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經》01品 清微天宮神通: 是時,玉皇尊帝,與諸真聖、飛天大聖、無極神王、靈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玉皇經》01品 清微天宮神通

玉皇經

01品 清微天宮神通

爾時元始天尊在清微天中,玉京金闕,七寶玄苑,玉皇宮殿,升光明座,與無鞅數眾,宣說靈寶清淨真一不二法門。

是時,玉皇尊帝,與諸真聖、飛天大聖、無極神王、靈童玉女、九千萬人,清齋建節,侍在側焉。

於時,玉帝知時, 欲至,即於會前,舉六通力,放大光明,遍照諸天,無極梵剎,一切境界,皆大震動。

十方無極,一切世界,俱同琉 璃玻璃,無有隔礙。

十方來眾,並乘五色瓊輪,琅與碧輦,九色玄龍,十絕羽蓋。

麟舞鳳唱,嘯歌嗈嗈。

靈妃散花, 金童揚煙。

讚詠洞章,浮空而來。

是時,梵天一切金仙、大乘菩薩,四眾八部,承斯光照,皆來金碧九霞,流景飛雲 玉輿。

慶霄四會,三辰吐芳,飛香八湊,旋繞道前。

雨眾妙花,如雲而下,遍覆會前。

是時其光遍照諸天,下燭下方 無極世界,同玄都境凡。

彼人間,上近九天,通接一交一 連,至親至邇。

凡彼下方,無極世界,山陵坡阪,溝澗溪谷,緬 平如掌。

六一合 至邇,三境非遙。

天寶台殿,星羅人間,瓊瑰羅列,朗耀雲衢。

七寶欄楯,以界道路。

玉樹仙花,蒨燦 珠實。

景秀丹田,芝草綿覆。

時彼下方,皆見諸天鈞天妙樂,隨光旋轉,自然振響。

又復皆見鸞嘯鳳唱,飛鳴應節, 龍戲麟盤,翔舞天端。

諸天寶花,零亂散落,遍滿道路。

是時凡聖[馬+灰]異,幽暗開光。

天人悅慶,踴躍歡欣。

凡仰 觀劫仞,寶台俯眄,紫雲彌羅。

是諸世界一切人民,感臻道氣,白首面皺,皆得化度。

紺發朱顏,少壯幼稚,轉得形容, 光澤美好。

苦惱痊平,普蒙解脫,安我快然。

天下歌謠,欣國太平。

當爾之時,神風遐著,萬氣揚津。

天震地裂,枯骨 更生。

沉一屍一飛魄,皆起復形。

酆(fēng)都鐵圍,長夜九幽,即時破壞。

地獄苦魂,化生諸天。

三惡道苦,一時解脫。

時諸罪輩, 以斯光力,得生十方諸大天宮。

爾時玉皇,即分其身,遍於十方諸大天宮。

令諸天宮,自然化現白玉為京,黃金為闕, 七寶玄苑,大光明殿,具光明座。

幢節幡蓋,異寶奇花,遍佈是處。

爾時玉皇即以所分之身,遍於是處白玉京中,黃金闕 內,七寶玄苑,大光明殿,光明座上,普為十方,演說清淨解脫之道。

時化玉帝,各以無量天真大聖、妙行真一人、靈妃玉 女,侍列左右。

是諸玉女,顏容姝妙,端麗奇特。

天珍異寶,莊嚴身相。

言音清澈,眾所樂聞。

如是諸女其身,復出微妙 解脫自然之香,是香芬馥,周遍諸天極妙樂土,及諸大地,一切福處六道。

一切眾生,聞是香者,普蒙開度。

所謂天道、 人道、魔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

若諸天道,一切天人,或有能聞是此香者,五衰四相,永得除滅,轉增天福。

若 諸人道,王臣兆庶,或有能聞是此香者,即得人天長壽之樂。

身或滅度,乃得脫殼一屍一解之道。

若諸魔道,一切諸魔,或有 能聞是此香者,安處天宮,鬥戰之苦,各得休息。

若諸地獄道,一切眾生,或有能聞是此香者,離地獄苦,得淨土樂。

若 諸餓鬼道,一切餓鬼等,或有能聞是此香者,即得飽滿,無飢渴惱。

若諸畜生道,一切畜生,或有能聞是此香者,脫畜生 苦,得智慧樂。

爾時諸生天罪眾,既得生是勝天宮,已緣承慈光攝愛之故。

便得覺悟,各各明瞭罪福因緣,與諸眷屬,作 天伎樂,來詣帝前。

是諸眾等,各各含悲,俱發聲言。

前後經千劫萬劫,不見三光,常處黑暗三惡道中,多受苦惱。

伏蒙 玉帝方便放光,憫救我等,皆生天上,是諸惡業,悉皆滅盡,無諸系滯,皆得往生。

仰朝玉帝,各到道場,是諸生天,一 切罪眾,說是語已,稽首復位。

爾時玉帝出大妙音,普告十方諸天聖眾: " 汝等諦聽,此諸罪輩,曠劫以來,縱無明性, 造十惡業。

六塵遍染,三業縈纏。

肆意任心,曾無覺悟。

一陰一罪一陽一過,日積月深。

背道違真,順邪棄正。

舉心運念,動結愆尤。

遂使命過之後,身落三塗,不得解脫。

若非今日,遇是法筵,何由出離。

" 爾時諸天化身玉帝,即以神通不動其所,移接 天人,皆令得至清微天宮,玉清聖境,元始會下。

是諸眾等,不覺不知。

是時天尊眾會,見是十方玉帝化身,普皆來集天尊 會前,如無邊明鏡,照諸影像,互相容入。

時諸大眾,稽首瞻仰玉帝化身。

聖中最尊,增長清信,益加志樂心無退轉起大堅 固。

時諸天人,邇得生天,忽睹天尊勝會道場,清淨第一,無為功德之所莊嚴踴躍歡喜,一時作禮,歎未曾有。

爾時十方諸 化玉帝,俱復一體,從法座起,北向長跪。

天尊言曰: " 往昔去世有國,名號光嚴妙樂。

其國王者,名曰淨德。

時王有後, 名寶月光。

其王無嗣,嘗因一日,作是思惟:我今將老而無太子,身或崩歿,社稷九廟,委付何人?作是念巳,即便敕下詔諸 道眾,於諸宮殿,依諸科教,懸諸幡蓋,清淨嚴潔,廣陳供養,六時行道,遍禱真聖。

已經半載,不退初心。

忽夜,寶月光皇 後夢太上道君與諸至真,金姿玉質,清淨之儔,駕五色龍輿,擁耀景旌,一陰一明霞。

蓋是時,太上道君安坐龍與,抱一嬰兒,身 諸毛孔,放百億光,照諸宮殿,作百寶色。

幢節前道,浮空而來。

是時皇后心生歡喜,恭敬接禮長跪道前,白道君言: " 今 王無嗣,願乞此子為社稷主。

伏願慈悲,哀憫聽許。

" 爾時道君答皇后言: " 願特賜汝。

" 是時皇后禮謝道君,而乃收之。

皇后收已,便從夢歸。

覺而有孕,懷胎一年,於丙午歲正月九日午時,誕於王宮。

當生之時,身寶光焰,充滿王國。

色相妙好, 觀者無厭。

幼而敏慧,長而慈仁。

於其國中,所有庫藏,一切財寶,盡將散施窮乏困苦、鰥寡孤獨、無所依怙、飢餓癃殘,一 切眾生。

仁愛和遜,歌謠有道。

化及遐方,天下仰從。

歸仁太子,父王加慶。

當爾之後,王忽告崩。

太子治政,俯念浮生,告 敕大臣,嗣位有道。

遂捨其國,於普明香嚴山中修道功成,超度過是劫已歷八百劫,身常捨其國為群生,故割愛學道於此後經 八百劫,行藥治病,拯救眾生,令其安樂。

此劫盡已,又歷八百劫,廣行方便,啟諸道藏,演說靈章,恢宣正化。

敷揚神功, 助國救人,自幽及顯。

過此已後,再歷八百劫,亡身殞命,行忍辱,故捨己血肉。

如是修行三千二百劫,始證金仙,號曰:清 淨自然覺王如來教諸菩薩。

頓悟大乘正宗,漸入虛無妙道。

如是修行,又經億劫,始證玉帝。

說是語已,法筵清眾,異口同聲, 歎未曾有。

爾時,眾中有一玉女,名曰:夜光,從座而起,嚴整衣冠,從容雅步,長跪道前,白天尊言: " 臣宿昔何幸,仰侍 御前。

親奉供養,已經億劫。

三清境界,金闕王京,寂淡逍遙,快樂自在。

嬉游聖域,餐聽法音,未嘗見此希有之事。

不審向來 光內所現,十方諸天,變現聖境,皆有玉帝應化法身。

天真大聖,妙行真一人,靈妃玉女,以為侍衛。

是諸玉女,相貌端嚴,形體 姝妙,出眾妙香,無與等者。

復蒙玉帝,神通移接,今皆普集在清微天。

未審今此玉女,以何因緣,得證如是無上色身。

恩惟聖 慈,示以未悟。

爾時天尊謂夜光玉女言: " 汝固初入聖流,雖有智慧,未能明瞭。

此諸玉女,乃自往昔無量劫中,修諸妙行, 具解脫門,同清淨信,同清淨解,同清淨念,同清淨行,同清淨身,同清淨心,同清淨意,同清淨果,同清淨報,同大慈心,同 大悲心。

覆護眾生,如母撫念,愛於赤子。

奉戒專一,冥心大道。

清齋弘誓,千萬劫中,尊奉玉帝。

此諸玉女,非實是女,皆天 至真,為度群生,現玉女身。

是故身色神通,智慧隱顯,變化與帝同焉。

" 爾時,夜光聞是說已,心得開悟,稽首歡喜,默然 復位。

爾時,高虛清明天主與諸天眷屬,馭八景鸞輿蔭九光寶蓋。

奏玄歌妙樂,詠無量洞章。

散天寶花,噴天真香。

飛步游空, 來詣道前。

承天尊玉帝威神之力,是諸寶花即於空中化一寶蓋,蔭覆大眾,無不周遍。

是時高虛清明天主見此希有,稽首長跪, 白天尊玉帝言: " *臣懈怠,後會法筵。

今日吉慶,與此法橋,幽顯聖凡,普沾聖澤,放大光明。

現希有相,上照諸天,四梵六 欲,一切樂土。

諸真聖眾,睹此光明,悉皆雲集。

下照下方,無極世界,同玄都境,近接九天。

靈風奏樂,宮商相和,激朗雲庭 ,皆成洞章。

一切眾生,鹹臻道化。

酆(fēng)都鐵圍,長夜九幽,一切地獄,受苦眾生,盡承光力,皆生諸天,得受快樂。

今日所散天 寶奇花,旋結成蓋,遍覆大眾,盡承斯光,威神之力。

臣等千劫良因,九天運會,皇道蕩蕩,正法興隆。

今日大吉,咸仰玄 功。

" 是時高虛清明天主以偈贊玉帝曰: " 金闕玄穹主,高上玉皇尊。

妙相冠諸天,慈光燭三界。

真聖妙道師,天人依仗師。

大乘垂法語,真一指迷途。

功德若虛空,讚揚無窮盡。

"

是穹蒼主,浩劫之尊。

妙見妙知,無等無倫。

湛寂真靜,杳亡杳存。

上聖上靈,大神通光明,藏大丈夫,開化人天,教道無窮。

大慈大悲,流煥法一輪 。

為度群生,是號玉皇。

穹蒼真老,妙圓清淨。

智慧辯才,至道至尊。

開度眾生,故放是光。

爾時高虛清明 天主說偈讚歎已,天尊普告四眾云: " 是帝身,即道身也,非常體也。

是無量功德之身,是清淨自然之身,是神明堅固,不壞 真空,無上法身。

威靈恢廓,名聲周遍。

無幽不開,神奇堂堂,難可稱焉。

是帝非有為功德之所熏修。

而帝昔難下生人間,多劫 行化,示大神通。

而身清淨,末嘗不在金闕分身變化,應現隨方,利濟群生。

超升道岸,普垂教法,開悟後人。

依按奉行,登真 成道。

以斯功德之所莊嚴,是故光明常充諸天,神智妙達,莫可度量。

是身光明,皆具妙號:所謂大神通光、大慈悲光、大喜捨 光、大忍辱光、大平等光、大柔和光、大自在光、大利益光、大如意光、大智慧光、大吉祥光、大解脫光、大歸依光、大功德光、 大圓滿光、大無礙光、無能勝光。

是故汝等欲見是帝,乃不可得者,緣以汝等,尚於身口,不捨結一習一 ,煩惱行業。

由是障故,不 能得睹是帝慈顏。

吾今為汝時會眾等,宣示斷障之法,汝等大眾,宜各奉行。

" 時諸大眾,不勝喜躍,各於至尊幾前,稽首作禮, 俱欲願聞。

天尊言曰: " 斷障之法,當生大悲,無起疑惑,無起貪嗔,無起一婬一欲,無起嫉妒,無起殺害,無起凡情,無起凡思, 無起昏垢,無起聲色,無起是非,無起憎愛,無起分別,無起高慢,無起執著。

凝神澄慮,萬神調伏。

心若太虛,內外貞白。

無所 不容,無所不納。

無令外邪,亂其至道。

牽失真宗,敗其靈根,盜其至寶。

致爾萬劫,永墮凡流,透入俗網,萬魔來攻。

百千萬劫, 不聞妙法。

鬼神執誅,從生入死。

是故汝等,應當志心善護真宗,無令喪失。

如前所說,如是諸障,汝等各各當除斷之。

身得清淨, 超度諸難,是名道寶。

持法棟樑,更當修奉。

是此經典,如近是帝,生尊重心。

注想尊容,稱揚尊號。

然後汝等,得睹慈顏,鹹蒙 護度,普聞妙法。

親奉供養,永無流轉。

" 是時四眾聞已歡喜,歎未曾有。

分類:道教書籍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玉皇經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