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25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人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2 . 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3 . 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4 . 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5 . 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寶珠玉者,殃必及身。
6 .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7 .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8 . 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
9 .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10 . 2025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11 .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12 . 富歲,子弟多賴;凶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13 .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14 . 窮困便獨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15 . 王如知此不足以相笑,王之政猶此也,王雖有移民轉粟之善政,其好戰殘民與鄰國同,而獨望民之多,何異於五十步笑百步者乎。
16 . 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無他,達之天下也。
17 . 求則得之,捨則失之;是求有益於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於得也,求在外者也。
18 .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19 . 仁人之於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親愛之而已矣。
20 . 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
21 .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22 . 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
23 . 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24 .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於眾也。
25 . 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國必危亂喪亡矣。王以國為問,大夫以家為問,士庶人以身為問者,王稱國,故以國問;大夫稱家,故以家問;士庶人無稱,故以身問而已。
26 . 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27 . 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 ,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28 .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29 .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30 . 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
31 . 則為王之大夫必問我曰何以利益我家,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則為王之士庶人亦必問我曰何以利益我身。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國必危亂喪亡矣。
32 .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33 . 父子有親,君臣有交,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 有信。
34 . 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聖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35 .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36 . 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37 .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8 . 五穀者,種之美者也,苟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39 . 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40 .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 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41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42 . 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43 . 孟子 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旨意合同,若此者眾。
44 . 言定天下者一道,仁政而已,不貪殺人,人則歸之,是故文王視民如傷,此之謂也。
45 . 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察焉,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眾也。
46 .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47 . 仁義禮智,非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48 .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49 . 為其像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饑而死也。
50 . 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