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孟子曰:水性無分於東西,無分於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躍之,可使過顙;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豈水之性哉?其勢則然也!人之可使為不善,其性亦猶是也。
2 . 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
3 . 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禮。
4 . 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
5 . 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之。
6 . 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殍,此率獸而食人也。
7 . 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8 . 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9 .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10 . 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11 . 形色,天性也;惟聖人然後可以踐形。
12 .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13 . 不以規距,不能成方員(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14 . 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15 . 故天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
16 .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17 . 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
18 .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棄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19 . 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旨意合同,若此者眾。
20 . 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21 . 君子量不極,胸吞百川流。
22 . 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於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已矣。
23 . 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24 . 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
25 . 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
26 . 人人都可以當堯舜這樣的好人。
27 . 2024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
28 .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
29 . 孟子 言未有心存乎仁而遺棄其親者,亦未有存義而後去其君者。
30 . 孟子退自齊梁,述堯舜之道而著作焉,此大賢擬聖而作者也。
31 . 權,然後和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32 . 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33 .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