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真逸史》第09回 害忠良守淨獻讒 逃災難澹然遇舊:萬乘巍巍勝法王,翻持異教壞綱常。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禪真逸史》第09回 害忠良守淨獻讒 逃災難澹然遇舊

禪真逸史

第09回 害忠良守淨獻讒 逃災難澹然遇舊

詩曰:

萬乘巍巍勝法王,翻持異教壞綱常。

奸婪禿豎居華屋,忠讜真僧竄遠方。

沽飲酒家逢故舊,燒燈窗下訴衷腸。

通宵說到知音處,暫向幽閨躲禍殃。

話說鍾守淨聽了賽玉之言,不勝快樂,重剔銀燈,再整酒餚,並肩而坐。

你一口,我一杯,直吃到更盡興濃,脫一衣 一交一 頸,二人一大展酒興。

有三字句為證:

個中情,不可說。

連理技,雙鳳袕。

軟如綿,白似雪,嫩過酥,光如

月。

雨自來,雲自接。

又不洩,又不歇,又不疲,又不說,兩般人,各有

悅。

所以然,心固結。

夜既分,情難竭。

鍾守淨天未明即起來,穿衣回去。

來往既久,寺中僧眾,無一個不知。

其間有幾眾老成囗黎,每每向林澹然告訴:「鍾住持做下這般非禮,聖上一知,為禍不小。

乞住持做主,勸化他改過方好。」

林澹然道:「汝眾人毋得多言。

自古眼見是實,耳聞是虛,鍾住持是個有躁行的人,恐無此事。

縱或有之,亦須隱晦,不可播揚漏洩,壞了本寺體面。」

眾僧見林澹然分付,皆不敢多言,嗟吁而退。

林澹然屢問來真,打聽消息,知鍾守淨不改前非,心下暗忖道:「俺若再阻他時,反招其怪,是不知機了。

姑待數月,如或不俊,俺只索離了這寺,雲遊方外,免使禍及,有何不可。」

閒話休題。

卻早秋殘冬到,又是十月天氣。

十五日乃是下元令節,解厄水官聖誕。

前一日,梁武帝差兩員內官,至妙相寺傳旨知悉:次日御駕親臨本寺燒香。

鍾守淨預出曉諭,令合寺大小僧眾,次日五更沐浴焚香,整肅衣冠,打點迎候御駕。

次早,鍾、林二住持在寺中焚香點燭,懸花結采,灑掃殿堂,撞鐘擊鼓,打點齋供,俱已齊備。

到辰牌前後,飛馬來報,御駕出五鳳門了。

鍾守淨、林澹然忙出山門一箭之地迎駕。

俱頭戴五佛毗盧帽,身穿蜀錦采繡袈裟,足穿僧鞋,率領寺中眾多和尚,排列得斬斬齊齊。

少頃,御駕已到。

遠見前列扈駕羽林軍,後是文武百官擁護。

梁武帝端坐龍車,頭戴沖天嵌寶金冠,身穿素色袞龍袍,腳踏龍鳳履,腰繫碧玉帶。

宦官儀從,不計其數,緊隨鑾駕,望妙相寺而來。

鍾守淨等遠遠伏道迎接。

武帝至山門,下了輦步行,鍾守淨等眾官,都跟隨入大雄寶殿來。

眾僧、多官侍立兩班,儀從屯紮丹墀,羽林軍屯於寺外。

武帝上了殿,即命脫下龍袍,換了禪衣,卸下朱履,換一雙素鞋,除下金冠,戴一頂素絹軟翅巾,腰繫一條黃絨雙須絛,手上圈一串明珠穿成的念珠,乃是道家打扮。

頂禮諸佛已畢,殿中擺一張素木一交一 椅,方才坐下。

鍾、林二住持率領眾多和尚,正待朝賀,武帝開言道:「今日下元令節,朕專為齋供諸天,開講佛法,眾僧不必行君臣之禮。」

鍾守淨等謝了恩,俱各向前稽首,行釋教禮。

左首一個繡墩,欽賜鍾守淨坐,右邊一個竹墩,欽賜林澹然坐。

二僧俯首,不敢就坐,武帝道:「朕正要與二卿談論佛道,毋得如此拘束,賜卿坐下無妨。」

二住持稽首謝恩,即脫了錦繡袈裟,換卻禪衣,然後坐下。

文武官員與眾僧皆兩旁侍立。

鍾守淨獻茶已畢,武帝問道:「今日乃水官大帝壽誕,可曾齋供否?」

鍾守淨合掌答道:「請佛尊天,侵晨俱已齋供過了。」

武帝又道:「朕於先年曾在同泰寺設四部無遮大會,聽道林支長老開講佛法,甚合朕心。

朕幕釋理玄微,凡欲出家修焚,與支長老傳其衣缽,無奈眾卿以錢億萬,苦苦奉贖,表請還宮。

朕彼時立志不回,群臣再三上表,朕不得已,姑且還朝理政。

切思身為萬民之主,富貴極矣,光陰迅速,苦海無邊,不早回頭,後悔何及。

朕一心只要皈依佛法,往生淨土,眾臣苦諫,將朕身羈絆至今,躊躕未決。

二卿可為朕指迷,使朕早登覺路。」

鍾守淨躬身道:「陛下貴為天子,富有四海,享無疆之福,萬民樂業,天下昇平。

此雖是德政所孚,亦由前生種成善果,所以今世為太平天子。

先覺有云:『欲知來世因,今生作者是。

』陛下雖洪福齊天,然亦不可不修。

如來雲帝王人中尊貴,自非宿福,何以能然?若比轉輪聖王,猶是鄙陋。

陛下欲證菩提,回頭是岸,群臣之諫,無非各盡其道而已,陛下何必躊躕。」

武帝聽罷大喜,點頭道:「卿言句句慈航,甚合朕意。」

右邊林澹然低頭不語。

武帝道:「朕特為與二卿講道而來,卿獨無言,何也?」

林澹然頓首奏道:「臣愚不諧禪理,但聞開闢以來,歷代明君聖主,皆以孝弟治天下,名垂不朽,聲施無窮,未聞皈依釋教而成佛者也。

臣等孑然一身,內無父母妻子之累,外無天下國家之寄,故可以出家,了此本身事業。

陛下為萬乘之王,宗廟社稷、子孫黎民萃於一身,當法先王之道,親賢遠奸,行仁政以覆育蒼生,使天下樂堯舜之世,子子孫孫,瓜瓞雲仍,萬代繼統,豈可披緇削髮,效匹夫之所為乎?況今東魏存覬覦之心,南齊生侵掠之意,陛下不理國政,倘百姓叛於內,敵國乘於外,臣恐金質之國家,非復陛下有也。

臣愚不識忌諱,冒死上言,伏乞聖鑒。」

武帝聽罷,俯首沉吟。

鍾守淨見林澹然話不投機,心裡暗想:「不趁這機會挑動皇上趕他離寺,更待何時?」

即合掌上前道:「林太空之言差矣。

萬歲欲皈依如來,棄富貴而避輪迴,割恩情以歸覺路,這正是智過百王,勇超千古,廣大智慧,登彼岸也。

我與你合當贊瓤為何反出此言,以阻聖意?甚非臣子愛君之心。」

武帝原有幾分不樂,又聽鍾守淨諂佞了這幾句,愈加不喜,拂衣而起。

林澹然再欲分疏,武帝已移步看佛像去了。

有詩為證:

忠言逆耳不堪聽,朝內無人敢諫爭。

身死國亡天下笑,披鱗餘得一真僧。

林澹然心中暗思:「鍾守淨這廝好生無理!適才言語,分明是離間之意,暫且容忍,看他怎生排陷。

俺若再苦苦諫時,眼見得落他圈套之內。」

一面忖度,一頭觀鍾守淨動靜。

只見武帝步入側殿裡去,止有鍾守淨緊緊隨侍,並內監數人。

武帝問殿後還有什麼殿宇,鍾守淨躬身答道:「殿後就是後殿,次後是排堂、香積廚、方丈、各僧房。

庫房東西兩戾之內,俱有太湖石假山園林,花卉池閣。」

武帝道:「朕今日不回宮了,且在寺中一玩,夜間還要與卿講參悟之訣。

卿代朕傳旨,發放眾臣,明日早朝俟候。」

鍾守淨領旨出殿,傳諭眾裡散去,明早候駕,止留宦臣等侍衛。

眾文武官員儀從聽了聖旨,各各嗟吁而散。

這寺裡管廚和尚,午齋已備,稟知鍾守淨,守淨迎武帝至禪堂進午齋。

武帝分付:「眾僧各自回房,止留卿一人伴朕。」

林澹然和眾僧各自散了。

武帝在排堂坐定,獨鍾守淨一人侍陪。

內監等侍立兩傍,道人、行者紛紛獻上齋來。

武帝一見,儘教撤去,原來盛蔬食的俱是金銀器皿,況品數又多,武帝不悅,都教搬去,止用瓦器盛一味素菜,瓷碗盛一著粗飯。

鍾守淨領旨,陪侍吃罷,君臣二人又談經說典。

看看傍晚,晚齋已備,武帝止住不用,只呷了一碗清湯。

林澹然率領眾僧,同在禪堂外侍立。

武帝又分忖道:「朕與鍾卿在方丈中打坐,究竟些靜裡禪機,眾卿各自方便,不必在此伺候。」

眾和尚依舊散去。

林澹然自回西房,心裡想著:「鍾守淨做下若大犯法之事,不思改過,反欲譖俺。

日間之言,奸心畢露,設或暗中再進讒言,俺老林必遭奇禍。

須令人打探消息,預先準備方好。」

著一個道人,往東房密尋行童來真計議。

來真向前聲喏道:「住持爺有何分付?」

林澹然道:「俺與你商量,就是鍾住持那一段隱情。

俺於中秋賞月之夜,苦口相勸,彼不思自悔,反怪俺言。

日間在聖駕前,當面搶白俺一場,幸聖上慈善寬容罷了,倘是個急躁量窄的,豈不登時受禍?故俺心下不安,特煩你去打探消息,或有甚話頭,你須急急報俺知道,自有重賞。」

來真道:「不須住持爺費心,小人已在意了。

早上鍾住持對聖駕誹謗老爺,小人甚是不忿,適才又講許多碎話,但含糊不甚明白。

我如今去用心竊一聽 ,倘有緊切言語,即來報知。」

講罷,慌忙去了。

再說鍾守淨和武帝在方丈中細談細講,武帝問及之言,鍾守淨一一分剖,對答如流,武帝甚喜。

看看問到寺中之事,武帝道:「朕創這妙相寺,敕卿為住持,卻又早三四載了。

寺裡錢糧出入,事務紛囂,賴卿料理,但不知本寺除卿與林太空之外,還有能事有德行的和尚幾人?」

鍾守淨道:「臣托陛下天恩,寺中大小僧眾,各守法度,雖無出類高僧,卻也循規蹈矩,無敢壞事者,向來肅然。

自從去年來了這員副住持林太空,寺中法度,盡被他紊亂了。」

武帝驚問:「卻是怎生被他紊亂?」

鍾守淨道:「陛下不知。

這林太空倚陛下敕賜封為副住持,又恃著有幾分武藝,目中無人,每每欺臣特甚。

臣怕失了體面,亦不和他計較。

時常酗酒撒潑,殺狗偷雞,尋人廝打,攪得眾僧不安。

臣苦勸,反遭叱辱。

臣與他講,我等出家人,該清修戒律,毋作非為,佛門不飲酒,不茹葷,不使氣,才是僧家法度,為何飲酒食肉,醉後凌人?聖上知道,必取罪戾。

他卻呵呵大笑起來道:『不妨,不妨。

無事時佛眼相看,設或聖上有一些兒傷著俺,只消一紙書到東魏,結連高歡,要早要晚起一枝軍馬,殺奔前來,俺卻做個裡應外合,反掌間梁地可得,何況你這一干和尚乎!』臣聽了此言,心膽皆墮,屢欲奏聞陛下,卻無指實,不敢妄言。

早間阻撓陛下修焚,又將東魏來壓陛下,這豈是出家人的心腸?奸險之極,難逃陛下聖鑒。

今陛下問臣,臣不敢隱諱,伏惟早賜驅除,免生後患。」

有詩為證:

不禿不毒,不毒不禿。

顛倒是非,覆亡人國。

武帝聽罷,大怒道:「這廝直恁無禮,卿何不早言?清淨法門,怎容得這般無賴。

所以日間出言唐突,侮弄朕躬,明早即差校尉拿下,著樞密院官好生勘問。

果得實情,必當梟首。」

君臣二人說話,卻被來真立在板壁後,句句聽得明白,驚得魂不附體,急怞身奔到林澹然方丈裡,卻被門限絆了一跌。

林澹然見來真來得慌張,已知消息不好,忙問:「你去打探,有甚說話?」

來真道:「住持爺,不好了,這場禍事比天還大。」

忙將鍾守淨對武帝講的話,及武帝大怒要拿問的言語,細說一遍。

林澹然大驚道:「不期直如此害俺。」

低頭暗想,無計可施。

來真道:「住持爺不可耽擱,快尋生路。」

林澹然因這句話,陡上心來。

便道:「俺趁今夜無人知覺,不如及早闖出城門,逃竄他鄉,暫避此禍。

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無處下金鉤。

只是忿這鍾禿驢不過。

罷罷罷,向後有對付他日子。」

開箱取一錠銀子,賞了來真道:「虧你報知,救俺性命。

今與你一錠白銀,拿去做幾件衣服。

鍾守淨跟前,切不可露一些風聲,若走透消息,俺命休矣。」

來真叩頭道:「住持爺此去,路上保重。

這裡我自理會,決不露風。

這銀子住持爺帶去,路途正要盤費,小人決不敢受。」

林澹然道:「不必推辭了,你收去,俺倒放心。」

來真道:「恁地只得收了。

老爺可作急遠離此地,不然必遭羅網。」

林澹然道:「俺已揣度定了。

你快去,那禿驢尋你不見,反要生疑。」

來真道:「老爺講得是,小人且去,但不知日後還有得見住持爺的日子麼?」

說罷,垂淚叩頭而去。

林澹然咨嗟慨歎,閉上房門,急急收拾金銀書札,將幾件布帛細軟衣裳,拴成一個包裹,馱在背上。

手裡綽了禪杖,走出房外,將房門拽上,悄悄地從側殿小弄闖出山門,卻已是一更將盡。

這些和尚道人,都在東首禪堂內俟候鍾守淨,並沒一人知覺。

林澹然出得山門,拽開步,取路徑奔北門而走。

卻幸城門未關,此時太平無事,守門兵卒都去吃酒頑要,並沒人來盤詰。

澹然忙忙如喪家之狗,急急如漏網之魚,趕出城外,乘著月光,不住腳走了半夜。

漸覺腳步酸軟,身子疲倦,心內暗思:「那裡沽得一壺酒來,接一接力也好。」

一步步捱到一個市鎮上,還有幾家酒飯店不曾收拾。

但見:「

不村不郭,造一帶瓦屋茅房;夾舊夾新,排幾處櫃頭案子。

壁上掛

亮爍爍明燈數盞,鍋裡燙熱騰騰村醞數壺。

靠邊列著酒缸,只只香醪滿

貯;正中擺開客座,處處醉客酣歌。

照壁間畫水墨仙人,招牌上寫家常

便飯。

林澹然待要走入店裡,又慮被人認得,走漏消息,只得耐著飢渴,一直且走。

看看行至市稍頭,見側首山坳裡影影有一道燈光射出來,林澹然暗想:「這山坳裡燈光,莫非也是個酒店?且向前打一看,再作道理。」

拽步奔入山坳裡來,只聽得三紅四開,人聲喧嚷,在那裡擲色賭錢。

近前細看,前面數間平屋,粉壁上寫著「零沽美酒」四字。

一帶門扇,都是關上的。

後邊靠著山崗,四圍土牆,內藏著一所宅院。

門上格子眼裡,射出這燈光來。

林澹然踮著腳,格子眼裡張時,看見五六個大漢,靠著一張桌子賭錢哩。

但見:

一個蓬著頭,饑寒不管;一個舒著臂,痛癢不知。

一個極口喚三紅,

一個連聲呼一色。

這個輸籌未討,那個奪子便來。

睜雙眼決不轉睛,擲

五子只賭手快。

一個說還我順盆來,一個說且將三當去。

大面小方隨

起落,鉗紅坐綠任施為。

側邊一個瘦臉黑漢,手裡拿著骰子,正要擲下去,聽得門外有人走響,就在門縫裡張,見是個胖大和尚,站在門首,慌忙丟了骰子喊叫:「門外有賊,有賊!」眾人一同開門,趕出看時,果然是個長大和尚,齊向前道:「你這和尚,黃昏黑夜。

手裡提著禪杖,閃在人家門首張望,欲作何事?」

林澹然合掌道:「貧僧不是歹人,是去武當山進香的。

為因貪走路程,錯過了飯店宿頭,一時飢渴,欲求施主沽一壺素酒解渴,因此驚動了列位,莫怪。」

眾人道:「恁地時,天下人間,方便第一。

便去叫大哥出來,賣壺酒與他吃也罷。」

眾人依舊入去賭錢。

林澹然立在門首,等了一會,內中一人叫道:「大哥,你好睡也,門外有個長老要買酒吃哩,你快去賣與他。」

只見應道:「來也,來也。」

腳步響,一個瘦小漢子走到門外道:「長老要買酒,請裡面來坐。」

林澹然走入店裡側屋中,揀付座頭,除下包裹,倚了禪杖坐下。

那漢子一見林澹然,已自認得,因眾人賭錢未散,不好動問。

且叫酒生起來燙熱了酒,傾在壺裡,擺下三四個蔬菜碟子,放下碗箸,林澹然自斟自飲,巴不得吃了起身遠遁。

忽見那漢子挨入賭一場,把一個人的衣服扯了一下,那人會意,便把籌馬收了,走來與店主講話。

兩人在暗處附耳低言講了數句,那人口裡道:「原來如此。」

便走入場中來搶骰子。

那擲色的睜著眼道:「是我的順盆,你如何來搶?」

那人嚷道:「方纔我與店主講得幾句話,你就把我順盆奪去,反講我來搶你的。」

那擲色的道:「誰教你不擲,且去講話?待我擲這一回,過去了還你盆。」

那人一大怒,劈手來奪,這人抵死不與,二人爭鬧起來,險些兒將骰盆打碎。

店主人勸道:「弟兄們不可如此,破面傷情。

今已夜深,眾人且暫歇了,明日再要不明白的,管頭並籌馬都一交一 與我收著。

列位請回。」

眾人道:「有理有理。

我們且去,明早講話。」

遂一哄而散。

止有店主與那人閉上門,走近林澹然座頭邊來。

澹然吃酒已完,正立起身取禪杖包裹,要還酒錢出門,二人道:「且莫還錢。

你是林住持老爺,為何半夜三更獨行至此?必有大故。

且請到裡面講話。」

即把林澹然直扶至後頭內室裡坐下。

澹然道:「我是過往行腳僧人,武當山進香去的,那裡是什麼林住持。

你二人素不相識,卻差認了。」

店主道:「住持爺,你記得昔日夜間來寺中打劫金銀爐台的這伙賊麼?」

澹然聽了這句話,猛然省起道:「足下莫非亦在其中?敢問高姓大名。」

李秀道:「小人姓李名秀,這個兄弟姓韓名回春。

去歲十月初九夜間,同臨寶剎,蒙老爺大恩饒恕,又承賞與諸人銀兩,小人買得這一所房屋,移在此間開酒店。

今日豐衣足食,皆出老爺恩賜,某等無以報德,各家俱立牌位,寫思爺大名。

早晚侍奉香火,祈保恩爺壽年千歲,身康體健。

不想今日親身降臨,實是天字第一號的喜事,快叫渾家來拜了恩爺。」

林澹然止住道:「不必如此。

慈悲救度乃出家人分內之事,何勞過謝。」

李秀又道:「恩爺實為何事,背包提杖,黑夜獨行?必有變異。」

林澹然道:「若他人跟前,也不敢實講,既是二兄相知,在此講也無害。」

將鍾守淨奸黎賽玉,及勸諫招怨,鍾守淨讒言嫁禍,今欲遠逃避難之情,訴說一番。

李秀失驚道:「有這等事?不要講別的好處,只那夜恩爺救了他性命,此思此德,重若丘山,一世也報不盡哩,為何反生讒言,要害爺爺性命?這貪財好色、背義忘恩的禿賊,小人實是容他不得。

若依小人之意,先開除了這賊,然後逃避不遲。」

林澹然道:「不然。

這廝乃聖上所一寵一 ,若殺了他,即是欺君逆主,反為不忠。

且今日殺他不及了,不如遠避潛身,天理自有報應。」

李秀道:「雖然如此,小人心下只是不忿。」

一面叫渾家整治現成酒餚,請澹然上坐,二人兩邊側坐相陪。

酒過數巡,李秀問道:「如今恩爺欲往何方避難?」

林澹然道:「俺欲依舊回魏國去,只愁路上阻滯難行。」

李秀道:「老爺不棄,不如且在小人家裡暫住幾時,再做區處。」

林澹然道:「你這去處,怎的藏得俺身?明早皇上不見俺時,必然差官著落地方人役遠近搜捕。

風聲一露,禍及於你。

今夜趁未有人知覺,急離此地便了。」

韓回春道:「爺爺既執意要去時,小人兄弟兩個,護送爺爺到魏國何如?」

林澹然道:「這更是昭彰了。

俺單身走路,欲行即行,要止便止,縱遇關津盤詰,自有路引、文憑遮掩。

若和爾等同行,動人耳目,如何脫身?」

李秀道:「小人今日得會爺爺,喜從天降,不意匆匆又欲離別。

惟恐後會難期,還留爺爺在此暫避數日,看一個下落,然後去的是。

不然怎地放心得下?小人這所在雖近官衢,頗為隱僻,一時沒人尋得著。

若有差錯,小人捨一家性命,救恩爺出去。

尊意若何?」

林澹然笑道:「承兄好情,甚是感激。

只怕六耳難謀,終須露洩。

況且你這裡窄逼,無藏身之所,怎生教俺坐立得穩。」

李秀道:「小人等雖在賭一博 場中生活,倒也個個重義疏財,同心協力。

不要講爺爺是我們大恩人,便是萍水相逢落難的人,瓦自都有扶持他的心腸,今日爺爺恁般大事,誰敢走透消息!若這裡沒處藏身時,小人也不敢相留。

我引爺爺去看一個所在,盡可藏躲,莫講三五日,縱是三五個月,也躲得過。」

林澹然道:「既如此,這所在且待俺一看。」

李秀執燈,領林澹然同進臥房裡,叫渾家過來拜了。

將燈放在桌上,對林澹然道:「爺爺要藏身避難,這大廚下極妙。」

林澹然笑道:「這廚下何以容身?又來取笑。」

李秀、韓回春將廚抬開,廚下有一塊四方青石,李秀用棍撬開,林澹然細看,原來是一個地窖子。

韓回春執燈,李秀扶林澹然走入裡面,四圍都是磨磚砌就,並無一點塵穢。

側首有洞,通著地氣。

不拘晝夜,常要點一盞燈。

動用傢伙,床 帳桌椅,窖中全備。

林澹然看了,點頭道:「這所在亦可安身,但只是悶人些個,怎生過得?」

李秀道:「這也不難。

如朝廷差人捱查搜捉得緊,爺爺只得在這裡藏身,不然只消在小人臥房裡坐地。

待事體寧靜後,從容定計遠行,卻不是好?」

林澹然道:「承見教,甚好,但攪擾尊府不便。」

李秀道:「我的爺爺,怎地講這攪擾二字?便是將小人身子與渾家賣了,供奉恩爺,也是甘心的。」

韓回春作別要去,林澹然分忖道:「兄去可傳知諸友,凡立俺牌位者,速宜燒燬。

不然,殃必及身。」

韓回春領命而去。

李秀在側房內,鋪疊床 帳,服事林澹然睡了。

有詩為證:

從來積德是便宜,人善人欺天不欺。

疇昔若非恩惠普,何能到處免危機。

卻說武帝和鍾守淨談了半夜,覺得睏倦,就在排床 上閉目假寐。

次日五更,鍾守淨已聞報林澹然走了,未敢奏聞。

武帝醒來,只聽得鐘鼓之一聲 ,滿朝文武擺下鑾駕,都來寺裡請武帝還朝。

武帝步行至大雄寶殿,眾臣朝見已畢,一同跪奏道:「陛下皈依佛道,雖為美事,但國不可一日無君,社稷為重,請陛下還朝理政,臣等不勝俊驚之至。」

武帝道:「朕修行之意已決,煩卿等協忠輔佐太子登基,以理國事便了。」

眾裡又懇懇奏道:「千歲雖然聖哲,奈未禪大位,未告天地宗廟,未詔天下軍民,臣等焉敢造次,擅立新君。

乞萬歲回朝,再議此事。」

鍾寺淨向前俯伏道:「陛下暫且回朝,綜理國政。

萬機之暇,仍可修持三寶,此乃兩全無害。

待萬歲壽過八旬,然後禪位削髮,以完正果。

伏乞聖裁。」

武帝道:「卿言甚善,朕今暫且回朝。」

眾文武齊呼萬歲。

尚衣監進上冕服,武帝卸卻紗巾,依舊戴上冕旒,著了袞袍,穿了龍鳳履,稽首佛像,上輦起駕,卻忘了拿問林澹然一節事。

鍾守淨急俯伏駕前奏道:「副住持林太空昨夜逃竄,不知去向。」

武帝驚訝道:「這廝卻緣何知風逃了?」

鍾守淨奏道:「蒙聖旨要拿問這廝,不知怎生便知風,連夜逃竄。

臣料此去,必投東魏,乞陛下及早追擒,尚未去遠。」

武帝立刻傳旨,差駕前軍騎,飛馬追捕梟首。

只見一大臣帕頭象簡,金帶紫袍,移步向前連道:「不可,不可!」眾人看時,卻是禮部侍郎程鵬,諫道:「這林太空素有德行,秉志堅貞,侃直敢言,剛勇不屈,陛下豈可因一言而即加擒戮,恐非待賢之初意也。

乞少息雷霆,緩緩追究,諒亦不敢為害。

急則速其入魏矣。」

武帝不語。

鍾守淨高聲道:「程侍郎何故縱賊養奸,以資敵國?這林太空原系東魏武夫,因得罪於魏主,削髮逋逃到此。

聖上不知,降天恩敕這廝做個本守副住持,實已過分。

進寺以來,舊性不改,誇己英雄,欺壓僧眾,常誇魏主的賢能,暗通書信。

今日逃回東魏,我國虛實他已盡知,若助魏主興兵侵擾邊界,為害不小。

況這廝有萬夫之勇,正宜趁他孤身獨行,離此未遠,差鐵騎追上剿除,去卻心腹大患。

若今不殺,任彼遠逃,是縱虎歸山,放龍人海,日後悔無及矣!」有詩為證:

去讒並遠色,二者原相關。

古來貪色者,未有不工讒。

武帝原是沒主意的官家,聽了鍾守淨讒言,反責程侍郎道:「卿言幾誤朕事。」

叱退程鵬,差驃騎將軍王言帶領鐵騎五百,限一晝夜要追林太空轉來,過限究罪不貸。

又敕翰院頒詔,自京城以及外郡州縣各衙門官,畫影圖形,捱家搜捕逃僧一名林太空。

又著中書省官寫下榜文,遍處張掛,有能拿得林太空投獻者,官給賞銀三百兩;如窩藏在家,搜出全家處斬。

又特旨差官,提晉陵郡郡丞丘吉,勘問舉薦失人之罪。

武帝頒旨已罷,起駕回朝。

正是:

饒君走遍焰摩天,腳下騰雲須趕上。

不知林澹然這番怎地脫身,且聽下回分解——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禪真逸史
第01回 高丞相直諫辟邪 林將軍急流勇退第02回 鍾愛兒圓慧出家 梁武帝金鑾聽講第03回 林長老除孽安民 丘縣尹薦賢禮釋第04回 妙相寺王妃祝壽 安平村苗二設謀第05回 大俠夜闌降盜賊 淫僧夢裡害相思第06回 說風情趙尼畫策 赴佛會賽玉中機第07回 繡閨禪室兩心通 淫婦奸僧雙願逐第08回 信婆唆沈全逃難 全友誼澹然直言第09回 害忠良守淨獻讒 逃災難澹然遇舊第10回 貪利工人生歹意 知恩店主犯官刑第11回 彌勒寺苗龍敘情 武平郡杜帥訪信第12回 都督巧計解僧頭 守淨狼心驗枕骨第13回 桂姐遺腹誕佳兒 長老借宿擒怪物第14回 得天書符救李秀 正夫綱義激沈全第15回 佞子妙相寺遭殃 奸黨風尾林中箭第16回 奪先鋒諸將鬥勇 定埋伏陳玉鏖兵第17回 古崤關啜守存孤 張老莊伏邪皈正第18回 梁武帝愎諫納降 虞天敏感妻死節第19回 司農忠憤大興兵 梁武幽囚甘餓死第20回 都督冥府指翁孫 阿丑書堂弄師父第21回 竊天書後園遣將 破妖術古剎誅邪第22回 張氏園中三義俠 隔塵溪畔二仙舟第23回 清虛境天主延賓 孟門山杜郎結義第24回 伏威計奪勝金姐 賢士教唆桑皮筋第25回 遭屈陷叔侄下獄 反囹圄俊傑報仇第26回 山徑逃蹤鋤禿惡 黃河訪故阻官兵第27回 計詐降薛舉破敵 圖霸業伏威求賢第28回 湯府丞中計敗兵 杜元帥納言正位第29回 軒轅廟蘇樸遭擒 延州府伏威遇弟第30回 沈蘭劫寨陷全軍 牛進迎街懲大惡第31回 報仇瀝血祭先靈 釋怨營墳安父骨第32回 張善相夢中配偶 段春香月下佳期第33回 計入香閨貽異寶 俠逢朔郡慶良緣第34回 善相破法斬馮謙 士開解圍推段帥第35回 元帥兵陷苦株灣 眾俠同心歸齊國第36回 雙玉人重逢合巹 三義俠衣錦還鄉第37回 羅默伽肆凶受戮 尹氏女盡節還魂第38回 土地爭位動陰兵 孽虎改邪皈釋教第39回 順天時三俠稱王 宴李諤諸賢逞法第40回 禪師坐化證菩提 三主雲遊成大道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