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2 . 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矣,未見蹈仁而死者也。
3 . 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4 . 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5 . 孔子 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6 . 2024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7 .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8 .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9 .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10 . 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以為孝乎。
11 . 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12 . 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13 .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14 .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15 . "子之武城,聞弦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
16 .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
17 . 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18 . "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19 .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20 .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21 .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22 .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23 . 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
24 .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25 . 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26 .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
27 .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28 .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9 .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30 .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1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32 .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33 . 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誠不以富,亦只以異。
34 .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35 . 子罕言利,與命,與仁。
36 . 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37 .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已者。過,則勿憚改。」
38 .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39 .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40 . 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41 .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42 .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43 .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44 .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45 .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6 .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呼?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47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 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48 .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49 .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50 . "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