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真逸史》第26回 山徑逃蹤鋤禿惡 黃河訪故阻官兵:貪瀅禿子狠如蛇,計入深山押俊娃。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禪真逸史》第26回 山徑逃蹤鋤禿惡 黃河訪故阻官兵

禪真逸史

第26回 山徑逃蹤鋤禿惡 黃河訪故阻官兵

詩曰:

貪瀅禿子狠如蛇,計入深山押俊娃。

衰柳暫為雲雨榻,層巖權作蝶蜂衙。

色空不悟三乘法,炮烙方知一念差。

寄語閣黎須守戒,莫教血肉喂饞鴉。

話說杜伏威見官兵殺上岸來,口中又念真言,喝眾大漢上前迎敵。

那一邊軍士吶喊搖旗,正欲接戰,猛地狂風滾滾,天昏地暗,石走砂飛。

官兵都是步軍,瞇了眼不知東西南北,被杜伏威人馬一衝,殺得大敗虧輸。

為頭兩個將官,先自逃命走了,眾軍各不相顧,亂竄奔走。

杜伏威驅大漢掩殺,就如砍瓜切菜,大半殺死岸邊,餘者落水逃命。

後邊眾好漢只顧追襲,據搶盔甲器械、糧食行囊。

杜伏威搶了一枝鐵桿長槍,把敗殘軍直追出岸口來,只見一個軍士被追得慌,急切沒處躲,鑽入亂草窩裡。

杜伏威捉住問他:「這軍兵是何處發來?兩員將官卻是何人?快快實說,饒你性命!」那軍士道:「小人等是岐一陽一郡管下各州縣調遣來守禦的官軍。

那兩員將官,一個是桑參將麾下督陣官劉勳,一個是麟游縣長槍手教師屠勝。

這兩個逃生走了,若回去見了桑參將,必另調追兵。

昨晚發兵時,已行飛檄各處關津知會,教嚴加守備。

將軍此去須要小心。」

杜伏威道:「本該殺你,看你言語誠實,饒你殘生去罷!」軍士磕頭而去。

杜伏威回轉舊路空闊地上,查點眾漢,不曾傷折一個。

口中默誦真言,把人馬依舊變為草豆,將來收藏過了。

這些逃牢的好漢,都驚駭下拜道:「老爺真天神也。

有此法術,怕甚官軍!我輩可以放心前去。」

杜伏威分忖道:「你們只要一心一意隨我杜爺,不愁不富貴。」

內中一個好漢問道:「不知爺爺今往何處去尋個安身立命的所在?」

杜伏威道:「黃河之中,有一孟門山,乃是宜川所屬地方。

山上有一相識弟兄,姓繆,名一麟,據山創寨,聚集千餘嘍-,錢糧廣有,劫掠往來客商,搶奪四方財帛,近來山寨裡甚是興旺。

日前我打從那裡經過,與他比試武藝,不相上下,因此結為八拜之一交一 ,留我在寨中一共 事。

奈因送先祖骸骨歸葬,故別了他到我三叔家內棲身,不期遭此大變,送了我叔嬸兩條性命。

如今徑往盂門山上人伙,大家圖個快活。」

眾好漢齊聲道:「我等也常在江湖上做些私商買賣,一向聞得繆公大名,不想發覺,監禁在獄,自分此生不能再睹天日。

感爺爺救拔,死裡復生,情願執鞭,生死相隨。」

杜伏威道:「雖如此說,今日我們勝了一陣,必定有追兵再至。

這裡到孟門山旱路去,快殺也得四五個日頭,一路都有城池關隘,儻或前逢攔阻,後有追兵,豈不前後受敵?」

一個好漢道:「爺爺見得極明。

就是我們聚著二百餘人同走,未免驚人眼目。

雖是爺爺有法術,若遇關津,只爺爺可過,我等眾人,復遭羅網。

小人倒有一個小見識,不知好否?」

杜伏威道:「有甚計較,快快說來,及早打點走路。」

那漢道:「小人雖沒甚武藝,自小跟著一位穿窬師父,學得一身飛簷走壁,騰波躍浪的手段,常在黃河出沒,路徑頗熟。

這裡從旱路去,是一條官路,穿過金牙關,數日間可到永寧關口。

下了黃河,船若風順,不一日到得孟門山了。

其次即從這裡盤過野人塢,逕落黃河,便是風順,也要三五日到宜川地方。

還有一條小路,踅過杜一陽一城,往東南而走,一路俱是山徑,極其幽僻,人跡罕到。

渡溪盤嶺,也須十餘日光景,方可到得宜川縣。

我等分做三路,著幾個扮作客商,幾個扮作乞丐,或扮些走方賣藥的、打卦耍拳相臉的,陸續行動,庶免官兵追襲。

此計若何?」

杜伏威道:「這議論甚妙。

眾人聽我說,如有要回鄉里的,各從其便;要到孟門山去的,分作三路而行,都約至宜川縣驛前取齊。

快快決斷,莫遲疑誤事!」眾好漢一齊道:「我等蒙爺爺脫離大難,生死願從,並無二心。」

杜伏威道:「既然如此,不可失信。

我在黃河渡口,著人相等。

列位姓名,俱乞留下,以為相見之證。」

眾人歡喜,都道好,就由這一個識路徑的好漢姓名寫起,原來姓朱,名儉。

次後一一書寫明白,共二百五十七人。

杜伏威將紙單兒收了,發付眾人各自裝扮走路。

眾好漢俱拜別,分頭起行。

杜伏威將前合成的丸藥,散與眾人,分忖道:「攪不遇酒飯店,吃此數粒,可以耐饑。」

又與朱儉商議道:「我本該從大路去,奈有先叔之妾係累難行,若有阻擋,甚為不便,煩公指引從小路去罷。」

朱儉道:「小人引導,往小路去為妥。」

當時多人,一半從大路而走,一半攛過野人塢徑下黃河去了。

只有三十一人和朱儉、勝金姐、來福,又有僮婢二人,跟從杜伏威共三十七人,同行小路。

一路果然幽僻,走了數日,並無個人煙。

杜伏威帶得有祖師丹藥充飢,自不必說。

至第五日,一行人正趲路間,只見大霧漫空,對面不見。

正是:

樵子不分柴徑,老翁失卻漁舟。

漫天漫地,怎辨南北東西;如雨如

雲,罩盡一江一 山社稷。

嘹嘹孤雁,也不知何處悲鳴;滴滴流泉,那曉他何方

漏溜。

進一步,退一步,渾如大海沒津涯;聞其聲,昧其形,儼若夢中相

聚會。

前途昏杳,莫非誤入鬼門關;後路模糊,不是一陽一間花世界。

耳畔

只聞山鳥叫,面前不睹虎狼行。

朱儉道:「今日偏不湊巧,前去正是鳳凰嶺,極其險峻,內多虎狼。

值此大霧,怎生行走?」

杜伏威道:「既然前途險峻,暫且停步,待霧息再行。」

朱儉等道:「說得是。」

眾人揀一潔淨之地,坐做一處,等候霧收再行。

正坐之間,忽聽得有人聲不住的喊叫:「救命!救命!」眾人細聽,卻是個婦人聲音。

杜伏威道:「卻不作怪!這深山僻嶺之處,為何有婦人叫喊?」

朱儉道:「莫非是不良 輩在此幹些勾當麼?」

一齊起身四圍尋找。

此時大霧漸漸收起,現出日光。

朱儉聽著聲音,向北尋去。

不上四五十步,只見山凹邊樹叢之中,兩個胖大和尚,將一個年少一婦 人赤條條背剪,綁在一株大柳樹上,在那裡瀅媾。

那婦人哭啼啼的,不住叫喊。

朱儉見了,不覺怒從心起,兩眼圓睜,大踏步向前喝道:「賊禿驢,怎地在此造這迷天大罪!不要走,看打!」怞出身邊鐵尺,眼光頭上正要劈下,不提防這一個和尚在傍隔開鐵尺,只一腳尖,將朱儉踢倒樹邊,揮拳就打。

背後杜伏威等一齊趕到,正是寡不敵眾,猶如眾虎攢羊,將兩個和尚打倒。

叫勝金姐替那婦人解了繩索,穿上衣服。

即將那繩索綁縛了兩個和尚,丟在樹根邊。

次後問那婦人:「你家住何處?為何隨著這兩個禿廝,在這裡幹這般勾當?」

那婦人一頭哭,一頭訴道:「小媳婦住在前村,地名朱家塢。

妾身程氏,丈夫朱慶。

十日前來了這個爆眼紅珠的和尚,拜求丈夫,要借門首打坐。

妾身不容,倒是丈夫道:『他是佛家弟子,化緣度日,與他門外坐坐何妨?』這和尚坐在妾家門首,早晚誦經念佛,且是至誠。

妾見他虔心,或茶或飯,丈夫不在時,就自拿些與他吃,一連十餘日不去。

今日五更,妾因有孕腹痛,丈夫起早進城贖藥。

出門之後,聽推得門響,只道是丈夫轉來,忽見這打坐和尚同那個長腳和尚闖入房裡,一個將妾綁住。

妾欲叫喚,他將一把明晃晃尖刀擱在頭上,喝道:『若叫一聲,割落你頭!』一個收拾財帛,驅妾出門,來到這裡,綁縛樹上瀅污。

妾無奈,只得喊叫,天幸老爺們來救了性命。」

說罷就拜。

杜伏威大怒,持刀正要砍這兩個和尚,朱儉上前道:「爺爺且慢動手。

一刀一個,他卻死得便宜。

將這兩個落地獄的狗禿,我且教他慢慢受用些疼痛方好。」

令勝金姐和婦人站遠些。

和尚見勢頭不好,哀求饒命。

朱儉道:「你不要叫,老爺親自伏侍你。」

將兩個剝了下服,扳轉身來,仰面朝天,尋些乾草及枯死的樹柯,將和尚的坐褥兒割碎,取出棉花,夾草帶枝,扎縛在和尚上。

來福笑道:「原來這兩個小禿驢怕冷,這般日色,還緊緊的護這一身棉絮,頭上又戴個棉搭兒。」

眾人道:「體要取笑,且看朱大哥做作。」

只見朱儉身邊取一塊火石,敲出火種,將硫黃淬著。

那亂草樹枝與棉花,且是枯燥易著,一步步燒到上來。

兩個和尚十分疼痛,喊叫連天,欲要掙扎,被繩索捆縛。

眾好漢又把棍棒兩邊拄定,動彈不得。

原來人的皮肉是有油的,見火愈著,況有那些引火之物,直燒得皮焦肉爛,臭氣熏蒸。

兩禿驢熬疼不過,連聲哀告,只求早死。

杜伏威拍手大笑道:「聞你這小和尚坐化,特地替你下火。」

又燒了半個時辰,看看氣絕,不能動了。

朱儉教眾人動手,刀斧齊下,砍為肉泥。

可憐凶狠游僧,因色化為野兔!

杜伏威領了一行人,和那婦人同過嶺來。

走到午牌時分,遠遠見煙光透起,乃是一村人家,約有三四十家。

那婦人指道:「前面正是我家了。」

朱儉道:「你們且慢行,待我先去探看你家還是如何。」

說罷,三兩步跑到村口,只見鬧叢叢圍著數十人,在那裡大驚小怪的叫嚷。

立住聽時,一個後生跌腳哭道:「天呀,不知怎地被那禿廝騙去了!」有的道:「和尚是色中餓鬼,見你渾家有些姿色,畢竟拐騙去了。」

有的道:「朱兄,你常不在家,想是大嫂和那和尚有情,勾搭上了,通同走脫。」

有的道:「朱大嫂是老實的人,決無此事!作速四下尋覓,或者還走不遠哩。」

三三兩兩,議論不定。

朱儉分開眾人問道:「你們為甚事,在此喧嚷?」

內中一個答道:「客官,你自行路,莫管這閒事。」

朱儉笑道:「便與我說說,我在下專一抱不平,與人出力,或者管得這事,也未可知,何必遮蓋?」

又一個道:「客官,一樁古怪之事,門不開,戶不開,房中不見了紅繡鞋。

就是敞地朱兄,五更出門,往城裡贖藥。

他的渾家,被一個打坐和尚騙去了。

房中金銀首飾,細軟東西,盜得一空,故此煩惱,又不知上南落北,來蹤去跡,那裡去尋覓?」

朱儉笑道:「原來如此。

只要重出賞錢,朱兄渾家,在我身上包還他,不須慘切。」

眾人喧哄道:「這客官倒來取笑!你既應承,必要下落。」

朱儉道:「拐騙之事,報信不實者,即為通同,豈可妄說?」

將手向北指道:「那來的可是你渾家麼?」

朱慶和眾人回頭一看,遠遠見程氏來了。

朱慶喜從天降,慌忙跑向前,扶了譚家到門首,問道:「怎麼你被那禿驢騙將去了,又如何與客人們同回?」

程氏將捉去奸瀅,幸逢這伙客人救了性命,燒死和尚情由,哭訴一遍。

朱慶忙向杜伏威、朱儉倒身下拜,便欲款留一行人酒飯。

杜伏威把那金銀包裹還了朱慶,辭道:「我等是要趕路程買貨的,恐耽擱誤了日子,不必酒飯。

但有一事相托,乞莫推故。」

指著勝金姐道:「這是我的族中姐姐,因丈夫在宜川縣為客身故,今隨我便道,同往奔喪。

奈因嬌怯多病,不能前進,意欲寄居尊府,留此丫環相伴。

待我一到宜川,即在車兒來接,那時並酬謝禮。」

朱慶道:「若不是官人恩賜,朱某怎能夠人財兩得!今令姐路途不便,舍下盡可安身。

常羹菜飯,不嫌輕慢便好,怎講這酬謝的話!」杜伏威甚喜,將帶來細軟財帛,一交一 割與勝金姐收管,附耳低言,說了幾句要緊關旨的話,別了朱慶夫妻,即和來福等一行人,匆匆趲路去了。

朱慶因款留不住,心下怏怏不已,滿村人盡皆感激。

程氏接引勝金姐到家內,灑掃一間靜室,安頓二人,早晚慇勤相待,不必細說。

且說杜伏威和朱儉沿途笑說:「遇此一樁奇事,那和尚與這婦人無緣,撞著我等,打散了風一流 陣。」

互相談笑,不覺又走過了數十里路,天色已晚,分投飯店安歇。

次日又同趲路,一連行了數日,看看將近宜川。

杜伏威問:「此去尚有多少路程?」

朱儉道:「前面已近黃河渡口。」

杜伏威道:「我先渡過寨裡去見繆公端,你領眾人就在這裡候那兩路來的弟兄,取齊渡河進寨,不可有誤!」朱儉道:「小人理會得,爺爺先去,眾人一到,即來參謁。」

朱儉與一行人,四散各尋覓飯店安身。

杜伏威單身行到黃河渡邊,並無一舟來往,心下焦燥,只得脫了衣服,泳過河去。

看官聽說:伏威自小是泳水慣的,又有法術,所以這廣闊黃河,不一時泳過對岸。

到得山邊,只見遍地一屍一骸,滿場血肉,無一隻船來接應,比前大是不同。

杜伏威心內疑怪,且上了岸,穿衣望前面進行。

至土牆邊,柵門緊閉,寂無人聲。

杜伏威高聲叫道:「柵內有人麼?」

叫聲未絕,柵裡一聲梆子響,一弩一箭炮石亂射出來。

杜伏威吃了一驚,忙叫:「不要放箭!我是杜爺,特來拜謁大王,快開柵門!」守柵嘍-上前細看了,認得是杜伏威,即忙開門放入。

杜伏威問道:「緊閉柵門,坡上盡堆一屍一骸,卻是何故?」

嘍-道:「爺爺,說不得。

繆大王身被重傷,臥床 不起。

爺爺來得正好,見了便知端的。」

杜伏威忙趕進關,奔入寨中。

合寨嘍-,盡皆歡喜,急入帳中通報。

繆公端令接入臥榻前相見。

杜伏威隨入房內,舉目看時,有《北寄生草》為證。

但見:

淒慘慘愁添緒,急煎煎火燎眉。

渾身疲軟精神淬,喘吁吁難統貔貅

隊,氣昏沉怎把官軍退?咭鼕鼕怕聽鼙鼓振邊關,撲簌簌-不住英雄

淚!

繆公端臥於床 上,聲吟道:「賢弟,你緣何許多時方來?」

杜伏威道:「從容細稟衷曲。

大哥為何如此狼狽,端的因著甚來?」

繆公端請杜伏威坐於床 榻之上,嗟歎道:「自賢弟別後,不及數日,報湖上有一隻官船經過。

小嘍-說是鹿州知州周陛,為官貪酷,百姓受其毒害,任滿朝覲,滿載而歸。

當下我聞報,即傳令頭目率領嘍-,將周陛一家老幼盡皆殺了,取其金銀歸寨。

船上有逃得性命的,飛報本州,轉申延州府。

叵耐那太守蔣勵發軍數千,駕舟圍逼水寨。

見陣數次,勝負未分。

近日又添了一個勇將,是鎮守高一奴一城軍官俞福,前來助戰,身軀雄偉,使開山鉞斧,勇不可當。

我與他廝殺,連輸三陣,身中數箭,臥不能起。

嘍-被他殺傷了一半,寨子破在旦夕。

幸得蔣太守身發重疾,暫收軍馬回去。

算他不日必要復來,我正在此無計可施,喜賢弟到來,吾無憂矣!就請賢弟為山寨之主,督理軍務。」

杜伏威道:「大哥不須憂怖,且自調理貴體。

那廝來時,小弟先試一陣,另有良計破之。」

繆公端道:「賢弟作主,有何懼哉!」

二人談話間,只聽得炮響鼓鳴,人聲鼎沸。

探事嘍-飛報入來:「蔣太守病痊,率領將官俞福,軍土數千,駕舟圍逼水寨,比前番更是浩大。」

繆公端見說,戰慄不安。

杜伏威笑道:「大哥不必驚惶,待小弟挺身退敵。」

即披掛提槍上馬,帶領數百嘍-,開關迎敵。

只見河中數百隻戰船,一團一 一團一 圍繞,逼近岸口。

遙見一大將立於艨艟之上,頭帶鳳翅金盔,身穿白錦戰袍,上罩魚鱗細甲,手持大斧,指麾眾軍吶喊攻打。

杜伏威見了,下馬登舟,將戰艦一字兒擺開,擂鼓搖旗,向前迎敵對陣。

俞福見有人邀戰,把大船飛也似搖動,直衝過來。

兩下鼓聲振天,箭如雨發,彼此射住陣角。

少刻兩船相合,杜伏威厲聲道:「你等何處鳥軍,敢擅攻大寨,自來納命?知進退的速返征旗,不然教你立刻身葬魚腹!」俞福笑道:「大膽狂徒,不思改邪歸正,尚敢大言。

早早卸甲歸降,免汝一死!」杜伏威大怒,挺槍就刺。

俞福持大斧劈面砍來,兩個在船頭上一交一 鋒。

斗不數合,蔣太守恐俞福有失,指麾眾軍助戰,四面圍裹將攏來。

自古寡難敵眾,小嘍-如何抵得住?撥轉船頭,各自奔散。

官軍箭如飛蝗,中箭落水者,不計其數。

杜伏威立在船頭,奮勇鏖戰,並無半點兒懼怯。

太守跨落小舟,親自擂鼓助陣,大叫:「不要走了賊首!」眾官軍將船四圍攢繞,把杜伏威困在當中。

搖槳駕舟的俱射下水去了,單剩杜伏威一人,那船無人駕馭,便橫轉來。

杜伏威呵呵大笑,照俞福面門虛搠一槍,俞福側身躲過,杜伏威棄槍,跳入水中。

俞福忙令善泳水軍士三十餘人,下水來擒。

杜伏威見了賣一解數,名為「鯽魚爆」,從水底躍起,離水面丈餘,懸空打一觔斗,直攛過數箭水面,頭向下,腳朝天,復鑽入河心。

眾軍都沒入水底來拿,被杜伏威拔出腰刀,排頭見砍將過來,幾乎殺個盡絕,只見骨都都血水泛出河面。

俞福、蔣太守看了,情知著了手,並跌足叫苦。

不提防杜伏威從水底鑽到蔣太守船邊,將船梢盡力一搖,太守立腳不住。

撲通的跌入水中。

俞福見了,急令軍士救援蔣太守上船,暫且收軍。

有詩為證:

何處來飛將,英雄壓孟門。

縱橫波浪裡,官卒可平吞。

再說杜伏威從水底游到河口上岸,回寨來見繆公端。

繆公端又驚又喜道:「適才嘍-報官軍勢大,被他戰敗,賢弟已投水中,為何得生而返?」

杜伏威笑道:「官兵雖眾,俱非一精一銳。

俞福雖勇,亦非萬人之敵。

今日故意挫動一陣,使官軍放心圍困山寨。

我這裡且謹守數日,自有破敵之策。

兄長安心,管取高枕無憂。」

繆公端暗思:「今日一戰,大敗而回,又說甚破敵之策?」

心下雖然疑惑,不敢再問,且傳下號令,分付守關嘍-,添上插木炮石,晝夜防衛,不在話下。

蔣太守被杜伏威攛落水中,俞福救起回寨,心下大惱。

次日正欲調軍攻打山寨,忽哨馬報:「岐一陽一府提營一團一 練使葉榮,引軍助陣。」

此是桑參將因杜伏威反獄,閤家被害,急欲報仇,刻期發兵追襲。

見屠勝、劉勳敗陣逃回,將二人即時罷黜,緝拿杜門親族,勘究杜伏威去向。

原來那日反亂之時,杜伏威恐禍貽親族,已令人分頭通報,盡皆棄家逃竄去了。

只有杜應元之舅孔竅,遠房侄兒杜橛,避在城外山中,緝著被獲到官。

孔竅供稱杜伏威令來福招引,欲同往黃河盂門山逃難等情。

桑參將把二人下獄監候,復選步兵一千五百,委葉榮統領,星夜追至黃河渡口,助蔣太守剿賊。

蔣太守、俞福接見,設宴款待。

葉榮細問賊巢虛實,蔣太守道:「賊首繆一麟連敗數陣,身中三箭,閉關不出,賊巢將破。

近來添了一個賊將,不知何處來的,年方弱冠,十分驍勇。

日昨一交一 鋒,被俞將軍逼落水中,令軍士下水擒捉,反被殺傷。

不意賊將在水底將我戰船扳翻,盡皆落水,險些兒身葬魚腹。

今幸將軍駕臨,必有奇策。」

葉榮道:「看他山寨。

不過一窪之地,況賊首殺敗,破之甚易。

雖有侞臭小寇,何足慮哉!」附耳道:「只須如此如此,賊巢指日可破。」

蔣太守甚喜。

當下葉榮傳令:「本部軍士,每一人要聲柴一束,初更取齊進發。」

此時眾軍打點齊備,盡皆銜枚,輕舟前進。

二更盡,直抵黃河上岸,逼近木柵,數處堆起蘆柴,一面放火燒柵,一面擂鼓吶喊。

關內嘍-急放一弩一箭炮石,官軍愈加攻擊。

嘍-飛報寨裡,杜伏威知覺,忙披掛綽槍上馬,飛奔關前,只見木柵四圍皆已燒著。

杜伏威棄槍,披髮仗劍,口中念動真言。

霎時月色無光,驟雨大降,卻是杜伏威運黃河之水,澆滅大火。

眾官軍淋得衣甲透濕,無處藏身。

少頃雨住,狂風大起,刮得眾人立腳不定,個個驚慌亂竄。

葉榮禁遏不住,也放馬落荒而走。

後面喊聲大振,大隊嘍-點起火把,簇擁杜伏威追出關來。

葉榮回頭看時,追騎已近,平欺杜伏威年幼,不以為意,帶轉馬,舞刀接戰。

杜伏威槍尖早到額前,葉榮躲閃不及,面中一槍,倒撞馬下。

杜伏威割了首級,驅嘍-四下搜殺官兵,四鼓盡,收軍回寨獻捷。

繆一麟鼓掌大悅,方信伏威英勇,前言果不謬也。

有詩為證:

不識孫吳妙,徒知用火攻。

烈煙隨火滅,詭計已成空。

當夜俞福引本部官軍,駕數十隻大船,渡河接應。

初時見火光競起,倏然又雨降火熄。

少頃又見火光明亮,喊聲不絕;心下驚疑,催軍急急搖船前進。

忽見水中逃命官兵,爬上船來,報說戰敗,主將已被少年賊將所殺。

俞福大驚,即駕舟轉回南岸,與蔣太守備言其事。

合寨驚愕,不敢逼近寨柵,只將軍馬隔河遠遠圍困,緩緩攻打。

再說朱儉其一行人在飯店裡候了數日,眾好漢陸續來到,同至僻靜處照會了。

朱檢查點人數,共一百三十餘人。

正要覓船渡河,只聽見金鼓喧天,喊聲振地。

朱儉驚問店主人:「這喊戰金鼓之一聲 ,卻是何處?」

店主道:「客官不知,離我這鎮頭五七里路,即是永寧關口。

黃河之中,有一強盜,姓繆名一麟,號公端,身長九尺,武藝過人,聚集千餘嘍-,倚山傍河,創一大寨,打家劫舍,攔截客商,數年無人敢近。

今因劫了鹿州知州的官船,知州一家盡被殺死,本郡太守蔣爺發軍征剿。

這喊殺之一聲 ,又是兩下一交一 戰了。」

朱儉聽罷大驚,心中暗想道:「正欲投奔繆公,不期與官軍一交一 戰,怎生過去見得杜爺?」

心內憂煎,且分付眾人密密四散藏頓,不可被人識破。

自卻離了飯店,沿河打聽消息。

遠遠見官軍撐舟駕櫓,紛紛攻寨,朱儉只得在河岸盡頭楓樹下坐地,想道:「怎的得到寨裡,通一個信息也好。」

當日不歸飯店,擠著命走到路口茅店裡,沽幾壺酒吃了,復到河邊探望。

看看天色將晚,官軍撤圍四寨。

月色朦朧,朱儉獨自一個,在堤上走來走去,躊櫥不決,又不知到大寨有多少路程,又無船隻,不敢下河泳水。

悶昏昏的再到楓樹下坐了一會,不覺酒湧上來,一覺睡翻在草裡。

卻說山寨裡每夜撥兩隻快船,差十個嘍-輪班出來巡哨。

當夜悄悄寂寂,把船搖近對河,聽得岸上大樹下打鼾之一聲 ,諒來是官軍細作,輕步上岸,將朱儉綁了,扛下小船,飛也似搖過河來。

到山下吹一聲哨子,伏路的嘍-自來接應。

朱儉兀自在醉中未醒,直待扛上岸來,方覺臂膊疼痛,問小嘍-:「你們為甚事綁我到此?」

嘍-道:「不須多說,請你去山寨中見大王講話。」

朱儉暗想:「這必是大寨裡巡風的了。」

且不做聲,任他扛上山來。

早有人報知寨裡,杜伏威升帳,叫押進細作來。

杜伏威看見原來不是細作,恰是好漢朱儉,慌忙喚樓鑼開綁,引進後寨見繆公端。

朱儉將上項事細說一遍,又道:「急切裡要到大寨通個消息,卻沒門路,天幸得接診綁來見杜爺。」

杜伏威道:「我正要著人接你眾人,不期官軍催戰,無暇及此。」

朱儉道:「適見官軍勢大,將軍未可輕敵。」

杜伏威道:「數日前曾和官軍對陣,被我殺一大將,砍死官兵無數。

但俞福等恃眾欺敵,一時未肯退兵。

你眾人雖拚命欲來救應,這一二百人做得甚事?況且又無大將統領,怎生廝殺?我雖有法術,水面上難以施行。

今有密書一封,煩你星夜趕到河東廣寧縣石樓山下張太公莊上,送與林澹然師太,如此如彼,盡在書中。

速去速來,不可遲誤!此是要緊軍機,足下莫辭跋涉。」

朱儉道:「將軍差遣,生死不辭。

事不宜遲,即此便往。」

杜伏威寫了書,取白銀五十兩,差兩個嘍-掉船送出河港。

朱儉從僻路上岸,沿河闖出大路,不分晝夜,努力奔馳。

不日已到廣寧縣界,一路訪問端的,尋到張太公莊上,見個道人在莊前灌園。

朱儉聲喏,要道人引見林師太一面。

道人領入莊裡相見了,呈上杜伏威書銀。

林澹然著行童安頓了行囊,陪朱儉酒飯,次後拆書看時,那書上寫道:

自別恩師,煢煢負祖骸骨,途中奇遇,不一而足,未暇悉陳。

抵岐一陽一,

幸遇先叔,賴完葬事。

繼聞先叔失妾,略施小技,立使壁旋。

無如構訟,

不肖亦陷縲紲。

問官糊塗,害叔自剄,嬸母繼死,痛哉痛哉!雖奮力報仇

雪憤,敵退追兵,而一路阻滯,不能徑運。

石樓繆公端者,曾於中途結盟,

彼獨霸黃河,投之庶可自庇,乃今又為官軍所迫,恐其玉碎,不肖亦難瓦

全。

伏惟恩師俯憐小子,速遣薛弟出奇計來援,則闔寨幸甚。

事切燃眉,

翹首而待,匆匆不盡,使者能詳。

只候萬安,慧照不一。

薄具白金五十兩,

作供佛之費,叱存是幸。

伏威百拜。

林澹然掩書歎道:「小小年紀,才出門就惹出大事來,招動干戈,如何布擺!」當晚在後園內細觀星象,見東北上將星朗朗,分外光明。

心中暗想:「這星象分明應在三個小子身上,須索救他才是。」

次早叫薛舉近前,問道:「男子生於天地,還是樂守田園安分的好,還是能文會武顯耀的好?」

薛舉承問,不慌不忙,躬身說出這句心事來。

正是:

寧為世上奇男子,不作人間小丈夫。

畢竟薛舉如何答應,且聽下回分解——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禪真逸史
第01回 高丞相直諫辟邪 林將軍急流勇退第02回 鍾愛兒圓慧出家 梁武帝金鑾聽講第03回 林長老除孽安民 丘縣尹薦賢禮釋第04回 妙相寺王妃祝壽 安平村苗二設謀第05回 大俠夜闌降盜賊 淫僧夢裡害相思第06回 說風情趙尼畫策 赴佛會賽玉中機第07回 繡閨禪室兩心通 淫婦奸僧雙願逐第08回 信婆唆沈全逃難 全友誼澹然直言第09回 害忠良守淨獻讒 逃災難澹然遇舊第10回 貪利工人生歹意 知恩店主犯官刑第11回 彌勒寺苗龍敘情 武平郡杜帥訪信第12回 都督巧計解僧頭 守淨狼心驗枕骨第13回 桂姐遺腹誕佳兒 長老借宿擒怪物第14回 得天書符救李秀 正夫綱義激沈全第15回 佞子妙相寺遭殃 奸黨風尾林中箭第16回 奪先鋒諸將鬥勇 定埋伏陳玉鏖兵第17回 古崤關啜守存孤 張老莊伏邪皈正第18回 梁武帝愎諫納降 虞天敏感妻死節第19回 司農忠憤大興兵 梁武幽囚甘餓死第20回 都督冥府指翁孫 阿丑書堂弄師父第21回 竊天書後園遣將 破妖術古剎誅邪第22回 張氏園中三義俠 隔塵溪畔二仙舟第23回 清虛境天主延賓 孟門山杜郎結義第24回 伏威計奪勝金姐 賢士教唆桑皮筋第25回 遭屈陷叔侄下獄 反囹圄俊傑報仇第26回 山徑逃蹤鋤禿惡 黃河訪故阻官兵第27回 計詐降薛舉破敵 圖霸業伏威求賢第28回 湯府丞中計敗兵 杜元帥納言正位第29回 軒轅廟蘇樸遭擒 延州府伏威遇弟第30回 沈蘭劫寨陷全軍 牛進迎街懲大惡第31回 報仇瀝血祭先靈 釋怨營墳安父骨第32回 張善相夢中配偶 段春香月下佳期第33回 計入香閨貽異寶 俠逢朔郡慶良緣第34回 善相破法斬馮謙 士開解圍推段帥第35回 元帥兵陷苦株灣 眾俠同心歸齊國第36回 雙玉人重逢合巹 三義俠衣錦還鄉第37回 羅默伽肆凶受戮 尹氏女盡節還魂第38回 土地爭位動陰兵 孽虎改邪皈釋教第39回 順天時三俠稱王 宴李諤諸賢逞法第40回 禪師坐化證菩提 三主雲遊成大道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