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
2 . 誠於此,動於彼,神之道與!——張載《正蒙》
3 . 天下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之大事,必作於細。——《老子》
4 .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孟子 》
5 . 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清《增廣賢文》
6 .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孔子家語·六本》
7 . 2024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史記報任少卿書》
8 . 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禮記》
9 . 極其大而後中可求,止其中而後大可有。——張載《正蒙》
10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11 . 由象識心,徇象喪心。知象者心,存象之心,亦象而已,謂之心可乎?——張載《正蒙》
12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孫丑》
13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論語》
14 .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三國誌》
15 .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
16 . 以心求道,正猶以己知人,終不若彼自立彼偽不思而得也。——張載《正蒙》
17 .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
18 . 和樂,道之端乎!和則可大,樂則可久,天地之性,久大而已矣。——張載《正蒙》
19 . 有不知則有知,無不知則無知。——張載《正蒙》
20 . 義命合一存乎理,仁智合一存乎聖,動靜合一存乎神,陰陽合一存乎道,性與天道合一存乎誠。——張載《正蒙》
21 .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論語》
22 .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中庸》
23 .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大學》
24 . 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漢樂府》
25 . 不尊德性,則學問從而不道;不致廣大,則精微無所立其誠;不極高明,則擇乎中庸失時措之宜矣。——張載《正蒙》
26 .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27 . 2024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史記高祖本紀》
28 .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
29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
30 .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弟子規》
31 . 一物兩體,氣也;一故神,兩在故不測。兩故化,推行於一。——張載《正蒙》
32 .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禮記》
33 .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34 . 2024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禮記》
35 . 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
36 .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37 .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上》
38 .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國語>
39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楚辭》
40 .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大戴禮記》
41 . 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史記留侯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