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是什麼意思,俗語佛源中忍辱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忍辱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忍辱

【忍辱 】

  梵語ksanti,音譯「羼提」,意即「忍辱」。是大乘菩薩所修「六度」之一。所謂「六度」(又名六波羅密),就是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和智慧。這在佛經中是屢見不鮮的。如《維摩詰經·佛國品》說:「忍辱是菩薩淨土。」《法華經·序品》說:「見佛子住忍辱力,增上慢人惡罵捶打,皆悉能忍,以求佛道。」這就是說,修忍辱的人,能夠忍受外來的一切侮辱和惱害而不生嗔恚之心,真正能做到像《大集經》中所說的「忍辱如大地」,能承受一切。俗話說:「逆來順受」(語見《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十二),也就是這個意思。對出家修行者來說,不論是大乘還是小乘,修「忍辱」是極其重要的。因為大小乘修持者的目的是了生死,成佛果。要達到此目的,就必須斷煩惱。如果修行者對於外來逆境不能忍受,就必然產生煩惱。這就沒有了生死、成佛果的希望。所以忍辱,關係到他一生修持的成敗。今引申為有事業心的人,若遇到意外挫折、打擊和困難而不能忍受,則將一事無成。孔子曾曰:「小不忍則亂大謀「(見《論語·衛靈公》)。忍辱一詞在《三國誌·吳志·陸遜傳》中引申為「忍辱負重」,形容一個人忍受屈辱並承擔重任。(無名氏)

分類:俗語佛源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俗語佛源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