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薩迦寺
【薩迦寺 】
藏傳佛教薩迦派主寺。為薩迦北寺和薩迦南寺的總稱。先是薩迦派創始人昆·貢卻傑佈於1073年在後藏仲曲河北岸山上建「白宮」(亦稱古絨寺),即薩迦北寺。因該地土質呈灰白色,故稱薩迦,意為灰白色的土地。以後,寺名、地名、宗派名,都稱薩迦。在昆·貢卻傑布以後,經過幾代經營,北寺逐漸形成規模巨大的宮殿式建築群。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發思巴由薩迦起程赴大都,途次吉熱寺,盛讚吉熱寺殿堂莊嚴。送行的薩迦本欽·釋迦桑布返回薩迦後,立即徵調13萬戶民工,仿吉熱寺式樣,建薩迦南寺。南寺牆高而厚,東西長約166米,南北寬100米。牆上有40個「馬面」,四角置碉堡,四面有門樓,寺外有圍繞寺牆的人工河,現僅存遺跡。寺牆塗有紅、白、黑三色:分別象徵文殊、觀音和金剛手。薩迦派俗稱「花教」,即本於此。
南寺拉康欽姆(大殿)高11米多,面積5500平方米,有40根粗大的圓柱。殿中供奉薩迦派崇拜的諸佛、菩薩像。殿牆上繪有表現當年建寺經過的壁畫。殿後,為藏經庫,中有1萬多部經典是發思巴時期集中衛、藏、康等地區的繕寫家,用金、銀、硃砂汁和墨汁精工寫成的珍品。另有一部「方經」,長、寬各1米餘,用夾板保護,全部用金汁寫成,被視為寫經中之珍寶。全寺共有佛教經藏4萬多卷,包括一部分貝葉經。因寺內藏有大量珍貴經卷和圖書,故有「第二敦煌」之稱。大殿右側,有一隻高一尺半的玉鍾及一塊長方形的玉板,被稱為寺內兩寶。玉鍾用以罩佛前的長明燈,玉板上刻有一首漢文詩,落款為「醒石」。周圍還陳列有中國歷代王朝賞賜的瓷器及元代皇帝賜給的法衣、盔甲、靴等文物。壁畫主要集中在主殿樓上,畫有薩迦派歷代祖師、高僧圖像及一些佛教故事。另有圖案別緻的多種密宗壇城畫,有些為元代作品。正殿中還收藏有數以百計的畫卷,記載著薩迦派發展的歷史,是西藏古代珍貴的藝術作品。現北寺已毀,南寺保存完好。(常霞青)
分類:中國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