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戒日王(Siladitya 約590~647)
【戒日王(Siladitya 約590~647) 】
Jieriwang
佛教護法名王。印度塔內薩爾王國普濕婆提王族第六代國王。音譯易利沙、曷利沙伐彈那,意譯為喜增王。戒日王蛤了的稱號。606年,戒日王因其兄羅賈伐彈那為鄰國所殺而嗣位。他勵精圖治。6年後,誓師復仇,進而以首都曲女城為中心,征伐四方。當時領土包括恆河流域,旁遮普和拉其普特的大部分地區,直到西印度卡提阿瓦爾半島一帶。他是繼笈多王朝多之後統一印度的著名國王,曾多次派遣使臣與中國唐朝通好;唐太宗亦派王玄策等人多次使印報聘。在他統治的40餘年間,北印度相對穩定繁榮。死後,帝國開始分裂,出現了王朝林立的局面。
戒日王信奉印度教濕婆派,但對其他宗教也都採取扶政策。他修建了許多佛塔、伽藍,供養佛教僧眾。每五年舉行一次無遮大會(各個教派都可以參加的宗教大集會),鼓勵各教派進行宗教學術交流。中國玄奘訪印期間,正值戒日王治世,頗受禮遇。戒日王獎掖文藝,在宮廷中供養了一批著名文人。他自己也是一個文學傳記作家。著有《龍喜論》(有中文譯本)、《珠瓔傳》、《愛見記》3部劇本傳世(一說這些劇本系他人所寫)。另外,他創作的《八大靈塔梵贊》和《野朝贊》表現出強烈的佛教情趣。由於戒日王對佛教的扶西支持,佛教徒把他看作與阿育王、迦膩色迦齊名的護法名王。(方廣 )
分類:中國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