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語
第11章 明誡
君明於德,可以及於遠;臣篤於義,可以至於大。
何以言之?昔湯以七十里之封,升帝王之位;周公自立三公之官,比德於五帝三王;斯乃口出善言,身行善道之所致也。
故安危之要,吉凶之符,一出於身;存亡之道,成敗之事,一起於善行;堯、舜不易日月而興,桀、紂不易星辰而亡,天道不改而人道易也。
夫持天地之政,操四海之綱,屈申不可以失法,動作不可以離度,謬誤出口,則亂及萬里之外,何況刑無罪於獄,而誅無辜於市乎?
故世衰道失,非天之所為也,乃君國者有以取之也。
惡政生惡氣,惡氣生災異。
螟蟲之類,隨氣而生;虹蜺之屬,因政而見。
治道失於下,則天文變於上;惡政流於民,則螟蟲生於野。
賢君智則知隨變而改,緣類而試思之,於□□□變。
聖人之理,恩及昆蟲,澤及草木,乘天氣而生,隨寒暑而動者,莫不延頸而望治,傾耳而聽化。
聖人察物,無所遺失,上及日月星辰,下至鳥獸草木昆蟲,□□□鷁之退飛,治五石之所隕,所以不失纖微。
至於鴝鵒來,冬多麋,言鳥獸之類□□□也。
十有二月隕霜不煞菽,言寒暑之氣,失其節也。
鳥獸草木尚欲各得其所,綱之以法,紀之以數,而況於人乎?
聖人承天之明,正日月之行,錄星辰之度,因天地之利,等高下之宜,設山川之便,平四海,分九州,同好惡,一風俗。
易曰:「天垂象,見吉凶,聖人則之;天出善道,聖人得之。」
言御占圖歷之變,下衰風化之失,以匡盛衰,紀物定世,後無不可行之政,無不可治之民,故曰:「則天之明,因地之利。」
觀天之化,推演萬事之類,散之於□□之閒,調之以寒暑之節,養之以四時之氣,同之以風雨之化,故絕國異俗,莫不知□□□,樂則歌,哀則哭,蓋聖人之教所齊一也。
夫善道存乎心,無遠而不至也;惡行著乎己,無近而不去也。
周公躬行禮義,郊祀後稷,越裳奉貢而至,麟鳳白雉草澤而應。
殷紂無道,微子棄骨肉而亡。
行善者則百姓悅,行惡者則子孫怨。
是以明者可以致遠,否者可以失近。
故春秋書衛侯之弟鱄出奔晉,書鱄絕骨肉之親,棄大夫之位,越先人之境,附他人之域,窮涉寒饑,織履而食,不明之效也。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