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色道麻、結力根[蒙古]、龍沙、卑相、卑鹽、狗骨

麻黃,色道麻、結力根[蒙古]、龍沙、卑相、卑鹽、狗骨

本草綱目

麻黃,色道麻、結力根[蒙古]、龍沙、卑相、卑鹽、狗骨

別名:色道麻、結力根[蒙古]、龍沙、卑相、卑鹽、狗骨

氣味:辛、苦

藥性:溫

毒性:無毒

歸經:肺經、膀胱經

附方: 1、流行熱病(初起階段)。用麻黃一兩,水煎至半幹,去渣留汁,加米及豉,煮成粥。先以熱水洗澡,然後食粥,汗出即愈。2、傷寒黃疸。用麻黃一把,去節,棉裹,加酒五升,煮至半升,一次服完,微汗見效。此方名“麻黃醇酒湯”。3、黃腫、脈沈、小便不利。用麻黃四兩,加水五升煮,去沫,再加甘草二兩,煮成三升。每服一升。蓋厚被讓出汗。不汗,須再次服藥。註意避風寒。此方名“甘草麻黃湯”。4、風痹冷痛。用麻黃(去根)五兩、桂心二兩,共研為末,加酒二升,以慢火熬成糖稀。每服一匙,熱酒調下,汗出見效。註意避風。5、產後腹痛,血下不止。用麻黃去節,研成末。每服一匙,一日二、三服,血下盡即上。6、心下悸病(按:即心膽怯懼,胸部不快)。用半夏、麻黃,等分為末,加煉蜜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三丸,水送下。一日服三次。此方名“半夏麻黃丸”。7、中風。用麻黃(去根)在慢火上煎熬,逐步加水,最後熬成膏,收存備用。每服一、二匙,熱湯送下。8、盜汗、陰汗。用麻黃根、牡蠣粉,共研為末,撲身上。又方:麻黃根、椒目,等分為末。每服一錢,酒送下。外用麻黃根、舊蒲扇,共研為末,撲身上。9、諸虛自汗(夜臥更甚,久則枯瘦)。用黃芪、麻黃根各一兩,加牡蠣(淘米水浸洗後煆過)一起制成散劑。每服五錢,以水二碗,小麥百粒煎服。10、陰囊濕瘡。用麻黃根、石硫磺各一兩,米粉一合,共研為末,塗敷患處。

主治:發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用於風寒感冒,胸悶喘咳,風水浮腫;支氣管哮喘。蜜麻黃潤肺止咳。多用於表癥已解,氣喘咳嗽。

出處:《神農本草經》

分類:草部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本草綱目相關內容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