋。修妒 路語句簡約,其含義多藉世親的訓釋而顯明。主要有捨罪福品、破神品、破一品、破異品、破情品、破塵品、破因中有果品、破因中無果品、破常品、破空品等。

  《百論》在印度佛教的發展過程中曾起過重要作用。它廣破異家學說,維護了佛教的地位。據吉藏《百論疏序》所言,當時在印度為之作注、闡發義理的有十餘家,其中最重要的是兩家:波數和世親。漢譯本問世後,歷代流傳,又成為重要的佛教論本。三論學者尊奉此論,不僅吸取論中破有破無,主「畢竟空」的思想,而且廣泛運用其中推理論證的邏輯方法,批駁當時的成實師、地論師、攝論師等。提婆「唯破不立」的思想原則,也影響到禪宗。禪僧主張隨機施化,無所執著(包括法語心要),就有提婆思想的意味。有關漢譯本《百論》的註疏,有吉藏《百論疏》3卷,道憑《百論疏》2卷,元康《百論疏》3卷,荊南(不詳姓氏)《百論疏略記》2卷。據義天《新編諸宗教藏總錄》卷三所載,又有亡名所作《百論義疏》2卷,《百論私記》2卷。此中以吉藏《百論疏》3卷為最重要。(陳士強)

分類:中國百科全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中國百科全書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