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藏是什麼意思,佛學大詞典中入藏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入藏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入藏

【入藏 】

(一)編集現存佛教典籍之叢書,稱為入藏。即編集印度佛典之漢譯本,及中、日習法者之撰述。始於東晉末,道安綜合整理當世既行之經典,作成綜理眾經目錄。至南齊僧祐著出三藏記集,編集東晉、劉宋、南齊三代之譯經目錄。以上兩者僅為大藏編纂以前之目錄,尚未有大小乘,或如經律論之區分。各朝欽定大藏經,始自梁天監十七年(518),莊嚴寺寶唱等奉敕撰梁世眾經目錄四卷。魏永熙年中(532~533 ),李廓撰魏世眾經目錄一卷。高齊武平年中(570~575),法上撰齊世眾經目錄一卷。

 至此已大致有分類,梁世眾經目錄收有大乘經二六二部,六七四卷;小乘經二八五部,四○○卷。內容區分為:先異譯經、禪經、戒律、疑經、注經、數論、義記、隨事別名、隨事共名、譬喻、佛名、神咒等十二類,凡一四三三部,三七四一卷。元魏眾經目錄區分為:大乘經、大乘論、大乘經子注、大乘未譯經論、小乘經、小乘論、有目未得經、非真經、非真論、全非經愚人妄作等十類,總為經律論真偽四二七部,二○五三卷。又齊世眾經目錄區分為:雜藏、修多羅、毗尼、阿毗曇、別、眾經抄、眾、人作等八類,凡經律論真偽七八七部,二三三四卷。另據廣弘明集卷二十二載,北周保定三年(563)曾有欽定大藏經之編造。至隋代開皇十四年(594),法經奉敕勘定經目,編成眾經目錄。開皇十七年,費長房編纂歷代三寶紀十五卷,其中之代錄九卷、入藏錄二卷,相當於藏經經目之編纂。此後有隋仁壽二年(602),彥琮等奉詔編纂之仁壽眾經目錄;唐顯慶四年(659),奉詔書寫之西明寺大藏經入藏錄(收在大唐內典錄第八卷)等。

 唐開元十八年(730),智升撰集之開元釋教錄,雖為私撰之經錄,但卻為經錄中經典之作,其中第十九、二十兩卷,即是收錄當時流傳經典之入藏錄。唐貞元十年( 794),圓照奉敕編纂大唐貞元續開元釋教錄,下卷即其入藏錄。至南唐保大三年( 945),恆安奉敕編纂續貞元釋教錄,為寫本欽定大藏經最後之作。要之,自六朝末期梁陳時代經隋唐至五代末期,欽定大藏經悉依寫本流傳,至趙宋發明印刷術後,始依刊本流通。

 北宋之官版大藏經為最初之開版,其後大藏經均依此而編集刊行。有完成於太平興國八年(983)之敕版(又稱蜀版),覆刻此經版者,有高麗版、金版。金版為元代弘法寺版之基礎。北宋有祟寧萬壽大藏。南宋後又刊行思溪法寶資福寺大藏經、思溪圓覺禪院大藏經、磧砂延聖院大藏經等。元朝欽定大藏經有弘法寺版,私版有杭州大普寧寺大藏經(今日本所存者即此版)。迄明朝,官版雖有南藏、北藏之分,除編集組織相異外,內容僅有少許出入。至清高宗乾隆三年(1738)完成之清版大藏經,為欽定大藏經最後之著。

 日本自我國請回藏經,於德川時代(1603~1867)始由天海依宋本刊行,復由鐵眼依明本刊行。明治時代(1868~1911),有大日本校訂縮刻大藏經(略稱縮刻藏經)、大日本校訂藏經(卍藏經)刊行;大正時代(1912~1925)有大正新修大藏經(大正藏經)。〔出三藏記集、歷代三寶紀、仁壽眾經目錄、開元釋教錄、佛書解說大辭典佛典總論第三部第四章(小野玄妙)〕(參閱『大藏經』893、『中文大藏經』 1001)

 (二)謂人、物等入進西藏。如唐代文成公主嫁與棄宗弄瓚(藏Sron%-btsansgam-po ),為史實明載入藏記錄之始,自此唐及印度文化亦相繼入藏,入藏者亦隨之增多。印度僧寂護(梵S/a^ntaraks!ita)受王招請入藏弘法,繼有蓮華生(梵Padmasambhava )入藏傳密。佛教遂大行於藏。(參閱『西藏佛教』2593)

分類:佛學大詞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佛學大詞典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