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周易》
2 .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憲成
3 .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
4 .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5 .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淮南子說林訓》
6 .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宋朱熹觀書有感》
7 . 行成于思,毀於隨。——韓愈《進學解》
8 .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明日歌》
9 .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論語》
10 . 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宋朱熹讀書之要》
11 .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12 . 讀書貴能疑,疑乃可以啟信;讀書在有漸,漸乃克底有成。——《格言連璧》
13 .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14 . 功不可以虛成,名不可以偽立。——《答賓戲》
15 . 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荀子》
16 . 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
17 . 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戰國策》
18 . 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論語》
19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
20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選自韓愈《師說》
21 . 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論語》
22 .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
23 . 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荀子》
24 .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
25 .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26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
27 .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戰國策》
28 .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後漢書》
29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太子少傅箴》
30 . 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孝經。天子章》
31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論語》
32 . 2025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
33 . 2025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
34 .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35 .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論語》
36 . 2025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弟子規》
37 .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38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39 .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論語》
40 .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三國誌》
41 . 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禮記》
42 .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竹石》
43 .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
44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45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鶴鳴》
46 . 2025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學》
47 .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
48 . 人而無儀,不死何為。——《詩經風相鼠》
49 .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論語》
50 .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