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聖歎評水滸》楔子 張天師祈禳瘟疫 洪太尉誤走妖魔:是一百八人者,為有其人乎?為無其人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金聖歎評水滸》楔子 張天師祈禳瘟疫 洪太尉誤走妖魔

金聖歎評水滸

楔子 張天師祈禳瘟疫 洪太尉誤走妖魔

【總批 :哀哉乎!此書既成,而命之曰《水滸》也。

是一百八人者,為有其人乎?

為無其人乎?試有其人也,即何心而至於水滸也?為無其人也,則是為此書者之胸中,吾不知其有何等冤苦,而必設言一百八人,而又遠托之於水涯。

吾聞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也。

一百八人而無其人,猶已耳;一百八人而有其人,彼豈真欲以宛子城、蓼兒窪者,為非復趙宋之所覆載乎哉!吾讀《孟子》,至「伯夷避紂,居北海之濱」,「太公避紂,居東海之濱」二語,未嘗不歎。

紂雖不善,不可避也,海濱雖遠,猶紂地也。

二老倡眾去故就新,雖以聖人,非盛節也。

彼孟子者,自言願學孔子,實未離於戰國游士之一習一 ,故猶有此言,未能滿於後人之心。

若孔子,其必不出於此。

今一百八人而有其人,殆不止於伯夷、太公居海避紂之志矣。

大義滅絕,其何以訓?若一百八人而無其人也,則是為此書者之設言也。

為此書者,吾則不知其胸中有何等冤苦而為如此設言。

然以賢如孟子,猶未免於大醇小疵之譏,其何責於稗官。

後之君子,亦讀其書,哀其心可也。

古人著書,每每若干年布想,若干年儲材,又復若干年經營點竄,而後得脫於稿,裒然成為一書也。

今人不會看書,往往將書容易混帳過去。

於是古人書中所有得意處,不得意處,轉筆處,難轉筆處,趁水生波處,翻空出奇處,不得不補處,不得不省處,順添在後處,倒插在前處,無數方法,無數筋節,悉付之於茫然不知,而僅僅粗記前後事跡,是否成敗,以助其酒前茶後,雄譚快笑之旗鼓。

嗚呼!《史記》稱五帝之文尚不雅馴,而為薦紳之所難言,奈何乎今忽取綠林豪猾之事,而為士君子之所雅言乎?吾特悲讀者之精神不生,將作者之意思盡沒,不知心苦,實負良工,故不辭不敏,而有此批也。

此一回,古本題曰「楔子」。

楔子者,以物出物之謂也。

以瘟疫為楔,楔出祈禳;以祈禳為楔,楔出天師;以天師為楔,楔出洪信;以洪信為楔,楔出遊山;以遊山為楔,楔出開碣;以開碣為楔,楔出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此所謂正楔也。

中間又以康節、希夷二先生,楔出劫運定數;以武德皇帝、包拯、狄青,楔出星辰名字;以山中一虎一蛇,楔出陳違、楊春;以洪福驕情傲色,楔出高俅、蔡京;以道童猥獕難認,直楔出第七十回皇甫相馬作結尾,此所謂奇楔也。

紛紛五代亂離間,一旦雲開復見天!草木百年新雨露,車書萬里舊一江一 山。

尋常巷陌陳羅綺,幾處樓台奏管弦。

天下太平無事日,鶯花無限日高眠。

【夾批:好詩。

○一部大書詩起 、詩結,天下太平起,天下太平結。

話說這八句詩乃是故宋神宗天子朝中一個名儒,姓邵,諱堯夫,道號康節先生所作;【夾批:一個算數先生。

】為歎五代殘唐,天下干戈不息。

那時朝屬梁,暮屬晉,正謂是:

朱李石劉郭,梁唐晉漢周:都來十五帝,播亂五十秋。

【夾批:十五、五十,顛倒大衍河圖中宮二數,便妙。

後來感得天道循環,向甲馬營中生下太祖武德皇帝來,【夾批:大書武德皇帝,見此一朝,不用掉文袋子。

】這朝聖人出世,紅光滿天,【夾批:聖人出世,紅光滿天;妖魔出世,黑氣一道。

】異香經宿不散,乃是上界霹靂大仙下降。

【夾批:為天罡地煞先作映襯。

】英雄勇猛,智量寬洪,自古帝王都不及這朝天子,一條桿棒等身齊,打四百座軍州都姓趙!【夾批:絕妙好辭。

可見全部槍棒,悉從一王之制矣。

】那天子掃清寰宇,蕩靜中原,國號大宋,建都汴梁,九朝八帝班頭,四百年開基帝主。

因此上,邵堯夫先生讚道:「一旦雲開復見天!」正如教百姓再見天日之面一般。

那時西嶽華山有個陳摶處士,【夾批:又一個算數先生。

○兩位先生胸中,算定有六六三十六員,重之七十二座矣。

】是個道高有德之人,能辨風雲氣色。

一日,騎驢下山,向那華陰道中正行之間,聽得路上客人傳說:【夾批:藏下一大部評話。

】「如今東京柴世宗讓位與趙檢點登基。」

那陳摶先生聽得,心中歡喜,以手加額,在驢背上大笑,顛下驢來。

人問其故。

那先生道:「天下從此定矣!正乃上合天心,下合地理,中合人和。」

自庚申年間受禪,開基即位,在位一十七年,天下太平,傳位與御弟太宗。

【夾批:立乎元,指乎宋,傳位御弟,傳疑也。

】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傳位與真宗皇帝,真宗又傳位與仁宗。

這仁宗皇帝乃是上界赤腳大仙;【夾批:又為天罡地煞先作映襯。

】降生之時,晝夜啼哭不止。

朝廷出給黃榜,召人醫治,感動天庭,差遣太白金星下界,【夾批:忽然轉出一座星辰,為一百單八座星辰作引。

】化作一老叟前來揭了黃榜,自言能止太子啼哭。

看榜官員引至殿下朝見真宗。

天子聖旨,教進內苑看視太子。

那老叟直至宮中,抱著太子耳邊低低說了八個字,太字便不啼哭。

【夾批:奇事奇文。

】那老叟不言姓名,只見化陣清風而去。

耳邊道八個甚字?道是:「文有文曲,武有武曲。」

【夾批:忽然從一座星辰,又轉出兩座星辰,為一百單八座作引,妙妙。

○八個字只是四個字,奇情奇文。

】端的是玉帝差遣紫微宮中兩座星辰下來輔佐這朝天子!【夾批:星辰以座論,奇事。

星辰可以下來,奇事。

星辰被玉帝差遣下來,奇事。

玉帝差遣星辰下來輔佐天子,奇事。

】文曲星乃是南衙開封府主龍圖閣大學士包拯。

武曲星乃是征西夏國大元帥狄青。

【夾批 :申呂岳降,傅說列星,變用得好。

】這兩個賢臣出來輔佐這朝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改了九個年號。

自天聖元年癸亥登基,至天聖九年,那時天下太平,五穀豐登,萬民樂業,路不拾遺,戶不夜閉,這九年謂之一登;【夾批:一登二登三登,有據無據,撰成妙語。

】自明道元年,至皇祐三年,這九年亦是豐富,謂之二登;自皇祐四年,至嘉祐二年,這九年田禾大熟,謂之三登。

一連三九二十七年,號為「三登之世。」

【夾批:九年一登,又九年二登,又九年三登,一連三九二十七年,號為三登之世。

筆意都從康節、希夷兩先生生來。

】那時百姓受了些快樂,誰道樂極悲生:嘉祐三年春間,天下瘟疫盛行。

自一江一 南直至兩京,無一處人民不染此證。

天下各州各府雪片也似申奏將來。

且說東京城裡城外軍民死亡大半。

開封府主包待制親將惠民和濟局方,自出俸資合藥,救治萬民。

那裡醫治得,【夾批:自是正事,不可不先補出。

】瘟疫越盛。

文武百官商議,都向待漏院中聚會,伺候早朝,奏聞天子。

是日,嘉祐三年三月三日,【夾批:合成九數,陽極於九,數之窮也。

易窮則變,變出一部水滸傳來。

】五更三點,天子駕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賀已畢,當有殿頭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無事捲簾退朝。」

只見班部叢中,宰相趙哲、參政文彥博,出班奏曰:「目今京師瘟疫盛行,傷損軍民甚多。

伏望陛下,釋罪寬恩,省刑薄稅,【夾批:自是正論,不可不先補出。

】祈禳天災,救濟萬民。」

天子聽奏,急敕翰林院隨即草詔,一面降赦天下罪囚,應有民間稅賦悉皆赦免;一面命在京宮觀寺院修設好事禳災。

不料其年瘟疫轉盛。

仁宗天子聞知,龍體不安,復會百官計議。

向那班部中,有一大臣,越班啟奏。

天子看時,乃是參知政事范仲淹。

拜罷起居,奏曰:「目今天災盛行,軍民塗炭,日夕不能聊生。

以臣愚意:要禳此災,可宣嗣漢天師星夜臨朝,就京禁院,修設三千六百分羅天大醮,奏聞上帝,可以禳保民間瘟疫。」

【夾批:不必真出希文,只是臨文相借耳。

○先是藥局,次是修省,第三段方轉出祈禳來。

】仁宗天子准奏。

急令翰林學士草詔一道,天子御筆親書,【夾批:詔。

】並降御香一柱,【夾批:香。

】欽差內外提點殿前太尉洪信為天使,前往一江一 西信州龍一虎山,宣請嗣漢天師張真一人星夜來朝祈禳瘟疫。

就金殿上焚起御香,【夾批:香。

】親將丹詔付與洪太尉,【夾批:詔。

】即便登程前去。

洪信領了聖敕,辭別天子,背了詔書,【夾批:詔。

】盛了御香,【夾批:香。

】帶了數十人,上了鋪馬,一行部從,離了東京,取路逕投信州貴溪縣來。

不止一日,【夾批:省。

】來到一江一 西信州。

大小官員出郭迎接。

隨即差人報知龍一虎山上清宮住持道眾,準備接詔。

【夾批:是日官員接詔,報知道眾。

】次日,眾位官同送太尉到於龍一虎山下。

只見上清宮許多道眾,鳴鐘擊鼓,香花燈燭,幢幡寶蓋,一派仙樂,都下山來迎接丹詔,【夾批:次日官員送太尉,道眾接詔。

】直至上清宮前下馬。

當下上至住持真一人,下及道童侍從,前迎後引,接至三清殿上,請將詔書居中供養著。

【夾批:上下前後,詔書居中,錦心繡口,隨筆成妙。

】洪太尉便間監宮真一人道:「天師今在何處?」

住持真一人向前稟道:「好教太尉得知:這代祖師號曰虛靖天師,性好清高,倦於迎送;自向龍一虎山頂結一茅庵,修真養性;因此不住本宮。」

太尉道:「目今天子宣詔,如何得見真一人?」

真一人答道:「容稟:詔敕權供在殿上,貧道等亦不敢開讀。

且請太尉到方丈獻茶,再煩計議。」

當時將丹詔供養在三清殿上,【夾批:詔。

】與眾官都到方丈。

太尉居中坐下,執事人等獻茶,就進齋供,水陸俱備。

齋罷,太尉再問真一人道:「既然天師在山頂庵中,何下著人請將下來相見,開宣丹詔?」

真一人稟道:「這代祖師雖在山頂,其實道行非常:能駕霧興雲,蹤跡不定。

貧道等時常亦難得見,怎生教人請得下來?」

太尉道:「似此如何得見?目今京師瘟疫盛行,今上天子特遣下官繼捧御書丹詔,親捧龍香,來請天師,要做三千六百分羅天大醮以禳天災,救濟萬民。

似此怎生奈何?」

真一人稟道:「天子要救萬民,只除是太尉辦一點志誠心,【夾批:此語不獨指祈禳瘟疫也。

夫天子則豈有不要救萬民者?天子要救萬民,則豈有不倚托太尉者?太尉若無誠心,則豈能救得萬民者?太尉救不得萬民,則豈能仰答天子者?語雖不多,而其指甚遠,其斯以為真一人也乎?】齋戒沐浴,更換布衣,休帶從人,自背詔書,焚燒御香,步行上山,禮拜叩請天師,方許得見。

如若心不志誠,空走一遭,亦難得見。」

太尉聽說,便道:「俺從京師食素到此,如何心不志誠?既然恁地,依著你說,明日絕早上山。」

當晚各自權歇。

次日五更時分,眾道士起來,備下香湯,請太尉起來沐浴。

換了一身新鮮布衣;腳下穿上麻鞋草履;吃了素齋;取過丹詔,用黃羅包袱背在脊樑上;【夾批:詔。

】手裡提著銀手爐,降降地燒著御香。

【夾批:香。

】許多道眾人等,送到後山,指與路徑。

真一人又稟道:「太尉要救萬民,休生退悔之心,只顧志誠上去。」

【夾批:總是教太尉以為天子救萬民之要訣,非為今日請天師叮嚀也。

】太尉別了眾人,口誦天尊寶號,縱步上山來。

獨自一個,行了一回,盤坡轉徑,攬葛攀籐。

約莫走過了數個山頭,三二里多路,看看腳酸腿軟,正走不動,口裡不說,肚裡躊躇;心中想道:「我是朝廷貴官,【夾批:醜話。

○朝廷貴官四字,驅卻無數英雄入水泊,此語卻是此老說起。

】在京師時重裀而臥,列鼎而食,尚兀自倦怠,【夾批:妙語絕倒。

○重茵列鼎,尚自倦怠,何不以調元贊化而將息之。

】何曾穿草鞋,走這般山路!知他天師在那裡!卻教下官受這般苦!」又行不到三五十步,掇著肩氣喘,只見山凹裡起一陣風。

【夾批:寫得出色。

】風過處,向那松樹背後奔雷也似吼一聲,【夾批:寫得出色。

】撲地跳出一個吊猜白額錦毛大蟲來。

【夾批:先寫風,次寫吼,次寫大蟲,只是一筆,便有多少段落。

○初開簿第一條好漢。

】洪太尉吃了一驚,叫聲:「阿呀!」【夾批:千載欺君賣國人收場最後語。

】撲地望後便倒。

那大蟲望著洪太尉,左盤右旋,咆哮了一回,托地望後山坡下跳了去。

洪太尉倒在樹根底下,唬的三十六個牙齒,捉對兒廝打,【夾批:奇句。

】那心頭一似十五個吊桶,七上八落的響,【夾批:奇句。

】渾身卻如中風麻木,【夾批:奇句。

】兩腿一似鬥敗公雞;【夾批:奇句。

○四句一句一樣,皆奇絕之文。

】口裡連聲叫苦。

大蟲去了一盞茶時,方才爬將起來,再收拾地上香爐,還把龍香燒著,【夾批:香。

○可不寫詔?詔在背上,定當如故也。

】再上山來,務要尋見天師。

又行過三五十步,口裡歎了數口氣,怨道:「皇帝【夾批:四字連讀始妙。

重茵列鼎,尚自倦怠者,其胸中口中,每每有此四字也。

】御限,差俺來這裡,教我受這場驚恐!」說猶未了,只覺得那裡又一陣風。

【夾批:寫得出色。

】吹得毒氣直衝將來。

太尉定睛看時,山邊竹籐裡,簌簌地響,【夾批:寫得出色。

】搶出一條吊桶大小、雪花也似蛇來。

【夾批:亦先寫風,次寫響,次寫蛇。

○開簿第二條好漢。

】太尉見了,又吃一驚,撇了手爐,【夾批:香。

○前無此有。

】叫一聲:「我今番死也!」望後便倒在盤陀石邊。

但見那條大蛇,逕搶到盤陀石邊,朝著洪太尉盤做一堆,兩隻眼迸出金光,張開巨口,吐出舌頭,噴那毒氣在洪太尉臉上。

驚得太尉三魂蕩蕩,七魄悠悠。

那蛇看了洪太尉一回,望山下一溜,卻早不見了。

太尉方才爬得起來,說道:「慚愧!驚殺下官!」看身上時,寒粟子比餛飩兒大小。

【夾批:此非前詳後略,正是從四句外,增出一句耳。

】口裡罵那道士:「叵耐無禮,戲弄下官!教俺受這般驚恐!若山上尋不見天師,下去和他別有話說。」

再拿了銀提爐,【夾批:香。

】整頓身上詔敕【夾批:詔。

○前不及詔,此並及詔,都妙。

】並衣服,巾幀,卻待再要上山去。

正欲移步,【夾批:法變,不然,上去到幾時了。

】只聽得松樹背後,隱隱地笛聲吹響,漸漸近來。

太尉定睛看時,但見一個道童,倒騎著一頭黃牛,橫吹著一管鐵笛,笑吟吟地正過山來。

【夾批:一蛇一虎後,忽接入此段,筆墨變幻不可言。

】洪太尉見了,便喚那個道童:「你從那裡來?認得我麼?」

【夾批:好貨。

】道童不睬,只顧吹笛。

【夾批:寫得妙極。

】太尉連間數聲。

道童呵呵大笑,拿著鐵笛,指著洪太尉,【夾批:寫得妙極。

】說道:「你來此問,莫非要見天師麼?」

太尉大驚,便道:「你是牧童,如何得知?」

【夾批:只合答云:你是太尉,如何得見?】道童笑道:「我早間在草庵中伏侍天師,聽得天師說道:「今上皇帝差個洪太尉繼擎丹詔御香到來山中,宣我往東京做三千六百分羅天大醮,祈禳天下瘟疫。

我如今乘鶴駕雲去也。」

這早晚想是去了,不在庵中。

你休上去,山內毒蟲猛獸極多,恐傷害了你性命。」

太尉再問道:「你不要說謊?」

道童笑了一聲,也不回應,又吹著鐵笛,轉過山坡去了。

【夾批:寫得妙極。

】太尉尋思道:「這小的如何盡知此事?想是天師分付他?一定是了。」

【夾批:此四字寫盡從來太尉自以為是。

】欲待再上山去;「方纔驚諕的苦,爭些兒送了性命,不如下山去罷。」

太尉拿著提爐,【夾批:香。

】再尋舊路,奔下山來。

眾道士接著,請至方丈坐下。

真一人便問太尉道:「曾見天師麼?」

太尉說道:「我是朝中貴官,如何教俺走得山路,吃了這般辛苦,爭些兒送了性命!為頭上至半山裡,跳出一隻吊睛白額大蟲,驚得下官魂魄都沒了;又行不過一個山嘴,竹籐裡搶出一條雪花大蛇來,盤做一堆,攔住去路!若不是俺福分大,如何得性命回京?【夾批:好貨。

】儘是你這道眾,戲弄下官!」真一人覆道:「貧道等怎敢輕慢大臣?這是祖師試探太尉之心。

本山雖有蛇虎,並不傷人。」

【夾批:一部水滸傳一百八人總贊。

】太尉又道:「我正走不動,方欲再上山坡,只見松樹傍邊,轉出一個道童,騎著一頭黃牛,吹著管鐵笛,正過山來。

我便間他:「那裡來?識得俺麼?」

他道:「已都知了。」

說天師分付,早晨乘鶴駕雲往東京去了,下官因此回來。」

真一人道:「太尉!可惜錯過!這個牧童正是天師!」【夾批:只說其一,不說其二。

】太尉道:「他既是天師,如何這等猥瑣?」

【夾批:此一句直兜至第七十回皇甫端相馬之後,見一部所列一百八人,皆朝廷貴官嫌其猥瑣,而失之於牝牡驪黃之外者。

○何獨不言既是天師,如何這等猙獰耶?】真一人答道:「這代天師非同小可,雖然年幼,其實道行非常。

他是額外之人,【夾批:一百八員,所謂額外之人也。

】四方顯化,極是靈驗。

世人皆稱為道通祖師。」

洪太尉道:「我直如此有眼不識真師,當面錯過!」真一人道:「太尉,且請放心。

既然祖師法旨道是去了,比及太尉回京之日,這場醮事,祖師已都完了。」

太尉見說,方才放心。

真一人一面教安排筵宴管待太尉,請將丹詔收藏於御書匣內,留在上清宮中;【夾批:詔書畢。

】龍香就三清殿上燒了。

【夾批:龍香畢。

】當日方丈內大排齋供,設宴飲酌。

至晚席罷,止宿到曉。

次日早膳已後,真一人道眾並提點執事人等請太尉遊山。

【夾批:天下本無喜好,遊山游出來。

】太尉大喜。

許多人從跟隨著,步行出方丈,前面兩個道童引路,行至宮前宮後,看玩許多景致。

三清殿上,富貴不可盡言。

左廊下:九天殿,紫微殿,北極殿;右廊下:太乙殿,三官殿,驅邪殿。

【夾批:以九天、紫微、北極、太乙、三官等殿,引出驅邪一殿;以驅邪一殿,引出伏魔一殿。

】諸宮看遍,行到右廊後一所去處。

洪太尉看時,另外一所殿宇:一遭都是搗椒紅泥牆,正面兩扇朱紅格子;門上使著胳膊大鎖鎖著,一交一 叉上面貼著十數道封皮,封皮上又是重重疊疊使著朱印;詹前一面朱紅漆金字牌額,上書四個金字,寫道:「伏魔之殿。」

【夾批:寫得怕人。

○筆墨淋漓之至。

】太尉指著門道:「此殿是甚麼去處?」

真一人答道:「此乃是前代老租天師鎖鎮魔王之殿。」

太尉又問道:「如何上面重重疊疊貼著許多封皮?」

真一人答道:「此是老祖大唐洞玄國師封鎖魔王在此。

但是經傳一代天師,親手便添一道封皮,【夾批:奇想奇文。

】使其子子孫孫不得妄開。

走了魔君,非常利害。

今經八九代祖師,誓不敢開。

鎖用銅汁灌鑄,誰知裡面的事?小道自來住持本宮,三十餘年,也只聽聞。」

【夾批:妙。

】洪太尉聽了,心中驚怪,【夾批:先驚。

】想道:「我且試看魔王一看。」

便對真一人說道:「你且開門來,我看魔王甚麼模樣。」

真一人稟道:「太尉,此殿決下敢開!先祖天師叮嚀告戒:今後諸人不許擅開。」

【夾批:一稟。

】太尉笑道:【夾批:次笑。

】「胡說!你等要妄生怪事,煽惑良民,故意安排這等去處,假稱鎖鎮魔王,顯耀你們道術。

我讀一鑒之書,【夾批:好東西,好文法。

】何曾見鎖魔之法?神鬼之道,處隔幽冥,我不信有魔王在內。

快快與我打開,我看魔王如何。」

真一人三回五次稟說:「此殿開不得,恐惹利害,有傷於人。」

【夾批:又稟。

】太尉大怒,【夾批:次怒。

】指著道眾說道:「你等不開與我看,回到朝廷,先奏你們眾道土阻當宣詔,違別聖旨,不令我見天師的罪犯;【夾批:看他隨口搊出人罪案來,前後太尉一轍也。

】後奏你等私設此殿,假稱鎖鎮魔王,煽惑軍民百姓。

把你都追了度牒,刺配遠惡軍州受苦。」

【夾批:後來許多刺配軍州,只照前官律斷。

真一人等懼怕太尉權勢,【夾批:真一人猶怕太尉權勢,況其他哉!】只得喚幾個火工道人來,先把封皮揭了,將鐵錘打開大鎖。

眾人把門推開,一齊都到殿內,黑洞洞不見一物。

太尉教從人取十數個火把點著,將來打一照時,四邊並無別物,只中央一個石碣,約高五六尺,下面石龜跌坐,大半陷在泥裡。

【夾批:一部大書七十回,以石碣起,以石碣止,奇絕。

○碣字俗本訛作碑字。

】照那石碣上時,前面都是龍章鳳篆,天書符菉,人皆不識;【夾批:與第七十回一樣作章法。

】照那碑後時,卻有四個真字大書,鑿著「遇洪而開。」

【夾批:奇事奇文。

】洪太尉看了這四個字,大喜,【夾批:次又喜。

】便對真一人說道:「你等阻當我,卻怎地數百年前已注定我姓字在此?「遇洪而開,」分明是教我開看,卻何妨?我想這個魔王都只在石碣底下。

汝等從人與我多喚幾個火工人等將鋤頭鐵鍬來掘開。」

真一人慌忙諫道:「太尉,不可掘動,恐有利害,傷犯於人,不當穩便!」【夾批:又稟。

】太尉大怒,【夾批:次又怒。

】喝道:「你等道眾省得甚麼!碣上分明鑿著遇我而開,你如何阻當?快與我喚人來開!」

真一人又三回五次稟道:「恐有不好。」

太尉那裡肯聽。

【夾批:詳書真一人一稟、再稟、又稟、又稟者,以深明天罡地煞出世之不容易也。

】只得聚集眾人,先把石碣放倒,一齊併力掘那石龜,半日方才掘得起。

又掘下去,只有三四尺深,見一片大青石板,方可丈圍。

【夾批:石碣之下石龜,石龜之下石板,寫得鄭重之至。

】洪太尉叫再掘起來。

真一人又苦稟道:「不可掘動。」

【夾批:掘到石板,又復苦稟,寫得鄭重之至。

】太尉那裡肯聽。

眾人只得把石板一齊扛起。

看時,石板底下,卻是一個萬丈深淺地穴。

只見穴內刮喇喇一聲響亮,那響非同小可。

響亮過處,只見一道黑氣,從穴裡滾將起來,掀塌了半個殿角。

那道黑氣,直衝上半天裡,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望四面八方去了。

【夾批:駭人之筆。

○他日有稱我者,有稱俺者,有稱小可者,有稱洒家者,有稱我老爺者,皆是此句化開。

】眾人吃了一驚,發聲喊,撇下鋤頭鐵鍬,盡從殿內奔將出來,推倒顛翻無數。

驚得洪太尉目瞪口呆,罔知所措,面色如上。

奔到廊下,只見真一人向前叫苦不迭。

太尉問道:「走了的卻是甚麼妖魔?」

真一人道:「太尉不知:此殿中,當初老祖天師洞玄真一人傳下法符,囑付道:「此殿內鎮鎖著三十六員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一共是一百單八個魔君在裡面。

上立石碣,鑿著龍章鳳篆姓名,鎮住在此。

【夾批:楔者,以物出物之謂。

此篇因請天師,誤開石碣,所謂楔也。

俗本不知,誤入正書,失之遠矣。

】若還放他出世,必惱下方生靈。」

如今太尉放他走了,怎生是好!」當時洪太尉聽罷,渾身冷汗,捉顫不住;急急收拾行李,引了從人下山回京。

真一人並道眾送官已罷,自回宮內修理殿宇,豎立石碣,不在話下。

【夾批:了。

再說洪太尉在途中分付從人,教把走妖魔一節休說與外人知道,恐天子知而見責。

【夾批:畫出太尉。

於路無話,星夜回至京師。

進得汴梁城,聞人所說:【夾批:只聞人說足矣,不必鋪敘醮事也。

】「天師在東京禁院做了七晝夜好事,普施符菉,禳救災病,瘟疫盡消,軍民安泰,天師辭朝,乘鶴駕雲,自回龍一虎山去了。」

【夾批:省。

】洪太尉次日早朝,見了天子,奏說:「天師乘鶴駕雲,先到京師;臣等驛站而來,才得到此。」

仁宗准奏,賞賜洪信,復還舊職,【夾批:瘟疫亦楔也,醮事亦楔也,天師亦楔也,太尉亦楔也。

既已楔出三十六員天罡,七十二座地煞矣,便隨手收拾,不復更用也。

】亦不在話下。

後來仁宗天子在位共四十二年晏駕,無有太子,傳位濮安懿王允讓之子,太宗皇帝嫡孫,【夾批:為前傳位御弟太宗句吐氣,此傳外別傳之法也。

】立帝號曰英宗。

在位四年,傳位與太子神宗。

神宗在位一十八年,傳位與太子哲宗。

那時天下太平,【夾批:一部大書數萬言,卻以以天下太平四字起,天下太平四字止,妙絕。

】四方無事。

且住!若真個太平無事,今日開書演義又說著些甚麼?【夾批:忽然掉筆一轉,轉達出一部大書來。

】看官不要心慌,下文便有一部七十回正書,一百四十句題目,有分教:

宛子城中藏猛虎,蓼兒窪內聚蛟龍。

畢竟如何緣故,且聽初回分解。

分類:四大文學名著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金聖歎評水滸
讀第五才子書法楔子 張天師祈禳瘟疫 洪太尉誤走妖魔第一回 王教頭私走延安府 九紋龍大鬧史家村第二回 史大郎夜走華陰縣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第三回 趙員外重修文殊院 魯智深大鬧五台山第四回 小霸王醉入銷金帳 花和尚大鬧桃花村第五回 九紋龍翦徑赤松林 魯智深火燒瓦官寺第六回 花和尚倒拔垂楊柳 豹子頭誤入白虎堂第七回 林教頭刺配滄州道 魯智深大鬧野豬林第八回 柴進門招天下客 林沖棒打洪教頭第九回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陸虞候火燒草料場第十回 朱貴水亭施號箭 林沖雪夜上梁山第十一回 梁山泊林衝落草 汴京城楊志賣刀第十二回 青面獸北京斗武 急先鋒東郭爭功第十三回 赤髮鬼醉臥靈官殿 晁天王認義東溪村第十四回 吳學究說三阮撞籌 公孫勝應七星聚義第十五回 楊志押送金銀擔 吳用智取生辰綱第十六回 花和尚單打二龍山 青面獸雙奪寶珠寺第十七回 美髯公智穩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第十八回 林沖水寨大並火 晁蓋梁山小奪泊第十九回 梁山泊義士尊晁蓋 鄆城縣月夜走劉唐第二十回 虔婆醉打唐牛兒 宋江怒殺閻婆惜第二十一回 閻婆大鬧鄆城縣 朱仝義釋宋公明第二十二回 橫海郡柴進留賓 景陽岡武松打虎第二十三回 王婆貪賄說風情 鄆哥不忿鬧茶肆第二十四回 王婆計啜西門慶 淫婦藥鴆武大郎第二十五回 偷骨殖何九送喪 供人頭武二設祭第二十六回 母夜叉孟州道賣人肉 武都頭十字坡遇張青第二十七回 武松威震平安寨 施恩義奪快活林第二十八回 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蔣門神第二十九回 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鬧飛雲浦第三十回 張都監血濺鴛鴦樓 武行者夜走蜈蚣嶺第三十一回 武行者醉打孔亮 錦毛虎義釋宋江第三十二回 宋江夜看小鰲山 花榮大鬧清風寨第三十三回 鎮三山大鬧青州道 霹靂火夜走瓦礫場第三十四回 石將軍村店寄書 小李廣梁山射雁第三十五回 梁山泊吳用舉戴宗 揭陽嶺宋江逢李俊第三十六回 沒遮攔追趕及時雨 船火兒夜鬧潯陽江第三十七回 及時雨會神行太保 黑旋風展浪裡白條第三十八回 潯陽樓宋江吟反詩 梁山泊戴宗傳假信第三十九回 梁山泊好漢劫法場 白龍廟英雄小聚義第四十回 宋江智取無為軍 張順活捉黃文炳第四十一回 還道村受三卷天書 宋公明遇九天玄女第四十二回 假李逵剪徑劫單身 黑旋風沂嶺殺四虎第四十三回 錦豹子小徑逢戴宗 病關索長街遇石秀第四十四回 楊雄醉罵潘巧雲 石秀智殺裴如海第四十五回 病關索大翠屏山 拚命三火燒祝家店第四十六回 撲天雕兩修生死書 宋公明一打祝家莊第四十七回 一丈青單捉王矮虎 宋公明二打祝家莊第四十八回 解珍解寶雙越獄 孫立孫新大劫牢第四十九回 吳學究雙掌連環計 宋公明三打祝家莊第五十回 插翅虎枷打白秀英 美髯公誤失小衙內第五十一回 李逵打死殷天賜 柴進失陷高唐州第五十二回 戴宗二取公孫勝 李逵獨劈羅真人第五十三回 入雲龍鬥法破高廉 黑旋風下井救柴進第五十四回 高太尉大興三路兵 呼延灼擺佈連環馬第五十五回 吳用使時遷偷甲 湯隆賺徐寧上山第五十六回 徐寧教使鉤鐮槍 宋江大破連環馬第五十七回 三山聚義打青州 眾虎同心歸水泊第五十八回 吳用賺金鈴吊掛 宋江鬧西嶽華山第五十九回 公孫勝芒碭山降魔 晁天王曾頭市中箭第六十回 吳用智賺玉麒麟 張順夜鬧金沙渡第六十一回 放冷箭燕青救主 劫法場石秀跳樓第六十二回 宋江兵打大名城 關勝議取梁山泊第六十三回 呼延灼月夜賺關勝 宋公明雪天擒索超第六十四回 托塔天王夢中顯聖 浪裡白條水上報冤第六十五回 時遷火燒翠雲樓 吳用智取大名府第六十六回 宋江賞馬步三軍 關勝降水火二將第六十七回 宋公明夜打曾頭市 盧俊義活捉史文恭第六十八回 東平府誤陷九紋龍 宋公明義釋雙槍將第六十九回 沒羽箭飛石打英雄 宋公明棄糧擒壯士第七十回 忠義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驚惡夢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