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觸處
【觸處 】
p1449
瑜伽五十六卷十四頁云:觸處者:謂與觸俱,或能無間引發諸觸、隨順於觸、所有觸處。
二解 五蘊論七頁云:言觸處者:謂四大種、及前所說所觸一分。
三解 俱捨論一卷七頁云:已說香處;當說觸處。觸有十一。謂四大種滑性,澀性,重性、輕性、及冷、饑、渴。此中大種、後當廣說。柔軟、名滑。粗強、為澀。可稱、名重。翻此、為輕。暖欲、名冷。食慾、名饑。飲欲、名渴。此皆於因立果名故;作如是說。如有頌言:諸佛出現樂,演說正法樂。僧眾和合樂,同修勇進樂。於色界中,無飢渴觸;有所餘觸。彼界衣服,別不可稱,聚則可稱。冷觸於彼,雖無能損;而有能益。傳說如此。
四解 大毗婆沙論七十三卷十五頁云:問:何故名觸處?為是可觸,故名觸處?為體是觸,故名觸處?為觸所緣。故名觸處?設爾;何失。三皆有過。所以者何?若是可觸故名觸處;極微展轉,既不相觸;如何觸處是可觸耶?若體是觸故名觸處;大種造色,非觸自性;如何觸處體是觸耶?若觸所緣故名觸處;此亦是余心心所境,如何但說觸所緣耶?答:應作是說:此是可觸,故名觸處。問:極微展轉,既不相觸;如何觸處,是可觸耶?答:依世俗說,不依勝義。謂世共說:眼所受境、名可見,耳所受境、名可聞,鼻所受境、名可嗅,舌所受境、名可嘗,身所受境、名可觸,意所受境、名可知。是故可觸,故名觸處。復次緣生身識,故名觸處。如契經說:身觸為緣,生於身識。此是勝義了別境心,故此所緣,名為觸處。復次此名觸處,亦名養處。由此長養諸餘色法,令增盛故。如能增喜,名為喜處。此能長養,故名養處。尊者世友,作如是說:極微展轉,互相觸不?答:互不相觸。若相觸者;即應住至第二剎那。大德說曰:一切極微,實不相觸。但由無間,假立觸名。有作是說:極微展轉,實不相觸;亦非無間。但和合住,彼此相近,假立觸名。
五解 品類足論二卷十四頁云:觸處雲何?謂觸、是身已正當所觸,及彼同分。
六解 法蘊足論九卷九頁云:雲何觸處?謂觸為身已正當覺,及彼同分;是名觸處。又觸為身增上,發身識;已正當了別,及彼同分;是名觸處。又觸於身已正當礙,及彼同分;是名觸處。又觸為身已正當行,及彼同分;是名觸處。如是過去未來現在諸所有觸,名為觸處;亦名所知,乃至所等證。此復雲何?謂四大種、及四大種所造滑性、澀性、輕性、重性、冷、暖、饑、渴、及余所有身根所覺、身識所了、所有名號異語增語想等想施設言說,謂名觸,名觸界,名觸處,名彼岸。是名觸處。是外所攝。
分類:法相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