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真逸史》第29回 軒轅廟蘇樸遭擒 延州府伏威遇弟:敢言直諫配三仁,遠謫邊隅作去臣。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禪真逸史》第29回 軒轅廟蘇樸遭擒 延州府伏威遇弟

禪真逸史

第29回 軒轅廟蘇樸遭擒 延州府伏威遇弟

詩曰:

敢言直諫配三仁,遠謫邊隅作去臣。

設計定謀催勁敵,輸忠盡節重天輪。

生前誓作奇男子,死後當為正直神。

萬古芳名垂竹帛,蘇君端不愧儒紳。

話說裘澄仰觀天文,見將星朗朗,照於城內,知難與爭鋒,有心歸服杜伏威。

回衙和心腹人計議,暗將四個武士逐出,城上豎起一面降旗,差親隨軍校,往薛舉寨內遞上降書。

薛舉看罷喝道:「此是用詐降計誘我入城,若要是真降,著裘州判親來,吾才不疑。」

軍校回城,備細說了。

裘澄道:「既已歸降,必須親往。」

換一身素服,親捧版冊、輿圖、印信,步行到城外薛舉寨內跪獻。

薛舉慌忙扶起道:「久聞足下才德,欲謁無路。

今幸相從,實慰渴想。」

裘澄道:「卑職老邁無能,株守鹿州,受齊顯祖一寵一 祿,不能盡忠報國,甚為赧顏;又遭輔臣嫉妒,將欲提回勘問,心所不甘。

聞將軍興仁義之師,大駕到城,傾心願投麾下,不思爵祿之榮,惟求泉石之樂。

幸蒙不加誅戮,感激非淺。」

薛舉大悅,遜之上坐,設宴相待,酒罷,並馬進城。

安民已畢,差快馬飛報帥府。

杜伏威、查訥大喜,就委王騏權掌州印,請薛舉、裘澄同至帥府相見。

薛舉接了回文,別了王騏,與裘澄眾將回至延州帥府,下馬入堂參見。

眾觀裘澄,一表非俗。

但見:

頭戴儒冠,身穿素服,果然一貌堂堂。

淡黃臉,三丫掩口髭髯,骨格

非常。

眉隱一江一 山秀氣,胸羅錦繡文章。

慣識天文,也知地理,熟諳行

藏。

不是尋章摘句,果然定霸圖王。

杜伏威道:「久聞裘君大名,今得從事,何幸如之!」裘澄道:「老朽樗櫟庸才,時乖運蹇,故主之恩未報,反罹奸一黨一 之讒。

自分身遭縲紲,感蒙仁主收錄,誓當報效。

決不負恩。」

杜伏威亦設宴款待。

飲酒三巡,查訥道:「本府七縣二州,惟鹿州富庶而險因,今得裘公相從,真乃天意,非偶然也。

但其餘州縣未曾歸附,不識何計可以取之?」

裘澄道:「卑職雖不才,蒙元帥、軍師垂問,這數縣縣宰,俱與某契厚。

廣樂縣縣令譚希堯,汾州縣縣令姚鸞,敷城縣縣令姚鳳與姚鸞是嫡親兄弟,這三人俱是齊顯祖天保六年除授,與卑職相一交一 最久。

文安縣縣令王大爵,廣安縣縣令伍通,宜君縣縣令柏台,此三人蒞任未久,相一交一 雖淺,頗亦義氣相投,不必廢元帥張弓只矢,只須卑職片紙。

喚來拜投麾下。

上郡州知州席銘,傳材傲慢,外有虛名,內無實學,不過一腐儒而已,攻之亦易。

只有白土縣縣令蘇樸,是個謫官,才兼文武,智識不凡。

天保元年舉孝廉,歷仕外郡,聲名籍籍,盜賊屏息。

朝廷嘉其才,於天保八年升為諫議大夫,直言敢諫,權奸斂跡。

今上新登大寶,一寵一 用和土開、穆提婆二人,此公上書切諫,忤了朝廷,謫為白土縣縣尹,最得民心。

椎慮這一縣難以攻拔,軍師須選大將,定良謀,庶幾可得。」

查訥道:「既承明教,乞公作急修書,致於諸縣。

若得歸附,白土亦不足慮也。」

當日帥府擊鼓傳令,諸將皆集。

查訥分撥出軍:大元帥杜伏威為主帥,常泰副之,曹汝豐、尉遲仲賢為合後,共起一精一兵五千,去攻取白土縣。

又令黃松為正將,皇甫實為副將,率領一精一兵三千,攻取上郡州,即日起程。

一面揀選能言軍士,繼書分投往各縣去了。

裘澄暫授帥府參謀,參贊軍機,兼署延州府郡丞。

查訥、薛舉諸將等,俱備守城不出。

且說黃松、皇甫實二將,不一日已到上郡州,令軍士搖旗擂鼓,併力攻城。

知州席銘探知消息,分撥軍民守衛,聚集住貳官員、書吏人等商議。

席銘道:「賊兵攻陷延州郡,殺了蔣刺史和鎮撫俞福,近來裘州判又舉城納降,賊勢猖獗,為首二人,英雄無敵,今既臨城,如何區處?」

吏目鄒聞道答道:「本州城廓堅固,一時難破,所憂者,催糧草不敷耳。

堂尊大人謹守城池,火速差人繼檄各郡求救,內外夾攻,方可退賊。」

席銘從其計,添軍各門固守,遣軍健出城,分投各郡求請救兵,並不出戰。

當晚黃鬆解圍下寨,和皇甫實計議道:「席知州一書生耳,聞我兵至,焉敢迎戰?意必發書鄰近州縣請救,這早晚恐有人出城。

公宜分遣人要路攔截,使彼內外消息不通。

城中無糧。

救援不至,數日間。

城自陷矣。」

皇甫實道:「主將所見極明。

即遣一精一卒把守東西南三處要路。

北首是大寨,諒無人敢過。」

將及天曉,三處軍士,果然獲得數個奸細。

解進寨來,細搜身上,懼有求救文書,盡皆殺了。

急催軍士,併力攻城。

果然城內人多糧少,百姓饑荒,怨哭之一聲 不絕。

這城中有一富戶,姓甄名雍,原來是個破落戶出身,為人刁鑽奸巧,佛口蛇心,專務足恭謅佞,一習一 成一家生理,俗言叫做「慣扛幫」,又喚做「烏嘴蟲」。

幫襯著宦家子弟,賺得些錢鈔,納了本州提控,倚官托勢,剝削小民。

役滿夤緣,當道選作遼州黃澤鎮巡檢,兼管稅務,盤詰客商車輛,大獲財利,被人告發。

上司驅叱回鄉,做成偌大家業,廣置田產,只是慳吝鄙嗇,為富不仁,親族鄰友,毫無所及。

惟圖便宜,不顧行止,若得分毫利益,任你唾罵談論,漫不為意。

因此人人怨惡,目為小人,取他一個渾名,喚做「縮頭龜」。

有詩為證:

看人顏色吃人虧,打罵由他我自為。

筍殼包成花子臉,任藏名號縮頭龜。

眾百姓見黃松等人馬攻城甚急,城內糧食不敷,暗中三三兩兩商議道:「縮頭龜家裡錢財滿庫,米粟如山,我等受餓,他卻閉門飽食。

我等不如打進他家,搶擄糧食,大家吃些,免得餓死,料官府自救不暇,焉能禁治百姓?」

內中有一人,與甄雍是鄰居,姓張,排行遜六,向前道:「諸君所言雖妙,但是只圖一時之飽,不思殺身大禍。

比如搶了縮頭龜糧米,就是白晝搶劫,與強盜何異?此乃犯法的事,攪然究治,如何脫身?為今計,不如先差的當之人,吊出城去,投降來將,約定今夜舉火為號,砍開南門,接引大軍進城。

我這裡黃昏打進縮頭龜家裡,將他滿門良賤,盡皆殺了,擄劫家財糧食,放起一把火來,就勢往州衙前也放一把火,迎接杜伏威人馬入來。

我等可保身家無事,還有重賞哩。」

眾人齊道:「這算計甚好!事不宜遲,儻露了風聲,其禍不小!」當下就叫張遜六扮做漁翁,披蓑戴笠,扒出水門。

走不半里,被伏路軍拿人黃松大寨。

黃松細問來歷,張遜六細道前情。

黃松道:「莫不是席知州使你來的?難以聽信。」

張遜六磕頭道:「席銘那廝,不知民情艱苦,一味糊塗。

城中缺少糧食,百姓大半餓倒,小人等只為生死二字,來見將軍。

若有虛詐,將小人監禁於此,但看今夜何如?」

皇甫實道:「既如此說,不必疑心。

今夜苦果火起城開,便是他的功勞,必有重賞。」

黃松將張遜六拘留寨後,遍示眾軍嚴裝飽食,以待內變。

再說甄雍是夜謹闊前後重門,和一妻二妾子女們,在後廳花軒裡飲酒作樂,說說笑笑道:「看這些不成才的花子們,日常間不肯節儉,今遇兵火,卻都餓死,怎比咱老爺飽食暖衣,這等快樂!雖是咱天生的造化,卻也要人力經營。

咱每日積趲錢財,省儉日用,故得如此,提挈你眾人享福。

自古一人有福,挈帶滿屋。」

說罷,大笑不止。

唱道:

咱快活心胸,肉滿春台酒滿鐘,直飲到昏鍾動,傾幾個青花甕。

(口茶)!醉了樂無窮。

嬌嬌陪奉,洗腳登床 ,便把云云弄,管什麼圍城不透

風!「大娘子與兩個小娘子,各奉我一杯,再唱出與你聽。」

三位娘行,一個幡竿兩木樁。

立起似筆架樣,坐倒似山形狀。

(口茶)!

與你熟商量:今宵當長,明夜輪他,後夕在三娘帳!(咳!若是這般,又起

爭端了,也罷!)不若今夜都來共一床 。

「你兒女們也敬我一杯,我再唱一出你們聽。」

白臉黃邊,二物從來入手艱。

或把繩兒貫,或作攢絲面。

(口茶)!財與命相連,有他飽暖,骨肉一團一 圓,慶賀深沉院。

富貴由人,說什麼天!

這甄雍正在家飲酒取樂,瘋獐瘋智的驕其妻妾,忽聽得門外一片喊起,數百人手執器械火把,一擁而入。

甄雍見勢頭不好,情知劫擄,急忙閃入臥房躲避。

未及進門,被一好漢劈頭一棍打死,一門老幼盡行屠戮。

眾好漢搬運糧米,收抬金銀衣飾停當,四圍放起火來。

只見州衙前又早火起,城門大開。

城外黃松、皇甫實見城內有變,火光燭天,忙驅軍馬擁入南門,殺進州行,據住了庫藏,涵殺官軍,單單走了席銘,不知去向;家眷人等,亦被亂兵所殺。

黃松率軍救滅余火,出榜安民。

次早打開倉廒,將米粟盡散與被火百姓,大賑貧窮,差張遜六至延州元帥府報捷。

查訥、薛舉聞之大悅,重賞張遜六,授為百夫長,幫助黃松權掌州事,聽候調遣不題。

再說杜伏威軍馬殺奔白土縣來,哨馬報道:「自上城外,已立下三個大寨。

中寨是縣尹蘇樸,左寨是縣尉戴大儒,右寨是弓箭教師顧天麗,三寨共有二千餘軍,號令整肅,準備已久。」

杜伏威傳令:「離城二十五里,依山傍水,紮下營寨,商議進戰之策。」

常泰道:「裘州判甚言蘇樸之能,元帥不可輕敵。」

杜伏威笑道:「猥瑣小敵,何足介意!明日一戰,誓擒此賊。」

常泰道:「元帥雖然英勇,遇勁敵不可造次。

明日某與元帥衝鋒引戰,尉遲公與曹將軍領兵接應,庶無失誤。」

杜伏威從其言。

次日平明,俱全身披掛,將軍馬分為二枝:杜伏威、常泰領馬步軍三千,當先搦戰;曹汝豐、尉遲仲賢領步軍二千,在後督陣。

大刀闊斧,殺向前來。

蘇樸知杜伏威軍馬已到,隔夜預先籌畫了,令左右二寨,如此出兵接應。

當下披掛齊整,綽槍上馬,出營佈陣。

兩軍對圓,二將出馬,蘇樸高叫:「何處狂賊,敢擅離巢袕,來此搦戰?」

杜伏威馬上躬身道:「末將久仰侍中大德,故爾輕造。

侍中名聞寰宇,才任棟樑,而為區區一縣令,智士為之不平。

不若與小將共起義兵,掃除逆一黨一 ,同享富貴,豈不美哉?侍中俯納愚言,庶不陷於賊臣之手」蘇樸大笑道:「汝侞臭孺子,曉得什麼!吾以忠孝傳家,豈從賊一黨一 為寇?我擒汝獻俘,如拾芥耳。」

言罷,挺槍躍馬,殺過陣來。

杜伏威正欲迎戰,一馬早已飛出,乃是副將軍常泰也,手持大斧,接住廝殺。

二將斗了二十餘合,蘇樸拍馬回陣,常泰趕來,被蘇樸背射一箭,正中常泰右足。

常泰吃了一驚,撥馬便回。

蘇樸飛馬趕來,杜伏威攔住接戰。

數合後,蘇樸撥馬又走。

杜伏威大喝道:「那裡走!你那背射計,射得我麼?」

驟馬緊追,趕過對陣,蘇樸已閃入門旗裡去了。

猛地裡一聲梆子響,一弩一箭如雨點般射來。

杜伏威情知中計,慌忙勒轉馬頭,左肩上已著兩箭,負疼帶箭而走,蘇樸一騎馬緊緊追來。

眾官軍見伏威已敗,俱大喊圍將上來。

正在十分危急,恰好曹汝豐、尉遲仲賢步軍早到,兩下混戰。

又聽見西南角上喊聲大振,一彪人馬驟至,卻是弓箭教師顧天麗,手揮鐵朔,領軍殺入陣來。

又見東南角上也喊聲大振,一彪人馬擁至,乃是縣尉戴大儒,手執雙劍,率軍衝殺過來。

兩校生力兵,勢不可當,將杜伏威人馬困在核心,自辰至午,衝突不出。

部下的將士,損折甚多。

三處官軍,漸漸圍逼。

杜伏威無奈,只得披髮仗劍,口念真言,將劍往西北一指,霎時烏雲罩地,霹靂震天,狂風大作,走石飛砂,又毒蛇猛獸,凶神厲鬼,隨風而至。

嚇得官軍驚怖無措,拋戈撇劍而走。

蘇樸等亦皆棄陣逃去。

杜伏威與三將乘勢大殺一陣,收軍回寨。

常泰、尉遲仲賢、曹汝豐皆賀道:「元帥真天神也,不然我等都被擒矣!」杜伏威笑道:「今日是我欺敵太過,誤中奸計,若非法術破之,幾乎狼狽。」

諸將士俱疲憊了,各賜酒食將息,謹守營寨不題。

再說蘇樸回寨,查點軍士,傷損不多。

和戴大儒、顧天麗商議道:「杜賊已入吾彀中,將被擒獲,不料用此妖法脫困而去,實為可惜。

兵不厭詐,今晚諒彼戰勝,不作準備,乘機劫寨。

二公以為何如?」

顧天麗道:「此計甚妙!今夜劫寨,可保全勝。」

當夜二更,顧天麗當先,蘇樸繼後,帶領一精一兵一千,悄悄進發。

到得杜伏威寨邊,已是三更,眾軍發喊殺入。

果然杜伏威不曾準備,俱在夢中驚醒,慌張亂竄,你我不能相顧。

杜伏威聽得喊聲大起,寨內火光透亮,急披甲綽槍上馬,衝突出來,怎當箭如飛蝗,不能前進,復身穿出寨後奔走。

顧天麗見杜伏威單騎出寨,欺他獨自一人,策馬趕來。

看看追上,杜伏威回身迎戰,二將鬥了十餘合,顧天麗額中一槍,翻身落馬。

杜伏威人馬被官軍一衝,自相踐踏,盡皆潰散。

直到天明,蘇樸收軍自回去了。

杜伏威聚集敗殘人馬,少刻眾將皆到,查點軍士,折傷大半。

杜伏威屯紮不住,只得同諸將回延州郡來。

查訥、薛舉接見,備言致敗情由。

查訥道:「前者裘參謀致書各縣,未見動靜,黃將軍已取了上郡州,不期大元帥反敗於蘇樸之手。

勝敗兵家之常,不足介意,必須起大隊人馬,薛元帥同行,方可成功。」

眾將皆然其言。

當日再添軍士,共馬步軍七千,杜伏威、薛舉、查訥、常泰、曹汝豐、尉遲仲賢共六員正將,殺奔白土縣來。

但見;

軍行騰起地中塵,遮空蔽日;馬走踏翻攔路草,偃土搖風。

槍刀噴

雪閃爍,進萬道寒光;旗幟蒸霞招展,動半天殺氣。

馬上將神威凜凜,渾

如惡煞下雲端;步下卒面B猙猙,好似夜叉離地獄。

進退不參差,軍容

嚴肅;銜枚雖疾走,隊伍整齊。

果然將帥堂堂陣,到處人稱正正旗。

哨馬探聽,急急報入蘇樸寨中。

蘇樸笑道:「我正要賊軍盡來受戮,免勞跋涉。」

此時另選一員健將龔德淵代顧天麗之職,傳令二寨不可出兵。

兩下相拒數日,並不一交一 戰。

薛舉對查訥道:「兵貴神速,如此對拒不戰,此縣何日可破?儻附近救兵齊至,何以御之?」

查訥道:「某已算計定了,遲延數日,探彼虛實,今已盡知。

只有中寨堅固難攻,左右二寨,吾先出奇兵以搗之。

若得此二寨,則中寨把持不定,必奔入城。

那時另有秘策,取縣在反掌之間。」

薛舉大喜。

查訥傳令:「正元帥杜伏威、大將曹汝豐,率領一精一兵二千,攻打左寨;副元帥薛舉、副將尉遲仲賢,率領一精一兵二千,攻打右寨。

正先鋒常泰,率領一精一兵三千直取中寨。

三處俱初更進發。

左右二寨放心殺進,不可退步,管取成功。

得勝之後,兩路抄轉中寨之後,待蘇樸離寨追襲常將軍之時,即打入彼寨,放火焚之,殺回邀截敵軍。」

又分付常泰道:「將軍至彼,不可便殺入,但擂鼓吶喊,虛作攻擊之勢,使敵將不敢出寨。

則左右二寨,無兵救應,破之必矣。

但聽我這裡號炮一響,便怞軍回,儻追兵掩至,且戰且退。

只看陣後火起,復殺回夾攻,可獲全勝。

若我令箭一至,即當合兵攻城,切勿有誤。」

眾將等受令而去。

各自打點起兵。

先說常泰一技人馬,一更動身,三更盡方抵蘇樸大寨,一齊擂鼓吶喊,直逼寨前。

蘇樸正在中軍帳秉燭觀書,未曾解甲,忽聽得寨外喊聲人眾,已知敵軍臨寨,傳令眾軍:「不許妄動,妄動者斬!」又撥弓一弩一手五百,營門口埋伏,「若敵軍進寨,即發一弩一射之;如彼軍退,我親自追趕,必擒賊將。」

於是兩下拒住,但吶喊擂鼓,並不一交一 戰。

再說杜伏威一枝人馬,二更盡已到戴大儒寨口,寨內還有燈火。

杜伏威一馬當先,斬寨而入,勢不可當。

原來戴縣尉在帳內飲酒,不堤防敵兵驟至,不敢迎敵,上馬穿寨後而出。

走不半里,黑影中撞出一彪軍來,卻是大將曹汝豐,喝道:「快下馬受縛!」戴大儒驚跌馬下,被眾軍捆了。

前寨軍士,大半被杜伏威所殺,踐踏死者無數。

這右寨龔德淵,也被薛舉軍馬砍入寨來,人不及甲,馬不及鞍,大半殺死,降者亦多。

當下龔德淵見勢大,單馬逃生去了。

這兩枝人馬破了左右二寨,逕抄到中寨之後。

常泰率軍在寨前鼓噪,虛張攻寨之勢,聽得連珠炮響,忙怞軍回身便走。

蘇樸見敵兵陣腳移動,率領一精一車隨後追來。

常泰且戰且走,約數里之地,蘇樸陣後火起,常泰情知兩路兵到了,復轉身躍馬,持斧直取蘇樸。

蘇樸挺槍來迎,未及一交一 手,哨馬飛報大寨已被敵軍放火焚燒,兩路人馬大至。

蘇樸驚慌,無心戀戰,撥馬而逃。

背後常泰追來,正慌急間,見前面火光中二少年大將,攔住去路。

三處人馬合將攏來,官軍大敗,各自逃生。

蘇樸單騎拚死殺條血路,奔入城門,將門緊閉,拽起吊橋,只帶得百餘個軍士進城。

可憐三寨官軍,皆死於槍尖馬蹄之下。

蘇樸入城,分撥軍士緊守四門。

杜伏威三處人馬,搶得器械盔甲糧草甚多,只見查軍師令箭已到,分付:「蘇樸軍敗入城之後,三處人馬併力攻城,只留西門放一條走路。

今日西戌二時,務取此城,遲延不進者,定按軍法!」眾將分撥人馬,杜伏威攻南門,薛舉攻北門,常泰攻東門。

城上炮石亂下,自平明直攻打至申時,將士俱已疲弊。

飛馬又到,傳軍師將令:「諸軍不許擅退,今晚務要入城,違令者立輸!」但見:

士卒吐舌搖頭,道這次須當努力;將軍咬牙切齒,誓破此然後休

兵。

稍緩些兒,軍令施來無面目;若懈退卻,鬼頭刀下不容情。

傳號箭,

各營知悉,人人奮勇揚威;飛羽書,大小齊心,個個衝鋒陷陣。

有這般急

性軍師,不放些兒婉囗;有那樣英雄元帥,身先士卒登城。

即如鐵桶也

攻開,便是金匝須粉碎。

眾將士遵奉將令,奮勇攻擊。

將近初更,彩雲之上,微露一鉤新月。

只見城內喊聲起處,北門大開,薛舉、尉遲仲賢拍馬先入,諸軍隨後繼進。

各門守城軍士,見敵軍進城,都奔竄逃命。

杜伏威擁入南門,常泰打入東門。

蘇樸正在馬上催督守城,聞報北門已有軍馬入城,顧不得家眷,見西門無兵攻打,逕出西門而走,馬不停蹄,奔了半夜,卻走到周水河口,一路無人追趕,心下暗喜。

此時走得人困馬乏,巴不得下馬暫歇,又恐追兵趕來,勉強又行了兩箭之地。

忽見路傍一座大廟宇,廟門上釘著一個大匾,上鐫著「軒轅廟」三個金字。

蘇樸下馬人廟,向神位拜了數拜,禱視道:「下官蘇某,蒙聖恩除授諫議大夫,不幸忤了朝廷,謫貶為本縣縣令。

蹇遭狂寇杜伏威攻破城池,家小被陷,乞神明顯靈助陣。

若得興兵討賊,克復城池,功成之日,奏聞朝廷,重修廟宇,大塑全身,願祈鑒察。」

祝畢,席地而坐。

神思睏倦,正欲睡去,只聽得一聲梆子響,殿後搶出四五十條大漢來,將蘇樸執縛已定。

原來是查訥預料蘇樸必走這一條路,故晉西門放他,預先埋伏健車於軒轅廟內,候蘇樸入廟,即時提下。

當下眾軍正等個著,將蘇縣尹解入縣來,城中安寧如故。

杜伏威一行人都在公堂坐下,將蘇樸、戴大儒二人和家眷盡皆監下,犒賞眾軍。

次日,查訥親自到縣賀喜。

杜伏威等諸將迎入堂上,設宴慶賀。

薛舉道:「查近仁神機妙算,雖子牙復生,不能過也。

發三路兵搗營,使彼三處各不相顧,此計易見。

早知城內必有應兵,此是何術?非某等所知,乞軍師教之。」

查訥道:「小術何足為異!二位元帥攻破左右二寨,抄入中寨時,某已預選勇士四十餘人,取所殺官軍盔甲、旗號、腰牌,妝作齊軍,乘亂隨蘇縣尹雜入城內,約定黃昏月上,砍開北門,迎接大軍入城。

但留西門放蘇君出走,欲生獲之耳。

此時為何不見擒來?只恐逃脫,又留一心腹大患矣!」杜伏威等聽罷大喜道:「軍師神算,臥龍、鳳雛不能及也。

昨夜軍士於周水河軒轅廟中,生擒蘇樸這廝,監禁在此。

待軍師到來,斬首號令,以洩日前劫寨之忿!」查訥道:「元帥差矣。

當今之世,得人者昌,失人者崩。

似蘇君智勇足備,世所罕有。

某之用計生擒,不忍殺害。

正欲得之以助元帥取威定霸,豈可因一時小忿,囚禁以辱之?」

眾服其論。

查訥即同杜伏威、薛舉親自進獄,將蘇樸、戴大儒釋放,換了衣冠,請出堂上,以禮相待。

又將兩處家小盡皆放出,寄居民家安頓。

查訥一心只要以思義感動蘇樸,使彼投降。

不期蘇林心如鐵石,不肯轉移。

查訥等再三慇勤勸慰,待之上賓,蘇撲向南而坐,閉口不言,眾人無可奈何。

戴大儒頗有歸順之意,見堂官如此,不敢開言。

查訥分付人役伏侍蘇、戴二人賓館安置。

蘇樸至夜半,候眾人睡熟,解下裡衣鸞帶,自縊而死。

天曉人知,報入衙裡,查訥大驚,齊出來看視,不勝傷感。

即令厚殮已畢,任蘇樸家眷搬喪回故土安葬。

戴大儒心下淒慘,不願功名,拜辭要去修行。

查訥亦贈金帛,釋其全家眷口,一團一 聚而去。

這一節乃是查訥大德之處。

有詩為證:

仁主好賢若渴,將軍視死如歸。

德沛黃泉瞑目,恩施赤子揚眉。

再說各縣聽得杜伏威軍馬臨城,驚惶無措,有的議堅壁固守,有的議出兵對壘,有的議發文書求取救兵,主張不定。

正慌急間,接得裘州判書札。

書云:

不佞澄夜觀乾象,主星闇弱,將星倍明,正照此地。

杜將軍者,師行

有紀,勇力絕輪,真英雄也,難與爭衡。

不若倒戈納降,庶稱明哲。

鄙意

如此,其從與否,則惟尊裁,毋致後悔。

特此馳達,以盡平日相知之雅。

余不贅言。

這廣樂縣縣令譚希堯見了裘澄之書,差人往各縣計議。

各縣回說裘君見識最高,城池又大,兀自歸降,我等城小民稀,糧草不足,焉能據守?幸彼攻取上郡州、白土縣二處,勝敗未知,候有消息,再作區處。

數日間探馬報說,敵將黃松攻破上郡州,知州席銘棄家逃遁。

各縣驚疑。

次後又報杜伏威軍馬打破白土城,縣尹蘇樸盡節而亡。

譚希堯問了二處消息,火速移檄各縣,共約納降。

廣樂縣譚希堯、汾州縣姚鸞、敷城縣姚鳳、文安縣王大爵、宜君縣柏台,俱城上豎起降旗,差人繼降書冊籍,詣元帥府投納。

裘澄差人引各縣使者至白土縣拜見杜伏威,遞了降書。

伏威大喜,重賞來人。

隨即行文,委譚希堯等照舊供職,掌理縣事。

只有廣安縣知縣伍通不納降書,棄城遁去。

查訥令王驤權署縣印。

杜伏威得勝,班師回延州府來,大小將士迎接入城,至元帥府參見。

杜伏威開筵慶賀,酒過數巡,杜伏威舉杯對查訥道:「不佞招集義兵,鋤強扶弱,無心得地。

感蒙軍師妙計,兵不血刃,一連下了數郡。

雖是根基創立,奈何地僻民稀,東有周師,南有陳國,西有齊軍。

儻三國齊心併力來攻,前後受敵,正犯了寡不敵眾之語,軍師何以處之?」

查訥笑道:「不須主帥費心,查某已主張了也。

齊世祖初登大寶,國家多事,況和士開、穆提婆二奸臣執掌朝綱,蒙蔽主聰,諒來一時軍馬未得就動。

陳國君臣猜忌,連年饑饉,自守不暇,何暇伐人?惟周朝稱為隆盛,君臣緝睦,卻又與這裡地境隔遠,若軍馬涉險而來,糧食轉運不繼,又防陳、齊二國乘虛直搗其後,料他決難動兵。

這三處人馬,都不足為慮也。

今主帥已得數郡,糧食可支十年,人馬將及萬數,退可自守,進可攻取,所少者人才耳。

主帥速宜招賢納士,延攬英豪。

若得謀臣如雲,武將如雨,何愁基業不弘,規模不大哉?吾觀武州、南安、朔州三郡,地闊人稠,錢糧廣大。

得此三郡,亦可與周、齊、陳鼎足而角矣。」

正談論間,軍士飛報:「東門外一員大將,帶領數千雄兵,大張旗鼓,勢欲攻城。」

查訥、杜伏威都吃一驚,急登城樓觀看。

杜伏威見了那將,不覺踴躍大笑道:「故人來也!」正是:

漫言久旱逢甘雨,今日他鄉遇故知。

不知來將是何故人,且聽下回分解——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禪真逸史
第01回 高丞相直諫辟邪 林將軍急流勇退第02回 鍾愛兒圓慧出家 梁武帝金鑾聽講第03回 林長老除孽安民 丘縣尹薦賢禮釋第04回 妙相寺王妃祝壽 安平村苗二設謀第05回 大俠夜闌降盜賊 淫僧夢裡害相思第06回 說風情趙尼畫策 赴佛會賽玉中機第07回 繡閨禪室兩心通 淫婦奸僧雙願逐第08回 信婆唆沈全逃難 全友誼澹然直言第09回 害忠良守淨獻讒 逃災難澹然遇舊第10回 貪利工人生歹意 知恩店主犯官刑第11回 彌勒寺苗龍敘情 武平郡杜帥訪信第12回 都督巧計解僧頭 守淨狼心驗枕骨第13回 桂姐遺腹誕佳兒 長老借宿擒怪物第14回 得天書符救李秀 正夫綱義激沈全第15回 佞子妙相寺遭殃 奸黨風尾林中箭第16回 奪先鋒諸將鬥勇 定埋伏陳玉鏖兵第17回 古崤關啜守存孤 張老莊伏邪皈正第18回 梁武帝愎諫納降 虞天敏感妻死節第19回 司農忠憤大興兵 梁武幽囚甘餓死第20回 都督冥府指翁孫 阿丑書堂弄師父第21回 竊天書後園遣將 破妖術古剎誅邪第22回 張氏園中三義俠 隔塵溪畔二仙舟第23回 清虛境天主延賓 孟門山杜郎結義第24回 伏威計奪勝金姐 賢士教唆桑皮筋第25回 遭屈陷叔侄下獄 反囹圄俊傑報仇第26回 山徑逃蹤鋤禿惡 黃河訪故阻官兵第27回 計詐降薛舉破敵 圖霸業伏威求賢第28回 湯府丞中計敗兵 杜元帥納言正位第29回 軒轅廟蘇樸遭擒 延州府伏威遇弟第30回 沈蘭劫寨陷全軍 牛進迎街懲大惡第31回 報仇瀝血祭先靈 釋怨營墳安父骨第32回 張善相夢中配偶 段春香月下佳期第33回 計入香閨貽異寶 俠逢朔郡慶良緣第34回 善相破法斬馮謙 士開解圍推段帥第35回 元帥兵陷苦株灣 眾俠同心歸齊國第36回 雙玉人重逢合巹 三義俠衣錦還鄉第37回 羅默伽肆凶受戮 尹氏女盡節還魂第38回 土地爭位動陰兵 孽虎改邪皈釋教第39回 順天時三俠稱王 宴李諤諸賢逞法第40回 禪師坐化證菩提 三主雲遊成大道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