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淨施
【淨施 】
梵語vikalpana,巴利語 vikappana。又作說淨。若有一甲比丘,受乙之施與長物(允許比丘擁有三衣一缽以外之物品),甲比丘不得直接受納,而須將該物逆施給乙;或假定將物品施與丙,然後再受乙或丙之返還,甲比丘始可獲得該物,即稱淨施,乙或丙則稱淨施者。復以甲比丘對淨施者解說施與之旨,故此淨施又稱說淨。淨施系為除去比丘對財物之貪慾而行之權宜,表現出家人以少欲知足為生活原則。
四分律卷十六中之制戒因緣(大二二·六七六上):『爾時,佛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六群比丘真實施親厚比丘衣已,後不語主,還取著。諸比丘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六群比丘言:「雲何汝等先持衣施親厚比丘已,後不語主,還取著耶?」(中略)爾時,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六群比丘已,告諸比丘:「此癡人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自今已去,與比丘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與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衣,後不語主,還取著者波逸提。」』四分律卷十六、巴利律藏等將淨施之種類分為二,即真實淨施(巴sammukha^-vikappana^ )及展轉淨施(巴parammukha^-vikappana^ )。 〔彌沙塞五分戒本、薩婆多毗尼毗婆沙卷四、五分律卷五、摩訶僧祇律卷十九、四分律卷九、十誦律卷十六、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卷下一、卷中二〕
分類:佛學大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