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若波羅密多經 第十一佈施波羅密多分是什麼意思,閱藏知津中大般若波羅密多經 第十一佈施波羅密多分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大般若波羅密多經 第十一佈施波羅密多分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大般若波羅密多經 第十一佈施波羅密多分

【大般若波羅密多經 第十一佈施波羅密多分 】

(六百卷 有唐太宗三藏聖教序唐高宗三藏聖教記 沙門玄則大般若經初會序 十六分各有一序)

唐玉華寺沙門釋玄奘譯

  第十一佈施波羅密多分。佛在給孤獨園,與千二百苾芻俱,再三命勸舍利子,為諸菩薩宣說佈施波羅密多,舍利子言:「應緣一切智智,以大悲為上首,修行佈施,則能攝受一切智智,疾證無上菩提。寧以無記心行施,或不行施,終不以回向二乘地心行施。」次答滿慈子問,喻說菩薩聲聞行施勝劣意願。滿慈子亦說二施譬喻,舍利子廣說有巧方便所行佈施,及隨喜回向所引善根,如月、如日、如吠琉璃寶、如馬寶。又常於有情,作大饒益,如真金、如日月、如商主、如善士、如王種。次更廣說應起決定施心,應學無染佈施,又觀諸法,若順若違,皆能助引一切智智。又明二乘於一切智,亦有助力,然諸二乘作意,於一切智及此貲糧,俱無助力,故制菩薩定不應起二乘相應作意。次明能捨眾相回向菩提,欲為有情作大饒益,乃名能得無上善利,方便善巧,不取法相,得入居頂諸菩薩數。次明說如是法,皆如來力。佛囑阿難受持。滿慈子問:「若一切法,皆非實有,行佈施,何所捨,成正覺,何所得?」佛言:「無所捨,無所得,無所損,無所益,如二幻師,戲為變易,以幻價直,另化美團等。」又舍利子答滿慈子,菩薩先應思惟一切法性,畢竟空寂,次應思惟一切智智,具勝功德,後應愍念一切有情貧乏珍財,受諸苦惱,作是念已,便捨一切珍財,施諸有情,心無所著,亦以正法施諸有情,亦以無邊上妙供具,恭敬供養佛法僧寶,如是佈施,隨順菩提,疾能證得一切智智,與諸有情,作大饒益。於是佛以神力,令諸大眾,見十方各各無數殑伽沙數世界,各有無量菩薩,行施精勤,乃結勸云:「菩薩欲疾證得一切智智,窮未來際,利樂有情,應觀法空,緣一切智,具勝功德,愍念有情,受貧匱苦,應行佈施波羅密多,持此善根,普施一切,令脫惡趣生死眾苦。作是願言:十方世界諸有情類,由我善根功德威力,未發無上心者,令速發心,已發心者,令永不退,已不退者,今速圓滿一切智智。」舍利子問,最初發心,第二發心,住不退地,坐菩提座差別?佛答示之,並以神力,令見十方各無數界,無數菩薩,行菩薩行種種差別。無數如來,種種方便,饒益有情。乃結勸云:「若定發心求一切智,彼必當作世間第一真淨福田,及作大千最大法師,亦作如來,利樂一切有情。」次答舍利子問,廣明菩薩初心,勝於二乘後心,及明菩薩不退心力,於余神力,最為無上。次滿慈子與舍利子互相問答,明退心者,非真菩薩,是增上慢,欲證菩提,應正發起一切智智相應作意,乃至佛囑阿難受持。(五卷)

分類:閱藏知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閱藏知津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