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性是什麼意思,佛學大詞典中自性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自性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自性

【自性 】

(一)梵語svabha^va, sva-laks!an!a。指自體之本性。法相家(唯識家)多稱為自相。即諸法各自具有真實不變、清純無雜之個性,稱為自性。關於自性之義,十八空論(大三一·八六二上):『自性有兩義,一無始,二因。』又顯識論亦舉出不雜、不變二義。

 此外,據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一,將自性分為七種,即:(一)集性自性(梵samudaya -svabha^va ),(二)性自性(梵bha^va -svabha^va ),(三)相性自性(梵laks!an!a -svabha^va ),(四)大種性自性(梵maha^ -bhu^ta-svabha^va ),(五)因性自性(梵hetu -svabha^va ),(六)緣性自性(梵pratyaya -svabha^va ),(七) 成性自性(梵nis!patti -svabha^va )。又解深密經卷二之一切法相品等,將一切法之性相分為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三種。然中論等則認為,諸法皆由因緣所成,而無有一定之自性,故自性即空。〔十二門論、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十五、卷十六、成唯識論卷八、華嚴五教章卷四〕(參閱『自相』2528)

 (二)因明用語。因明三支作法中,宗(命題)之前陳(主詞)又稱自性,其後陳(述語、賓語)又稱差別。〔瑜伽師地論卷十五、因明入正理論疏捲上本、因明論疏瑞源記卷二〕(參閱『有體無體』2461、『體』6928)

 (三)梵語prakr!ti。印度古代數論哲學所立二十五諦之第一。全稱自性諦。又稱冥性、冥諦、冥態(梵tamas )、勝因(梵pradha^na )、勝性。數論派認為,自性為神我所受用,能生大諦、我慢諦等其餘二十四諦,為諸變異之根本原因;亦即以自性為一切現象之生因。成唯識論述記卷一末(大四三·二五二中):『自性者,冥性也。今名自性,古名冥性,今亦名勝性,未生大等,但住自分,名為自性。』〔金七十論捲上、成唯識論卷一、大乘廣百論釋論卷一〕

分類:佛學大詞典

自性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佛學大詞典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